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吸收的 CO 、 CO H2S 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解吸出来;二是使铜液中被氧化所生成的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调节铜比。 此外还要适当补充铜液在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氨、铜、 HAc 和水。 8 铜液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首先解吸出所吸收的 CO 、 CO H2 气体,其反应是吸收过程的逆过程。 反应式如下: Cu(NH3)3AcCO → Cu(NH3)2Ac + CO↑ + NH3↑- Q (NH3)2CO3 → 2NH3↑ + CO2↑ + H2O - Q NH3HCO3 → NH3↑ + CO2↑ + H2O - Q (NH3)2S → 2NH3↑ + H2S - Q 解吸反应是吸热和体积增加的反应,因此,升高温度,降低压力对解吸反应有利。 再生过程中,还有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的还原反应,是依靠 CO 的还原作用。 反应如下: Cu(NH3) 2+ + CO + H2O → 2Cu + CO2↑ + 2NH4+ + 2NH3↑- Q 生成的金属很活泼,在高价铜存在的条件下再被氧化成低价铜: Cu + Cu2+ = 2Cu+ - Q 同时,高价铜也可以直接被 CO 还原: 2Cu(NH3) 42+ + CO + H2O → 2Cu(NH3) 2+ + CO2↑ + 2NH4+ - Q 由此可见铜比的提高主要是 CO 的作用,如果铜液中的 CO 少,还原作用弱,铜比难以提 高,所以要保证再生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铜比。 四、铜洗操作和铜液再生工艺条件的选择 (一)铜洗部分 ① 总铜:铜比一定,总铜的含量增加,低价铜离子增加,能提高铜液吸收CO 的能力。 但是,总铜含量取决于铜在铜液中的溶解度,总铜过高,铜液的粘度增大,阻力增加,增加动力消耗,又容易发生带液现象。 一般铜液的含量控制在 ~。 本工艺选择的总铜是。 ② 铜比:总铜一定,提高铜比,即提高低价铜的含量,可以提高铜液吸收CO 的能力。 但铜比过高,会出 现金属铜沉淀: 2Cu+ = Cu2+ + Cu↓ 9 这样不仅使溶液中总铜含量下降,降低吸收能力,还会堵塞设备和管道,影响生产。 因此实际的铜比应控制在 5~7。 本工艺选择的铜比是。 ③ NH3 含量: 铜液中的氨以游离氨、配合氨和固定氨三种形态存在。 由于配合氨和固定氨的值随铜离子及酸根的浓度而异,所以溶液中总氨增加,游离氨也增加,吸收 CO 和 CO2的能力增加。 但游离氨含量过高,铜液再生时,氨损失增大。 如果铜液中游离氨不足,会发生低价铜复盐的分解,生成醋酸铜沉淀:Cu(NH3)2Ac=CuAc↓ +2NH3↑ 当原料气中 CO2 含量高而铜液中游离氨含量不足时,会生成碳酸铜沉淀,降低了吸收能力。 严重时会造成设备堵塞。 但游离氨含量不能过高,否则铜液再生时,氨损失增大,实际生成中总氨含量控制在~,游离氨控制在 ~。 ④ 醋酸的含量: 铜液中的醋酸主要形成 Cu(NH3)2Ac和 Cu(NH3)4Ac2使铜液稳定,并参与 O2的反应。 由于原料气中含有 CO2,若铜液中醋酸含量不足,就会生成碳酸铜氨盐,同时还会生成 CuCO3沉淀,使铜液吸收能力降低,影响生产。 一般铜液中醋酸含量超过总铜含量 的 10%~15%较为合适,为 ~,但有些工厂提高到 mol/L。 本设计中选择 mol/L。 ⑤ 铜液中残余的 CO 和 CO2 铜液中残余 CO 和 CO2含量高,则铜液吸收 CO 和 CO2的量就会减少,铜洗气中 CO 和 CO2 含量就会升高,为保证铜液吸收效果,要求再生后铜液中的CO,CO2残余量。 降低铜液吸收温度,既能增加铜液的吸收能力,又有利于铜洗气中 CO 含量的降低。 当温度超过 15℃以后,铜液的吸收能力迅速降低,铜洗气中 CO含量迅速增加。 