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河溢洪道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坝。 (2) 坝址位于喀河出山口峡谷河段上,河谷为不对称 U形河谷,坝区发育有 12F 、 14F断层,不宜修建拱坝。 (3) 河床由卵砾石层覆盖,厚 5~ 10m,在深谷中有一深槽,槽顶宽 30~ 35m,底宽20m,砂砾石层厚达 26m,透水性较强,若修建混凝土坝需开挖较大 的土方量,并增加较多的混凝土方量,且施工排水较为困难,故修建混凝土坝不合适。 喀河溢洪道设计 5 第 二章 方案选择 泄洪方案选择 为了使枢纽能够把超 量的洪水安全 地 泄 往下 游 ,上游需建泄洪建筑物 .对于土石坝 ,因坝身不允许过水或大量过水 ,常需建溢洪道、泄洪洞 ,用于泄洪排沙 ,放空水库 ,施工导流等。 根据水文分析 ,喀 河洪水 基本属融冰雪型 ,或兼有暴雨混合型,洪水历时 7~15 天,峰量有较好的关系,暴雨洪水一般不足 3 天,有时只有几个小时,为暴涨暴落,泄 洪洞可在不同水位时 向下游泄水,适应性强.泄洪时 , 可根据预报提前泄水以延长洪水历时,但随着水位增高,泄流量增加较小,所 以应另设泄洪设施,对于土石坝,可设河岸溢洪道作为次要泄洪建筑物。 如在上坝线下游河岸左 侧布置曲线型溢洪道 ,则坝线上开挖量大 ,造价高 ,且施工复杂 ;如在上坝线下游河岸左 侧设溢洪道 ,则由于河岸左 坡较陡 ,工程量大 ,开挖困难。 溢洪道 选址 : ( 1) 从地形图上看 ,右岸坝端地形平缓,下游有阶状台地 ,可以使洪水很快泄入河道 ,且出口离下游坝脚较远 , 因此易于在此 布置溢洪道。 ( 2) 从地址上看 , 右 岸边四阶地分布的古河槽被切割,将岸边岩体与山体分开形成一窄山梁。 槽内由卵砾石和钙质胶结卵砾石组成,窄山梁岩体为云母石英片岩 、 绿泥石石英片岩组成,透水性差,因此 有利于建溢洪道。 ( 3) 从受力上看 , 在右岸 一带 修 建溢洪道可以避免深挖形成高边坡 ,且较河岸左 侧坡缓 , 可有利于避免造成边坡失稳或处理困难。 ( 4) 从水流上看 , 溢洪道在河岸右侧 设置 , 水流较通畅 , 且 下泄水流未影响到其他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综上 所述 , 选择在上坝线附近河岸右侧 一带设 置 直线型溢洪道。 溢洪道型 式选择 因为在坝址附近有适宜 修 建正槽溢洪道的地址条件 : 右岸坝端地形平缓,下游有阶状台地 , 因此选择修建最为合理可靠的正槽式溢洪道可使水流平顺 , 超泄能力大 , 对于堰前水头适应能力强 , 适用于 各种水头和流量且结构简单 , 运用安全可靠。 侧槽溢洪 道需在 两岸山高陡坡 , 无适宜地形修建 正槽式溢洪道时修建 , 且过堰水流要转弯 90176。 进入泄水槽 ,侧槽也要修建在完整、坚实的岩基上 , 且要有质量较好的衬砌 ,条件不具备,不宜修建侧槽式溢洪道。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6 溢洪道堰型选择 常用的溢洪道堰形式有宽顶堰、实用堰、驼峰堰、带胸墙的溢流堰, 选型时因考虑 :水流泄量、地形地质条件、施工运行条 件等。 从泄量上看 , 对于此项工程应选择流量系数比较 大 的堰型 , 故选择实用堰或驼峰堰较为合适。 综合考虑 , 可初步 选择实用堰。 消能方式选择 从河岸溢洪道下泄的水流流速高 ,能量大 , 必须进行有效的消能 , 以免冲刷下游河床或坝脚 ,危及工程安全。 考虑工程安全 , 消能方式常用的有挑流和底 流消 能两种 , 其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泄流条件、运行方式、下游水深、以及河床抗冲能力、消能防冲要求、下游水流衔接及对其它建筑物的影响等 ,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定。 底流消能 : 常用于河床地质条件较差或消能出口距坝脚较近 , 单宽泄量较小的 中小型 工程。 挑流消能 : 适用于岩基较完整,抗冲能力较强的高水头溢流坝。 