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和私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_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Fw=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35 A4 B4 C4 D4 ∑ D k=∑ ib/2ic α c=k/(2+k) D=α 12ic/h2 V=D∑ Fw/∑ D 系数 3层∑ Fw= A3 B3 C3 D3 ∑ D k=∑ ib/2ic α c=k/(2+k) D=α 12ic/h2 V=D∑ Fw/∑ D 系数 2层∑ Fw= A2 B2 C2 D2 ∑ D K=∑ ib/2ic α c=k/(2+k) D=α 12ic/h2 V=D∑ Fw/∑ D 系数 1层∑ Fw= A1 B1 C1 D1 ∑ D K=∑ ib/2ic 74159 α c=k/(2+k) D=α 12ic/h2 V=D∑ Fw/∑ D (2)反弯点高度 的确定 框架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 y0:表示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根据梁柱线刚度比、总层数和该层位置查表; y1:表示上下梁相对线刚度变化的修正值,根据上下梁相对线刚度比值及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36 梁柱线刚度比值查表可得,对于底层可不考虑; y2:表示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由上层层高对该层层高比值及梁柱线刚 度比值查表可得,对于顶层可不考虑; y3:表示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由下层层高对该层层高比值及梁柱线刚 度比值查表可得,对于底层可不考虑; y = y0 + y1 + y2 + y3 表中 m为总层数, n 为所在层数, h 为层高。 表 216 反弯点高度计算表 层数 第五层 m=5 n=5 h= 柱号 K Y0 α 1 y1 α 2 y2 α 3 y3 Y A 1 0 0 0 1 0 B 1 0 0 0 1 0 C 1 0 0 0 1 0 D 1 0 0 0 1 0 层数 第四层 m=5 n=4 h= 柱号 k Y0 α 1 y1 α 2 y2 α 3 y3 Y A 1 0 0 0 1 0 B 1 0 0 0 1 0 C 1 0 0 0 1 0 D 1 0 0 0 1 0 层数 第三层 m=5 n=3 h= 柱号 k y0 α 1 y1 α 2 y2 α 3 y3 Y A 1 0 1 0 1 0 B 1 0 1 0 1 0 C 1 0 1 0 1 0 D 1 0 1 0 1 0 层数 第二层 m=5 n=2 h= 柱号 k y0 α 1 y1 α 2 y2 α 3 y3 Y A 1 0 1 0 0 B 1 0 1 0 0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37 C 1 0 1 0 0 D 1 0 1 0 0 层数 第一层 m=6 n=1 h= 柱号 k y0 α 1 y1 α 2 y2 α 3 y3 Y A 1 0 0 0 0 B 1 0 0 0 0 C 1 0 0 0 0 D 1 0 0 0 0 (3)框架的弯矩计算 ① 柱端弯矩计算 计算依据 VyhM )(上 VyM 下 表 217 框架柱弯矩计算表 ( kN•m) 层数 柱 A Y 反弯点高 度 V(kN) M 上 M 下 5 4 3 2 1 层数 柱 B Y 反弯点高 度 V(kN) M 上 M 下 5 4 3 2 1 层数 柱 C Y 反弯点高 V(kN) M上 M 下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38 度 5 4 3 2 1 层数 柱 D y 反弯点高 度 V(kN) M 上 M 下 5 4 3 2 1 ②梁端弯矩计算 根据结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 边柱: Mm = Mm+1 上 + Mm下 中柱:梁端弯矩与梁的线刚度成正比 Mm 左 = (Mm+1 上 +Mm下 )I b 左 /(Ib左 +Ib右 ) Mm 右 = (Mm+1 上 +Mm下 )I b 右 /(Ib左 +Ib右 )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39 表 218 梁的弯 矩计算表 ( kN•m) 层数 MA MB左 MB右 MC左 MC右 MD 5 6. 25 2. 39 7. 40 7. 40 2. 39 6. 25 4 13. 37 6. 36 24. 12 24. 12 6. 36 13. 37 3 21. 80 10. 66 40. 48 40. 48 10. 66 21. 80 2 29. 75 15. 03 57. 07 57. 07 15. 03 29. 75 1 43. 56 18. 86 71. 61 71. 61 18. 86 43. 