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炼油污水处理站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图 12 处理工艺流程 7 第 2 章 炼油污水处理站工艺设计计算 167。 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计算 [1316] 167。 格栅的设计计算 如图 21。 人工清除污物的格栅示意图 栅条 工作平台 图 21 格栅设计计算示意图 n 取栅条的间距 n=,设栅前水深 h=,废水过栅流速 v=(为防止栅条堵塞 ,v≮ ~ ) ,格栅倾角 α=60176。 平均日流量 Q=2020m3/d=;取 K= 则 Qmax= m3/s= m3/s ∴ n= max sinQ b h v  = sin =≈ 7 个 B。 格栅间渠道宽 lp 设栅条宽度 s= m ,栅条边框宽 A= B=s(n- 1)+ b n+ 2A =(7- 1)+ 7+ 2= m ∴ lp=B+ = m l1 设进水渠道宽 lk =,渐宽部分展开角 α' =20176。 8 ∴ l1= 0 .3 0 6 0 .2 02 ` 2 2 0lp lktg tg = 渠道减缩长度 l2=l1= m = m h1 取格栅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取 K=3 有 ()sb4/3 ,  ∴ h1=K hp = 22 4 / 30 . 0 1 0 . 8s in 3 2 . 4 2 ( ) s in 6 02 0 . 0 1 8 2 9 . 8vK g        =3== H 设栅前渠道超高 h2= ∴ H=h+h1+h2=++= L l=l1+ l2+ + + 2tanhh =+ + + +   m= m W 在栅间隙为 18mm 下,设栅渣为 m3/1000 m3 废水 W= m a x 1 2 4 3 6 0 0 0 . 0 2 8 0 . 0 8 8 6 4 0 01 0 0 0 1 . 2 0 1 0 0 0QW K    = m3/d〈 m3/d ∴可用人工清渣 167。 曝气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Q0= 202024 24iQ  m3/h =83 m3/h 取调节池停留时间为 t=6h,则 V=t Q0=6 83 m3=498 m3 9 ∴取 L B H=20 10 =500 m3, 即 L=L1+L2+L3,L1=L2=,L3= L1 L2 L3B进水出水 图 22 调节池计算示意图 将调节池作成平底,为防止沉淀,用压缩空气搅拌废水。 空气用量为 ~ m3/m2h,取为 m3/m2h 则所学空气量为: 2 20 10 m3/h =400 m3/h= m3/min 取超高为 ,考虑水量不均匀性,其最底水位为 167。 平流式隔油池工艺设计计算 ① 设停留时间 t=,分格数为 n=2,每格宽 B= m,池有效水深 h1= m,超高 h2= m 则: V=tQ= 320202 24 m = m3 每格间容积 V1=V2=  m3= 每格水流截面积 A=h1 B= = ∴池 长 L= 1  m= 校核 : 废水水平流速: v= 2 0 0 0 1 .22 3 .6 2 3 .6 5 2 4Q A    mm/s =↔( 2, 5) mm/s 单格:  ≮ 4 , ≮ 最大流量时 vma x=↔( 2, 5),一格出故障时,单格负荷总 10 流量时, vmax`= mm/s↔( 2, 5)仍可正常运行。 i=~进水出水 图 23 平流式隔油池示意图 ② 去油效率 进水中含油 400mg/L,出水可控制在 150mg/L 以下 则:η = 400 150400 100﹪ =﹪ ③ 进水段为 m ④出水段为 m 167。 气浮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气浮池是利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粘附废水中的悬浮物 ,使其密度小于而上浮到水面以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 与沉淀法相比较,气浮法有以下特点: ⑴由于气 浮池的表面负荷最高可达 12m3/( m2∙h),水在池中停留时间只需 10~ 20h,而且池深只需 2m 左右,故占地少,节省基建投资; ⑵气浮具湖有预曝气作用出水和浮渣都含有一定量的氧,有利于后续处理或再用,泥渣不宜腐化; ⑶对那些很难用沉淀法去除的低浊含藻水,气浮法处理效果高,甚至还可去除原水中的浮游生物,出水水质好; ⑷浮渣含水率低,一般在 96%以下,比沉淀池污泥体积减少 2~ 10 倍,这对污泥的后续处理有利,而且表面刮渣也比池低排泥方便; ⑸可以回收有用物质; ⑹气浮法所需药剂量比沉淀法节省; 11 ⑺气浮法电耗较大, 处理每吨废水比沉淀法多耗电约 ~ h 目前常用的是部分回流水加压容器气浮流程,据水质要求, 也可采用二级串联气浮。 图 24 部分回流水加压容器气浮流程 ①溶水量: 30~ 50% ②加药:硫酸铝 30~ 40mg/L 聚合铝 15~ 25 mg/L ③出水油含量: 20 mg/L 左右 ④操作流程较复杂 ⑴ 气浮池设计参数 气固比 GS 取为 ( ~ ); 溶气压(表压) 水温 30℃时大气压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 Ca=⑵ 确定溶汽水量 QR 溶气效率取 F=( F=~ ) , Sa:混凝后水中 SS,设为 1000mg/L QR= 31 0 0 0 2 0 0 00 . 0 1 3 /( 1 ) 1 8 . 1 4 ( 0 . 6 4 . 