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阳光宾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梁( 300 800)自重 3 结构设计 14 25 ( ) = KN/m 内墙自重; ( ) = KN/m 计为: =++= KN/m ⑫ 的计算 梁( 300 600)自重 =25 =⑬ 的计算 = = KN/m ⑭ (纵向框架梁传来的集中力)的计算。 梁重及外侧抹灰: 梁重( 300 800)为: 25 + 25= KN/m 抹灰层(梁外侧为瓷砖贴面) ( +) = KN/m 梁 上墙体 墙宽( ) 墙高( ) 窗的面积 2= m2 墙的净面积 =( )( ) =12 m2 墙重 =12 + = KN 板 ① 传来的荷载三角形荷载所产生的集中力为: R1= 2 = KN 次梁 L1 传给纵向框架梁的集中荷载 FL1的计算 梁重( 250 600) 25 ( ) =梁上墙重 ( +) ()/2= KN 板 ① 传来的荷载梯形荷载所产生的集中力为: R2=( +) = KN FL1= ++= KN 3 结构设计 15 所以 FA=( +) +++= KN ⑮ FB的计算。 梁重( 300 800) 自重 为: 25 ( ) = KN/m 梁上墙体 墙宽( ) 墙高( ) 门 的面积 1 2= m2 墙的净面积 =( )( ) = m2 墙重 = + = KN 板 ① 传来的荷载三角形荷载所产生的集中力为: R1=2 = KN 板 ② 传来的荷载 q= 2/2= KN/m 所以 FB=( +) +++= KN 由于对称性可知 FC= FB= FD= FA= KN 且第二层、第三层、作用荷载与第一层相同。 六 层框架作用恒荷载计算 ⑪ 的计算 板 ① 的 屋 面荷载为 传递给梁 AB 的荷载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为 : (12 2 + 3) p= ( ) ( )231 2 1. 8 6. 8 1. 8 6. 8 4. 71 1. 8 7. 45轾 + 创 =犏臌 KN/m 故板 ① 左右两侧传递给梁 AB 的荷载为: 2 = 梁( 300 800)自重 25 ( ) = KN/m =+= KN/m ⑫ 的计算 3 结构设计 16 梁( 300 600)自重 =25 = KN/m ⑬ 的计算 = = KN/m ⑭ FA的计算。 梁重及外侧抹灰: 梁重( 300 800)为: 25 ( ) + 25= KN/m 抹灰层(梁外侧为瓷砖贴面) ( +) = KN/m 梁上女儿墙体 KN/m 板 ① 传来的荷载三角形荷载所产生的集中力为: R1=2 = KN 次梁 L1 传给纵向框架梁的集中荷载 FL1的计算 梁重( 250 600) 25 ( ) = KN/m 板 ① 传来的梯形荷载所产生的集中力为: R2=( +) = KN FL1= += KN 所以 FA=( ++) ++= KN ⑮ FB的计算。 梁重( 300 800)为 板 ① 传来的荷载三角形荷载所产生的集中力为 KN 板 ② 传来的荷载 q= 2/2= KN/m 所以 FB=( +) ++= KN 由于对称性可知 FC= FB= KN FD= FA= 所选计算单元(一品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3 结构设计 17 FC的计算 梁上墙体 墙宽( ) 墙高( ) 门的面积 2= m2 墙的净面积 =( )( ) = 墙重 = + = KN 梁( 300 800)自重 25 ( ) = KN/m 板 ② 传来的荷载 q= 2/2= KN/m 所以 FC=( +) += KN 恒荷载作用下得计算简图 活荷载与雪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与恒荷载类此。 3 结构设计 18 活荷载作用下得计算简图 屋面雪荷载,露面活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3 结构设计 19 二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一)恒荷载计算 1.