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园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基础工程、主 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及收尾竣工四个阶段组织施工。 以基础工程施工工期为第一主控点,充分利用时间及工作面,确保不因基础影响整体工期;主体结构封顶为第二主控点。 主体验收后,内外装修组织立体交叉作业,合理安排进度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留足时间进行精装修及水电消防等安装工程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施工工期安排,为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实行结构工程施工为先导的程序,做到平面分段、立体分层、同步流水作业。 主体结构采用分段从下而上施工;室外装饰采取分层上而下施工;安装工程在主体施工期及时插入。 施工段划分 及起点流向 ( 1)基础、主体工程:以⒁轴为界将基础和主体分成二个施工段。 ( 2)装修:装修工程按层划分施工段,组织 2 套班组逐层逐间进行流水作业,同层内按天棚、墙面、地面的顺序施工;外装修自主体结构完工后采取自上而下的流向进行。 各 阶段施工 ( 1)基础工程: I、 II 施工段每段土方工程完成、桩头凿除后,请监理、设计、质监等有关部门验收后,进行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再进入桩承台施工。 ( 2)主体结构:紧密围绕模板、钢筋、混凝土三大关键工序组织施工。 在模板材料、钢筋用量以及水泥用量控制方面要精确计算,保 证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 ( 3)装饰工程:主体工程完成经验收后,进入整体装饰工程施工阶段,内外装饰自上而下分层流水作业。 此阶段各施工工种之间的穿插配合较多,应注意协调各工序之间的施工顺序,并编制好成品的保护计划,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 ( 4)收尾竣工:围绕工程的装修、修补开展工作,根据进度安排好室外外附属工程的施工,处理装修阶段中的遗留问题,做好成品保护,整理各类竣工资料,抓好收尾,干净利索地完成竣工验收,交付业主使用。 主要施工机械的选择 垂直运输机械 本工程为七层框混结构,建筑物总高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及平面布局,经方案比较,拟选用 QTZ65 型塔吊 1 台作为垂直运输机械。 搅拌机械 根据混凝土机械的配备情况及经工程量和进度测算,选用二台 HJL350 型搅拌机组成混凝土搅拌站。 钢筋加工机械 本工程钢筋加工量大,规格型号较多,我们拟于现场搭设钢筋加工棚,所用钢筋均在现场加工成型,并配备如下加工机具以满足生产需要。 钢筋弯曲机 GWB40 型 1 台 电焊机 BXX3002Y 型 2 台 钢筋切断机 GQL32 型 1 台 砂轮切割机 2 台 水平对焊机 UN100 型 1 台 竖向 电渣压力焊机 2 台 施工测量 测量准备 ( 1)测量原则:先控制轴线网,后局部测量。 ( 2)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座标红线图、总平面图、座标桩、水准点、建立高程及轴线控制网。 ( 3)所有测量仪器使用前送公司计量科校核,校准后贴上标识并做好记录。 轴线控制 ( 1)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工程特点,为确保各层施工定位准确,选择②轴、 (29)轴及 B 轴、 Z 轴作为主控制轴线,并建立控制轴线网。 将各轴线两端埋置标桩作出标识,采用混凝土包桩进行保护。 ( 2)土方开挖及垫层控制 根据建立的轴线控制 网及水准点,测出基坑开挖的尺寸、深度,做好标识,土方开挖后,测定好各桩位,桩完成后,再根据建立的轴线控制网标识,用 DJ2 光学经纬仪将轴线引测至基坑内,并用墨线弹出各柱墙中线边线,根据所弹墨线,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 3)轴线投测 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垂准仪、将仪器整平对中控制点后,向上投测,根据测量者的指令移动楼层顶留孔上的透明玻璃板,使玻璃板上的“十”字与垂准仪内“十”字重合,然后在玻璃四周标记“十”字位置,此“十”字中心即为楼层一个控制点,四财标志“十”字位置,此“十”字中心即为楼层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用 同样方法向上传递。 利用投测的楼层控制点“十”字中心作为测站,架设经纬仪,测出楼层各轴线位置,做好标识。 高程控制 ( 1)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水准原点,采用水准仪引测出 8 个标高基准点,作为整个工程标高的控制依据。 ( 2)基础施工阶段,依据控制基准点用水准仪在坑底测设一定数量的高程控制木桩,桩顶基底标高为一固定值,在基底各拐角及每隔 34m 测设一个,以此作为基底土方平整、垫层浇捣施工时掌握高程的依据,基标高测定误差177。 10mm。 ( 3)主体一层施工完后,用水准仪将标高引测至建筑物各转角,以后每层的标高 控制均用钢卷尺向上竖向传递,并测量出楼面以上 标高线,标识在地模架上,控制模块安装标高,引测至柱(墙)主筋上,作为楼层砼表面高控制,该层柱模拆除后,及时引测至该层的柱砼表面,以此作为装饰时的标高控制,且随施工高度的增长再在 + 的标高位置处设相应的引测点。 沉降观测 ( 1)浇筑基础垫层前在距建筑物外沿 20m 左右设 8 个基准点,并在浇筑基础垫层时沿着纵横墙的基础周边设置 2 个临时观测点,用φ 25 的钢筋 L=1000m 打入土内,安设稳固后进行每一次观测,在基础施工完后将临时观测点用水准仪和经 纬仪引测177。 沿外墙轴线位置变为永久观测点。 基准点的做法用φ 22φ 25长的钢筋打入土内,外露 23mm,周边铺砼,砼直径约 300mm。 厚度不少于 80mm,钢筋上部锉成半球状,基准点设置要离开受振区及松软低洼易积水处,并定期进行高程检测。 永久观测点作为φ 50 不锈钢球状,内做螺孔,与预留在砼柱内φ 14 的螺杆连接,不锈钢球露出外墙面 35mm,离室外地面 300350 高为宜。 ( 2)观测的方法及规定 主体施工期间,每完成一层后,观测一次,主体完工后,每月观测一次,建筑物交付使用后,头两年 3 个月观测一次,两年后半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如遇沉降异常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法。 ( 3)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 工程沉降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允许误差为177。 2mm;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暗藏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及荷重情况,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续时间曲线图。 地基与基础工程 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 复核复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