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万吨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单元窑 熔化能力分别为 91 吨和 152 吨玻璃 /日,通过综合采用辅助电熔和鼓泡技术,提高热效率和玻璃液质量。 成型通路采用 “ H”型通路,共设置 64 和 106块纤维成型漏板。 纤维成型采用大漏板、 多分拉技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制品加工方面,采用先进的络纱、短切原丝毡、捻线等生产设备,生产高质量玻璃纤维制品 本项目年产各种增强型玻璃纤维制品 80000吨,具体产能如下: 产品名称 产能(吨 /年) 直接无捻粗纱 30000 短切原丝毡 30000 - 10- 纺织纤维纱 10000 无捻粗纱 10000 合计 80000 本项目的产品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档无碱增强型玻纤制品,产品内销与外销比例为 5:5。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主要原材料需用量:玻璃原料 t/a 108000 部分进口 化工原料 t/a 2254 部分进口 2 主要燃料、动力消耗: 100重油 t/a 18260 液化气 t/a 2650 电 104kWh/a 5200 水 104 m3/a 80 煤 t/a 15400 3 全厂定员 人 1390 其中:生产人员 人 1104 4 总占地面积 m 2 328640 合 493 亩 建筑面积 m 2 102500 5 运输量 吨 269350 其中运入 161450 吨 6 项目总投资 万元 含外汇 万美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含外汇 万美元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700 7 注册资本 万元 8 银行贷款 万元 9 财务效益 :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 年平均总成本 万元 年平均税金及附加 万元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年平均税后利润 万元 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 吨 /人 .年 57. 55 全员产值劳动生产率 万元 /人 .年 52. 5 10 财务评价指标 : 投资利润率 % 18. 47 投资利税率 % 24. 45 投资回收期 年 7. 24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9. 33 11 盈亏平衡点 (生产能力利用率 ) % 38. 6 (销售价格) % 70 综合评价与结论 ⑴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属鼓励类项目。 它的建设将对我国玻纤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⑵ 纤维有限公司以发展玻璃纤维制品加工为主导,在 - 11- 已占得市场先机的情况下,建设池窑拉丝生产线,为制品加工作配套并就近占领周遍地区的市场。 产品目标明确,市场风险小,将大大提高企 业的竞争力,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⑶ 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已有条件,投资省、见效快。 ⑷ 本项目建成后,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 元,利税 ,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各项投资指标均高于建材行业的规定。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建议项目尽快实施。 - 12- 第二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市场需求现状 20xx 年全球玻纤生产总量约 310 万吨左右。 1995 年至 20xx 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预计 20xx年至 20xx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5%。 根据最新统计资料,玻璃纤维增强基材 (含屋面材料基材 )和纺织用基材的地域市场分布如下: 欧洲 北美 亚洲 南美 其他地区(中东) 31% 32% 31% 3% 3% 20xx年全球玻纤市场的平均增长率约 6%,其中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亚洲的中国和印度,增长率在 15%以上,中东地区发展也较快,增长率在 6%以上;而美国和欧洲增长速度较慢,仅 %和 %。 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玻纤公司 美国欧文斯康宁( OC)、法国圣哥本集团Vertrotex公司、美国 PPG 公司,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0%以上,目前已不再扩大生产规模,将某些利润低的生产环节外包,而把精力和财力专注于玻璃纤维高端产品,发展后道产品和产品的深加工。 另一方面这些国际性的公司也正在向南美洲、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转移生产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说,玻璃纤维的生产重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交通、建筑和电子电气行业是玻璃纤维的主要应用市场,占 50%以上。 