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堤造田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平面及高程控制 1)平面控制 a测量方法。 由于本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 为确保施工测量的精度与速度,平面控制测量拟采用测量精度较高、速度较快、技术较为先进的 RTK- DGPS 测量方式进行。 根据业主提供的两个以上的高等级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布设 GPS 控制网。 整个过程严格执行《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中 GPS C 级网的技术要求。 b 施工控制点布设。 控制点的点位应满足施工测量和沉降监测需要,并 与相邻控制点通视。 所有控制点均应牢固布设,并有明显标识。 施工控制点的埋设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c 控制点(施工控制网起算点)的验证。 对业主提供的高等级的两个以上的平面控制点及两个以上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实地验证,以确定控制点的适用性,XX 市通州滨江新区横港沙固沙护滩工程 A标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11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d 平面控制测量。 利用双频 GPS 接收机按同步静态观测方式进行(同步观测时间大于 45min), GPS 观测数据处理采用德国 Geogenius 基线解算及网平差软件进行。 WGS84 坐标系至北京 1954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采用专用的坐标转换软件求取两 坐标系间的七参数。 2)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测量。 使用 莱卡 公司生产的高精度数子水准仪 DNA03 型按水准测量方式进行,测量及平差过程严格按交通部《水运工程测 量规范》的要求进行。 ( 5) GPS 基准站建立 a 基准站站点的选择。 基准站点选择在卫星遮挡最小、远离高压线、磁场较小、高度较高并能使信号覆盖整个施工区的固定区域。 b 基准站建立。 在要设立基准站的点上造埋 三角钢标架,将 DSNP SK型双频 GPS 架设在三角钢标架上固定,采用静态基线法精确测定其 WGS84 坐标及大地高。 并将其坐标值输入 GPS 主机中 进行实时差分传送。 c 定位精度的校验。 为检验 GPS 基准站坐标及坐标转换参数的正确度,使用背包式双频 GPS 移动台将 GPS 天线精确架设于业主提供并经验证的控制点上,在 RTK- DGPS 工作方式下实时测定已知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平面 /高程控制测量及 GPS基准站建站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及时上报工程监理部,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6) 测量仪器的检定 施工前均按规范要求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自检, 在工程开工后,向监理工程师及时提交在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检定报告。 为了防止错误和检测仪器精 度,所有 GPS 接收机应在监理现场监督下在已知点上进行比对测试,经校核无误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比对测试报告。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包括: 路基 施工测量和围区吹填测量两部分。 ( 1) 路基 施工测量 路基测量 分为路基的坐标轴线控制及每层路基的高程控制。 1)平面放样测量 本工程的施工放样采用法国 DSNP 6502 双频 GPS 背包进行,在 RTK工作模XX 市通州滨江新区横港沙固沙护滩工程 A标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12 式下进行。 在每次放样之前必须将进行 GPS 比对,确认无误后可实施放样。 放样点设置明显标志。 放样成果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签认。 2)施工高程测量 围堤施工标高的控制主要分为前期控制和后期控制两方面。 前期控制为粗控过程,主要针对袋装砂的标高控制。 因该施工阶段处于水域中,未与陆基贯通,不能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故使用 RTK- DGPS方式进行测量。 后期控制为精控过程,主要是针对吹填区域施工标高的控制。 3) 路基 稳定性观测 在 路基吹填土 稳定性观测中主要对 路基编制袋充填土 断面进行沉降观测。 a 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的方式,遵照交通部《 交通 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b 断面及测点布设:根据本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要求,拟布设三个观测断面 ,分别在 东侧 侧堤 6+000 处、西侧堤与北侧堤相交的圆弧 处处及北侧堤处布置分层沉降管和地面沉降板进行沉降观测。 拟在每个观测断面的堤顶、外坡平台、内坡平台及镇压平台处分别设 1 个沉降观测点。 分层沉降管和地面沉降板在吹填前安放在软件排上,地面沉降板及各测管随吹填及棱体的加高加高。 (2)围区吹填施工测量 1)吹填标高杆的布设。 为有效控制吹填施工的平整度,将根据施工进度,在吹泥管排出口附近布设标高杆。 使用 GPS 进行高程测量。 吹填控制标高在标高杆上用红漆标注。 2)吹填区沉降观测。 