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5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栽培原料年产平茹 3 万吨,蘑菇 2 万吨。 韩国香茹在国际上也很有竞争力,是日 本的主要竞争对手,年出口约 450 吨。 在欧洲,法国是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双孢菇年产量 2022 万吨(鲜),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是德国和欧洲蘑菇的供应基地。 法国还建有欧洲最大的蘑菇菌种生产中心,生产谷粒菌种,销售到各个国家。 荷兰的蘑菇栽培技术非常先进,已经实现了机械采菇,蘑菇产量 15 万吨左右。 荷兰还建有蘑菇堆肥中心,向国外出口蘑菇堆肥。 英国是欧洲的主要蘑菇生产国,大小菇场约 500 个年产量 12 万吨左右,主要用于本国市场。 德国的蘑菇产量约 5万吨。 不足部分主要从荷兰、法国和中国进口。 杏鲍菇人工栽培研究起始于 法国、意大利和印度,首次开展人工栽培试验,日本于上世纪 90 年代实现商品性工厂化生产。 三、 金针菇、 杏鲍菇市场分析 金针菇 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 菇类 ,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粗纤维达 %,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最近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 作用。 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在作为食材时,金针菇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杏鲍菇是我国食用菌家庭中的新秀,由于其质地脆嫩,具有一股淡淡 的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深受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杏鲍菇栽培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栽培地区已从南方扩展到北方各省,栽培技术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杏鲍菇的市场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国内市场:国内市场 的消费量在逐年增加,以各大高档饭店鲜菇消费为主。 由于杏鲍菇价格较高,要真正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还需要 35 年时间。 ②日本市场:近两年来,日本杏鲍菇市场需求猛增,产品供不应求,这极大地刺激我国杏鲍菇生产和基础的形成。 杏鲍菇出口日本主要有三个产品: A 保鲜杏鲍菇出口,通过空运或保鲜香菇拼柜海运出口。 B 盐渍菇出口,将杏鲍菇加工成盐水菇出口日本。 C 清水菇罐头出口,将切片后的杏鲍菇加工成清水罐头出口日本。 预计今后几年内杏鲍菇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价格比较稳定, 普通 产地收购价基本保持在 8 元 /公斤左右,反季节工厂化生产 价格 将 更高。 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 设立 xxx 食用菌 有限公司,总投资 3000 万元 , 投资 20xx万元 建工厂化食用菌厂一座,占地面积 80 亩,年产杏鲍菇 5000 吨; 投资500 万元 建设 90 亩食用菌 (主要是金针菇) 大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大棚金针菇、 杏鲍菇、茶树菇、秀珍菇、香菇等食用菌生产; 投资 500 万元建设 500 平方米办公场所,设立食用菌经纪人公司及派驻一线城市分公司,搭建市场营销平台及网络营销整合,销售自有产品及农业园区其它食用菌生产企业产品,解决农户及相关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厂家产品销售后顾之忧。 利用北 环路交通优势,搞活县域内及周边相邻城市食用菌市场交易流通。 二、建设内容 工厂化食用菌厂 :杏鲍菇生产车间全部采用恒温库标准建造,室内采 用程控恒温技术,杏鲍菇的生长过程全部由电脑控制和记录。 采取瓶栽和袋栽两种方式,自动化机械生产菌包,特别是 采用开口式塑料瓶来培养菌种,采用塑料瓶来培养菌种,养菌效果好,产品质量高,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可以反复利用 20 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一次性塑料菌包对环境的污染。 (一)土建工程 建培养出菇房 18000 平方米。 建培养架 50000 平方米,为铁架结构。 建生产场地 10000 平方米,包括混凝土地面、水池设施、冷却塔、 冷藏仓库 、菌种室、接种净化室等设施。 (二)仪器设备购置 变压器 2 台、制冷机 120 台、锅炉 1 台、大型高压来菌柜 2 台、自动装瓶机 2 台、自动接种机 2 台、广口塑料瓶 200万只、以及拌料机、粉碎机、自动传输装置等。 食用菌大棚:建设标准食用菌大棚 200 套,长 30米,宽 6 米,棚距 2米,两排大棚间距 8 米,钢架结构,泡沫覆盖保温,抗老化黑膜覆盖,外罩草帘,两头水泥砖封闭,塑钢门窗通风对流,砂石路连接,混凝土地面,拌料场 1000平方。 第四章 技 术方案 一、总体思路 : 金针菇、 杏鲍菇可以人工控温、控湿、光照、氧气进行周年栽培; 培养基配方主要以棉籽壳为主,适量添加麸皮、玉米粉等营养成份; 通过不同材料的栽培料配方的含水量、 PH 值、持水性、透气性、灭菌时间、接种量的大小、菌丝萌发的快慢、接种成功率和产量的高低等,形成科学的生产技术; 对菇房内影响菇类生长的各种温、光、气、湿等条件进行控制,以实现高产稳产; 带动周边农户进行普通大棚 食用菌生产。 二、技术路线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比双孢蘑菇和金针菇迟,发展时间不长,其工艺技术有待成熟和完善。 其基本 工艺模式是:配料 装瓶 来菌 自动化接种 发菌培养 后熟培养 搔菌 催蕾 育菇 采收。 三、技术目标 : 技术指标:杏鲍菇生物转效率 60%以上,日生产杏鲍菇 2 万瓶、 3 万袋,年生产杏鲍菇 5000 吨;日产金针菇 15000 袋,金针菇 20xx 吨。 工厂化栽培:主要解决菇房内影响菇类生长的各种温、光、气、湿条件,以实现每天都有鲜菇出产的周年栽培。 选用栽培食用菌的适宜配方:利用棉籽壳等栽培杏鲍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并协调处理培养料的吸水、保水及通气问题。 总结出适合于当地的食用菌工厂管理技术,为工厂化生产示范 推广提供保证。 第五章、实施进度 自 20xx年 7 月开始, 5 个月内完成食用菌大棚施工, 4 个月内完成一期工厂化基础设施,完成投资 20xx 万元,同时提前培养菌包, 20xx 年 4月完成二期投资 1000 万元。 20xx 年 4 月 金针菇、 杏鲍菇产品上市,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且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第六章、市场营销 采取公司产品和半紧密型协作农户产品差异化种植,形成公司产品多样化、系列化,统一产品质量要求,规范生产。 设立食用菌经纪人公司,培养精干营销人员,构建一、二线城市销售网络,通过设立一、二线城市直销公司,采取进大 型超市及大企事业员工餐厅由直销公司负责。 中高档餐厅、农贸批发市场由当地经销商代理,或设立门市(柜、点等)销售。 设立公司网站,通过付费网络资源如百度、阿里巴巴、农业网等整合网络销售,提高产品知名度。 积极争取出口自贸权,做好出口型食用菌销售工作,为出口创汇,开拓国际市场而努力。 通过经纪人公司注册十余个食用菌商标,主打两个商标,采取特许授权的方式,细化超市、餐厅、批发市场、出口型销售品牌,使各不同客户之间品牌差异化,避免品牌价格差别竞争,可通过特许商标贴牌方式,定点采购包销农户生产的食用菌销售。 做好县域内超 市及市场销售工作,积极覆射周边城市,如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等地区,抢占市场份额,为销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解决相当一部分产品销售风险。 夯实企业生产底气,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良性循环,为后续发展提供动力,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前进。 