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饶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要求。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利用地形合理布局, 按南北向布置小区内部视线通透,视线干扰小,富有韵律感,沿街 立面简洁、美观、现代。 结合入口合理布局,由此构成以下几个特点: ( 1)总图完整,点、线、面结合,一气呵成;环境景观与预留公共绿地有机联系,丰富了城市空间。 ( 2) 区内交通自呈体系,区内 车道沿外围环形布置,使区内人 18 车分流,内部为应急消防车道,人行在内,车行在外,互不干扰; ( 3)住宅所有住户都朝向良好,自成一体的景观体系及合理的布局,使得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 4)建筑之间间距大,结合建筑平面,减少视线干扰。 (三)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主要依据地块周边城市道路标高和地形现状标高进行设计。 现有场地经平场设计后 地势平坦。 建筑室内设计标高均略高于场地标高,尽量减少了填方挖方,建筑正负零标高高于城市道路、地形标高 —。 场地雨水由西向东南、由西向西北汇集,经收集后排入雨水口,再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四)交通组织和道路系统设计 交通组织结合周边城市道路,尽量做到人车分流,简洁流畅,安全高效。 设计结合周边道路共设置了 2个 主 入口 及 2 个次入口 ,出入口的位置均满足规划对距离道路交叉口规定的要求。 北 面出入口为 该综合体 的 主 要出入口,主要供业主车行及消防进出使用, 东 面的主要出入口为主要人行出入口,同时供小区发生火灾时的 消防车行使用;区内的主要道路呈环形布置,宽度 4 米,转弯半径 ,方便汽车使用的同时,也满足消防车的通行需要。 19 (五)绿化设计 区内的绿化在有限的空间内精心布置,点、线、面结合,同时注重高低搭配。 绿地主要集中在 楼前后 、主、次出入口和公共区域,该部分主要以草坪、灌木、花卉为主,局部点缀观赏性较强的乔木。 区内主要道路周边布置密植乔木,尽量减少汽车噪声的影响;临街沿道路布置行道树及灌木,高低结合,形成绿化屏障,尽量避免车辆对居住的影响。 第三节 建筑设计 (一)设计原则 “以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环保 ”为设计宗旨,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条件及场地的自然环境,根据各建筑单体的使用要求和空间特点,合理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及使用材料,满足消防安全及生产安全的各种不同要求,追求建筑适用空间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及自然视野的各种非人工效果,构建舒适的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有现代感及空间感、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单体及建筑群体。 平面设计做到功能分区完善、合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人文环保”的设计思想。 立面设计力求风格创新、独特,同时体现地方传统。 20 (二)建筑平面设计 根据总体 布置,结合场地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满足各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层数与高度。 平面设计中合理组织套内功能空间,做到动静分区,洁污分区。 各功能空间均具有适宜的尺度,避免了房间形态上的比例失调。 室内交通组织短捷,不穿行主要功能空间,符合人的生活行为规律。 (三)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力求和区内整体立面相吻合 ,通过立面线条组合及屋顶局部造型,体现出美观,简洁、大方,做到整体和谐,营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体现建筑的层次感和现代感,整个建筑风格以明快清新为主。 (四)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根据使用功 能、建筑造型、结构尺度、并结合地形高差综合考虑 , 设计为 框架 结构。 第四节 结构设计 (一)结构概述 在本次设计中,按国家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本着安全经济的设计原则,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兼顾使用功能要求,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1 根据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结构设计基准期及合理使用年限为 50年。 (二)设计依据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有关法规、资料 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图;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xx); 《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 GB5000920xx);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xx)。 (三)设计荷载 (1)风荷载:基本风压取 (2)楼面使用荷载标准值 住 宅: 阳 台: 楼 梯: 卫 生 间: 屋 面: (四)结构设计 22 (1)基础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正在进行中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式出来后 ,再决定其基础型式 . (2)上部结构:采用底框结构 (3)结构材料:强度等级:梁 ,柱 ,板 C20 钢材、钢筋:图中“φ、Φ”分别表示热轧 HPB23 HRB335 级钢筋。 钢板: 3 号钢 焊条: E42; E50 墙体:二层以下采用 MU15 页岩砖, 240 厚墙 ,二层以上采用 MU10页岩砖, M5混合砂浆砌筑 240 厚墙。 第五节 给排水、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xx)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建筑灭火器配置于规范》( GB 5014020xx); 业主提供的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有关资料。 (二)设计范围 23 工程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由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 部门负责设计。 本设计包括 建筑相关的室内外、生活给水、消防给水、污排水、雨排水。 (三)设计给排水标准 供水含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绿化用水。 本项目的给排水设计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进行。 项目供水由城市自来水网引入。 消防用水管在项目区内连成环状,作为室外消防用水。 给水主干管沿区域道路布设,便于设置室外消火栓,并结合环境设计设置绿化洒水栓,保证绿化用水。 项目用水包括生活用水以及绿化用水等。 本项目总用水量为560m3/d。 本项目排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雨水。 采用雨污分流分别 收集和排放。 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400m3/ d。 