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0万吨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l 不大于胶质, 硫含量, %(m) 不大 于 — — — 70 SH/T 23892 GB/T50988 GB/T3807(80) — 硫醇硫含量, % 不大于 — GB/T179288 GB/T26077(80) GB/T25877(80) 水分, % 不大于 痕迹 痕迹 痕迹 酸度 mgKOH/100ml 不大于 5 5 10 10%蒸余物残炭, 不大于 GB/T 26887 灰分, %(m) 不大于 GB/T 50885 GB/T509685 GB/T 25988 GB/T 51188 铜片腐蚀,级 不大于 1 1 1 水溶性酸或碱 无 无 无 机械杂质 无 无 无 运动粘度 (20℃ ),mm2/s ~ ~ ~ ~ ~ ~ ~ ~ ~ GB/T226588 凝点, ℃ 不高于 10 0 10 20 35 10 0 10 20 35 10 0 10 20 35 GB/T 51083 SH/T 24892 冷点, ℃ 不高于 12 4 5 11 29 12 4 5 14 29 12 4 5 14 29 闪点 (闭口 ), 不低于 65 45 65 45 65 45 GB/T 26183 十六烷值 不小于 45 45 45 GB/T 38691 馏程 GB/T 653686 50%馏出温度, ℃ 不高于 300 300 300 90%馏出温度, ℃ 不高于 355 355 355 95%馏出温度, ℃ 不高于 365 365 365 密度 (20℃ ), kg/m3 实测 实测 实测 GB/T 188486 ( 3)燃料油质量标准 表 燃料油质量标准 SHTO3561996 12 项目 质量指标 1 号 2 号 4 号轻 4 号 5 号轻 5 号重 6 号 7 号 闪点(闭口), 176。 C 不低于 38 38 38 55 55 55 60 — 闪点(闭口), 176。 C 不低于 — — — — — — — 130 水和沉淀物 %( V/V) 不大于 馏程, 176。 C 10%回收温度 不高于 90%回收温度 不低于 不高于 215 — — — — — — — — 282 — — — — — 288 338 — — — — — — 运动粘度 mm2/s 40176。 C 不小于 不大于 100176。 C 不小于 不大于 — — — — — — — — — — — — — — — — 10%蒸余残留物 ,%(v/v) 不大于 — — — — — — 灰分 , %(v/v) 不大于 — — — — 硫含量 , %(v/v) 不大于 — — — — — — 铜片腐蚀 (50176。 C,3h)级 不大于 3 3 — — — — — — 密度 (20176。 C)kg/am3 不小于 不大于 — — 872 — — — — — 846 872 — — — — — — 倾点 ℃ 不高于 18 6 6 6 — — — — ( 4)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 表 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 项 目 质 量 指 标 试 验 方 法 密度 (15℃) , kg/m2 报告 SH/T 0221 蒸气压 (℃) , kPa 不大于 1380 GB/T 6602 C5及 C5以上组分含量, %(V/V) 不大于 SH/T 0230 残留物 SH/T 7509 蒸发残留物, mL/100mL 不大于 13 油渍观察 通过 铜片腐蚀,级 不大于 1 SH/T 0232 总硫含量 ,mg/m2 不大于 343 SH/T 0222 游离水 无 目测 1) 密度也可用 GB/T 12576 方法计算,但仲裁按 SH/T 0221 测定。 2) 蒸气压也可用 GB/T 12576 方法计算,但仲裁按 GB/T 6602 测定。 3) 按 SY/T 7509 方法所述,每次以 的增量将 溶剂残留物混合物滴到滤纸上,2min 后在日光下观察,无持久不退的油环为通过。 4) 在测定密度的同时用目测法测定试样是否存在游离水。 液化石油气由 丙烷 ( C3H8)、 丁烷 ( C4H10)组成的,有些还含有 丙烯 ( C3H6)和丁烯( C3H8)。 ( 5)丙烯质量标准 表 丙烯质量标准 指 标 名 称 聚 合 级 化 学 级 丙烯含量, %(mol) ≥ ≥93 乙烯含量 ,106 < 10 ≤1000 基乙炔 ,106 < 5 ≤10 丙二烯 ,106 < 5 ≤15 氢 ,106 < 5 丁烯和丁二烯 ,106 ≤1000 乙炔 ,106 < 1 总硫 ,106 < 1 ≤10 水分 ,106 < 烷烃, %(mol) < CO,106 < 5 CO2,106 < 5 4 工艺技术方案 工艺技术方案 80 104 吨 /年重油催化 和 13 104 吨 /年气体分馏 装置 产品:汽油 40% 柴油 30% 14 液化气 % 丙烯 % 油浆 6% 干气 +损失 % 原料罐: 10000 m3 8 汽油 罐 : 5000 m3 3(内浮顶) 柴油 罐 : 5000 m3 3 液化气 罐 : 1000 m3 2(球罐) 丙烯罐: 1000 m3 2(球罐) 重油 罐 : 3000 m3 2 中间罐: 1000 m3 3 估算投资: 催化 裂解制烯烃 工艺流程说明 干气 (燃料) 3 万吨 /年 液化气 气 丙烯 6 万吨 /年 富气 吸 13 万吨 /年 体 16 万吨 /年 收 分 液化气 7 万吨 /年 稳 馏 定 稳定汽油 重 汽 重油 油 粗汽油 油 汽油 32 万吨 / 年 催 32 万吨 /年 精 80 万吨 /年 化 制 裂 柴油 24 万吨 /年 化 燃料油 5 万吨 /年(自用 1 万吨 /年) 图 催化裂 解制烯烃 工艺流程说明图 催化裂解制烯烃工艺 包括两部分 ,一是 催化裂化 ,二是气体分馏。 