每 700700 m2 布置一个 地面沉降板的要求进行。 3) 吹填区的沉降板观测。 利用 莱卡 公司生产的高精度全站仪( 1″级)按三角高程测量的方式进行。 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主要包括三部份:施工控制点的复测、 路基吹填 监测及堤外滩地水深测量。 ( 1)施工控制点的复测 XX 市通州滨江新区横港沙固沙护滩工程 A标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13 控制点的复测包括高程复测及坐标复测。 1)高程复测:使用 C32 水准仪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对各施 工控制点的高程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对于个别控制点高程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并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复意见对个别控制点进行高程调整。 2)坐标复测:在施工的整个 过程中,按要求定期对各控制点的坐标进行复测。 坐标复测采用 GPS 静态观测或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 对于个别控制点坐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并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复意见对个别控制点进行高程调整。 必要时予以重新造埋并联测。 3)控制点的复测周期:复测时间的长短或复测的频率(即观测周期)取决于变形发展的速度与变形量的测量精度,只有当两次观测期间沉降量大于 2倍的测量中误差时,才认为高程控制点存在沉降,否则只认为是测量误差。 复测周期参照《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确定,或按下式进行计算确: ⊿t=4m/v 式中:⊿ t为 复测周期; m为最弱点的测量中误差; v=⊿ x/⊿ t1为变形速率(⊿ x为第一与第二次之间的变化量,⊿ t1为第一与第二次之间的时间间隔)。 施工测量主要仪器设备配备 施工测量主要仪器设备配备一览表 序 号 设 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DSNP 6502SK 双频 GPS 套 1 GPS 基准站 2 DSNP 6502MK 双频 GPS 套 2 GPS 移动台 3 莱卡 DNA03 电子水准仪 套 1 4 C32 自动安平水 套 1 XX 市通州滨江新区横港沙固沙护滩工程 A标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14 准仪 5 铟钢尺 把 2 6 3M 水准尺 把 2 7 Leica TC1800 全站仪 套 1 1″级, 1+2ppm*D 编 织 袋充填土施工 编 织 袋充填土 体施工 编 织 袋充填土 施工是本工程的主要分项工程,其施工质量和进度是工程的关键。 ( 1)施工准备 专业测量人员现场测量放样,标识出 每层编 织 袋 边线,加工好的充砂袋通过人工运至现场。 ( 2)铺设和充灌 本工程中编织袋充填 土 施工应错缝堆叠,阶梯式推进。 ( 3)吹填土堤芯 每层两侧编 织 袋施工完毕后即开始路基中心沙土填芯施工,待填芯土完全固结完毕后开始下一层编制袋 充填土的施工。 ( 3) 编织袋充填 土 施工工艺流程 袋装砂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测量放样 袋体铺设 取砂灌袋 堤芯吹填砂 下一层袋体施工 ( 4) 袋体制作与保存 1)袋体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土工织物袋可根据填筑尺寸在厂家在车间加工成型。 采用工业缝纫机缝制,缝制先应采用尼龙线,强度不得小于 230N。 土工织物袋缝合宜采用“包缝”或“丁缝”;沙袋布设搭接长度不小于 1 米。 袋的缝制做到叠接到位,线脚顺直,均匀牢固。 2)土工织物袋充填口布置在袋体表面,充填口数量应充填料粒径和充填能XX 市通州滨江新区横港沙固沙护滩工程 A标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15 力确定,一般按 每 16~20m2 布置一个为宜;充填管袋做到随铺随充,且采用阶梯式推进。 3)土工织物袋在运输、储存和施工过程中,均不能长期暴露在太阳光下,以免老化变脆、强度降低。 特是在施工中,上一层袋体不能及时充填覆盖,坡面未及时相应铺护时,应及时覆盖和保护。 ( 5) 模袋的铺设与定位 1)织物袋充填沉放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 直接铺放的土工织物袋,应将基层可能有损织物的凸出物、杂物清除。 2)土工织物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土工织物袋应垂直与围堰轴线铺设,上、下袋体应错缝铺设;同层相邻袋体接缝处土工织物袋铺设时应预留收缩量,确保充填后两袋相互挤紧,袋体不得有贯通缝隙,如有应做相应处理;水下铺设应设定位桩。 3)模袋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施工或认为破坏,一旦发现模袋被破坏,应立即报告发包人和监理人并按照监理人的指示更换破损部分或进行补强。 ( 6) 模袋连接与街头处理 1)第一块模袋:在模袋纵向两边打边桩定位,以此固定模袋; 2)在进行从第二块模袋开始的其他各模袋的连接时,应依次将后埔设的模袋的纵(横)向边上的搭接带与已经铺好的模袋纵(横)向边上的搭接带栓牢。 3)接口处以上游模袋放在下游模袋的搭接布上为宜,并与河底紧密相贴。 (7)模袋 充填 1)土工织物袋充填施工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水力方法造浆和充填,浆液浓度宜为 20%~45%,泥浆泵的出口压力根据生产性试验确定,一般宜为XX 市通州滨江新区横港沙固沙护滩工程 A标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16 ~。 