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核桃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核桃品种优良,栽培面积、产量和加工初具规模。 当前世界核桃产量较少,市场潜力 巨 大;核桃栽培容易、产量高、寿命长,一年种、百年收,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核桃产业属绿色产业,种植核桃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核桃产业是 商洛 最具地方特色、最具比较优势、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商洛 具有将核桃培植成为山区 支柱 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商洛核桃分布比较广泛,遍及 163 个乡镇。 主产区是洛南、山阳、商州、丹凤四个县区。 年产核桃 25 吨以上的乡 镇 81个,占总产量的 58%。 商洛核桃产量占全省产量的 %,在全省市级排名第一,全国市级排名第五位 [1]。 同时核桃在国内市场方兴未艾,仍呈现产销两旺局面。 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商品率为 90%以上。 建国 60 年来,商洛核桃经历了从群众零星种植、产业规模初步形成、退耕还林连片种植三个大的发展时期,现已发展到 150 万亩 , 2900 万株, 年 产量 2 万吨,农民人均核桃收入 146 元,户均 500 多元 [2 ],核桃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商洛对外 开放的一张名片。 商洛核桃产业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近年来在全国的位次却呈下滑趋势,核桃年产量仅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二十五分之一,由原来的全国地市级排名第一位降到第五位,目前省内 黄龙县 发展的速度已超过商洛,甘肃陇南 、云南楚雄及 国内其他核桃产区发展势头迅猛,对商洛核桃产业造成新的冲击 [2 ]。 商洛 核桃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经济 效益 不高, 良种化水平低 ,在种植、加工、销售方面 规模 化、市场化水平落后,其中 70%通过分散型粗加工生产成 果仁等初级产品销售。 销售渠道主要依靠个体贩运,向全国各地集散,缺乏统一、有效地销售渠道和网络。 近年来无论在良种推广、规模栽植、标准化管理,还是良种繁育、科技支撑、典型示范等方面都为实现商洛核桃突破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几年 , 商洛应 举全市之力,发挥区位、科技优势,突出科技带动、嫁接改造、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 “ 四个重点 ” ,把商洛核桃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计划到 2020 年把 商洛 核桃发展到 200 万亩, 70%实现良种化,农民人均达到一亩核桃园,年产量达到 5万吨,龙头企业形成年加工核桃能力 2万吨,重点区域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 过 20xx 元 [3 ],实现核桃产业发展的中期目标。 20xx 年 8 月 19 日,商洛市人民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共建“中国•商洛核桃研究所”座谈会,经过认真协商,达成共建“中国•商洛核桃研究所”的框架协议。 标志着商洛市与高校在产业合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商洛核桃研究所”将充分发挥 高 校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围绕区域内核桃产业发展各环节中的重大课题,重点开展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和技术商洛核桃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 培训等工作,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将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建设目标,坚持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开放流动的建设模 式,立足商洛,引领陕西,辐射全国。 商洛被 誉为 “ 核桃之乡 ” , 商洛核桃被列为全国 500 个名 特 优经济树种 ,果实以其果大、皮薄、仁饱、味香、出仁率高而驰名海内外。 优良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核桃生产, 核桃已经成为 当地 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 商洛 人民引以为豪 的一张 “ 名片 ”。 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由于观念落后、经营分散、品种老化、产品单一、分工与协作发展滞后等各种原因, 近年来 商洛核桃产量 在全国的位次呈下滑趋势,全市核桃年产量仅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二十五分之一,由原来的全国地市级排名第一位降到 第五位 , 已明显丧失了 产业 竞争力 和 市场 竞争 优势。 20xx 年秋召开的“20xx 商洛核桃高端论坛 ” ,与会 专家们凭着多年的经验为商洛核桃 产业 指点迷津,从良种育苗到科学种植,从采收储藏到精深加工,从行情分析到市场动态 ,为我们描绘宏伟的蓝图 ,这 无疑 又掀起了商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的新一轮高潮。 商洛市委、 政府 作出 规划,到 2020 年,全市核桃要发展到 200 万亩,良种优化达到 40%以上,产量突破5 万吨,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 500 元的宏伟目标 [4]。 基于 目前 产业 发展现状 ,为了加快商洛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本文 从提升商洛核 桃产业整体竞争力方面进行研讨分析,以期为该产业健康发展寻找突破。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紧密结合商洛“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富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核桃产业进行研究探索。 希望为当地政府、产业部门、公司、农户开发该产业收集第一手资料; 重点探寻制约产业壮大的深层原因、影响因素、市场前景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探索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有效出路和发展模式。 力图通过定量分析方法, 就如何重塑商洛核桃产业的辉煌,搞好基础调查 ,为当地制定 科学 发展 规划、提 升 产 业 竞争力 水平 、实现产业 健康 发展提 出 意见、建议。 为 实现商洛市委、政府制定的 《商洛市核桃产业五年 (20xx20xx)发展实施方案》 和《 商洛核桃产业发展 2020 年远景规划 》把 商洛核桃产业产值由 20xx 年底的户均 500 元 提升 到2020 年人均 500 元的宏伟目标 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国内外研究 及评价 ( 1) 产业竞争力 及 其研究状况 产业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 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内涵涉 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 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 因此,产1 导 言 3 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 总之,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对于该国或该地区资源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映及调整能力。 规模生产和产业集群能提高产业竞争力,主要是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与竞争,集群内企业与政府、公共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协调,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集聚经济、知识的溢出与学习效应和网络效应等等造成的 [5]。 国内外不 同学者及研究机构有不同的认识。 较具影响力的概念描述有: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前世界经济论坛常务理事长葛瑞理教授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征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 普拉哈拉德和哈莫尔 (C Prahalad and G Hamel, 1990)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 业内部存在的一组独特的、难以仿制的 、有价值的核心技术和技能。 中国社科院金碚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 (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 )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6 ]。