创意园阳霖医疗康复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硬化 良性肿瘤计 胆囊疾病 内分泌 ,营养 ,代谢 泌尿生殖系病 其中:糖尿病 妊,分及产褥 血液 ,造血器官疾病计 皮肤皮下组织 精神病小计 肌肉 .骨骼结缔 17 神经系病计 中:类关节炎 眼及附器疾病 先天异常 耳和乳突疾病 围产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损伤和中毒 其中:心脏病 其他 高血压 不详 脑血管病 资料来源: 20xx 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呼吸系统疾病 中 :急上呼感染 肺 炎 老慢支 表 3 20xx 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 病率 (‰) 指标名称 城市 农村 指标名称 城市 农村 传染病计 呼吸系统疾病 寄生虫病计 其中: 老慢支 恶性肿瘤计 消化系统疾病 23 良性肿瘤计 其中:急性胃炎 内分泌 ,营养 ,代谢及免 肝硬化 1 18 疫 其中:糖尿病 胆囊疾病 5 血液 ,造血器官疾病计 2 泌尿生殖系病 精神病小计 妊娠 ,分娩病及产褥期并发症 神经系病计 皮肤皮下组织 眼及附器疾病 2 肌肉 .骨骼结缔 耳和乳突疾病 中:类关节炎 循环系统疾病 104.5 先天异常 其中:心脏病 围产期疾病 高血压 61 损伤和中毒 脑血管病 其他 资料来源: 20xx 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医疗 资源 卫生机构: 20xx 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 39 家。 其中,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22 家,社会办医疗机构 17 家。 全市综合医院有 8 家。 其中,三级甲等医院 1 家(三亚农垦医院),二级甲等医疗机构 1家(市人民医院),分别设有医疗急救中心。 市级公共卫生机构有 3家,分别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卫生监督所。 市区有 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 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六镇设有 6 个中心卫生院、5个中心卫生院分院, 5个农场医院。 全市村卫生室 91家,覆盖率达 100%。 人力资源: 20xx 年全市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有 3290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2975 人, 19 占 %。 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 1165 人 ,注册护士 1136 人 ,药剂人员 120人,技师(士) 169 人,其中检验师 125 人,其它技术人员 385 人。 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 人。 职称分布是:高级职称 127 人,占卫生技术人员 %,中级职称 554 人,占卫生技术人员 %。 学历分布是:硕士以上占 %,本科占 %,大专占 %,中专及以下占 %。 此外,全市共有 91 个村 卫生室,乡村医生 91 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医生数为 人 床位数: 20xx 年全市医疗机构有床位 1729 张,其中市区医疗机构 1511 张,卫生院218 张,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位数 张; 20 表 36 20xx 年三亚市卫生资源情况及与海南省、全国的比较 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人)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数(人) 每千人口床位数(张) 人均卫生事业费(元) 三亚市 海 口市 —— 海南省 全国 20xx年 卫生服务状况 医疗服务: 20xx 年全市完成门诊量近 200 万人次,其中市级医疗单位为 1624743 人次,占 %。 农村为 351820 人次,占 %。 平均每名医生年诊疗人次为 人次(海南省为 人次,全国为 1506 人次 );全年住院 40005 人次,其中市级医疗单位为 32231 人次,占 %,农村 7774 人次,占 %;手术人数为 8647 人次;病床使用率为 %(海南省为 %,全国为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 天(海南省为 天,全国为 天);住院病人抢救成功率 %。 其他卫生工作 中医事业得了长足发展,市中医院开办的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专科吸引大批国外游客到三亚来进行治疗和康复疗养,中心卫生院开设中医科,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特色和中医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扬。 总体评价 1) 卫生投入不足,影响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20xx~ 20xx 年全市卫生事业费投入只占财政经费总支出的 2%~ 4%。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造成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用房不足、设备配置欠缺、设备落后和人员培训经费短缺等,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提高。 2) 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未能满足群众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 我市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缺乏,针对旅游产业需要的特色专科发展滞后,设备落后等弱点突出,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卫生服务缺乏多样性、保障能力不高,对琼南地区的辐射作用不强。 此外,医疗急救设备落后,救治水平不高,基层卫生院急救能力较弱。 全市还未全面建立与 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定位相对应的、以上级医疗机构为指导、市级医疗机构为技术核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一级救治(院前急救)机构的医疗急救网络。 3) 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全市较优良的卫生资源集中在 主 城 区 ,农村卫生院以全市 30%的医疗卫生资源承担着全市 51%人口的基本医疗、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全市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有3790 人,其中城市卫生技术人员 2489 人,占 %,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只有 486 人,占 %,全市医疗机构有床位 1729 张,其中市区医疗卫生机构 1511 张,占 %;而农 村卫生院只有 218 张,占 %。 农村基层卫生院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落后的矛盾十分突出,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整体功能,城乡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差距较大。 由于投入不足、条件落后,导致农村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少,人员待遇低,不安心工作,吸引不了人才。 4) 人才 需 求 迫切 学科发展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将成为应对医疗卫生系统面临各种挑战的关键。 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手段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卫生工作者需要拥有更高学历和专业水平。 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将成为满足卫生服务需求的最迫切因素。 