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某15万td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34doc(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栅条宽度: S= 则栅槽宽度: mmbnnSB )137()1(  单个格栅宽 ,两栅间隔墙宽取 则栅槽总宽度: B=+= 实际过流速度: smb h n aQv /4 4 60s in2 8 in 01  栅渠尺寸 栅渠过水断面 S: 21 4 7 8 mQS   栅渠尺寸(宽深): 1200mm 800mm 栅渠长度 L:采用机械格栅,栅前和栅后各设置于格栅长度相等的直线段,以保证栅前栅后水流的均匀性,栅渠总长度应为 3 倍格栅长度。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1 khh 01 3420 ,s in2  bSagvh  式中 h1——— 设计水头损失, m; h0——— 计算水头损失, m; g——— 重力加速度, m/s2; k——— 系数,格栅受污染无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 3;  ———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可按手册提供的计算公式和系数计算 第 17 页  ———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取。 gkvbSkhh 2s in)( 23401  360s ) ( 0234 为安全起见,取好 h1=。 W zKWQW 100086400 1m a x dmdm />  故采用机械清渣。 采用机械除渣。 根据流量及设备选型,选择 4 台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详细参数见表 表 HZG1200 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参数表 型号 格栅宽度/mm 栅条间隙/mm 设备宽度/mm 渠宽 /mm 安装角度/() 功率 /KW HZG1200 1200 1030 1430 1490 60~75 曝气沉砂池 功能 沉砂池通常设置在细格栅之后,以除去水中的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保护水泵叶轮和管道不被磨损;避免砂粒占据处理构筑物的有效容积;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一般分为平流式、竖流式、环流式(离心式)和曝气式。 由于曝气 第 18 页 沉砂池和环流式沉砂池对流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强,除砂效果好且稳定,条件许可时,建议尽量 采用曝气式沉砂池和环流式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还可以克服普通平流式沉砂池的缺点:在其截流的沉砂中夹杂着一些有机物,对被有机物包裹的砂粒,截流效果也不高,沉砂易于腐化发臭,难于处置,故本次设计选用曝气式沉砂池。 已知参数: 设计流量(按最大流量设计): Qmax=; 旋流速度应保持 ~; 停留时间: 3min; 水平流速: ( ~) ; 有效水深为 2m( 2~3);宽深比一般采用 1~; 长宽比可达 5,当池长比池宽大的多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 每 1m3 污水的曝气量为 空气; 主干管空气流速 : 12m/s( 10~15m/s); 支管空气流速 : ( 4~5m/s); 水平流速: ( ~) ; 沉沙量: 30m3(空气 )/m3(污水) 池子总有效面积 V( m3) 60max  tQV 式中 Qmax——— 设计流量, m3/s, Qmax=; t———— 设计流量下的流行时间, min,取 t=3min 则: smV / 3 水流断面面积 A( m2) 1QA 式中 1 为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m/s,取 1 =。 则: 21 mQA   池子总宽度 B( m) 2hAB 式中 h2为设计有效水深, m,取 h2=3m。 第 19 页 则: mhA B 沉砂池分为两格(即 n=2),则每个池子宽度为 b, m mmnBb , 取 池长 L, m mAVL 0 6  每小时所需空气量 q(m3/s) 3600m axdQq 式中 d为每立方米污水所需空气量, m3,取 d=则: hmq / 6 2 73 6 0 3 沉砂室沉砂斗体积 V 366m a x 86400 mKXTQVZ  T 为沉砂时间取 d2 , X 为城市污水沉砂量, 363 10/30 mmX  污水 每个沉砂斗容积 设每一分格有 1 个沉砂斗,共有 2 个沉砂斗。 30 mV  沉砂斗各个部分尺寸 设斗底宽 α1=, 斗高 h2=,沉砂斗上口宽 α=2m。 沉砂斗得有效容积:     312 . 422  h 符合要求。 沉砂室高度 h3 设池底坡度为 ,破向沉砂斗,池子超高 h1=。 第 20 页 则池底斜坡部分的高度 : mbh   池子总高 mhhhhH  集油区 集油区宽 500mm,上部与沉砂区隔断,以便集油;下部与沉砂区相通,以便沉砂返回集砂斗。 集砂量及排砂设备 每天沉砂量 V )/( 3 6 0 3 6 0 024 366m a x dmKXQV Z    取曝气干管管径 DN200,支管管径 DN50. smsq /  干 smsq /)86/( 7 0 8 2    支 池总高度 H( m) 设超高 mh  ,则: mhhhH  机械选型:选择 BX5000型泵吸砂机 1台功率泵功率为 3kw,行走功率 ;选择 LSF355 型螺旋砂水分离器 1 台,功率为 3kW。 初次沉淀池 沉淀池一般分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本设计初沉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第 21 页 下表为各种池型优缺点和适 用条件。 