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个百分点;美国亩生产成本为 120元,我们为 156 元。 这种状况不改变,大豆在国际市 场就难有竞争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石。 一般年份,中国进口大豆 1400— 1500 万吨,造成大量外汇外流。 要增强大豆产业竞争力,全面实施农业部提出的大豆振兴计划,变大豆为金豆,必须选择超高产育种 材料,抗病虫、抗逆育种和优质育种材料,对三种育种材料的获得必得 益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从历史上看,大豆原产于我国,从周朝到秦汉,大豆就已是松花江、黄河和长江流 域 的主要作物。 20 世纪初,中国大豆已进入国际市场,与茶、丝齐名,同为三大出口名产。 30 年代,中国大豆已年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2章 项目背景 14 产 1130 万吨,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的 90%,称得上“老大”。 由此 看出,切实加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已成了振兴大豆产业,增强大豆产业市场竞争力,恢复大豆产业在世界上的“老大”地位,已是历史的必然。 是保护野生大豆生物资源的需要 唐海县野生大豆存在多种生态类型,具有紫花和白花、种皮有泥膜和无泥膜、黄子叶和绿子叶、褐色绒毛和白色绒毛、短花絮和长花絮、高油脂和高蛋白等不同品种。 对培育抗病、抗涝、抗虫和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大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底数 不清 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 造成 保护意识淡薄,一些 具 有重要经济 、科研和生态 价值的野生 大豆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因此,在唐海县建立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对于河北大豆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可行性分析 第一、近年来,国家 十分重视农业 野生植物 保护与利用, 先后 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等法律法规 ,出台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 办法》 ,初步建立起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对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唐海县所在的地区是古滦河三角中的一部分,北部属于滦河冲积平原,中部属于海积泻湖平原,南部属于滨海平原,受生态环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2章 项目背景 15 境的多样性形成了野生大豆生态类型 的多样性。 唐海县野生大豆数量大,分布广,具有紫花和白花、种皮有泥膜和无泥膜、黄子叶和绿子叶、褐色绒毛和白色绒毛、短花絮和长花絮、高油脂和高蛋白等不同品种。 其所具有优良的抗病、抗虫和优良的抗逆性基因,是培育大豆新品种原始基因库。 第三、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多年来培育和推广了多个大豆新品种。 由于唐海县资源的多样性,技术力量的充实性,野生大豆在原生境条件下进行资源保护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第四、唐海县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建立了唐海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先后开展实施了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 林、退耕还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程,都对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先后开展了野生大豆资源普查、资源收集的基础性工作,为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因此,河北省唐海县建立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具有自然环境优势、野生大豆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软环境优势,在河北省唐海县实施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切实可行。 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3章 建设 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16 第 3 章 建设 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项目 建设 单位情况 河北省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现有编制 68人,主要职能是负责唐海地区农业生产、林业生产、农机监理、畜牧水产、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与唐海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拥有唐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唐海县种子站、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植物保护检疫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农经指导站、农林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农林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农业科学研究所等 10 多家农业技术服务单位,主要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资源保护等项工作。 农林畜牧水产局现有科技人员 50 多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 11 人,中级以上技术人员 25 人,具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 仪、液相色谱仪等各种检测仪器设备,价值 300 多万元。 多年来,先后承担过国家、省、市粮食基地县建设项目、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项目、旱作农业建设项目、生态防蝗建设项目等,具有雄厚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技术服务实力。 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项目技术 依托 单位河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有中级以上科技人员 10 多人。 具有氨基酸分析仪、种子人工气候室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是河北大豆育种的主要科研单位,先后承担过河北省大豆新品种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3章 建设 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17 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培育出十多个在生产得到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具有对大豆新品培育和推广的技术 优势,能够对该项目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项目协作单位情况 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是河北省农业厅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负责全省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现有编制 15 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 10 人。 