20xx 年,玻璃纤维市场分布情况如下表: 按应用领域划分 交通工具 建 筑工程 电子电气 基础设施 工业用品 消费品 造船 其他 24% 18% 14% 7% 12% 8% 6% 11% 按玻纤的使用工艺过程划分 纺织用 增强热塑性 敞模成型 SMC+BMC 等 拉挤缠绕 RTM 板材 其他 23% 26% 19% 11% 11% 2% 4% 4% - 13- 玻璃纤维的纺织应用量中,电子工业用细纱约占 65%,用于织造电子布,作为印刷电路板的增强基材;工业织物用纱类用途约占纺织类总用量的35%,其应用领域很广,产品品种繁多,其中建筑用的纺织玻纤纱约占工业织物用纱的 44%,其它特种 用途(窗纱、光缆加强芯、绷带等)约占 56%。 从 20xx 年起纺织用纱市场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由于 IT 行业的不景气,欧美等国玻纤纺织细纱产量持续下降 ,而亚洲地区 20xx 年后电子工业用纱尽管亦受到冲击 ,但产量下降不大。 从 20xx 年下半年起,随着亚太 IT行业的复苏,玻纤细纱需求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价格也随之上扬。 第二个变化是工业用和建筑用玻纤网布市场有了很大发展,这给我国中小玻纤纺织企业带来很大机遇,我国已成为建筑捻线墙体用玻纤网布的主要出口国。 当前我国玻纤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状况。 20xx 年全国玻纤生产总量 95万吨,其中池窑玻璃纤维产量 70 余万吨,占总量的 80%。 玻纤产品的大体分类如下: ⑴ 增强基材:总量约 ,其中 (单位:万吨 ): 无捻粗纱 短切毡 短切纤维 无捻粗纱布 喷射纱 湿法毡等 20 10 5 15 5 ⑵ 纺织产品:总量约 ,其中 (单位:万吨 ): 网布 绝缘布 鱼杆布 过滤布 绝热布 导风筒布 其它 10 15 另外在统计数据以外,我 国还存在约 6~ 8万吨左右的国家明令禁止的劣质的高碱玻璃纤维,严重干扰了玻纤、玻璃钢市场。 20xx年,国内共有 39 座玻纤池窑生产,拟建和在建的玻纤池窑 5座。 生产能力 11 万吨,预计 20xx 年全行业利用池窑法生产的玻纤占总产量的80%。 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玻璃纤维已成为我国玻纤工业的主旋律。 市场需求预测 “十五”期间,按 GDP 年均增长 7%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的旺盛,带动了 - 14- 玻纤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玻璃钢工业用玻纤材料 玻璃钢工业是玻璃 纤维的最大市场,其玻纤用量约占玻纤制品总量的65%左右(美国约 70%、日本和欧洲达到 80%以上、我国比例约 60%)。 生产1 吨玻璃钢制品,平均需要 ~ 吨玻纤制品。 我国玻璃钢行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以高于 GDP 的增长率高速发展。 ① FRSP(热固性玻璃钢) 20xx 年中国 FRSP 产量 90 万吨,较上年增长 11%。 出口量也较上年增长 % FRSP市场比例为:建筑 40%;管、罐、化工防腐 24%、陆上车辆与地面辅助设施 6%、船艇 4%、工业器材 12%、其他 14%。 另外, 20xx年我国玻纤基覆铜板的产量约 ,较上年增长 30%。 ② FRTP(热塑性玻璃钢) 20xx 年产量 42 万吨,较上年增长 29%。 产品以其基体种类分,产量自大至小依次为: PA、 PP、 PBT、 ABS、 POM、 PC。 多以挤出与注射法生产制品。 热塑性塑料数量大,它占整个塑料的 70%以上。 热塑性塑料品种多,用玻纤增强改性效果明显,而且相对价格较低、环保性能好。 近二十年左右,GFRTP的发展速度已超过 GFRP。 1997~ 20xx 年年均增长率为 %( FRP 增长率为 %), 20xx年产量已达到 52 万吨,预计今后几年的增长速度仍大于 10%。 广东省在电器上大量使用 FRTP,年产值已近 80 亿元,浙江省也发展很猛。 预测今后十年热塑性塑料的增长速度将是热固性塑料的三倍。 20xx年上半年,玻璃钢行业的产销总量达到 90 万吨, 产量与产值增率均超过 30%. 目前我国玻璃钢行业进行重点开发的五大市场如下:建筑与环保、化工防腐 、渔船、陆地车辆、能源。 而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如美国每辆轿车玻纤增强塑料的使用量 3040 公斤,我国仅几公斤;日本、台湾 90%以上的渔 船为玻璃钢船,我国 90 多万艘渔船中,玻璃钢只有 100多艘。 - 15- 从总体上看,我国玻璃钢的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量很少。 美国为 公斤,日本为 公斤,我国仅为。 由此可以看出,玻璃钢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玻璃纤维的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玻璃布基覆铜板亦快速增长,前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 20xx年玻璃布基覆铜板产量为 5720 万平方米(用电子布 亿米),比 20xx 年增长 %。 20xx 年 继续以 4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上半年产 量约 4000 万平方米,进出口逆差还有 1000 万平方米。 也就是说,国内玻璃布基覆铜板的市场需求量为 1 亿平方米,需要电子布 亿平方米,折玻纤电子纱。 而我国 20xx 年玻纤电子纱产量约8 万吨、电子布 3亿米,产需矛盾较大。 为满足需求,各玻纤厂家积极扩大玻纤电子纱和布的生产能力,甚至用坩埚法生产的低质 7628 布规模也已达 5000 万平方米,但仍满足不了需求。 因为缺口较大, 7628 布的售价由 20xx 年底的 美元 /米升至 美元 /米。 G75纱的售价也从 万元 /吨升到目前的 /吨。 另外,除电子织物外的其他各种工业织物在我国也是方兴未艾。 近年来,由于环保、消防要求的提高,玻璃纤维织物以其强度高、不燃性、耐高温、防水透气性以及无有害物质的优势,建筑墙体增强织物(网布、不干胶带)、过滤织物 (高温烟尘过滤和综合利用 )、增强塑料织物 (包括砂轮基布、鱼杆基布等 )、耐高温织物 (热防护、焊接防护、防火毯,代石棉 )、装饰织物 (防虫窗纱、吸热窗纱、百叶窗布、墙布等 )的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需求量增长迅速,成为我国玻纤行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美国八十年代开始使用玻纤胎代替 纤维素纸胎制造沥青卷毡和板材,推动了玻纤工业的大发展,至今 80%以上屋面防水材料均采用了玻纤胎(欧洲约 50%)。 