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50吨丁酮乙二醇缩酮的车间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更好,用活性炭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 丁 酮缩乙二醇 ,催化活性高 ,后处理简单 ,环境污染少 . 其中以活性炭负载磷钨酸 为催化剂 ,更具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好的特点 ,这是一种有着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剂。 : 由于 丁 酮缩乙二醇具有的特性使其广泛的应用于香料中,日用品中,随着日用品的发展, 丁 酮缩乙二醇的需求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合成 丁 酮所乙二醇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丁 酮缩乙二醇将会向着更加高效,低成本,更加环保,绿色,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发展。 9 第一章工艺流程概述 产品名称: 丁酮乙二醇缩酮 分子式: 产品性质 产品是一种无色 透明的液体,具有 果香,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它具有香味,常用于香精中,原料来源广丰富,生产工艺简单,化学性质稳定。 在日用香料和食用香精中应用广泛。 10 产品用途 他可作为化学工业合成中间体和溶剂,也可以用作香精和香料添加剂。 合成路线 在反应釜中加入丁酮、乙二醇、一定量的对苯二甲酸和环己烷溶剂共沸剂,装上搅拌器、分水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加热反应 3 小时,反应产生水和共沸剂共沸蒸出,至没水产生,结束反应、冷却、过滤、蒸馏收集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馏分。 [2] 生成工艺流程框 图 [13] 3 原辅料介绍 丁酮 中文名称: 2丁酮 中文别名:丁酮。 MEK;。 2氧代丁烷 英文名称: 2Butanone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似丙酮的气味。 熔点 ℃ ): ; 相对密度(水 =1): ;沸点 (℃ ):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 饱和蒸气压 (kPa): (20℃ ); 燃烧热 (kJ/mol): ; 临界温度 (℃ ): 260; 临界压力 (MPa): ; 辛醇 /水分配系 数的对数值: ; 闪点 (℃ ): 9 ; 爆炸上限 %(V/V):; 引燃温度 (℃ ): 404 ; 爆炸下限 %(V/V): ;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可混溶于油类 丁酮 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 环己烷 缩合反应 中和洗涤 Na2CO3 分层分离 减压蒸馏 产品 油水分离 环己烷 11 丁酮由于具有羰基及与羰基相邻接的活泼氢,因此容易发生各种反应。 与盐酸或氢氧化钠一起加热发生缩合,生成 3,4二甲基 3己烯 2酮或 3甲基 3庚烯 5酮。 长时间受日光照射时,生成乙烷、乙酸、缩合产物等。 用硝酸氧化时生成联乙酰。 用铬酸等强氧化剂氧化时生成乙酸。 丁酮对热比较稳定, 500℃ 以上热裂生成烯酮或甲基 烯酮。 与脂肪族或芳香族醛发生缩合时,生成高分子量的酮、环状化合物、缩酮以及树脂等。 例如与甲醛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缩合,首先生成 2甲基 1丁醇 3酮,接着脱水生成甲基异丙烯基酮。 该化合物受日光或紫外光照射时发生树脂化。 与苯酚缩合生成 2,2双 (4羟基苯基 )丁烷。 与脂肪族酯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 β 二酮。 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与酸酐作用发生酰化反应,生成 β 二酮。 与氰化氢反应生成氰醇。 与氨反应生成酮基哌啶衍生物。 丁酮的 α 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各种卤代酮,例如与氯作用生成 3氯 2丁酮。 与 2,4二硝 基苯肼作用生成黄色的2,4二硝基苯腙 (. 115℃ )。 健康危害: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该品常与己酮同 [2]混合应用,能加强己酮 [2]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现象,但单独接触丁酮未发现有周围神经病现象。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乙二醇 名称: 乙二醇( ethylene glycol)又名 “ 甘醇 ” 、 “ 1,2亚乙基二醇 ” ,简称 EG。 化学式 为 (HOCH2)₂ 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 毒性 ,人类致死剂量约为 g/kg。 