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某文化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时代变迁,记录人类活动的很多资料已湮灭无闻,给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 幸亏有了墓葬这种古人有意无意留下的遗产,才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察、解读文明时代人的思想、生活、生产和习俗等。 几十年、几百年后,现代陵园也将成为历史的 遗迹,我们的子孙后代若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习俗演变,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墓地这一实物形态。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都为社会留下了精神、物质财富。 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 第 19 页 他们的纪念形式。 无论是倘徉在巍峨壮观的大禹陵、黄帝陵,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陵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 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纪念、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做好,通过墓碑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 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 第 20 页 第 三 章 市场分析 、 殡葬改革 使得陵园产业前景广阔 殡葬改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绿色殡葬的实施是殡葬改革又进一步推向深化,实现 “ 二次革命 ” 的战略措施,同时也为殡葬企业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转变,最终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 绿色殡葬所倡导的树葬、花葬、草坪葬、艺术墓等占地少、生态化、无污染的各种葬法及文明祭祀。 摒弃传统公墓那种阴森恐 怖的感觉,赋予公墓一种祥和、安逸、宁静的氛围,通过园区绿化、碑石艺术、园林小品、古墓建筑和运用大量的景观元素,实现陵园公园化。 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树立文明丧葬、文明祭祀新风尚。 用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礼待每一位故人,让逝者安心、生者放心。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五十一周年,国家对殡葬改革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实行绿色殡葬 ” ,这是摆在我们当今公墓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绿色殡葬概念应该是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完美体现。 单纯的 生态化只是解决了自然环境问题,并没有实现陵园功能上的改变,而艺术化、人性化则更注重人文环境建设,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作为陵园的经营者,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而绿色殡葬恰好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 使陵园集公益性、文化性、艺术 第 21 页 性、纪念性、经济实用性为一体,给国人一个祭祀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明的场所。 同时,又是一个集丧葬、祭祀、游览休闲、观光旅游、教育培训的艺术性公园。 国家 实行殡葬改革的信念不改,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信念不 会 改变。 坚持生态化、艺术化两手抓,坚定地走绿 色殡葬改革地持续发展道路 ,这就使得陵园 产 业前景广阔。 、 风水观念 使得 兴建的 陵园产业 市场 前景广阔 风水观在汉代已相当流行,东汉以后已将墓地的好坏与生者的贫富贵贱联系起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地风水术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出现了大量风水观方面的著述,著名的如郭璞的《葬书》。 风水观作为对 “ 环境选择 ” 的一门方术虽然流传数千年,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同学者对它的评价持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 祖宗崇拜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把死人安排得跟活人一样,是中国埋葬制度的主要用心。 古人具有 “ 灵魂不死,祖宗崇拜 ” 等信仰观 念,因此对陵园选址一直是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重头。 风水文化的数千年沉淀对当代中国甚至东南亚及海外华人社区的殡葬观念有着根深的影响。 风水观对理想墓地一般要求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统一和谐,风水思想认为天、地、人、生四大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要求有一个山清水秀、排水量好的环境;风水观还认为和谐才能逢凶化吉、趋利避害。 二是对称均衡,一般好的风水地要求具有不发生剥蚀或堆积,具有四神砂结构(或称四象,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且具有对称性。 这种对称均衡具体体现为有山有水、有高有低,中轴线平面布局要对称和 第 22 页 谐。 