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36万吨糙米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产业化基础良好:包括水稻、果菜、养猪三项主导产业全部纳入农民组织化体系,并建立了亚洲面积最大的 “越光 ”水稻生产基地,建立了以 “一社两店 ”为基础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农民组织化、流通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20xx年被 市委、市政府命名为 “合作推进型 ”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该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 市供销社和中粮联合社的扶持下、该村相继建设了户户通公路、合作社社员培训中心、社员图书室、社员健身广场、社员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公益性服务设施。 上述社会、文 化、经济、基础设施和地理条件,使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三章 建设条件 19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市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 受黄海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正常年景年平均气温 ℃ ,无霜期 182 天,结冻期 147 天,降雨量 800~ 1100 毫米,日照时数 小时。 年最大降水量 1400 毫米,年最小降水 574mm,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 8001200 毫米;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 日最大积雪 310 毫米。 各年平均降水量为891mm。 各月平均降水量如下表所示。 表 31 各月平均降水量 降水量 ( mm)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100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平均降雾日 天,雾口多集中在夏季,一天中雾多出现在后半夜至上午 10 时之间。 园区常风向为 NE 及 NW 向,强风向为 NNW,风速( M/ S):全年平均 32 米/秒,最大 28 米/秒,年平均无霜期 161 天,最大冻土层 88 厘米。 水文条件 地区江河密布,主要有鸭绿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 全地区 2 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 944 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 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 4 条,即鸭绿江、 浑江 、 叆 河、大洋河。 人均水量是全国人均水量的 倍。 第 三 章 建设条件 20 地理条件 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 南缘沿海平原区 3 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 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66%。 社会经济状况 市陆域面积 2445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500 平方公里,下辖 16 个乡镇、 3 个街道办事处, 5 个农场, 2 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 64 万。 市地处辽东半岛东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属沿江、沿海、沿边地区,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市(县)。 境内江岸线 公里,海岸线 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 123176。 2239。 30"至 122176。 2239。 30",北纬 39176。 4539。 至 40176。 1539。 全境东西极长 83 公里,南北极宽 38 公里,陆域面积 2445 平方公里 ,地貌类型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 北部山区丘陵,中部低丘漫岗,南部为退海平原,沿海系潮间带滩涂。 市距沈阳 323 公里,距大连 300 公里,距 37 公里。 市是一座新兴的开放性城市,是东北亚经济中心。 同时也是我国北方难得的 “人居佳地 ”。 20xx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增长%;第二产 业 80亿元,增长 24%;第三产业 ,增长 %。 全口径财政收入 85334万元,增长 %。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40975万元,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 工业总产值 362 亿元,增长 %,其中,规模工业产值 亿元,第三章 建设条件 21 增长 %;销售收入 亿元,增长 %。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增长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增长 13%。 招商引资总额 亿元,增长 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092 元,增长 %。 农村人均纯收入 4838 元,增长 %。 市资源比较丰富,拥有耕地 120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70 万亩,是全国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之一。 项目区所在的椅圈镇 区域面积 144 平方 公里 ,辖 17 个行政村, 154 个村民组,总人口 35572 人。 农业生产仍然以农民个体生产为主,土地的集中度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对于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作用越来越大。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本项目是有机粮食加工项目,其相关的行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和粮食加工业。 水稻种植业: 受国家种粮补贴和市场价格拉动等因素影响,辽宁省 水稻种植面积连年增长。 20xx 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首次突破 1000 万亩,达到 1002 万亩,比 20xx 年增加 10 万多亩。 20xx年以来,国家执行了稳定的种粮补贴政策,对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给予补贴,加之市场粮食价格较高,农民种粮效益有所提高。 据辽宁省农委调查, 20xx 年,辽宁农民种玉米亩纯收入在 200 元以上,种水稻亩纯收入在 500 元以上。 水稻是辽宁的优势农作物品种,近几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科技下乡、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等活动,在水稻主产区做到让每户农民掌握 23 项实用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水稻单项增产技术。 粮食加工业: “十五 ”以来,我国粮食加工业持续发展,精深加第 三 章 建设条件 22 工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上升,较好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民营资本进入粮食加工行业,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农工商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取得了积极进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 目前 地区水稻加工企业 50 家左右,年加工能力 60 万吨左右,可以说加工能力远远大于 水稻生产能力,且加工产品均为大米。 