全世界用于屋面防水用材料的玻璃纤维约为 40 万吨,主要是各种玻纤毡产品。 在我国,玻纤胎仅占防水毡材料的 5%以下。 国内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量已由 1999 年占总量的 30%上升到 20xx年占总量的 38%。 以玻璃纤维为基胎的防水卷材在各类防水工程中总体应用比例日趋扩大,如 SBS、 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玻纤胎 )在防水工程总体应 - 16- 用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和 %。 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屋面和地下工程中的应 用量在各类防水材料中所占比例也大幅提高。 另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新型防水材料,如重点发展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积极创造条件推动 APP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发展,要求到 20xx 年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3%,年用量约为 1 亿平方米。 据悉, 20xx 年和 20xx 年新型防水材料需求将有大幅度的增长,其中SBS和 APP 改性沥青卷材 20xx 年的需求量将达 亿平方米, 20xx 年需求量将达 亿平方米。 由此可见,玻纤胎防水卷材市场大有可为,建筑防水领域的市场需求将为玻纤企业提 供一定的市场扩张机遇。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对玻璃纤维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原有玻璃钢、电绝缘等传统应用领域用量不断增加 ,工程塑料、建筑领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方面玻纤及制品应用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 20xx 年, 各主要应用市场 (不包括出口量) 的需求量分别为 :玻璃钢 25 万吨。 电子、电器 10 万吨。 工程塑料 15万吨。 防水材料 6 万吨。 建筑领域 8 万吨。 土工材料 5 万吨。 代替石棉材。年产8万吨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发酵生成甲醇蛋白, 富含 维生素 和蛋白质,具有营养价值高而成本低的优点, 用作饲料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 甲醇生产工艺的发展 甲醇是醇类中最简单的一元醇 , 1661 年英国化学家 木材 干馏后的液体产 物中发现甲醇 , 故甲醇俗称木精、木醇。 在自然界只有某些树叶或果实中含有少量的游离态甲醇,绝大多数以酯或醚的形式存在。 1857 年法国的 M贝特洛在 实验室 用一氯甲烷在碱
今后较长时期内,农业的发展需要继续建设一批高浓度磷复肥装置。 磷铵是磷复肥的重要原料之一,磷复肥的市场需求将直接影响到磷铵的市场用量。 (3)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具有的有利条件 我国加入 WTO 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对化肥工业而言:化肥进口配额逐年增加,关税降低,使得进口化肥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对此,国内化肥企业只有抓紧时间调整产品结构,拓 宽市场,扩大企业规模
方 容 2 30 立方 容 3 100 立方 容 4 150 立方 表 6— 2 装置动设备(机泵)表 序号 工艺号 设备 名称 流量 M179。 /h 扬程 M 型号 功率 ( Kw) 数量 1 泵 1 原料油泵 2 泵 2 加热油泵 3 泵 3 过滤油泵 4 泵 4 均质油泵 5 泵 5 回油油泵 6 泵 6 灌装油泵 17 7 泵 7 抽油油泵 8 泵 8 9 泵 9 10 泵 10 11
L(Ar)+ L(Ar)+ L(H2)+ L(N2)= Kmol 分离气体量: V=1L== Kmol 计算气液比:( V/L) ' = 误差[( V/L) ( V/L)'] /( V/L) =( ) / 100% =%,结果合理。 从而可计算出液体中各组分含量: 液体中氨含量: xNH3=LNH3/L= 100% =% 液体中氩含量: xAr=LAr/L= IOO% =% 液体中甲烷含量:
90 多万艘渔船中,玻璃钢只有 100多艘。 年产 8 万吨池窑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4- 从总体上看,我国玻璃钢的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量很少。 美国为 公斤,日本为 公斤,我国仅为。 由此可以看出,玻璃钢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玻璃纤维的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玻璃布基覆铜板亦快速增长,前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 20xx年玻璃布基覆铜 板产量为
液体中甲烷含量: xCH4=LCH4/L= 100% =% 液体中氢含量 : xH2=LH2/L= 100% =% 液体中氮含量: xN2=LH2/L= 100% =% 14 表 47 氨分离器出口液体含量 NH3 CH4 Ar H2 N2 小计 分离气体组分含量: 气体氨含量: yNH3=[ mNH3LNH3] /V=% 气体甲烷含量: yCH4=[ mCH4LCH4] /V=% 气体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