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过程中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小天鹅并购荣事达为例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约才能 合并为一个企业。 站在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把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企业并购看成是不同的两组市场合约不断对接叠加的过程。 经济学家王长征将企业并购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从 1984年 1987年的起步阶段到 1988年 1989年的首次并购再到 1989年 1992年初的低谷阶段最后到 1992年至今的第二次高潮,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晚于西方国家,直到改革开放后有了政府的指导,我国各行各业才开始注重研究企业的价值评估理论,资产评估行业才方能不如正轨。 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企业越来越注意自身的 规范程度,考虑更多的自家企业长远发展问题。 经济专家魏强对五百家企业进行并购动机的市场调查,认为大多数企业进行并购行为的直接动机有五点:一是政府的鼓励;二是获得更多资源,比如土地资源;三是企业需要提升自身规模实力;四是合理避税;五是占取市场份额,长远发展。 学者李磊认为如果将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类,可分为一般动因和财务动因。 一般动因包括了投资者希望获取战略机会,扩大规模效应,了解并且降低新领域新行业的不利因素,降低风险,获得更多经验互补互助。 财务动因则包括企业增值因素,预期收益因素,筹资效应因素,避税因 素。 这些专家学者研究的并购价值评估理论让我国的并购之路走得更加踏实,企业发展更加长远。 研究评价 目前国内外的理论研究 较为 成熟,体系建设较 为 完善,能够 给 企业价值的评估实务 提供指导性平台 [2]。 但是目前 无论 国内 还是国 外 , 理论研究大多 沿 用传统的评估方法,缺乏灵活性与 创新性,企业并购这一过程是 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制度相结合的行为方式,其中 无形 资产的价值, 例如企业商誉 、 科技技术、 人力资源等因素很难用 传统 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同时企业价值 不仅仅体现在当前可见的实际经营情况的价值,还要包括企业未来长远发展 的隐藏价值。 传统 评估一般只考虑当前实际经营情况, 忽视了 企业未来长远发展带来的价值。 因此 目前的传统 理论体系适用于简单的企业并购案例, 而那些 情况复杂的企业并购 案例还需要更加完善 新颖 的理论体系 提供 实际操作 指导。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本文采用 的研究方法是将 理论 研究 与 实际 案例相结合 来进行研究探讨。 第一步是系统地阐述并购的环境和并购的含义以及并购过程中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总结出三种不同 评估方法的特点,比较 三种 方法之间的 相同点及差异点,区分它们 各自 在生活中 所适 用的 实际条件 ,再通过研究 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并购 美的持有的合肥荣事达洗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这一并购案,为之 采用与它相符 的评估方法,测算出运用该方法对企业价值测评的并购过程中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以小天鹅并购荣事达为例 3 结果,分析理论与实际之间差异的原因。 太湖学院学士学位论 文 4 并购过程中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以小天鹅并购荣事达为例 5 第 2章 相关理论及评估方法 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 并购从严格意义来看可以分为兼并和收购,这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 然而国际上却习惯将兼并和收购捆绑在一起使用,统称并购。 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几乎离不开兼并或收购行为,它们是企业经营和运作资本的主要形式。 并购是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也是 企业走外部成长道路的主要途径。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曾经说过: “并购是美国经济的福音, 没有一个企业巨鳄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单单想要靠企业内部积累壮大起来是相当有难度的。 ” 企业并购是 并购方以 支付现金或者增发该公司股票的方式 来 换取被并购企业所有权 的 一种交易行为。 企业并购 对于开创新领域的企业来说是为了降低新行业的风险,减少不利因素,获取战略机会和未来发展机会;对于效益不理想的企业来说并购可以取长补短,利用其他企业的有效资源和生产技术为企业谋取利益 ;对于发展业绩良好的企业来说 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帮助高层做出正确决策,集中精力让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获得规模效益。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社会上流通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价值都可以通过货币数量关系来进行反映,它是一个经济概念。 企业也可以通过货币数量来反映它的价值。 企业价值按照资产是否参与经营活动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种资产所创造的收益便是企业价值的基础。 