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中最重要的一种二次加工工艺,在炼油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 石油炼制工艺的目的可概括为: ① 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得到更多数量的轻质油产品; ② 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原油经过一次加工 (常减压蒸馏 )只能从中得到 10%~40%的汽油、 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品,其余是只能作为润滑油原料的重馏分和残渣油。 15 但是,社会对轻质油品的需求量却占石油产品的 90%左右。 同时直馏汽油辛烷值很低,约 为 40~60,而一般汽车要求汽油辛烷值至少大于 70。 所以只靠常减压蒸馏 无法满足市场对 轻质油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 这种供求矛盾促进了炼油工艺的发展。 催化裂化技术是 重油轻质化和改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当今石油炼制的核心工艺之一。 催化裂化总体 工艺流程图见附件 1。 催化裂化装置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和吸收稳定系统。 其中反应 ––再生系统是全装置的核心,现以 双 提升管催化裂化为例,对几大系统分述如下: 反应 ––再生系统 重 油经过一系列换热后与回炼油混合,进入加热炉预热到 370℃ 左右,由原料油喷嘴以雾化状态喷入提升管反应器下部,油浆不 经加热直接进入提升管,与来自再生器的高温 (约 650℃ ~700℃ )催化剂接触并立即汽化,油气与雾化蒸汽及预提升蒸汽一起携带着催化剂以 7 米 /秒 ~8米 /秒的高线速通过提升管,经快速分离器分离后,大部分催化剂被分出落入沉降器下部,油气携带少量催化剂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分出夹带的催化剂后进入分馏系统。 积有焦炭的待生催化剂由沉降器进入其下面的汽提段,用过热蒸气进行汽提以脱除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少量油气。 待生催化剂经待生斜管、待生单动滑阀进入 第一 再生器,与来自再生器底部的空气 (由主风机提供 )接触形成流化床层,进行 再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燃烧热,以维持再生器足够高的床层温度 (密相段温度约 650℃ ~680℃ )。 再生器维持 ~ (表 )的顶部压力,床层线速约 米 /秒 ~ 米 /秒。 半 再生后的催化剂 经 半 再生斜管及 半 再生单动滑阀 进入第二 再生器 ,在 720750℃的条件下完全再生 , 再生后的催化剂 经 再生斜管及再生单动滑阀 返回 16 提升管反应器循环使用。 烧焦产生的再生烟气,经再生器稀相段进入旋风分离器,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分出携带的大部分催化剂,烟气经集气室和双动滑阀排入烟囱。 再生烟气温度很高而 , 为了利 用其热量,不少装置设有 余热 锅炉,利用再生烟气产生水蒸汽。 对于操作压力较高的装置,常设有烟气能量回收系统,利用再生烟气的热能和压力作功,驱动主风机以节约电能。 催化裂化的工艺原理是: 重 油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裂化、异构化、环化、芳化、脱氢化等诸多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为汽油、轻柴油、重柴油,副产物为干气、焦碳、油浆等。 催化裂化共有八 种 反应: ( 1) 烷烃裂化为较小分子的烯烃和烷烃,如: C16H34 190。 174。 C8H16 + C8H18 ( 2) 烯烃裂化为较小分子的烯烃。 ( 3) 异构化反应。 正构烷烃 190。 174。 异构烷烃 烯 烃 190。 174。 异构烯烃。 ( 4) 氢转移反应。 环烷烃 + 烯烃 190。 174。 芳烃 +烷烃。 ( 5) 芳构化反应。 ( 6) 环烷烃裂化为烯烃。 ( 7) 烷基芳烃脱烷基反应。 烷基芳烃 190。 174。 芳烃 + 烯烃。年产80万吨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