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 ”。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 ”, “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 “养老服务业 ”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 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 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 13 (1) 中国 人口老龄化趋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由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构成。 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人口的年龄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 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老龄化趋势。 目前国际上一般把 60 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 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 10%,则称为进入老龄社会 (或老龄化社会 )。 有时,也把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 7%以上称为老年型人口社会,两个标准的结果一般差别不大。 人口老龄化是 21 世纪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也已于 20xx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根据全国老龄办 20xx 年底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从 20xx 年到 20xx 年底,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从 亿增长到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 %提高到 %,是全球老年人口的 %,居世界首位。 ( 2) 现代产业园区 人口老龄化趋势 园区面积 61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平方公里,园区下辖 6 个行政村和红石、龙岗 2 个社区,园区总人口 3 万人, 20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50 元。 园区 共有总人口 万 人, 60 岁以上老年人 4900 人,占全 区 人口总数的 %,已高于同期全国老龄化 12%的平均水平,并且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 现代产业园区 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和空巢老人的 14 数量庞大。 ( 3)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 ,这些都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方面。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据调查,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 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我国城市家庭 “空巢 ”化现象十分突出,据最新调查,空巢化比例达到 55%以上。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 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 预计 2030 年后,空巢老年人家庭将占老年人家庭的 %,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老龄问题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当前,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解决老龄问题,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 4) 社会养老模式分析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养老方式有 社会化、多样化倾向,养老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 1. 居家养老。 这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是指老年人在家里度过晚年,其生活各方面由子女或亲属负责照顾和具体安排的养老方式。 这种养老方式有较多优点:老年人不离开家庭,和亲人生活在一起,可 15 以满足老年人亲情的需求;家是老年最习惯和最安宁的地方,老年人生活较方便,也不必再去适应新的环境;这种养老方式让家庭承担了养老义务,减轻了国家社会的责任。 但这种养老方式也有不足之处:完全由家庭承担养老义务,增加了家庭的负担,特别是由于“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 压力加大,会使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这种义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年人的利益;并且家庭提供的照料服务专业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就是当老年人需要照料、护理、帮助时,可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到老年人家里提供专业性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帮洗衣、做饭、做家务、理发、洗头、剪指甲、读报、聊天、看病、护理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面临的许多困难。 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与他们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 2. 机构养老。 就是指老年人进住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机构提供专门照料和服务的度过晚年的方式。 这种方式最初产生是国家政府为解决“三无”老年人晚年生活问题而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由政府负责安排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变化,一些老年人愿意到机构去养老,养老机构也根据需要对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作了扩充、提高,服务内容涉及基本的衣、食、住、行、医,还提供娱乐、学习、兴趣、沟通、亲情、临终关怀等服务。 养老机构管理体制也出现了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社会力量独资、集体组织合办、合作制、股 份制等多种形式。 这种养老方式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专业 16 的照料护理和服务,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让子女更放心,有利于子女安心工作和学习,但有的老年人由于传统观念原因不大愿意到机构养老,由于离开家庭,有的老年人也不习惯,与子女亲人接触、沟通不方便,此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由政府投资举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收养城乡三无、五保老人是国家应有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3.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方式就是依托社区建立的养老服务福利机构设施,如托老所、老年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及其它多种助老机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临时或定期 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养老服务。 如果说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领地的话,那么家庭所在的社区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第二空间。 老年生活一般是一种休闲生活,但是由于体力衰退,使他们的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 %,在家门口活动的占 %,经常在市内活动的占 %,经常离开本市去外地活动的仅占 %,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是在居住社区之内。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的辅助方式,它是 现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或缺乏的必要补充或替代,使一部分家庭养老功能社会化,并可使养老功能得到提升和优化。 可见,社区养老方式与居家养老方式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存,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 5) 我国政府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 17 体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重大成果。 但是,人口老龄化也会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 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老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早在 20xx 年 8 月,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就指出: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近年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加快养老机构建设的步伐,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民政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20xx 年 以来,民政部先后在全国实施了县区社会福利中心、爱心护理机构、示范性养老基地等工程项目,建设了一批种类多样、社会急需的养老机构。 随着老龄社会的快速到来,老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 现代产业园区 区 委、政府的重视。 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养老服务 “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这一政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园区 针对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缺乏,已有设施则存在面积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 , 决定筹资新建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红石社区服务中心 (老年人社 18 区 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服务站) 的建设,旨在 完善 当地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老年服务业,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创 现代产业园区 老龄工作新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我国 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 “白发浪潮 ”日益临近。 (1) 项目建设是 人口老龄化提出的现实要求 在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只是一种补充形式,但是,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首先可见的是生育率下降使家庭 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 伴随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从 70 年代中期迅速下降,形成了庞大的独生子女和少子女家庭,到 20xx 年前后,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将相继进入老年期,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将日益加大。 预计在 20xx2040 年间, 2030%的老年人口将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这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经济保障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次,空巢家庭增多加剧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在我国,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自养能力加强,加之老人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差异,致使老人与成年子女 分居而独立生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999 年人口调查资料表明,在有老人的家庭中,一对老年 19 夫妇二人户占 27%,老年单身户占 7%,二者相加共占 34%。 另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强,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越大,在照顾老人的问题上常常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伴随父母年龄的提高,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势必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 当今社会出现的上述转变无疑都会对家庭养老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家庭供养能力下降,因此,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功能,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缺失,满足日益增强的社会养老需求 ,是人口老龄化提出的一个现实要求。 ( 2)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老年群体中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着时代进步,老年人在市场消费总需求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 所以,通过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可以振兴老年消费市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的、均衡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又是一个伴随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的社会。 这样的小康社会除了要求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外, 还要有发达的养老服务业作支撑,使老年人在有保障、有尊严、有安全的社会环境下快乐、健康地生活。 由于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没有老年人的小康,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小康。 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对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0 ( 3) 是 健全 现代产业园区 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的需要 近年来,虽然 现代产业园区 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和改造养老福利机构,但是 与国家规定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和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老年人在现有养老机构只能维持一般生活,根本无法享受到健身、娱乐、康复锻炼、精神慰藉等服务。 更为严重 的是缺少专业服务人员,且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现代产业园区 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 将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保健、娱乐设施,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住、养、学、乐等综合服务, 使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 4)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目前 现代产业园区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 4900 人,占人口总数的 %, 而且每年以 3%的速度递增。 这样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利益,是人民群众利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 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园区 的需要。 ( 5)是传承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需要 目前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 “生活有人照料 ”,和 “看病就医方便 ”。 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近年来呈现出以下特点。 在经济上要靠自己。 子女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本人所受压力的加大,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表现在弱化。 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就医看病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自己设计自己的晚年生活,尊老敬老自古以来 21 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 美德,弘扬为老助老的时代风尚,本着敬老爱老的精神,以爱心照顾长老,诚意为长者提供一个舒适、宁静、受敬重而温馨的乐园。 建立一个老年居住、交流老有所用的养老服务中心已。园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W(劣势):营销方式单一、生产销售结合不完善、没有实体店;O(机遇):集团第二次五年规划、两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移动客户端的广泛应用; T(挑战):行业竞争激烈、网络营销经验欠缺。 通过对集团进行 SWOT 分析,11 能从客观上认识到集团的缺点和不足, 对园林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起到指导方向的作用。 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根据自身优势和劣势,正确认识机遇和挑战,对电子商务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以减少水 分蒸发和增加透水性,因此中耕 是不浇水的灌溉。 中耕深度依栽植植物而定,浅根性的中耕深度宜浅,深根性的则宜深,一般为 5 厘米以上,如结合施肥则可加深深度。 中耕宜在晴天,或雨后 23 天进行。 土壤含水量在 5060%时最好。 中耕次数:花灌木一年内 45 次,小乔木一年至少 23 次,大乔木至少隔年一次。 夏季中耕同时结合除草一举两得,宜浅些;秋后中耕宜深些,且可结合施肥进行。
装护成套保护导线。 在不进入箱、盒内的垂直 管口,穿入导线后,将管口作密封处理。 灯具安装 ①灯具安装工艺流程 灯具安装:施工准备→检查灯具→组装灯具→灯具安装→通电试运行。 ②灯具安装要求 A、灯内配线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安装时固定牢固,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合磨损,灯具连接丝口处涂防锈导电脂。 B、进线口用橡皮垫圈压紧密封,灯外壳必须与 PE 线可靠连接。 C
核。 9) 参与对轻伤事故的处理以及上报工作,参与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工作。 10) 参加编制项目部职责范围内环境、安全、消防工作的应急预案。 11) 将本工程项目活动中新出现的危害因素及时上报给质量安全负责人。 12) 负责对工程的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进行巡检及专检。 13) 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潜 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发生的具体措施。 专业负责人岗位职责 1)
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 TN—S 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 PE 线与 N 线严格分开使用。 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 施工现场所有防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 30Ω。 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 28 为了保证主体施工过程及后期机电安装、装修工程用电,对土建、安装、装修
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即进行中心线、公交车线的放线和标高抄测工作)。 二、模板的拆除 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坏时,即可拆除。 通长阳台,雨蓬挑檐进行施工时,每隔 46m 设分格缝,用木 板加工成楔形,钢筋不断,锯成缺口,固定主模板上。 剪力墙的支护,墙体应垂直无漏洞,转角处方正,连接片或预埋螺栓 坚固支撑系统应牢固无松动。 三、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模板支撑必须稳固,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