2 1 )aSQG mdS C a f p         = m3/d 加压泵空气或压缩空气来水混凝剂反应池搅拌机刮渣机气浮分离池出水回流水( ) 12 取回流水量为 1000 m3/d,即 QR=( SG =) ⑶ 气浮池设计 图 25 气浮池计算示意图 采用溶气水和废水的接触混合时间 T2=6min 浮选分离时间 Ta=50min 则混合段的容积: V2= 32() ( 2 0 0 0 1 0 0 0 ) 62 4 6 0 2 4 6 0RQ Q T m  m3 浮选分离段容积 V3= 3() ( 2 0 0 0 1 0 0 0 ) 5 02 4 6 0 2 4 6 0RaQ Q T m  m3 浮选池有效容积: V=V2+ V3=+ m3= 浮选池的上升流速 v 取 ( , ) 则取池宽 B=3m,水深 H=,超高 分离段长度 L3= 3 1 0 4 .1 7232V mn B H    =≈ 混合段长度 L2= 2 1 2 .5232V mn B H    = 气浮池有效总长: L 有 =L2+ L3=9+= 原水与药剂的混合室长宽分别为 L1=,出水部分长度为 L4=,L5= 13 则:浮选池总长度为: L1+L2+ L3+L4=++++= 设需设置两个溶气罐 溶气罐流量 QR=1000 m3/d = m3/h 设计罐内停留时间 T1=3min 则每个溶气罐容积 V1=V2= 31 4 1 .6 7 32 6 0 2 6 0RQT m = m3 选用溶气罐 RG6 两个(带回流水泵三台,一台备用,过滤器 200mm) 直径 D=,水流量为 700~ 1400 m3/d(装填料),工作压强≤ 设溶解压力为 Kg/cm3,最高水温为 30℃,按亨利定律,在 30℃水中的饱和空气量为: V=KT P= 10- 2 736 m3/m2= 10- 3m3/m2 所需空气量可按过量的 25%设计,以留有余地。 ∴ G 气 = 33( 1 2 5 % ) 6 4 .9 2 4 1 .6 7 1 .2 5 1 0 /RV Q m h       = m3/h= m3/min 选用空气压缩机 (三台,一台备用),电动机功率。 167。 推流曝气池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参照《石油化工废水处理设计手册》选用设计参数: 污泥负荷系数 f = 污染物降解速率常数(炼油废水) k= a =, a' =, b= , b' = 污泥回流率 R= 三螺旋曝气器(φ 420 1740) 氧利用率 E=15% 曝气池混合液溶解氧浓度 cl=污泥浓度 Nw =污泥负荷 L= BOD5/Kg MLVSS d 14 设二浮池出水 BOD 为 s0=500mg/L,要求出水 BOD 为 se=60mg/L ① 处理效率η η = 00eSSS 100% = 500 60 100%500  =88% 图 26 曝气池计算示意图 ② 曝气池体积计算 Nw' = f Nw=V= 3039。 2 0 0 0 0 .52 0 .3WQS mNL 1667m3 ③ 曝气池主要尺寸 取池深为 H=,设置两组曝气池 每组池面积: A= 216672 4 .0V mnH  209m2 取池宽 B=,则 BH =〈 2,说明搅拌良好,不会积泥,符合要求。 池长: L= mB  ∴  〉 10,可避免短流。 设曝气池为单廊道式,则廊道长为 L= 取超高为 ,进水方式为沿配水槽分散多点进水,按阶段曝气法运行,配水槽高为 ∴池总高为 H' =+ += ④ 曝气系统设计 15 混合液每日需氧量: O=a'( S0- SE) Q+b' NW' V =( - ) 2020+ 2 1667 KgO2/d = KgO2/d= KgO2/h 最大小时需氧量 取 K= Omax= KgO2/h =42KgO2/h 采用三螺旋曝气器,距池底 ,故淹没深度为 查氧在蒸馏水中的饱和溶解度(计算温度 20~ 30℃): 30℃时, Cs( 30)= mg/L; 20℃时, Cs(20)= mg/L 三螺旋曝气器出口处绝对压力: P' =(+ )= 空气离开曝气池时氧的百分比为: Ot= 2 1 ( 1 ) 2 1 ( 1 0 . 1 5 )1 0 0 % 1 0 0 %7 9 2 1 ( 1 ) 7 9 2 1 ( 1 0 . 1 5 )E E           =% 曝气 池中平均饱和溶解氧值 Cs ,m(T) (按最不利条件考虑 ) Cs,m(30)=( 3 0 ) ` 0 . 1 3 8 1 8 . 4( ) 7 . 6 ( ) /0 . 0 2 0 6 4 2 0 . 2 0 2 6 4 2btS POC m g L     =标准传氧速率计算:(取α =,β =,CL=) Oc= ,( 3 0 2 0 )()[ ] 1 . 0 2 4SSS m T LOCCC   = , 2 0( 3 0 2 0 ), 3 0[ ] 1 .0 2 4SS m LOCCC   =103 5 9 . 2 /0 . 8 ( 0 . 9 8 . 5 1 1 . 5 ) 1 . 0 2 4 K g h    相应最大小时需氧量的供气量为; Gsmax= ( m a x ) 3100 5 1 . 5 5 1 . 2 1 0 01 0 0 /0 . 3 0 . 3 0 . 3 1 5C CO OK mhEE       =1375 m3/h≈ 23m3/min 平均供气量为; 16 Gs= 35 1 . 5 5 1 0 01 0 0 /0 . 3 0 . 3 1 5CO mhE  =1146m3/h≈ 去除每公斤 BOD5 的供气量: 1 1 4 6 2 4( ) 2 0 0 0 ( 0 .5 0 .0 6 )SaeGQ S S    m3air/KgBOD5 = m3air/KgBOD5 去除每公斤 BOD5 的需氧量: 2 9 0 .2 1 3 1 .2 5 1 5 %2 4 .4  KgO2/KgBOD5 =BOD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