此工程地址条件较好 , 消能出口距离坝脚较远 , 单宽泄量较大 , 所以选择挑流消能 ,且安全经济。 泄槽段面选择 正槽溢洪道在控制段后多用泄水槽与消能段连接 , 其横断面型 式有矩形、梯形较为常见。 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经济比较后选择合适的型 式。 一般在岩基上多采用矩形 , 或接近矩形 , 在本工程处地基较为坚实 , 固可选用矩形断面形式 , 可使水流分布均匀而且便于施工。 综上 所述 , 经过分析比较可初步拟定 修建方案 : 正槽式溢洪道采用实用堰型 式 , 矩形泄槽 ,挑流消能。 喀河溢洪道设计 7 第三章 溢洪道选型布置 引水渠构造布置 ( 1)由于引水渠较长,故在平面上布置成直线。 当控制段靠近水库深水区时,引渠即成为沿平面和纵剖面向上游扩大的喇叭口。 ( 2)渠底布置成等宽平坡式,其断面接近矩形,边坡选为 1:。 ( 3)为减小糙率和防止冲刷,引水渠作衬砌,用浆砌石材料,厚为 米 ,本工程去 米。 闸门控制段选型布置 底板 按闸墩与底板连接方式的不同 , 闸底板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 整体式地板结构整体性好,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适应性强,并有较好的抗震性,适宜修建在中等坚硬密实的地基上。 根据有关资料可知溢洪道修建处的岩性主要为坚硬的云母石英片 岩 , 各部分的抗滑稳定条件好。 故选择 整体式底板。 由于地层分布较均匀 , 地基承载后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影响闸门正常启闭 , 因此将缝设在底板上 , 以减少闸室的工程量和底 板上的弯矩。 根据前章论证 , 底板型 式采用低实用堰 , 可以保证洪水来临时大量泄洪。 底板尺寸与布置 4 (1) 底板 : 考虑到防渗要求和 结 构布置要求 , 现拟定值为 L=25m (其中 , 4  H ~HL ) 厚度为 (~)m 本设计取 2m , 见图 (2)铺盖 : 一般取 (~) H , 本设计取 L = 35m ( ~ )厚为 (3) 齿墙底板齿墙 : 取深 , 铺盖齿墙 : 取。 图 31 底板尺寸布置图 1m2m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8 孔口 孔口形式以开敞式 , 胸墙式 , 只有在穿堤引水或深挖方渠道上才采用涵洞式。 当水闸无挡水位须高于设计与校核洪水位等特殊要求时 采用开敞式水闸 , 利于河流排冰 , 排沙 , 迅速泄洪。 闸门 闸门按工作的性质不同 , 可分为工作闸门 , 检修闸门 , 备用闸门。 而在泄水建筑物的 进水口一般 需设工作闸门 , 检修闸门。 对于工作闸门形式的选择 , 应考虑其工作性质 , 设置位置 , 启闭方式 , 并参照已有实践经验 , 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般对于深式泄水孔道流速较高的情况 , 适宜用露顶式弧形闸门 , 所需工作桥高度低 , 闸墩厚度小 , 闸门埋固少 , 重量轻 , 受力条件好 , 启闭运用灵活 , 不需要设水槽 , 使过闸水流条件顺畅。 闸墩 按工作条件不同 , 闸墩可分为中墩 , 边墩 , 缝墩。 一般做成实心结构 边墩头部为矩形,上下游侧与翼墙连接。 中墩头部形状应满足过水平顺的要求,设置为半圆形,便与施工与设置沉降缝。 桥 (1)交通 桥 一般设置在水闸下游部位,有时可根据结构布置需要也可以设在上游侧。 (2)工作桥 桥高较大时,一般是在闸墩上修建排架或支墩来支撑工作桥,桥底高程应使闸门开启后门底高于最高泄洪水位,并有一定安全裕度,且满足闸门能从闸孔中取出检修。 泄水槽段布置 (1)断面形式:采用矩形断面。 (2)底坡 为保证泄水槽中水层不影响溢流堰的自由出流和槽中部发生水跃,泄 水槽的纵坡必须大于临界底坡,且不陡于 1: 1 采用同一坡度,本设计取 1: 3。 (3)边墙 因初步设计泄水时水深较大,故边墙形式采用悬臂式。 其他选型布置 连接段 (1)水闸上游翼墙的平面布置型式选择 水闸上游翼墙的平面布置型式选择一般有八字形翼墙、 圆弧翼墙 和扭曲面翼墙。 