具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各种检测仪器 90 余台(套),价值近 1000 万元。 先后承担了河北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和冀州市衡水湖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安新县白洋淀野生大豆原 生境保护点建设的指导工作,是省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具体办事机构。 具有野生植物保护点建设的实践经验。 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4章 项目点布局与建设条件 18 第 4 章 项目点布局与建设条件 项目点选址原则 野生大豆天然生长状态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完好; 距离居民点、道路、工矿企业、放牧场等人畜活动密集区相对较远; 目前没有并且将来也 不会 被划入各种类型开发区的用地范围; 周边区域没有在植物分类学上与保护区野生大豆近缘的栽培植物集中分布; 远离受人类生产生活排污行为影响严重的区域; 面积至少能够满足野生 大豆正常生长和自然繁衍的最低需求。 项目点布局 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位于唐海县七农场、十一农场境内,耕地面积 16 万亩,荒地 8000 多亩,野生大豆分布面积 1000 多亩。 该地域具有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的自然气候环境特征。 该地区人口较少,自然生态环境人为开发压力较小、无污染,因而在该地建立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能保证相对长期稳定,并具有科研技术支持的优势。 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4章 项目点布局与建设条件 19 项目建设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点所在地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农业灌溉设施较全。 组织保障条件 唐海县委、县 政府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十分重视,将野生大豆的保护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 为加强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成立了“唐海县农业野生植物保护领导小组”,配置了专职人员,负责野生大豆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为该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5 章 项目建设方案 20 第 5 章 项目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河北省唐海县双龙河西岸野生大豆集中分布区建成一个 540 亩的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其中核心区 240 亩,缓冲区 300 亩,使唐海县现有集中连片的 500 多亩的野生大豆原始群落不受人为破 坏,留给野生大豆生长、繁育的空间, 有效遏 制 野生 大豆 植物资源衰竭的趋势 ,为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和开发提供优良的基因试材, 将 农业 生物资源优势转变为基因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同时,防止野生大豆资源的流失, 维护 农业 生物资源的国家主权和为子孙后代储备生物资源 ,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建设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重点保护原则。 针对唐海县野生大豆分布区周围自然环境状况、分布特点、当地生产生活习惯等确定隔离措施和保护方式,使该地野生大豆集中分布的自然栖息地得到保护,使野生大豆资源原生境不因人为影 响而遭到破坏。 坚持科学 规划 , 分类 建设原则。 遵循野生大豆授粉习性、分布状况,科学划定缓冲区与核心区,统一布局, 统筹安排 生产活动。 核心区重点圈护,不种植任何对野生大豆有影响的作物。 坚持技术创新,提高水平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在保护原生境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5 章 项目建设方案 21 的同时,加快野生大豆遗传资源的创新利用,以利用促保护,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 建立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一处,面积为 540 亩,其中,核心区240 亩,缓冲区 300 亩。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建设 围栏 ,修建 道路、排 水沟渠、 防火隔离带、 工 作间 、看护房、 警示标志、保护 点 标志、 瞭望塔、铁栅栏门等保护设施,购置 GPS 仪、 气象观 测 箱 、电子分析天平、生物显微镜等简单 实验分析设备 ,以及供电、通信、防火、交通 等 必要设备工具。 其中,建成核心区围栏 3300 米,缓冲区围栏 4100 米;防火隔离带 350 米,工作路 7200 米; 看护房 50 平方米 2 处;工作间100 平方米 2 处; 高 8 米的瞭望塔 2 座。 建设标准 保护点围栏: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 核心区四周用铁丝网做围栏,围栏标准为:立柱为高 米、宽20 厘米方形的钢筋水泥柱,每根立柱中至少有 4 根直径为 Ф12 毫米的螺纹钢或普通钢,外加 Ф6 毫米箍金,水泥保护层 ~ 3 厘米,铁丝网为 ~ 3 毫米镀锌丝 + Ф2 ~。 立柱埋入地下 30 厘米,间距 3 米;铁丝网间距 20 厘米,最下部的铁丝网距地面小于 20 厘米,最上部的铁丝网距立柱顶小于 10厘米。 总长 3300 米。 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5 章 项目建设方案 22 缓冲区四周用铁丝网做围栏,围栏标准为:立柱为高 米、宽20 厘米方形的钢筋水泥柱,每根立柱中至少有 4 根直径为 Ф12 毫米的螺纹钢或普通钢,外加 Ф6 毫米箍筋,水泥保护层 ~ 3 厘米,铁丝网为 ~ 3 毫米镀锌丝 + Ф2 ~。 立柱埋入地下 30 厘米,间距 5 米;铁丝网间距 30 厘米,最下部的铁丝网距地面小于 20 厘米,最上部的铁丝网距立柱顶小于 10厘米。 总长 4100 米。 防火隔离带: 350 米 , 上宽 米,底宽 1 米,深 米。 工作路: 7200米。 采用沙石路面,宽 米。 看护房: 2 间 , 单层砖结构,建筑面积 100 平方米。 工作间: 2 间 , 按单层砖混结构建设,建筑面积 200 平方米。 瞭望塔: 2 座。 为占地面积 8 平方米的塔形砖混结构,离地高度8 米。 保护点标志牌:标志牌 2 个,长宽分别为 3 米和 2 米,标志牌离地高度 米,钢筋水泥 柱支撑,钢筋水泥柱为高 5 米、宽 25 厘米方形的钢筋水泥柱,每根立柱中至少有 4 根直径为Ф 12 毫米的螺纹钢或普通钢,外加Ф 6 毫米箍筋,水泥保护层 ~ 3 厘米,立柱埋入地下50 厘米。 保护点警示牌:警示牌 10 个,布置在保护点缓冲区四周,每个警示牌长 ,宽 1 米,离地高度 1 米。 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5 章 项目建设方案 23 铁栅栏门:铁栅栏门 4 个,高 米,宽 4 米,采用钢管网状结构。 项目建设实施进度 项目整个建设工期按表 5- 1 进行实施, 项目建设期为 1 年。 表 5- 1 项目实施进度表 序号 项 目 时 间 1 施工图纸设计 1 2 3 2 土建施工 4 5 6 7 8 3 设备购置 5 6 7 8 9 4 设备安装与培训 6 7 8 9 10 5 项目竣工验收 11 12 河北省唐海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第 6 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4 第 6 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依据 采用 当地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并参照现行材料市场价格 ( 包括水、电、暖及配套工程 ) 而编制土建工程投资估算表 ;设备购置费参照设备现行出厂价格为依据,考虑运输费用和一定幅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