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 ( 8)提出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五、结论和建议 可研结论 本 工程建设规模恰当,建设方案可行,估算投资总额基本合理,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较好。 因此,项目是可行的。 建议 ⑴ 拟建项目除上级补助拨款外 ,主要是由地方筹资建设,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希望上级各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作为本项目 的建设单位应加强资金筹措,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该项目早日建成通车。 ⑵ 建议设计阶段,对道路平面、纵断面线形作进一步优化,保证道路建设既经济又合理,同时对 相关 道路交叉口 、涵洞位置 作进一步优化,保证交通组织顺畅。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交通环境。 ⑶ 建议及时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抓住有利的施工季节完成基路工程。 ⑷ 施工时应做好 安全、环保工作 ,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尽量减少 对农田水利设施和植被的破坏。 路基施工严格控制在红线范围内。 ⑸ 应按基建程序,选配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的建设任务。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 5 第二 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项目 建设 必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需要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红旗至下陈公路横跨象牙、蛛岭二个村 16 个组 5400 余人, 辐射受益人口达 万人, 该 公路的开通可彻底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运输生产资料难等问题 , 构建 和谐社会 , 提升 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以适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需要 ,因此,建设本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路网 建设发展 的需要 营前镇 为 上犹西部中心镇 ,建设 红旗至下陈 公路改 建工程 必将 加强营前镇与象牙、蛛岭村一带的 交通联系,增强了路网功能,使该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 可部分缓解圩镇的交通压力,是圩镇交通更加畅通, 满足了 营前镇 群众物质、文化交流的需要,是当地政府和群众多年的宿愿。 改 善 农村耕作条件的需要 公路两边的护堤兼水利设施的完善,可使公路沿线近 3200 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确保群众的增产增收;也方便了群众对公路两边农田的耕作,结束了肩挑手担的历史,减轻了群众的工作强度和劳动付出,提升经济效益。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 6 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上犹县 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大。 但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制约,该县仍然处在贫困的边缘。 项目建成后,可以提高当地的资源开发效率,带动区域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 在 项目 实施过程中非技术含量较高的分项工程应鼓励当地农民投劳,并取得报酬。 本项目的土石方工程 、砌筑工程、 筑路建桥所需的砂石材料等 地材 ,可以由当地农民投劳完成,当地农民可以直接从项目中获得劳务报酬 约 80万元。 所以本项目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项目拟建非常必要,势在必行,投资拟建项目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本项目符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要求。 有县委、县政府和镇政府 及 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本项目的成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本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材料,当地均能生产和采购,且价格稳定。 汽车可直接运抵。 施工条件好,交通便利,施工所需的用水用电均能方便接入,能保证施工需要。 投资风险低,效益好。 综上所述, 营前镇 红旗至下陈 公路改建工程 建设是可行的。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 7 第 三 章 区域概况 及 建设条件 一、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南部,居赣江支流章江上游,地处罗霄山脉南端东垂,北纬 25176。 42′ 26176。 01′ ,东 经 114176。 1′ 114176。 40′。 东邻南康,南连崇义,西接湖南桂东,北毗遂川。 东西最大横距 65 千米,南北最大纵距 52 千米。 全县总面积 1543 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 30 万。 营前镇位于上犹县西部,距上犹县城 46 公里,总人口 万人,为上犹县西 部中心镇。 社会经济状况 当地经济条件较为单一,主要以耕种为主和务工为主,中老年人在家务农,青年人外出打工,经济落后,加上基础设施差。 落后的交通条件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建好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 将使营前镇 圩镇路网 得到 进一步完善,为 营前镇 象牙村、蛛岭村 居民的出行提 供便捷的道路服务, 提高当地的 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上犹县 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紧紧围绕“十一五”奋斗目标,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为动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继续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 8 坚持把农业放在首要位置,抓住机遇拓展建设布局,依靠科技加速经济发展,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力争经济略高于全市的速度增长,全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 目标,经济总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二、建设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拟建的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 位于 营前镇 境内 与 滨江至江西坳公路 相接,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局部为中山及岗地。 