56 (4)框架的剪力计算 图 218 梁的剪力计算:由计算简图 得 L MMQ 右左 ,计算结果见表 219 表 219 风载作用 梁端剪力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0 左风剪力 (梁 )(kN) 层数 QAB(kN) QBC(kN) QCD(kN) 5 4 3 2 1 (5)框架的轴力计算 柱的轴力为上面各层柱两侧梁端剪力之和 N = ∑ Q,计算结果见表 220 表 220 风载作用 柱的轴力 (kN) 左风轴力 (柱 )(kN) 层数 A B C D 5 4 3 2 1 (6)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 左风作用下的 标准值 内力图(图 21 2 221): 右风作用下一榀框架内力图与左风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1 图 219 风载弯矩图 ( kN•m)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2 图 220 风载 轴 力图 (kN)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3 图 221 风载剪力图 (kN)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4 水平地震 荷载 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指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是表示地震发生时根据遇合概率确定的“有效重力”。 荷载分 层总汇: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自重,女儿墙自重。 其它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恒载, 50%楼面均布活荷载,纵、横梁自重, 楼面上下各半层柱自重及纵横墙体自重。 计算过程及结果 第 五 层: 屋面板自重: 2 6 主梁 自重 : 1 6 77 1 ])( 2)(4)(4)(16)[( 次梁 自重 : )( 框架柱 自重 : 5 332) ( 女儿 墙自重: )( 围护结构: 活载: 3 kNG 3 0 3 1 3 5 2 1 6 2 6 05 第 二、三、 四 层: 楼面板自重: 3 7 主梁自重: 次梁自重: 框架柱自重: () 32= 围护结构: 活载: 2])[(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5 kNGGG 1 9 4 7 5 1 2 8 0 2 1 6 3 7 1234 第一层: 楼面板自重: 主梁自重: 次梁自重: 框架柱自重 :() 32= 围护结构: 活载 : kNG 9 2 1 9 6 7 2 1 6 3 7 11 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kNGGGGGGii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 (1)框架线刚度 为简化计算, 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 I=2I0 (I0 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 AB跨梁: i=2i0=2E 1/12 350 6003/7000= 106E(N•mm) BC跨梁: i=2i0=2E 1/12 350 6003/20xx= 106E(N•mm) CD跨梁 : i=2i0=2E 1/12 350 6003/7000= 106E(N•mm) 标准层柱: i=E 1/12 550 5503/3600= 106E(N•mm) 底层柱: i=E 1/12 550 5503/5150= 106E(N•mm) (2)框架柱的侧移刚度 D 值 α和 K值的计算公式同风荷载一致,计算结果见表 221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6 表 221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计算表 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 25 层 D 值的计算 (h=) 底 层 D 值的计算 (h=) D K=∑ib/2ic α=k/(2+k) D=12αic/h2(kN/m) D k=∑ib/2ic α=(+k)/(2+k) D=12αic/h2(kN/m) 柱A 柱 A 柱B 柱 B 柱C 柱 C 柱D 柱 D ∑D ∑ D 593272 (3)横向地震作用下基本 自振 周期的计算 自振周期: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可采用假想顶点位移法计算,对于民用框 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也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sBHT 3 3 33 H—— 房屋总高度, 单位 m; B—— 房屋宽度,单位 m。 (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位移的计算 ① 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 多遇地震作用下,设防烈度为 7度, II 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一 组,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 max = gT = 因为 TgT15Tg 建筑结构阻尼比应取 , 则横向地震影响系数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7 ) ()( a x211 vgTT 根据《抗震规范》第 、 条,第 条规定 底部剪力法: 1Ek eqFG ,其中 Geq= GE= kNGGGGGGii 51 FEK=α 1Geq=α 1( GE) =( ) = T1==, 不 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力 则EKni iiiii FHGHGF 1 其中: Fi 为质点 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为集中于质点 