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值 65万元。 农业总收入 万元,人均收入 1767 元。 水利、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及现状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为本项目科技依托单位。 省水保所设在 某地 ,是我省唯一的一所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承担全省的水土保持科研任务,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多项。 现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 人,副高级工程师 22 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41 人。 县农业开发办聘请三位水利高级工程师参加开发工作,县有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一处,良种繁育站一处,镇有农技推广站。 全县有高级农艺师 115 人,有较强的科技力量。 19 基础设施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小区现有农桥 3 座,路涵 5 座,农路 9 条,长 公里,排水沟 4 条,长 公里。 高压线路 公里,低压线路 公里。 田间工程现状 开发小区为旱作农业区,田间工程主要是农路与排水沟,基本上达到遇涝能排,其它水利设施薄弱。 农业机械及农业机械服务设施 小区现有农业机械:中型拖拉机 1 台,大型农机具 1 台,小型拖拉机 22 台,农业 总功率 千瓦。 项目区为平坊镇益阳村所辖,交通方便,可随时维修农机故障。 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交通方便,小区距宾州镇 20 公里, 某地 至松江铜矿公路在小区穿过,区内农路砂石路面,四通八达,区内已安装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通讯信息灵通。 电力:区内电力供应较丰富,农村生产、生活的动力和照明用电均能保证,随着小区建设,农产品的商品率也将提高,电力资源可保证农产品深加工的用电量。 20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调。 该流域沟壑众多,密集的沟壑把耕地切割得支离破碎,造成耕作困难,降低土地利用率,区内土壤侵蚀模数为 1500~ 11500 吨 /平方公里 /年,总侵蚀量 万吨。 破碎的耕地和严重的侵蚀,使土地肥力减退,水分流失。 森林植被遭破坏,生态系统紊乱,抗灾性能锐减,致使小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发展。 科学种田水平低,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粮食生产的增产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农机具不配套,机械化水平低。 区内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自我开发能力弱。 项目建 设的必要性 本区生态系统严重失调,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项目实施后,使生态环境达到优良状态,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 建设 某地 二龙山 小流域 工程,不但把本区建设成农业高产稳产区,农民致富先行区,同时也保护了二龙山水库水质及下游 15 万亩耕地和 3 万人口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该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本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最 21 关健、最核心环节,对于农户和整体性的“提质、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改善本区灌溉、农机、道路、生态自然状况,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失调,治理开发潜力大。 当地政府及群众有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本项目符合国家和我省农业开发总体规划,科技含量高,群众认可,且形成一定规模,建成后能明显带动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产生较好的示范作用。 项目区群众有治理水土流失经验,能够科学有序地实施此项目。 本项目确定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为科技依托单位,该所技术力量雄厚,能够确保项目实施的高标准、高质量。 地方财政和农民群众有一定的配套和自筹能力。 22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 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一、地表水 项目区内多年平均迳流量为 696 万 m3,设计年来水量为 万 m3,灌溉期来水量 万 m3,灌溉临界期来水量为 万 m3,因区内无栏蓄工程,地表水不能利用。 二、地下水 本区地下水有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分布在山间平原第四系地层中,含水层厚度 1~ 4 米,变化大,不稳定,单井出水量 10~ 20吨 /时,水位 1~ 3 米,地下水补给主要是降雨补给,次之为河流补给。 地下水补给量 万 m3,地下水可开采量 万 m3。