境界东西北三面环山,重峦叠嶂,地势崛起和缓的丘陵盆地。 (2)气象条件 沿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日照 小时,年无霜期 284 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 毫米,秋冬季为土方及基础设施的黄金季节。 ⑶ 土壤、植被 上犹县 属中亚热带丘陵 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在亚热带生物群落的影响下, 上犹县 所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此外还有非地带性的岩层土壤,如紫色土、石灰土等。 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所形成的农业土壤,水稻土和各种旱作土壤类型。 本项目沿线除经田垄地段为水稻土以外,其他均为红壤或紫色土,后者均可作为路基填土。 在水稻土上填筑路基要求填前夯实。 沿线土壤质地主要为轻壤土和中壤土,特别是 附近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 9 的山地红壤,非常适用于路基填土。 上犹县 位于亚热带南部,气候优越,具有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森林植被类型多样,种属繁多;不仅有天然的植物群落,也有人工营造的半自然性的 植物群落,按植被群落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油茶林、毛竹林 4个类型。 ⑷ 水文 上犹县 境内河流密布,河流全属 赣江 江水系,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 横跨 营前镇 象牙村、蛛岭村 ,该区域 小河流流入上犹江。 通过沿线调查,项目所经河流为山区小溪流,不受大江大河的影响。 沿线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且深度较浅,一般为 -。 ⑸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在 6度或 6以下,历史上未发生超过 6 度的灾害性地震,所以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 的设计 不 考虑设防。 三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钢材:可从 上犹县 城购进。 水泥:可从本县或邻县水泥厂购进,但必须确保水泥符合质量要求。 木材: 上犹县 盛产木材,可由当地直接提供。 沥青:可从 赣州 市或 九江 等地购进,或由省公路局供应站供应。 中粗 砂、砂砾 :本项目靠近江河边, 可就近河床开采 ,采集方便。 碎石、块石 :附近有石 料场, 供运量充裕 ,有公路直通。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 10 四 、主要材料用量 本项目主要材料用量:水泥: 1575 吨,中 (粗 )砂 5628 立方 , 碎石4782立方 ,钢筋 40 吨。 本项目 建设应鼓励当地投劳 , 主要材料由地方解决,要重点做好材料供应工作。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交通分析及交通量预测 ★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 11 第 四 章 交通分析及 交通量 预测 一、交通运输现状 上犹县 交通运输网由单一的公路运输网构成, 20xx 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省养公路 ,县乡公路 , 20xx年完成公路客运量 万人,客运周转量 9785 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 134万吨,货运周转量 5158万吨公里。 上犹县 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 表 4- 1 年份 客运量 万人 客运 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 周转量 万吨公里 国内生 产总值 亿 元 20xx 7399 108 3179 20xx 7752 111 3446 20xx 131 8122 119 3736 20xx 8509 4049 20xx 8915 125 4390 20xx 9340 129 4758 20xx 9785 134 5158 增长率 (%) 20xx20xx +3 + + + + 从表 4- 1可以看出: 上犹县 的公路客运周转量的增长 速度快于货运量的增长速度;与同周期经济发展相比,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经济增长。 20xx年 上犹县 营运载客、载货汽车发展情况见表 42. 20xx年营运载客汽车发展情况表 表 4- 2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交通分析及交通量预测 ★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 12 车数(辆) 客位(座) 20xx年 20xx年 177。 % 20xx年 20xx 年 177。 % 上犹县 110 120 10 1870 2040 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根据赣州市 1996 年~ 2020年公路网规划,到 2020 年,全赣州市公路网密度达 28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主骨架高等级化,地县二级油路化,县乡油(砼)公路,村村通公路,以实现交通运输和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上犹 公路网规划也分三个层次。 一是通过 上犹县 的省际公路,按照《赣州地区公路规划( 19962020年)》的要求,重点改造好通过 上犹县的省际公路,这是 上犹县 公路网的骨架;二是连接各乡镇与各行政村的乡道,这是 上犹县 公路网的基础。 上犹县 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是实现县到镇通三级公路标准水泥路,镇到行政村通四级标准公路,实现自然村通公路,在县际之间通二级公路,镇际之间通四级标准水泥路。 三 、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针对 本 项目 影响区内的公路 客货、运输量及公路交通量进行综合分析,公路客货运输量的统计口径 难以确定,其增长情况很难 如 实地反映其客观实际需求,因此,通过影响区域内的客货运输量及客货汽车的拥用量来分析预测未来交通量将欠妥当,所以结合区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