第七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 一、设计依据 (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1987年 3 月 20 日国环字 号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 GHZBI1999;( 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5)《恶臭污染排放标准》 GB1455493;( 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二、污染源 本项目的污染源主要是用来培育食用菌的培养基。 三、环保措施和方案 经培育 金针菇、 杏鲍菇后的培养基料是很好的农业生产肥料,可以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还可以再利用生产鸡腿菇 、草 菇等。 是否能加工成民用碳正在考证。 四、环境保护标准污水 PH6~ 9, BODs≦ 150mg/升, CODcr≦ 150mg/升,悬浮物≦ 300mg/升。 五、劳动安全与卫生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虽然没有产生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但总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和生产。 在总体布置上,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按国家防火规定要求合理布置,各区设备置消防给水管道设施,室内设置泡沫灭火器。 为避免触电、机械事故发生,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要做接地保护,配电系统采用零保护,机械传动部分要加罩保护,其余各项设备均采用安全保护。 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生产管理人员按规定配备工作及劳保用品,员工上岗 前要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搞好安全卫生,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劳动条件,对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等都有积极作用,故在安全卫生方面,要按照《劳动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规、完善各种安全卫生制度,从根本上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第八章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 一、经营管理: 食用菌厂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二、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 工厂下设生产部、技术部、供销部、财务部、行政部,行管人员定员 15 人,常年用工 200 人。 三、劳动管理: 按国家《劳动法》和《企业法》规定,员工采取就地招聘,可以 带动 300 名农民工就业。 建立严格的聘用手续,所有管理人员 及员工必须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经职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员工必须按合同履行职责,服从企业管理,执行企业各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根据现有的技术力量和项目规模及管理需要,对员工除上岗的培训外,定期分批将管理部门有关人员选送到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修学习,提高各层次人员的科技素质,更好地为项目服务。 此外,企业还应经常聘请协作的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等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到企业指导生产和根据生产需要定期上技术培训课,从而提高职工的科技水 平。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项目实施自始至终都能按最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第九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为60%,每天投培养基干料重量 25000 公斤, 每 袋 平均产量 约 公斤 ,年 总产 5000吨,年销售收入 4000万元,农户大棚栽培生产 金针菇、 茶树菇、秀珍菇等食用菌 400 万包,产值 800 万元,该项目为农业生产项目,按国家规定免税征销售税金,年利润总额 1300 万元。 项目的财务效益很好,经济效益显著。 二、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 将改变我县食用菌生产夏季品种单一、依靠外地供货的局面,并且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副产品,投入少,效益显著。 因此, 出口杏鲍 菇 工厂化生产 ,满足 了 市民的菜蓝子需求,特别是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 将为 增加农民和下岗工人的就业机会和地方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杏鲍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摘要 杏鲍菇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名贵珍稀食用菌,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用价值,其营养成分丰富,多糖含量在食用菌中位于前列。 相关研究已经证明杏鲍菇多糖具有降血脂等生物功能,因此通过液体发酵获得较高的杏鲍菇胞外多糖产量 具有实际意义。 本研究以杏鲍菇菌丝体为实验对象,通过五个单因子实验确定杏鲍菇菌丝体发酵获得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培养基组分。 实验结果显示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离子、 pH 值和培养时间,依次分别为半乳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 和 9 天。 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到杏鲍菇胞外多糖产率最高的培养基配方应为半乳糖 30 g/L,蛋白胨 5 g/L,磷酸二氢钾 3 g/L 且初始 pH 调节至 ,按照上述条件可得到的杏鲍菇胞外多糖得率为 177。 g/L。 关键词 杏鲍菇;胞外多糖;培养 基优化 Abstract Pleurotus eryngii is a kind of rare and precious fungus which has high nutritional and edible value. Further more, it is rich in polysaccharide content, which has been proved recently to have lipidlowering power in bloo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fluid medium optimization of P. eryngii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is full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study, we treat mycelium as experimental subject, and carry out fiv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o find out the。年产55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