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现状需水量 一、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 生态农业小区为旱作农业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和杂粮。 供水工程主要是机电井、水井。 农业用水主要是春旱时坐水种。 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现有水利工程供水主要是机电井和水井,用水主要是人畜饮用水、农村工业用水和农业坐水 23 种。 合计供水量 10 万 m3 二、现状需水量 生活用水 人用水: 1680 人 64kg/人 .日 365 天= 万 m3 畜用水: 1460 头 50kg/头 .日 365 天= 万 m3 人畜用水合计: + = 万 m3 工业用水 农村“三坊”及乡企业用水: 16 处 1m3/日 365 天= 万 m3 农业用水 玉米坐水种,以每亩 2m3 计算: 万亩 2m3= 万 m3 现状需水合计: + + = 万 m3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 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一、设计水平年( 75%)可供水量 地表水基本不能利用。 地下水 P=75%可供水量:降雨补给从水利区划中知降雨保证率 P= 75%时, KP=,则降雨补给量为 = 万 m3,合计 P= 75%时供水量: + = 万 m3。 24 二、需水量预测 人畜用水量:同现状需水量 万 m3。 工业用水量:同现状需水量 万 m3。 农业用水量:旱田坐水种,造林浇水,每亩以 2m3, 万亩 2m3= 2 万 m3。 合计需水量预测: + + 2= 万 m3 三、供需平衡分析 供水量: 万 m3 需水量: 万 m3 平衡分析:供水 万 m3-需水 万 m3= 万 m3 供需平衡后余 万 m3。 小区水资源有保证。 25 第五章 规划设计 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为指针,以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为目的,通过对 某地 二龙山 小流域 开发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水土流失量,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尽快实现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选项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兼顾一般。 规模开发,治理连片,效益显著。 项目区水资源有保证,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 有资金配套能力。 当地干部群众对开发有积极性。 建设标准 坡耕地治理中水保工程,按 10 年一遇 24 小时降雨量设计。 沟头防护和谷坊工程,按 10 年一遇 24 小时降雨量设计。 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为 20 年一遇洪水。 农田道路路基高于地面 米,路面宽 6 米,两侧有路边沟,路面铺砂石 米。 26 林网建设结合渠路造林形成网络,成活率 8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 75%以上。 农业实用技术推广 100%,良种覆盖率 100%。 建设规模 总任务: 小流域治理 万亩。 某地 二龙山 小流域治理 区建设规模: 建设 小流域面积 万亩(坡耕地治理 万亩,造林 万亩),建设农路 12条,长 公里,开挖疏浚河 道 1 条,长 7 公里,开挖疏浚沟道 7 条,长 公里。 规划布局 某地 二龙山 小流域治理项目区,治理小流域 万亩,项目区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为主,植物、工程、农艺三大措施相结合原则,布局在平坊镇 平坊、 益阳村、 三宝 乡 幸福村 ,按照地形、地貌及其不同侵蚀特征开挖截流沟,建地埂生物带,对 3176。 ~ 5176。 坡耕地改顺破垄为横坡耕作。 对 3~7176。 坡耕地改造成坡式梯田,对于 15176。 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在沟道 治理中将用沟头防护,沟内修谷坊等控制沟壑发展。 27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开发任务 总任务: 小流域治理 万亩。 其中:坡耕地治理 万亩 ,营造林 万亩。 项目区采用工程生物措施,保护坡耕地面积 万亩。 建设内容 水利措施 主要是水土保持工程和疏浚沟道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分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两大类。 坡面工程以地形坡度、侵蚀程度为划分依据,沟道工程以侵蚀沟类型和河道形态为规划依据。 通过水利、水保措施把小区建设成水土流失治理典型区。 一、坡面工程规划 坡式梯田:修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把“三跑田”变为“三保田”的主要途径。 坡式梯田适宜 5~ 8 度坡耕地,是大面积控制水土流失、速度快、用工少的梯田种类。 规划设计高标准坡式梯田 400 亩,合计土方 万 m3。 水平沟:布设在荒坡地与耕地接壤处,侵蚀沟头和3176。 ~ 15176。 坡耕地中。 断面高 米,上宽 米,底宽 米,边坡比 1:1,规划 80 公里,保护面积 4371 亩,土方 万立米,每延长米蓄水 ,计蓄水 万 m3。 28 地埂生物带:在 7176。 ~ 10176。 的坡 耕地上沿横坡垄向每隔 15~ 20 米培修土埂,埂高一般 30~ 60 厘米,带宽 米。 在地埂上或坡式梯田的田埂上营造紫树槐及苕条固埂,以解决断垄冲沟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