充填工序宜按充填 → 迸浆 → 二次充填 → 袋内土体密实及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次序进行,袋装砂充填饱满度不大于 85%,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充填后的干土重度达到。 2)土工织物袋充填所用泥浆泵和高压水泵,应根据充灌速度、袋体大小、输送距离等要求进行选择。 袋体未脱水固结前,不得在其上部充填另一只袋体。 3)模袋砂袋体充填排水固结后,禁止一切 机械在上行走,防止破坏。 (8)堤芯吹填 堤芯吹填采用 吸砂船在长江采砂在通过泥驳船运至施工区域 ,在采用水利冲挖方式将沙土填至充填袋中间。 充填过程中注意人工捣实,待沙土固结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充沙袋的施工。 (9)船机设备及人员配备 编织袋充填 土 施工设备配备表 序 号 设备名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1 泥浆泵 组 37KW 台套 20 2 变压器 315kv 台 3 3 吸砂船 1200 马力 艘 5 4 运砂船 1000 方 艘 10 XX 市通州滨江新区横港沙固沙护滩工程 A标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17 人员配备表 序 号 工 种 人 数 1 施工员 1 2 技术员 1 3 测量员 2 4 施工工人 80 5 电工 2 (10)施工工效分析 本工程袋装砂 及填芯土 约 50 万 m3,施工作业时间按 24 小时计。 每台泥浆泵每小时最低效率可充灌 30m3/h,每天每台泥浆泵至少可完成 720m3 以上,正常情况下 20台泥浆泵泵施工强度不低于 14400 m3/d, 35 天即能完成所有 编织袋充填土及堤芯吹填砂 施工,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吹填施工 施工设备配置 根据本标段工程取砂区域小、吹填排距远、工程量大及节点工期紧等特点,结合对当地自然 条件、取砂区砂质及施工组织条件的分析,拟投入 800m3/h 大型斗轮绞吸挖泥船 2 艘承担本标段工程吹填施工任务。 为保证本标段工程按质、按期、安全完成,另配备相应的辅助设备及测量仪器。 ( 1)主要施工设备性能、尺度及特点 800m3/h斗轮绞吸挖泥船性能及主要尺度 总长 满载吃水 绞刀功率 4800 马力 全船总功率 6000 马力 型宽 型深 扬程 98m 最大排距 5000m 最大挖深 27m 吸泥管直径 φ 900mm 排泥管直径 φ 700mm ( 2)大型绞吸挖泥船的特点 ① 挖掘切土能力强,泥泵排距远、扬程大,生产效率高,适宜远距离取砂XX 市通州滨江新区横港沙固沙护滩工程 A标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18 和吹填施工。 ② 锚缆短,占用施工水域小,采用钢桩定位,船位控制方便,在拖轮或锚艇协助下移动灵活。 ③ 具有挖、吸、排泥连续作业的性能,单船可完成疏浚及吹填任务。围堤造田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237P 0. 138P 0. 039V C C40P 1. 23A1A T 89 S 52sss c l km os im i s oi nti ntm os im i s osss c l kY112MC 10 133PC 10 233PC 10 310UV D DR410KV D DV D DS8S W P B1 23 45 67 89 10J P 1H E A D E R 5X 2V
它由悬架刚度和悬架弹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4 页 簧支承的质量(簧载质量)所决定。 人体所习惯的垂直振动频率约为 1~。 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或处于人体适应的频 率范围,才能满足舒适性要求。 固有频率按下式计算: C(=Mg/f) g重力加速度; f悬架垂直变形(挠度) M悬架簧载质量。 悬架刚度是指悬架产生单位垂直压缩变形所需加于悬架上的垂直载荷。 从固有频率公式可以看出
得粒子束反转以及保持这种状态提供体检,进而使得光 放大然后输出。 这类激光器的结构如下图 所示: 1) 工作物质 工作物质是激光器 能够产生 作用 不可缺少 的关键 构成成员 ,它 包括 激活粒子和基质 两种构成成分。 激光中的很多重要的性能参数都是由激活粒子能级构造作用而成,基质主要是对物质的性能产生影响。 2)泵浦系统 泵浦系统工作的时候需要的前提工作条件 有两个必要条件
总平面规划 总平面规划原则 ( 1)符合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优势,努力营造别具一格的建筑格局。 ( 3)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强调人性的设计理念,努力营造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 环境布局,无论是科技楼室内还是楼外校园,力争创造一个具有环境高雅、文化内涵丰富、实用性极高、 12 个 性鲜明的建筑风格。 (
装护成套保护导线。 在不进入箱、盒内的垂直 管口,穿入导线后,将管口作密封处理。 灯具安装 ①灯具安装工艺流程 灯具安装:施工准备→检查灯具→组装灯具→灯具安装→通电试运行。 ②灯具安装要求 A、灯内配线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安装时固定牢固,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合磨损,灯具连接丝口处涂防锈导电脂。 B、进线口用橡皮垫圈压紧密封,灯外壳必须与 PE 线可靠连接。 C
,以减少水 分蒸发和增加透水性,因此中耕 是不浇水的灌溉。 中耕深度依栽植植物而定,浅根性的中耕深度宜浅,深根性的则宜深,一般为 5 厘米以上,如结合施肥则可加深深度。 中耕宜在晴天,或雨后 23 天进行。 土壤含水量在 5060%时最好。 中耕次数:花灌木一年内 45 次,小乔木一年至少 23 次,大乔木至少隔年一次。 夏季中耕同时结合除草一举两得,宜浅些;秋后中耕宜深些,且可结合施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