但温度过低,使铜液黏度增大,同时易生成碳酸铵结晶,堵塞设备,增加系统阻力,一般铜液温度以 8~12℃为宜。 本设计的吸收温度为 10℃。 提高铜洗操作压力,气体中 CO 分压也随之增加,铜液的吸收能力增大。 在一定温度下,吸收能力随 CO 分压增加而增加,但 CO分压超过 后,吸收能力已不再明显增加,却增加了动力消耗,同时设备的强度要求更高,这种情况下脱除 CO 并不经济,一般铜洗操作压力控制在 ~ 左右。 本设计的操 10 作压力选择 MPa。 (二)再生部分 铜液再生温度应满足气体解吸和高价铜还原的要求。 提高再生温度有利于解吸,但温度过高,加快了溶解态的 CO 解吸,使还原作用降低同时会使氨和醋酸损失大。 再生温度低对还原有利,但解吸不完全,再生后铜液中 CO 含量增加,影响吸收能力。 为解决这一矛盾,再生中采用分阶段控制温度的方法,使解吸,还原分别在回流塔、还原器和再生塔三个设备中完成。 首先在回流塔中使大部分CO 和 CO2解吸,为避免解吸过快,回流塔温度控制低些,一般为 45~50℃。 然后在还原器中进行还原反应,温度控制在 60~68℃。 最后在再生器中将温度提高至75~78℃,使残余 CO 和 CO2从铜液中充分解吸,但再生器温度不能超过 80℃,否则,铜液的稳定性将被破坏,析出金属铜。 再生压力是指再生器铜氨液液面上的气相压力。 再生压力低,有利于 CO 和CO2 的解吸。 再生压力过高, CO 解吸不完全,铜氨液吸收能力低,增强了对高价铜的还原作用使铜比升高。 但再生压力过低,会使 CO 过早解吸,对高价铜的还原作用减弱,铜比不容易升高,反而降低了铜氨液的吸收能力。 最终再生压力一般维持在 300~800Pa。 铜氨液在再生器内的停留时间即再生时间。 再生时间愈长,则 CO 和 CO2 解吸愈完全,再生后铜氨液的吸收能力就愈强。 最终再生时间停留在 25min 左右。 在再生过程加氨的目的是补充铜氨液在使用过程中损失的氨,以维持其总氨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若补充的氨量过多,在再生时蒸发的氨也多,则再生气中氨的分压增大,再生气中 CO 的分压相应降低,使铜氨液中的 CO 易于解吸,消弱了对铜氨液的还原作用,铜比下降。 但由于还原作用减弱,当铜比偏低时,不易及时调整和纠纷。 加氨量不足,会使铜氨液的吸收能力减弱。 最终氨的加入量确定为 7~10Kg。 11 当由于高价铜还原过度,使铜比 过高时,可加入空气直接使一部分低价铜氧化为高价铜,降低铜比。 由于空气中的氮气使再生气中 CO含量降低,减少了回收价值,并相应提高了再生压力,因此操作中应尽量少用加空气的办法来调节铜比。 五、铜液的制备 铜氨液的配制:醋酸铜氨液是由金属铜、醋酸、氨和水经化学反应后而制成的一种溶液,所用的水不含有氯化物和硫酸盐,以避免对设备腐蚀。 因为金属铜不直接溶于醋酸和氨的水溶液中,在制备新鲜铜液时必须加入空气,这样金属就容易被氧化为高价铜,而形成配合物,反应: 2Cu+4HAc+8NH3+O2=2Cu(NH3)4Ac+2H20 生成高价铜再把金属铜氧化成低价铜,从而使铜逐渐溶解。 反应: 2Cu(NH3)4Ac2+Cu=2Cu(NH3)2Ac 先将紫铜丝或片置于制备槽的铁畀上,再加入适量软水和氨,使溶液呈碱性,以防止加入醋酸后引起设备的强烈腐蚀作用。 然后,开动循环泵,使溶液循环,缓缓加入醋酸,并逐渐通入空气进行氧化。 为加快初期氧化反应的速度,可通入蒸汽加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就可停用蒸汽,改用冷却水,将溶液温度控制在 45~50℃。 在氧化阶段,随着高价铜离子的增加,要不断补充氨和醋酸,并控制氨酸比大于 2。 当溶液中 高价铜增加到 / L 时,继续进行氧化已很困难,则可停止加入空气,进行还原。 在还原过程中,铜氨液继续循环,温度维持在 55~65℃。 当总铜上升到 ~ / L,高价铜下降到 ~ / L 时,将铜氨液冷却至常温,并调节氨和醋酸的含量,达到要求为止。 六、生产制度: 年产量: 5万吨 年生产日: 330天 12 七、原料及产品的主要技术规格 脱碳气的组成: H N CO、 CO O Ar+CH NH3 精炼气的组成: H。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