这实 际上包含了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的许多科学原理:对风水地要求环境中多项自然地理因素的有机协调,即有良好的地质、地貌状况、良好的水文气候因子、适中的土壤和生物物种;各项因子必须统一协调,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生态环境,这样的环境才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阴宅卜葬地若还有四神砂结构的开口小盆地相配则更是能提高墓地对扫墓者的崇敬感,因而也是一种景观生态和景观心理结合的空间组织。 风水术兴起后,历代王朝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在其卜葬习俗中无不烙上风水观的烙印。 历史上帝王将相的陵墓环境选择,风水术影响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北京明十 三陵便是遵从风水术的最典型结构。 以长陵为例,其背后的天寿山为玄武,十三陵盆地出口大红门东侧的左青龙为龙山,是一个基本作南北延伸的单斜山,其上出露坚硬的石英砂岩,酷像蜿蜒的青龙,右白虎称为卧虎山,很像蹲坐的老虎。 这说明了风水术对丧葬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另外,风水观对阴阳宅的环境选择上讲求 “ 拆成 ” ,即根据环境条件更好地组织空间,并有所布置。 在墓地选择时如果不具备前述两个条件,后代可人为将原有环境改造成有山有水、静谧和谐、对称以及四神砂结构地风水宝地。 、 我国传统“孝道”使得 陵园产业 潜在市场 前景广阔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每个人无论贫贱与富贵都要面对这个结果,就像大文豪肖伯纳墓碑上刻的那样 “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 是呀,这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但他又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经历多次的重大仪式。 第 23 页 在我国,自古认为 “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由此便知中华民族是个重血缘,重家族、重孝道的民族。 所以在中国办理丧葬事宜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 不仅如此,死者在丧礼之后仍被视为家族一员,其牌位与墓穴也被认为是他仍然存在的象征,因此拜祭祖坟也就显得格外神圣。 中 国历朝历代都将拜祖坟与 “ 孝道 ” 联系起来,到如今,虽然拜祖坟没有以前正式隆重,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仙逝,子女们还是会倾其所有把丧事办的隆重些,为的是不让外人笑自己不孝顺,最终使 “ 隆丧厚葬 ” 日趋流行。 这对陵园产业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 第 24 页 第 四 章 项目主要 建设 内容与建设规模 、 主要建设内容 该占地面积约 130 亩( 86666 ㎡)。 规划总建设规模为 15 万至 20万个公益性墓位,分期建设。 首期建设规模为 5万个墓位,主要是安置***新区现有的零星墓穴和拆迁待安置的墓穴。 、 建设规模 按照市、区政府的要求, ***文化陵园将按“园林化、生态化、景点化”标准建设。 建筑层高初步确定为 3 至 4层,建筑密度约 20%,设有陵园管理用房、公共厕所、壁式骨灰盒安放葬台位。 陵园建筑与高速公路之间布置高大乔木绿化遮挡。 陵园东西两侧沿道路因地制宜建 1000台以上车位的停车场,园内其余位置建绿化、景观及临时休息亭、榭、石椅等,力求给人舒适、安逸的抚慰效果。 第 25 页 第 五 章 项目 选址与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 选址 场址选择原则 交通便利、距离合适; 地势干燥、通风 良好; 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场址选择位置 该项目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路约 300 米、南至滇池路约 68 米。 、 主要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自然地理位置 ***区位于合肥市南,东临南淝河,西至金寨高架,南濒巢湖,北界环城路 , 辖五个街道、四个镇,区域总面积 340 平方公里。 随着发展将 启动七大片区 (***新区和巢湖岸线治理片区、黄山公园片区、都市工业片区、高铁站片区、 ***都市农业及新市镇片区、合肥新港和南二环物流片区以及城中村改造片区 )。 水文地质条件 与工程地质条件 1) 合肥市 地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 ,地震分组第一组。 2)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未发现有影响场地稳定性断裂构 第 26 页 造存在,拟建场地是稳定的,应适宜建设。 3)拟建场地第四纪地貌型态属于江淮丘陵岗地及坳沟交错的地貌单元。 4)地层结构:拟建 场地 地层结构如下:①层填土,②层软塑~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局部分布),③层硬塑状态粘土。 5)地下水:主要为土层滞水型地下水,分布不连续,水沟及水塘分布有地表水。 6)拟建工程地基基础分析 : 建议基础适宜采用天然地基。 7)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预分析 a、 膨胀土问题 合肥地区是我国膨胀土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膨胀土物理力学性质呈现为孔隙比、液性指数较小,液限较大,压缩性低,膨胀潜势一般为中等。 此类土在地下水干湿交替环境作用下,产生膨胀和收缩,对 建筑物的 正常使用有一定影响。 b、地基 的沉降变形 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在软弱土层中或软硬土层交接部位,易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影响 建筑物的 使用安全。 8) 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 拟建场地属于丘陵地带,地形 可能 起伏较大, 基础 施工时,有些地段需要大挖或大填,在开挖时形成了边坡,应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和附近有无建筑物或构筑物等情况进行放坡,必要时应进行妥善的支护措施和降排水措施。 