但喀河溢洪道设计 9 圆弧式翼墙施工复杂,适用于 单宽 流量大,闸身高,地基承载力低的 大中型 水闸。 八字形翼墙工程量较大,所以 选 择为扭曲面翼墙,保证水利条件好,工程量小,但应确保墙后回填土夯实,以避免墙身断裂。 (2)两岸联接 闸室与两岸的连接 是指闸室与两侧河岸和闸室与上下游河道的连接,作用是侧向挡土 ,保护两岸边坡不受进出闸水流冲刷。 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基情况和闸身高 度,闸身较高时,由于边墩地基所受荷载 常远大于闸身地基上的荷载, ,地基 可能会不均匀下降,应在边缘另设 轻型 岸墙挡土,岸墙还可能使作用在地基上的荷 载从闸室向两岸过渡的作用,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对闸室 结构的不利影响。 作为两岸连接建筑物的岸墙与翼墙型式有重力式、 悬臂式和 扶臂式。 当墙高大于 9m时为扶 臂式挡土墙,立墙与底板的刚度,为减小墙厚可在立墙与 底板之间设置与之固结的钢筋混凝土扶臂即为扶臂式结构,与同高度的悬 臂式结构相比,扶臂式较为经济。 渐变段水利计算 (1)渐变段长度计算 渐变段首端断面 B= m , 取末端宽为 b=35 m , 收缩角为 25 则渐变段长度为mtgtg bBL  (2)渐变段水深计算 1 为 了 堰顶洪水安全泄洪,渐变段底坡 i 应大于临界坡度 ki 在这种情况下,渐变段进口水深 khh1。 公式 3 2gqh k  ( 3 10) 式中: q —— 单宽流量。 smBQq / 5 0 5  设  —— 动能修正系数 , 近似取。  23 1 .0 3 7 .6 4 5 .2 59 .8khm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10 其有关的水 力 要素为 24 6 . 8 5 . 2 5 2 4 5 . 7 0KkW B h m    2 2 B h m      2 4 5 .7 0 4 .2 95 7 .3KkKWRmX   糙率 n 取 116611     临界底坡 322   kkk Cgi   选用 32   kii  属于陡坡,因此渐变段进口水深 1 h m (3)渐变段出口水深 采用能量守恒公式fhgvhiLgvh  22222211  ( 3 11) 1h —— 进口水深 , 1h = V1 —— 断面流速 , V1 =13 7 .6 4 7 .1 75 .2 5q msh  iL —— 首末两端的落差 , iL =  = fh —— 水头损失 , RC Lvhf 22 ( 3 12)  miLgvh 2211   试算:选取 2h 21,ww 为过水面积。 21 w m x为湿周, 1 x m 1  喀河溢洪道设计 11 表 31 渐变段水深计算表 续表 31 则出口水深 mh 。 陡坡段 (1) 判断底坡类型根据选定的溢洪道位置的高度取底坡 i=1:3 底宽 B=35m , 按照最大泄洪量 设计。 表 32 正常水深设计表(试算法) H BhA hB 2 AR 6/11Rnc RiAcQ 35 37 2h 22 bhw 22 wQv  22 2hbx  2 21  2 21 xxx  210 46 203 xwR 611Rnc wQv fh fhgvh  2 22 总水头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12 42 所以求得正常水深 h m 校核时水深为。 最大单宽流量 q= 202735= sm/3 临界水深 hk = 23  = 设计 单宽流量 q= = sm/3 hk =3 2gq= 23  =  h0 hk  水流流态 为陡坡急流,水面曲线为 b2 型降水曲线。 (2)陡坡长度 9 堰顶高程为 , 收缩段落差为 H = = 初设鼻坎高程为 1865m (高出下游水位 1~2m ), 挑射角 = 20 反弧半径 R=20m , 底坡 i=31 公式: sL = 22  iPP ( 3 13) p —— 陡坡总跌差。 i —— 底坡坡度 P== 陡坡长: sL = 22  i。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