经营资产的价值与企业经营状况密不可分。 经营情况又可分为目前的和未来的,那么根据企业经营状况估算出的企业目前的现金流量加上未来投入资本存在的现金流量可以评估出企业的经营 价值。 经营价值加上非经营资产的价值就组成了整个企业的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 其实就 是对企业持续获利能力的 一种 评定估算。 在 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 , 要充分了解其并购的背景,明确此次并购目的等实际情况,细致合理地分析价值评估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方式。 企业的价值和风险成正比,价值越高,风险越大,因此在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时不能忽略了盈利能力与风险状况。 更具体的来说,盈利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又受企业管理者经营能力、管理政策、行业环境、经济环境、生产技术、创新思维等因素影响。 我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的文件指出 ,企业价值评估是在基准日 让专业机构 的资产评估师 对 企业整体价值、股东权益价值的 情况进行 分析、 价值 测算 、报表的编写以及建议的发表 [3]。 企业价值评估包含了企业以往经营业绩的评估分析和企业未来经营前景的预测分析两个方面。 企业价值评估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并购环节,与单项固定资产相比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评估对象是整个企业,包含了所有单项资产,且所有的单项资产应成为一个资产综合体。 (2) 评估 的 对象是企业作为资产综合体的 整体价值 ,而并非仅仅是单项资产的价值总和。 价值评估方法 成本法 成本法 又称 资 产基础法 ,是指首先估测出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接着估测出被评估太湖学院学士学位论 文 6 资产已经发生的各种贬值因素,并将所有贬值因素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最后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的总称。 成本法的评估思路是:先计算企业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再减去实体性、经济性 、 功能性损耗等 数值。 在重建或重置被评估资产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投资者在对某一项资产投资时,一般不会愿意接受高于该项目现行构建成本的价格,特别是是当投资目标不是全新时,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将会更低。 成本法的运用没有严格的前提条件,但是在成本法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两 个 方面 的问题,一是注重历史材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是保证评估结 果 科学的前提,如果前提数据不准确则会影响评估的结果。 二是资产形成价值的成本耗费是必要的,这里的成本耗费指的是社会行业的平均耗费水平,而不是资产的个别耗费。 资产的重置成本 资产实体性贬值 资产功能性贬值 资产经济性贬值 =资产评价值。 成本法因其操作简便,可操作性强,成为我国主要的评估方法 , 被广泛使用,但并非所有的企业价值都适宜用成本法来评估。 只有当资产一直使用并且在持续使用中带来经济利益时,资产的重置成本才能被投资者所接受。 从这个角度来讲,成本法是适用于 继续使用前提下的资产评估的。 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说 成本法仅仅考虑了企业单项资产的价值总和,而并没有把企业作为一个资产综合整体来进行评估。 因此从理论上说,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企业在进行价值评估时选取该方法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持续经营带来的价值。 但 由于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 较晚, 产权交易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进行评估时的财务数据或对比数据缺乏可靠 性 ,从而限制了收益法与市场法的实施。 其 次,相对来说成本法 更 具客观性,即使 在评估操作 欠 规范的情况下,人们更相信成本法 的 评估结果。 收益法 收益法以企业的效用水平来衡量企业的价值 , 是国际上 认可 的资产评估基本方法之一。 是否正确使用折现率是能否运用好收益法的关键, 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对象在未来期间的预期收益,选择 合适 的折现率,将未来收益一一折 算 成评估基准日的现值 ,将 各期未来收益现值 相加得出的总和就是 评估对象 的 重估价值。 其适用条件是 : 评估对象 有比较长的且是连续的 使用时间, 并 能在未来 较长一段时间内 取得一定收益;评估对象的未来收益和评估对象的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能用货币来衡量。 运用收益法来计算 评估 价值 的 公式里涉及三个基本参数,即 预期收益额、未来收益期、折现率。 确定预期收益额、未来收益期、折现率 是 收益法的核心问题。 企业价值 本质就 是企业这一资产综合体的获利能力, 基于此 来讲,收益法 凭借客观的数字和较为合理的 计算方法成为了企业价值评估的 首选之法。 但 是想要运用收益法 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一是 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盈利 能力 ,且企业的未来收益是有规律可以预测的。 二是 企业 在 未来经营 中将会面对 的风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