i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表 222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计算表 层 数 Gi( kN) Hi(m) GiHi ∑ GiHi Fi( kN) 5 136959 4 3 2 1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8 图 222 水平地震作用框架受力简图 ②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表 223 水平地震作用框架层间位移计算表 层数 Fi Vi ∑ D Δ ue=Vi/∑ D( m) Δ ue /h 限值 5 1/3600 1/550 4 1/3600 1/550 3 1/1800 1/550 2 1/1800 1/550 1 593272 1/1450 1/550 ∴均满足要求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1)柱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 表 224 柱剪力及柱端弯矩计算表 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 49 柱 层 h(m) Vi(kN) D/∑ D Vik K y0 M 下 (kN) M 上(kN) A 5 4 3 2 1 B 5 4 3 2 1 C 5 4 3 2 1 D 5 4 3 2 1 (2)梁端弯矩、剪力计算 根据结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 ,梁端弯矩、剪力、轴力。偕和私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_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本工程中所采用的钢筋 HRB335,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板为mm。 基础底面为钢筋的锚固和搭接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 本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墙体采用240厚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本工程上部楼板设计时未考虑较大施工堆载(均布),应采取可靠措施予以保护。 施工缝接缝应认真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杂物,洗净湿润,在刷2度纯水泥浆后,用高一级的水泥沙浆接头
8 锈的钢筋做除锈处理,保证砼对钢筋的握裹力。 浇筑砼时,竖向钢筋会受到砼浆的污染,因此,在砼浇筑完毕后,使用湿布将竖向钢筋上的水泥浆擦掉,保证砼的对钢筋的握裹力。 本工程构造柱通长筋采用搭接 ,底层分布筋往上层甩出大于 40d 高度,加强区两次接头高度错开 35d,并不小于 500MM,,接头数量在同一平面内不超过 50%。 柱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 4 米,钢筋直径小于等于 12 毫米
2 6 7 . 8 2 k N yM 179。 ( +179。 +) 179。 ( +179。 +) +XX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 10 179。 ( +179。 +) +179。 ( 1++179。 +) +179。 ( +++2/3179。 ) +179。 ( ++++)+179。 = +++++ ﹒ m IV、 基底偏心、应力检算 MMPy0C= m jbeC2
7)随时抽查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对不合格项,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 、 关键性过程控制 钢筋的焊接施工及压力灌浆为特殊过程,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有效控制: 钢筋的焊接施工:焊接前,应准备经过鉴定后的电焊机和对焊机,选用与焊件材质匹配的焊条,选派的技术工 人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操作人员应持有上岗证;构件焊接应满足规范要求;质检员对焊接质量进行抽查或复检
梁( 300 800)自重 3 结构设计 14 25 ( ) = KN/m 内墙自重; ( ) = KN/m 计为: =++= KN/m ⑫ 的计算 梁( 300 600)自重 =25 =⑬ 的计算 = = KN/m ⑭ (纵向框架梁传来的集中力)的计算。 梁重及外侧抹灰: 梁重( 300 800)为: 25 + 25= KN/m 抹灰层(梁外侧为瓷砖贴面) ( +) = KN/m 梁 上墙体
2)主体砌体工程应在各层梁板的模板和支撑全部拆除后再安排施工,施工中内外墙应同时砌筑。 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 浆饱满度均应按规定随时检查并校正,临时间断处的高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临时施工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 1m。 砌筑完基础或每一楼层后,应校核砌体的轴线和标高。 3)本工程施工时,在外墙周围搭设双排脚手架,墙体不留脚手眼。 施工时采用“三一”砌筑法并实行双面带线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