第 27 页 气象条件 合肥居皖中,江淮分水岭横亘其间,是典型的平缓丘陵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无霜期较长。 合肥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218小时,年平均温度为 ℃,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 41℃,历史最低气温为 ℃,一月份平均气温℃,七月份平均气温 41℃,无霜期约 245天,年平均降水量 ,降水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即春雨期( 3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梅雨期( 6月 中旬至 7 月上旬),秋雨 期( 8 月中旬及 9 月下旬)。 按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 22℃为夏季, 10℃~ 22℃之间为春、秋季的划分,合肥四季的时间为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按 春夏秋冬时序为 71 天、 118 天、61 天、 115天。 合肥主导风向,全年为东北偏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历年最大风速。 历年土地冻结深度 6~ 8cm,最大冻结深度为 11cm。 地下潜水水位埋深 105~ 200m。 地震 合肥地区历史上未曾发生过大的地震(但受到过波及), 郯庐断裂带走向北、东北,从肥东、巢县之间过, 距合肥约 30km,肥东断裂东起肥东梁园、合肥北部到河南固始,走向东西。 国家地震总局 1997 颁的《合肥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定合肥市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 合肥是 38个全国重点抗震城市之一。 社会条件 第 28 页 建设用地现状 建设用地选址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部,东部为 ***新区,西北部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面隔江淮运河与肥西上派相望,毗邻合界高速公路。 项目用地为城市生产防护绿地范围,现状为农田,内有水塘,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大的起伏,适宜建设。 实施办法 ***文化陵园项目的建设意义重大,合 肥市、 ***区政府非常重视,市、区领导都对此项目建设提出重要意见。 ***新区建设指挥部就该项目建设于 20xx 年 3 月 31 日召开专题建设协调会,明确 ***区政府作为建设主体,市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做好这项工作。 ***区政府决定合肥 ***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建设主体责任, ***区民政局承担项目建设指导和管理责任。 按照区政府部署,合肥 ***有限公司作为建设申报单位承担该项目建设责任,其子公司合肥。合肥市某文化陵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稳妥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本人不胜感激。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的指导老师张雅男和胡毅老师在百忙之中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1 建筑设计说明 工程概况 建筑面积约 55006000m2,主体五层,层高均为 ,结构形式为现浇整体框架。 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造型美观、新颖,满足各项使用功能要求
中会议室 2 一楼层 7 3 4 0 5 6 8 2 1 7 4 财务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17 办公室 1 处长 1 处长 2 备用 行政办公 小会议室 副部长 企业审计 基建审计 副处长 1 副处长 2 处长 3 会议室 办公室 2 办公室 3 管理接待 接待休息 审计 机要 接待 副主任 1 副主任 2 侨联 纪委书记 纪委办公 谈话 副处长 3 副书记 1 副书记 2
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 合肥市东方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 研究 范围 及 年度 (一) 研究范围 结合 项目厂址的 情况,本次研究范围如下: 铁路专用线接轨 站 淮南线合肥东 站 ( K93+000 ~K96+000) ; 自 接轨站至 电厂 站 铁路专用线 CK0+000~CK1+550(含 电厂 电厂站 ) ; (二) 研究年度 近期: 2020 年;远期:
,98(1):1416.,[] [J].经济师,2008,(2):217218.]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其中战略内部因素: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外部因素: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优势分析swot分析你可以写的稍微细一点
样化,其中以租房客户群体、婚房客户群体和公房分配(非购买的商品房)的客户群体为主,之前享受公房分配的住宅群体从购房行为上属于第一次购房,但是从购房目的上属于改善居住的二次置业行为。 购房需求特征 (1) 高档大户型需求加大 (2) 舒适性成为购房基本条件 (3) 多层住宅渐受欢迎 (4) 区域生活配套要求加强 这个需求特征怎么得到的,和你上下文所反映出来的有关 系吗。 高档大户型是什么人买的呢。
t t hey don39。 t r ealize one im por tant hing. I 39。 m not r ealy int er est ed in f ishing. I am only int er ested in sit t ing in a boat and doing not hing at al ! Lesson21 M ad or not ? 是不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