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及途径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为其国际化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银行应当集合自身实际,将目光放长远,这样才能让信贷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3 参考文献 [1]:李子百 《投资银行学》 [J], 20xx年中国银监会晚报, : 2132 [2]:徐滇庆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J],《金融热点问题 》, : 1721 [3]:武建 《银行信贷的问题及分析》 [J],中国金融学报 : 3335 [4]:朱子云 《商业银行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构想及其应用》 [J],数量技术经济研究。 : 9798 [5]:张吉光 《寻找地方金融之路》 [J],北京大学 : 3235 [6]:陈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 [J], 《金融经济》 : 4244 [7]: 陈睿《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 [J],商场现代化, : 5355 [8]:贾利军《市场约束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223 [9]:吴小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J],科技和产业 : 105109 [10]:胡倩《 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 》 [J],中国商贸 : 1924 [11]:洪武 :《银行不良信贷问题的研究》 [J],云南财贸学报(社会科学版) : 2127 [12]:常有新 :《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报 : 6772 [13]:王冰《 银行信贷项目风险控制研究 》 [J],《中国市场》 : 4549 [14]:余文元《 大型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 》 [J],《金融理论及实践》 : 5257 [15]:黄承明《 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剖析 》 [J],中国管理信息化 : 1114 [16]:郑芳《 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的新思考 》 [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 7172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4 [17]: Michel, C., G., Dan and M., Robert,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rent Credit Risk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 20xx [18]:安东尼 • 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 —— 风险估价的新方法与其它范式》 [J],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 年版本。 2526 [19]Clementi A, Crescenzi P, Penna P, Rossi G, Vocca P: On the Complexity of Computing Minimum Energy Consumption Broadcast Subgraph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xx: 121131.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5 致 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宏彦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张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四年生活的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6 毕业设计(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7 1.进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的金融背景 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金融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此时严格的金融监管使商业银行的业务仅仅限于经营存款和贷款。 此种政策之下不仅限制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将银行的经营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也是使其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随后,在金融市场功能的扩张、放松管制和竞争加剧形式的推动下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银行业迎来了变革的第一次浪潮。 此次变革使得资本流量递增流速不断加快,金融效率得以极大提高,从而为银行业带来极大地机遇和挑战;长期存在于美国、日本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之间的严格界限日渐消失,竞争日益明显激烈;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得到 拓展,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咨询、结构交易、资产购置、杠杆收购、项目融资、信用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劵化、衍生工具和表外交易等各种附加值服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随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务风险。 90 年代以后,银行间的兼并浪潮汹涌。 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金融产业的集中程度和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合并与兼并,出现了巨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目前,全球证劵业内 50 家顶尖的证劵商都是银行集团和金融集团的下属部门。 银行业和证劵业的合二为一是国际资本市场效率更高,竞争性更强。 大量迅速的全球资金流 动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仅促进了资金在国际间的有效分配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并且越来越呈现出链状反映。 于是,银行业在此浪潮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我国商业银行现状 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的分支银行制。 从建国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基本上不存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区别。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步恢复和建立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逐渐演变成商业银行。 20xx 年国有制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我国形成了 3 家 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 5 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严格说来已经不算是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也正在加紧股份制改革)、 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信、华夏、招商、光大、民生、浦东发展、深圳发展、渤海、广发、兴业、浙商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110 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治理中问题和困难比较多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更是我 国银行业的主体和中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当肯定地说,近 20 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8 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必须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是: 不良贷款比例高,资产损失风险很大。 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不良贷款比例不得超过15%的标准, 20xx 年,除中国建设银行基本合规外,其余 3 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都在 20%以上。 由于长期以来呆账预备计提不足,大量的呆账贷款没有能够及时核销,资产风险越积越大。 再加上资本严重不足,大量 资本被占用在固定资产上,使资本吸收资产损失的能力很小。 由此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很低,防范和吸收资产风险的能力极其脆弱。 经营效益低,潜在亏损较大。 从账面上看, 20xx 年国有商业银行都是盈利。 但是,假如足额计提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按实际风险提足贷款损失预备,则实际财务成果都将是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 由于不良资产比例高,贷款收息率低,再加上治理费用居高难下,国有商业银行这种虚盈实亏的状况,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要达到国际上业绩优良商业银行%以上的资产收益率水平,任务更是长期而艰巨。 20xx 年下半年 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泥淖,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 20xx年 4 月 9 日公布全球 20xx 大上市企业,今年中国两岸三地共有 178 家企业上榜,有 3 家企业进入前 25 名,分别是工商银行 (12 位 )、中石油 (14 位 )和建设银行 (23 位 )。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工商银行从去年的全球第 42 名一下子蹦到了榜单的第 12 名,并且超越中石油摘得中国内地企业第一名的桂冠。 虽然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国内三大 银 行市值缩水严重,但工行市值规模仍将欧美同行远远甩在后面。 在福布斯的报告中,中国工商银行仍然排在了全球银行市值第一的位置。 如何稳居榜首 是值得中国工商银行,也是国内所有商业银行接下来最值得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是高风险产业,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至关重要,商业银行的风险不仅关系到银行生存,而且在正常经营中,也只有把资产损失风险控制到最小,才能实现低成本运作,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效益优势。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全球化,资金流动将不再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电子化,资金流动将失去时间限制,将实现全天候、实时划拨。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综合化,将创造出层出不穷的金融新产品,而衍生产品将产生杠杆效应,令资金流动具有高度不稳定性。 除了传统的信用风险外,未来的商业银行还面临许多新的潜在风险。 商业银行必须对各种风险保持充分的认识,切实防范各种风险。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9 2 银行风险分类及银行信用风险 银行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来获取风险回报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象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指与系统因素相关的资产价值变化风险,是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主体都必须承担的一种不可避免和无法分散的风险。 对于银行而言,系统风险则主要是利率水平变化和货币相对价值的变化。 非系统风险则细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 、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银行信用风险 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和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而来源则主要是其所经营的贷款业务。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性质,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工商贷款信用风险 工商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信用风险。 在接到贷款申请时,商业银行通常会根据“ 5C”法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此基础上实行“审贷岗位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全程监控。 目前由 于我国行政性干预仍然存在,商业银行治理机构尚未健全,可以利用的外部评级信息十分缺乏,银行内部的数据资料还很不充分等原因,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比较落后,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长期居于较高水平。 消费者贷款主要包括房屋与汽车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投资贷款、信用卡贷款等。 消费者贷款因其客户对象存在多样性、差异性,且其还款能力容易受到疾病、失业、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消费者贷款的违约率通常较高。 票据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客户利用 票据识别手段滞后、银行间信息不能互通互享、银行内部控制不严密等对票据进行伪造、篡改,或票据权利的缺失、票据行为(如贴现、承兑等)不当等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 结算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替客户办理转账或贸易结算过程中,付款人没有履行其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也包括商业银行在买卖有价证劵、外汇或从事债券回购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时,交易对手不能按期履约造成的风险。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20 银行持有大量的信用敏感性资产,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这些资产的收益率与资产的信用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信用 敏感性资产的信用级别恶化而使其与无风险资产之间的信用价差扩大,从而使该资产价格下降,这种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称为信用价差风险。 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往往通过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如买入信用价差看跌期权等)来管理此类风险。 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由于人民币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许多信用敏感性资产缺乏一个二级交易市场,因此信用价差风险还处于隐蔽的状态,也无法利用信用衍生品来加以管理。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21 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质是借款人风险的延续。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 ,形成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收入。 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因为借款人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不能按时收回贷款本息。 因此,要管理、控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必须首先认识影响其信用风险的因素。 外部因素 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