三 、三 亚市区域卫生规划( 20xx 年 — 20xx 年)规划内容 (一 )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2 我市医疗事业发展必须围绕服务于 “ 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 的城市定位,在全市建立起以重点医疗机构为支柱,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其他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资源配置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 三亚要建设成为琼南地区的医疗服务中心,满足琼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急救和医疗保健平台,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 同时,要引导社会民营资本 向有规模、上档次的专科医疗、康复疗养方向发展,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特需医疗服务项目。 至 20xx 年,实施 “ 九个三 ” 工程,即引进培养 30名博士;通过国内外名校名院培养 3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 300 名学术骨干;所有医务人员得到 3 个轮回的培训;建立 3个重点学科;政府支持 30 项重大科研项目;建立 3个重点实验室;建设 300 套职工周转房和 300 套经济适用房。 1. 机构布局 综合考虑三亚目前综合医院数量、布局、技术人员数量、技术水平等因素,至 20xx年,原则上不再批办新的医疗机构,只对现有医疗机 构的规模做相应的调整,并根据医疗服务市场需求,配置医疗技术人员,主要是做强做精,形成技术优势。 重点支持市人民医院、农垦三亚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形成对琼南地区强有力的辐射。 加快和完善城市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 三级网络:在本规划期内重点建设一间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等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医院,使之成为琼南区域性重点医疗中心,主要 任务是满足 所在区域人民群众对重大疾病的医疗需求和对其周边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并承担国际旅游城市所具备的 急救医疗和重症疾病处理。 2) 二级网络:以农村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 结合农垦系统改革和本地实际情况,整合农村卫生院和农场医院,强化卫生院服务功能,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地域划分,将立才农场医院与育才中心卫生院合并,南新农场医院与田独中 23 心卫生院荔枝沟分院合并,南岛农场医院与凤凰中心卫生院高峰分院合并,南田农场医院与林旺中心卫生院藤桥分院合并,南滨农场医院与崖城中心卫生院合并 ,崖城中心卫生院按二级医院规模发展。 其他卫生院保持现有建制。 要加大这些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满足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 务需要。 2. 床位设置 全市到 20xx 年需要病床共 2630 张,比现有病床( 1729 张)增加 901 张。 其中城市区域病床 2350 张,比现有病床( 1511)增加 839 张;农村区域病床 280 张,比现有病床( 218 张)增加 62 张。 市级增加病床数在规划期内只考虑在市人民医院、农垦三亚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粤海医院、解放军 425 医院及部分专科医疗机构中增设。 3. 学科建设 针对三亚市市的功能定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尤其是加强医疗急救与重症医学救治(心血管科、脑外科、意外伤害等)的能力建设,为三亚旅游业发展提供医疗保障。 市 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农垦三亚医院)建立 6~ 8个重点学科(专科),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解放军 425 医院、粤海医院等各建立 1~ 2个重点专科(专科)。 至 20xx 年,重点学科(专科)水平达到全省同类医疗机构先进行列。 4. 中医药事业 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条例》,全面振兴中医药事业,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 加强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市中医院在农村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 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全面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规划期内政府投入 亿元支持市中医院二期建设(中药制 剂楼、康复楼、后勤服务综合楼),另外通过医院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和银行融资,加快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建设,发展 “ 中医旅游 ” 事业。 至 20xx 年,市中医院中医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专科成为全国有名专科,争取建成以中医推拿、针灸为主要特色的中医国际疗养及针灸医疗中心。 社区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 95%,力争有 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 3 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 5个省级中医药特色专科,培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3~ 4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10名。 80%卫生院设有中医科,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 100%, 80%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适 宜技术,培养市中医专科 (专病 )技术骨干 20 名,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 24 骨干 30 名,乡村医生达到中医中专以上学历 10名。 (二 ) 高端健康产业发展 结合海棠湾的 “ 国际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 ” 发展目标,充分利用三亚的空气、阳光、沙滩、海水、森林等优势,大力发展康复、疗养、保健等相关的健康服务产业,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把健康服务作为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规划期内预计海棠湾居住人口规模将达 25 万人左右,其中过夜旅游客 14万人左右(包括酒店和度假),服务人员 7万人左右,原住民 4 万人左右。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运作 ,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向社会开放、引进国际资金投入,以人口规模 3~ 4 床位 /千人标准,规划建立疗养床位规模达 750~ 1000 张的集医疗、查体、营养会商、亚健康恢复、慢性病调治、心理调适等功能为一体的、设备与服务一流的国际康复疗养中心,以满足高端游客、高层次人才对医疗保健高水平需求。 四 、省级规划 1. 《 海南省 20xx20xx 年改善民生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方案 》 第四条第一款第六点 区域性医疗中心能力建设 : 将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规划,合力配置卫生资源,在海口、三亚南北两端建立高端医疗康复基地,解决本省疑难病 的诊治和为国内外游客提供高端医疗康复保健服务。 2. 海南省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建设标准(试行) 1) 第一条第一款 第五点: 在海口、三亚南北两端建立高端医疗康复基地,解决本省疑难病的诊治和为国内国外游客提供高端医疗康复保健服务; 2) 第一条第一款 第六点 : 省级分别设若干所公立综合医院,若干所中医院及专科医院。 3) 第三条 第一款第七点: 建设中西医 16 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3 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5 4) 第三条 第三款第 2 点: 建立重点医疗机构与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合作关系,加强团队人才培养力度,提升 医疗技术水平。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