灭火器配置基准为中危险级,每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级别为 4B,采用干粉灭火器。 (四)管件、管材及器材 1、室内给水管采用 PVCU塑料给水管。 24 2、室内排水管采用 UPVC工程塑料排水管。 消防管道采用钢管( DN80),焊接或法兰连接,室内消火栓:SN65。 室外消火栓: SS10016。 水泵接合器: SQ100(地上式)。 灭火器 :MFZ8。 (五)管道敷设 给水管和排水管在室内一律采用明装,分别利用管卡或管箍固定,室外给排水管道一律埋地敷设。 (六) 给排水系统 给水及消防在室外采用共用水系统,采用城市管网压力下直接供水,室内给水网为枝状布置,单向供水。 本项目自建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进入 淮北经济开发区 污水处理厂。 绿化用水后的余水、道路冲洗水、雨水等非生活用水经市政雨水管网收集后有组织就近排入附近的河流。 消防系统在室内采用环网,并在屋顶设置检验消火栓,其栓口(最不利点)静水压 P≥。 室内消火栓系统利用水泵接合器增压。 在距离室外消火栓 15~40米处设置室外水 泵结合器。 25 第六节 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xx);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xx)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50057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JG16- 83)。 (二)设计范围 1、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2、室内照明设计 3、防雷接地设计 (三)设计标准 1、本设计为三级负荷。 采用小区变压器室 或城市低压供电网( 380/220)引入。 总负荷 :700KW,基本设计参数:门市 Kx=,cosφ =;住宅 Kx=, cosφ =。 (四)设计内容 引入线:各栋建筑进线均采用 XV29 型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380/220V)穿水煤气钢管埋地引入。 26 本建筑均按普通照明设计。 采用三相五线制树干式供电( 380V/220V)。 TNNC系统。 照明灯具为白炽灯及荧光灯。 住宅室内照明线路一律采用穿塑料线槽明敷设,门市照明灯具布置二次装修定 ,门市干线穿阻燃电线管暗敷设 . 所有 室内照明线路均采用 500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防雷设计 本建筑防雷属第三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采用防雷 ,电气共用接地系统,并预留电气接地。 利用柱内的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 ,要求所有防雷引下线的柱内主筋 ,必须在进入基础沉台处和沉台内主筋相焊接 .用作引下线的柱内的主筋 ,每组至少有二根 (Φ 16 圆 钢 )作通长焊接 ,确保电气通路。 做等电位连接及电源线的过压保护,建筑金属管材,金属窗 ,突出物等金属构件作等电位连接,总等电位联结电阻 R≤ 1欧。 人行道 ,建筑出入口的接地线局部埋深 ,并在接地线上敷设50 厚的沥青层, 其宽度超过接 2m. 所有低压架空线在进出线处 ,装设避雷器与绝缘子 ,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架空金属管道及在进出处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对电缆进出线 .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 ,金属线槽 ,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联合电阻 R≤ 1欧。 27 第七节 电信设计 (一)电信用户直接进入公用网,不设用户交换机。 (二)电信线路一律采用管道电缆埋地管材采用 PVC波绞管。 (三)电视系统由城区 CATV网覆盖, CATV电缆不单独占用管线走廊,以专用管孔与电信管道共用管线走廊。 第八节 防 火设计 属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本设计以相关规范为依据进行防火设计。 (一)该建筑与相临建筑之间距离满足防火要求。 (二)建筑四周设有消防车道。 (三)建筑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墙为页岩砖,楼盖为现浇板,均为非燃烧体 ,进户门为乙级防火门。 (四)消防给水设计详见给排水说明。 28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绿化 第一节 设计原则 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实施总量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本次设计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 标排放。 第二节 设计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xx年 4 月修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1995年);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年); (六)国务院令第 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七)国务院国发( 1996) 31 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三节 主要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 (一)项目施工期污染源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29 污染源分析 ( 1)空气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进行场地清理平整、挖方、运输等作业是产生含有 CO、 NO2的废气;土石方开挖、出渣装卸、散装水泥作业、汽车运输作业等产生的扬尘。 ( 2)地表水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间,由于进行各种土石方开挖、平整等工作,致使土地表面松散,下雨时,雨水夹带泥土等形成水土流失。 土建施工期间,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大雨或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堆积物流失产生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地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附近水沟中夹带的 泥砂量增多,悬浮物浓度增大。 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将会对施工场地环境及其附近的水沟产生污染,环境卫生状况下降。 ( 3)噪声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主要噪声来自施工机械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重型碾压机、起重及卷场设备等的使用。 施工期噪声可造成施工区域局部超标。 ( 4)固废物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的固废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各种建筑垃圾等。 30 施工期环保措施 ( 1)严格执行 淮北 市建筑施工管理有关法规。 ( 2)合理布置施工方案,严格组织,精心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管理,杜绝野蛮施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