表 351 池型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平流式 (1) 沉淀效果好 (2)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3) 施工简易 (4) 平面布置紧凑 (5) 排泥设备已趋于稳定 (1) 配水不易均匀 (2) 采用机械排泥时,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厂 竖流式 (1) 排泥方便 (2) 占地面积小 (1) 池子深度大,施工困难 (2)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 适用于小型污水厂 辐流式 (1) 多为机械排泥,运行可靠,管理简单 (2) 排泥设备已定型化 机 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 22 页 4,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小于 8,池长不宜大于 60m。 ,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 ~。 ,非机械排泥时为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设高出刮泥板。 池子总面积 A( ㎡ ) qQA  3600 式中 Q—— 最大流量, m3/s,Q=195000m3/d=q —— 表面负荷, m3/(m2 h),取 q =(m2 h) 则: mqQA 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2mh tqh 2 式中 t —— 沉淀时间, h, t= 则: mh 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 3mV 31 2 2 0 43 6 0 6 0 0 mtQV  池长 )(mL  tL  式中  —— 水平流速, m/s,取  =4m/s 则: mL  OA/2 生化反应池 设计要点 : ,还应使混合液含有一定的剩余 DO 值,一般按 2mg/L 计 ; 第 23 页 ,不致产生沉淀,一般应该使池中平均流速在 ; ,与适应需氧变化的灵活性 ; ,采用了类似氧化沟循环流式水力特征的池型,省去了混合液回流以降低能耗,同时在该池中独辟厌氧区除磷及设置前置反硝化区脱氮等有别于常规氧化沟的池体结构,充氧方式采用高效的鼓风微孔曝气、智能化的控制管理,这大大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在确保常规二级生物处理效果的同时,经济有效地去除了氮和磷 ; 主要设计参数 : 设计流量: Q=150000m3/d(不考虑变化系数 ) 设计计算(用污泥负荷法) ( 1)判断是否可采用 A2/O 工艺: 8 5 >TNCO D <B O DTP 故符合要求。 ( 2) 有关 设计参数 ① BOD5污泥负荷: N=(kgMLSS d); N=(— ) 原水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实际出水要求 项目 水质/(mg/L) 去除率 /% 出水/(mg/L) 理论去除率 /% 理论出水(mg/L) 实际出水/(mg/L) 实际要求出水水质 (mg/L) 备注 COD 380 25 285 85 50 达标 BOD5 200 25 150 85 10 不达标 SS 190 50 95 90 10 达标 TN 35 0 35 70以上 15 达标 氨氮 28 0 28 85 5 达标 TP 0 70左右 不达标 PH 6~ 9 T 3~ 23℃ 第 24 页 ②污泥浓度: X=3500mg/L; X=(2500mg/L— 4500mg/L) ③污泥回流比: R=54%。 R=(20%— 100%) ④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LmgXRRX R /1 0 0 0 01  ⑤混合液回流比 R 内 :≥ 200%;取 200%。 取 R 内 =200% OA/2 脱氮除磷工艺主要设计参 数 项 目 数 值 BOD5污泥负荷 [kgBOD5/(kgMLSS d)] TN 负荷 [kgTN/(kgMLSS d)] TP 负荷 [kgTP/(kgMLSS d)] 污泥浓度 MLSS( mg/L) 污泥龄 c ( d) 水力停留时间 t(h) 各段停留时间比例 A:A:O 污泥回流比 R(%) 混合液回流比 R 内 ( %) 溶解氧浓度( mg/L) COD/TN TP/BOD5 ~ < (好氧段) < (厌氧段) 3000~ 4000 15~ 20 8~ 11 (1:1:3)~ (1:1:4) 50~ 100 100~ 300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2 > 8(厌氧池) < (厌氧池) ( 3) 反应池容积 30 4 9 4 5 1501 5 0 0 0 0 mNXQSV   水力停留时间 hdQVt 9 4 5 1 4 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3:1:1厌氧:缺氧:好氧 第 25 页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ht 51 厌,池容 mV 厌 ; 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ht 51 厌,池容 mV 厌 ;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ht 厌,池容 mV 厌 校核 N、 P 负荷 好氧段 N负荷 )(<好dk gM L SSTNXV TNQ   / 67 035 00 351015 4 厌氧段 P负荷 )(<厌dk gM L SSTNXV TPQ   / 9035 00 31015 4 故符合设计要求。 剩余污泥量 SX PPX  vdeX VXKSSYQP  )( 0 %50)(  eS TSSTSSP 式中,污泥增值系数 Y=;污泥自身氧化系数 Kd=;挥发性悬浮物固体浓度 Xv=X f,挥发百分 f=: dkgP X / 3 8 9 4 5 )0 2 2 5 ( 4  dkgP S / 4 1 2%501015)0 0 9 9 ( 4  dkgX / 88  污泥含水率为 %,所以湿污泥量为: dm / 7 6 01 0 0 0)9 9 ( 8 0 0 3 碱度校核 每氧化 1mgNH3N 需碱度 ,每还原 1mgNO3N产生碱度 ,去除 第 26 页 1mgBOD5产生碱度。 剩余碱度 S=进水碱度 硝化消耗碱度 +反硝化碱度 +去除 BOD5产生碱度 生物污泥中的含氮量以 %计,则: 每日用于合成的总氮 = =进水中总氮 = 10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