以合作社形式参与水稻加工,且加工产品为糙米的企业仅有联合社一家,并且联合社通过编织联合社 +专业社 +基地+社员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通过签订订单、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了对水稻原料生产的控制力,形成了其他水稻加工企业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政策、资源、科技、基础设施条件 政策 条件 本项目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投资区域位于农村,服务行业针对农业,服务对象指向农民。 无论是投资行业、经营内容还是服务群体,都属于国家重点支持 的项目。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求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 “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这一决定 ,国家各部委都从各自职能出发对涉及促进流通、扩大消费、推进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第三章 建设条件 23 设、维护农民生产消费权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食品消费安全等方面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使本项目的建设拥有良好的政策背景。 资源 条件 市位于北纬 40 度线附近的黄 海北岸,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系辽宁省著名的水稻主产区,素有 “鱼米之乡 ”的美誉。 全市现有水田 70 万亩,年产水稻 35 万吨,水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35%以上,是 市农业支柱产业。 市位于世界公认的优质大米黄金生产带 北纬 40 度线,水稻生产的水源由鸭绿江水系的淡水和黄海海水混合而成,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米口感香醇,回味绵甜的独特风味,具有不可摹仿和复制的比较优势。 从 20xx 年以来,由于居于同纬度的日本新泻、福岗、秋田等水稻主产区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切防治成本较高 、农药残留严重,无奈之下将其优质主食米品种 —越光、秋田小町、一目忽移至中国北方粳稻主产区试种,在 地区而且仅在水稻产区获得了成功,此举奠定了 水稻在日本市场的龙头地位,而且增强了日本大米消费市场对中国水稻的依赖程度。 本项目所生产的糙米都是以越光、秋田小町、一目忽等日本水稻品种为原料,所供应的下游企业如中粮集团、鞍山百农集团、辽宁鸭绿江米业集团等都是以日本市场为主要终端目标市场的外向型粮食加工企业。 因此,本项目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生产特殊的产品、供应特殊的渠道、满 足特定市场的具有环境资源独占性、垄断性的优势项目。 科技 支撑 条件 本项目是按照农民组织化、生产基地化、经营网络化的思路来第 三 章 建设条件 24 整合水稻产业化链条,以实现该链条上各个利益相关点(包括社员、合作组织、供应商、服务商、终端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项目。 项目实施前期,已经吸收了 市 1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社,其中包括以水稻生产为主业的专业型专业合作社 10 家,以水产养殖、反季果菜生产为主业、以水稻生产为副业的复合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4 家,生产与水稻生产相关的配套物资的关联型农民专业合作 社 3 家。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联合社下达的订单任务,组织社员实施标准化、基地化、规范化水稻生产,保证水稻原料质量和食品安全。 这些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的水稻基地面积 万亩,占 市水田面积的 %。 同时,联合社还按照方便社员利用、服务半径优化的原则,设立了 12 家具有农化服务、技术推广、信息发布、生产者追溯码管理和物流整理功能的农产品收购站,来保证社员日常生产配套物资的供应、技术服务,方便社员订单水稻的及时交售。 因此,整个网络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体系完整,使联合社在糙米供应链竞争中占得先机, 为联合社实施糙米大流通、涉足深加工,与下游大型粮食加工出口企业平稳对接建立了雄厚的网络和组织基础。 基础设施条件 市交通发达。 紧临城区的大 ,拥有 6 个万吨级泊位和连接东北腹地的疏港铁路,国家 “十一五 ”拟建的东边线铁路将进一步拓展大 的辐射能力,已开通与韩国仁川客货运输航线和至日本直江津、敦贺、韩国釜山及国内诸多港口的集装箱航线,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境内 民航机场距 城区 17 公里,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深 圳、第三章 建设条件 25 成都等十几条航线;陆路交通发达,沈阳~ 、 ~大连的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201 国道横贯全境。 具有良好的铁路运输条件。 铁路丹大线从 穿越 市内,直达大 码头,全长 30 多公里,主要担负 市和大口的货物运输任务。 在 境内设有前阳、东沟、大三个货运站,年货物吞吐量近百万吨。 目前已成为联结内地、沟通海外的又一重要贸易通道。 项目区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互联网覆盖本区域,程控电话的普及率达 90%,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较好的信息疏通和交流平台。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主要障碍因素 一是 个别成员社管理层人员管理水平低下、服务功能薄弱,有可能给联合社订单水稻的带来质量隐患。 二是 由于成员社也是一级法人企业,实行联合社 +成员社 +基地 +社员的产业化模式,有增加管理层级,与民争利之嫌。 三是 农业是弱势产业,存在旱、涝、风、雹、虫等各种导致水稻减产的自然灾害,影响订单合同的履行的问题。 解决方案 第一, 坚持合作社管理层定期培训和学习 制度,通过加强合作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消除管理隐患。 第二, 对于订单水稻实行联合社一竿子插到底的落实办法,成员社不再做购进和销售的帐务处理,由联合社统一核算。 对于成员社的管理费用,由联合社根据订单完成情况定额拨补。 第三, 尽快推动政府部门实施农业保险,提第 三 章 建设条件 26 高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 并 加强对各种异常气候变化的分析、预警,及早提出应对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7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市场分析 供求现状 及前景分析 供求现状 中国 65%的消费者是以大米为主食,年大米的消费量 1 亿吨左右,因此 水稻是 我国的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由于几十年来连续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其残毒不仅污染土壤和水质,有害物质也积累在稻米中,危及了人们的健康。 因此 , 研究和开发绿色 (有机 )稻米,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农业生态平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绿色 (有机 )稻米的生产是随着绿色食品的发展而发展的。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国际上就兴起了绿色食品 (即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热潮。 我国 1991 年第一例产品质量商标 —绿色食品标志在国家工商局注册。 近期来 , 在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的统一协调与组织下 ,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绿色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宣传向全社会推出了绿色食品概念和商标品牌形象;初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