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竞争力既是 产业 综合竞争能力的总体表现,又是一种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将集中表现为各区域之间的产业竞争,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如何科学评价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准确把握区域产 业在国内市场或区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状态及程度等,已经成为区域政府制定区域产业发展和贸易政策,对区域经济进行必要干预和调控的基本依据。 因此,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有待深入探讨的一个新领域。 从本质上看,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在一国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中,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或地位 [6 ]。 这种表现或地位,通常是由该区域产业所具有的提供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具体显示出来。 这种提供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必须是 : 从市场需求层面看,产业的产品或服务要能为市场和社会 所接受,即产业具有市场的有效需求力。 从供给层面看,产业的产品或服务要能为该区域产业现有的生产能力所承受,即具有有效供给能力。 从动态角度看,区域产业必须能够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持续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即具有产业应变力、创新力。 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角度看,区域产业还必须具有协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即具有可持续发展力。 国内外 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研究主要有以下理论: ①绝对优势说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指出: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即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定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率相 对较高的领域的生产,以交换低生产率领域的商品。 ②相对优势说: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方向。 ③资源禀赋说: 赫 俄( HO)的资源禀赋学说认为 ,商洛核桃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4 各个国家 (地区 )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 ,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的自然资源丰富 ,有的资本资源丰富 ,各个国家 (地区 ) 可使用其最丰富的生产要素分工生产产品 ,经过国际贸易 ,获得最大效益 [7 ]。 按照要素禀赋进行分工 ,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利用 ,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 ,减轻稀缺要素的瓶颈制约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本 文主要 依据 这 些 经典理论 ,系统 分析商洛核桃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 波特认为,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 “ 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 ” , “ 规模经济理论有它的重要性,但该理论并没有回答我们关心的竞争优势问题 ”。 进而他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 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它是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 尽管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存在区别的一组概念,但两者都是产 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两者的区别是,比较优势强调同一国家 (或地区) 不同产业间的比较关系,而竞争优势强调不同国家 (或地区) 同一产业间的比较关系。 前者强调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后者则强调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 与区别相比,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一国 (或地区) 一旦发生对外经济关系,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会同时发生作用;一国 (或地区)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一国 (或地区) 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 [8]。 学者 波特对多个国家、多个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 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其中,前四个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构成 “ 钻石模型 ” 的主体框架。 四个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 [9 ]。 “ 钻石模型 ” 构筑了全新的竞争力研究体系,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包含了比较优势原理,并大大超出了后者的解释范围。 根据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方法,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遵循系统性、客观性、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大小是一个系统作用的结果。 主要是通过产业盈利能力、产业市场份额、产业增加值和产业高级化程度四个方面显示出来。 考察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大小就应该从上述四个方面所构成的系统分析入手,而系统存在的环境是竞争。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够给出最优解的组织形式,竞争的结果是客观的。 因此,衡量区域产业竞争力就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通过对影响竞争力的要素进行分析以及在市场竞争中所实际表现出的竞争结果考察,客观评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大小。 同时,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大小是变化的,动态性原则要求在指标设计中充分考 虑有关要素对区域产业未来竞争力大小的影响 [10]。 以上各理论,分别从不同侧面对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各有侧重,都是产业竞争优势分析的权威学说,得到理论界普遍认同。 但 都倾向于 宏观性、 理论性描述,侧重1 导 言 5 于定性分析,本文希冀综合上述各理论, 以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 以定量方法为主,力图 从 微观 层面 准确测定 计算出 商洛核桃产业 的 竞争力水平。 ( 2) 国内 外 核桃产业发展 研究 ① 国外核桃发展情况。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核桃的分布和栽培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澳洲等五大洲的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规模在 200 万 hm2 以上 ,年产量约为 113 万吨 [11 ]。 其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核桃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其年产量约占全世界年总产量的 97. 14%,这三大洲中核桃年产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有19个:亚洲的中国、土耳其、伊朗、印度、巴期斯坦,欧洲的乌克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法国、希腊、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白俄罗斯,北美洲的美国、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非洲的摩洛哥等国瞳引。 其中,中国、美国、土耳其、伊朗、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为世界六大核桃生产国,但核桃年产量在 20 万吨以上的国家仅有中国和美国,中美两国的核桃产量占世界核桃总产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