屋面、楼面恒荷 载计算 屋面恒荷载计算 项目 材料重 KN/m2 自重 KN/m2 自重小计 KN/m2 屋面女儿墙 m2 女儿墙水平 面积 m2 屋面恒荷载 KN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2 + = SbS 改性沥青卷材防水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100厚水泥砂浆蛭石保温层 5 110 厚钢筋很凝土板 25 楼面恒荷载计算 项 目 材料重 KN/m2 自重 KN/m2 自重小计 KN/m2 楼面荷载 /层 KN 瓷砖地面 5层 += 15厚混合砂 17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 6层 3 结构设计 20 楼面面积计算过程及结果 层数 位置 墙、柱水平截面面积 m2 总面积 /层m2 楼面净面积 /层 m2 25层 ⓐ 轴线 ( ) 23 . 6 5 0 . 6 0 . 6 3 0 . 2 5 3 0 . 6 5 . 2 8轾 ? 创 +?臌 23.6 ( 5+)=15 ⓑ 轴线 ( )23 . 6 5 0 . 5 0 . 6 3 5 1 0 . 23 0 . 6 3 . 4 4? ? 创+? ⓒ 轴线 ( )23 . 6 5 0 . 5 0 . 6 3 2 1 2 0 . 23 0 . 5 5 3 . 6 4? ? ? ?+? ① ③轴线 ( ) ( )6 . 8 0 . 6 3 2 0 . 6 0 . 2 5 2 3 . 8轾 ? 创 =臌 ② 轴线 ( )6 .8 0 .6 0 .2 3 .7 2 创 = 次梁处 ( )6 .8 0 .6 3 0 .2 3 .7 2 创 = 6层 ⓐ 轴线 同 25层 23.6 同 25层 ⓑ 轴线 同 25层 ⓒ 轴线 同 25层 ① ③ 轴线 同 25层 ② 轴线 同 25层 次梁处 同 25层 墙体自重计算 首先计算出墙体沿竖向的净面积,用净面积乘其自重便得其重量 3 结构设计 21 墙体自重计算 位置 项目 材料重 KN/m2 厚度 m 墙重 KN/m2 小计 KN/m2 外墙 贴瓷砖面 加气混凝土砌体 混合砂浆抹面 17 内墙 加气混凝土砌体 混合砂浆抹面(双面) 17 女儿墙 贴瓷砖面 加气混凝土砌体 混合砂浆抹面 17 屋面梁上墙体(女儿墙)重量计算 位置 墙重 KN/m2 墙高 m 均布墙重 KN/m2 长度 m 数量 重量 KN 总重 KN ○1 ○2 ③ =① ② ④ ⑤ ⑥ =③ ④ ⑤ ⑦ ⓐⓒ 轴线( 纵向) 1 ①③轴线(横向) 1 3 结构设计 22 底层横墙总重量计算 位置 墙重 ( kN/m2) 铝合金玻璃门窗重 ( kN/m2) 梁高 (m) 层高 (m) 墙高 (m) 墙长 (m) 竖向墙面面积 (m2) 门高 (m) 门宽 (m) ① ② ③ ④ ⑤ =④ 2 ③ ⑥ ⑦ =⑤ ⑥ ⑧ ⑨ ①③ 轴线 50.16 — — ② 轴线 — — — 横向 次梁 位置 窗洞 面积 ( m) 窗洞 个数 窗洞 总 面积 ( m2 ) 竖向墙面净面积 ( m2) 墙重 ( kN) 窗重 ( kN) 重量 /层 ( kN) 均布墙重( kN/ m2 ) 总重量/层 ⑩ ⑪ ⑫ ⑬ =⑦ ⑭ =① ⑬ ⑮ ⑯ =⑭ +⑮ ① =⑯ 247。 6 ⑱ ① ③ 轴线 — — — — ② 轴线及横向次梁 — — — — 3 结构设计 23 二 至五层横墙总重量计算 位置 墙重 ( kN/m2) 铝合金玻璃门窗重 ( kN/m2) 梁高 (m) 层高 (m) 墙高 (m) 墙长 (m) 竖向墙面面积 (m2) 门高 (m) 门宽 (m) ① ② ③ ④ ⑤ =④ ③ ⑥ ⑦ =⑤ ⑥ ⑧ ⑨ EH轴线 过道梁 房梁 — — FG轴线 — — — 横向 次梁 — — 位置 门窗洞面积 ( m) 门窗洞 个数 窗洞 面积( m2 ) 竖向墙面净面积 ( m2) 墙重 ( kN) 窗重 ( kN) 重量 /层 ( kN) 均布墙重( kN/ m2 ) 总重量/层 ⑩ ⑪ ⑫ =⑩ ⑪ ⑬ =⑦ ⑭ =① ⑬ ⑮ ⑯ =⑭ ⑰ =⑯ 247。 ⑥ ⑱ EH 轴线 — — — — 175.47 FG轴线及横向次梁 — — — — 3 结构设计 24 六 层横墙总重量计算 位置 墙重 ( kN/m2) 铝合金玻璃门窗重 ( kN/m2) 梁高 (m) 层高 (m) 墙高 (m) 墙长 (m) 竖向墙面面积 (m2) 门高 (m) 门宽 (m) ○1 ○2 ○3 ○4 ○5 =○4○3 ○6 ⑦ =○5○6 ○8 ○9 ○1 、 ○2轴线 过道梁 房梁 — — ○2 轴线 — — 横向 次梁 — 位置 窗洞 面积 ( m2 ) 窗洞 个数 窗洞面 积( m2 ) 竖向墙面净面积 ( m2 ) 墙重 ( kN) 窗重 ( kN) 重量 /层 ( kN) 均布墙重(kN/ m2 ) 总重量/层 ( kN) ⑩ ⑪ ⑫ =⑩ ⑪ ⑬ =⑦ ⑭ =① ⑬ ⑮ ⑯ =⑭ ⑰ =⑯ 247。 ⑥ ⑱ ① ③ 轴线 — — — — ② 轴线及横向次梁 — — — — 3 结构设计 25 底层纵墙总重量计算 位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