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的静力学分析及强度、刚度计算_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2、 画出车架的内力图 ( 1)车架剪力图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 2) 车架弯距图    ax 3、 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 已知ZZ WMI YM m axm axm ax  12/])2)(2([33 thtbbhI Z  4633332333462322222246131121116)2)(2(66)2)(2(66)2)(2(6mhthtbhbWmhthtbhbWmhthtbhbW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由于 C 和 G 点的 zW出现了突变,所以在这两点应力图有突变。 求出最大挠度的值,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由能量法dxEI xMxM xx  )()(, 设 P 为 CD 中点; Q 为 DF 中点; E 为 FG 中点。 最大挠度有可能在 5 处取得,即: A 点, B 点,距 C 点向右 米的处,距 D 点向右 米处 ,距 F 点向右 米处。 在距 C 点向右 米的处的挠度与中点挠度相差极小,故可用 P点的挠度代替点此点挠度求解。 距 D点向右 米处的挠度与 DF 中点 Q 挠度相差极小,故用 Q 点挠 度代替此点挠度, E 点同理。 即 A 点, P 点, Q 点, E 点, B 点 为计算方便,选取去掉处 DF 处两处铰链后得到得静定基。 现将选取的静定基上外力的弯矩图画出,再在所求挠度的位置上作用一个单位力,利用图乘法求得挠度。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根据公式:      33[ 2 2 ] 1 , 2 , 312zi b h b t h tIi  ,可以求出各段的惯性矩的值: 446162346 625 10 758 10 642 10zzzImIm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 1)求 A点的挠度: 在 A点加向下的单位力 1,弯矩图如图所示: mmEIEIEI MiiiAA 2132121   mmEIEIMAq 22   mmEIFFEIM DDAX 3 221  mmEI FFEI M FFAX 3 222   mmEIEIMAB 22  即mmf AXAXAqABAAA  方向向下 ( 2)求 B点的挠度: 在 B点加向下的单位力 1,弯矩图如图所示: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mmEIEIMiiiBA 2   mmEIEIMBq 22   mmmmmmEIFEIFEIM DDBD3 3222  mmmmmmEIFEIFEIFFBF3 3222  mmEIEIEI MiiiBB 212122  即mmf BFBDBqBBBAB  方向向下 为计算方便,重新选取去掉 C 处和 G 处两处铰链后得到得静定基计算。 将选取的静定基上外力的弯矩图画出,再在所求挠度的位置上作用一个单位力,利用图乘法求得挠度。 ( 3)求 CD中点挠度: 在 P点加向下的单位力 1,弯矩图如图所示: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mmEIEI M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