乙二醇能与水、 丙酮 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 用作 溶剂 、 防冻剂 以及合成 涤纶 的原料。 乙二醇的高聚物 聚乙二醇 ( PEG)是一种 相转移催化剂 ,也用于 细胞融合 ;其硝酸酯是一种 炸药。 [3] 冰点 : ℃ 沸点 : ℃ 密度 :相对密度 (水 =1)(20℃ );相对密度 (空气 =1)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 : ( 毫米汞柱 )/20℃ 闪点 : ℃ 粘度: (16℃ ) [1] 溶解性 :与水 /乙醇 /丙酮 /醋酸甘油 吡啶 等混溶,微溶于乙醚,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 /氯 化钠 /碳酸钾 /氯化钾 /碘化钾 /氢氧化钾 等无机物。 表面张力 : mN/m (20℃ ) 燃点: 418℃ 燃烧热: 在 25 摄氏度下,相对介电常数为 37 12 浓度较高时易吸潮 由于 分子 量低 ,性质活泼 ,可起酯化 /醚化 /醇化 /氧化 /缩醛 /脱水等反应。 与乙醇相似,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 羟基 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 成酯。 如与混有硫酸的 硝酸 反应,则形成二硝酸酯。 酰氯 或 酸酐 容易使两个羟基形成酯。 乙二醇在 催化 剂 ( 二氧化锰 、 氧化铝 、氧化锌或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 失水。 乙二醇能与 碱 金属 或 碱土金属 作用形成醇盐。 通常将金属溶于二醇中,只得 一元醇 盐;如将此醇盐(例如乙二醇一钠)在氢气流中加热到 180~ 200176。 C,可形成乙二醇二钠和乙二醇。 此外用乙二醇与 2摩尔 甲醇 钠一起加热,可得乙二醇二钠。 乙二醇二钠与 卤代烷 反应,生成乙二醇单醚或双醚。 乙二醇二钠与 1,2- 二溴乙烷 反 应,生成二氧六环。 此外,乙二醇也容易被氧化,随所用氧化剂或反应条件的不同 , 可生成各种产物 ,如 乙醇醛 HOCH2CHO 、 乙二醛 OHCCHO 、 乙醇酸HOCH2COOH、 草酸 HOOCCOOH 及二氧化碳和水。 乙二醇与其他二醇不同 ,经 高碘酸 氧化可发生碳链断裂。 应用 乙二醇常可代替 甘油 使用。 在制革和制药工业中,分别用作水合剂和溶剂。 乙二醇的衍生物二硝酸酯是炸药。 乙二醇的单 甲醚 或单 乙醚 是很好的溶剂,如甲溶纤剂 HOCH2CH2OCH3 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 乙二醇的 溶解能力 很强,但它容易代谢氧 化,生成有毒的 草酸 ,因而不能广泛用作溶剂。 属于低毒类化学物。 :对苯二甲酸 中文别名:精对苯二甲酸。 PTA。 1,4苯二甲酸。 对苯二 (甲 )酸 ,对酞酸。 松油苯二甲酸。 纯对苯二酸。 对酞酸。 对苯二酸。 对二苯甲酸 英文名称: pphthalic acid 分子式 C8H6O4; HOOCC6H4COOH 分子量 : 该品为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可燃。 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13 自燃点 680℃ 燃点 384~421℃ 升华热 燃烧热 闪点 110℃ 密度。 溶于碱溶液,微溶于热 乙醇 ,不溶于水、 乙醚 、冰醋酸、 乙酸乙酯 、 二氯甲烷 、甲苯、氯仿 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可溶于 DMF、 DEF 和 DMSO 等强 极性 有机溶剂。 对苯二甲酸可发生 酯化反应 ;在强烈条件下,也可发生卤化、 硝化 和磺化反应。 [3] 毒性:属低毒类。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 氧化剂 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环己烷, 别名六氢化苯,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不溶于 水 ,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极易燃烧。 一般用作一般 溶剂 、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及用于 有机合成 ,可在 树脂 、 涂料 、 脂肪 、 石蜡油 类中应用,还可制备环己醇和 环己酮 等有机物。 [3] 14 熔点 (℃ ) 相对密度(水 =1) 沸点 (℃ ) 闪点 (℃ ) 折射率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 饱和蒸气压 (kPa) (℃ ) 临界温度 (℃ ) 临界压力 (MPa) 辛醇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7(计算值)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 乙醇 、 乙醚 、 苯 、 丙酮 等多数有机溶剂 [2]。 状态: 为有 汽油 气味的无色流动性液体 ,不溶于水,可与 乙醇 、乙醚、 丙酮 、苯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在 甲醇中的溶解度为 100份甲醇可溶解 57份环己烷 (25℃ )。 易 挥发和极易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 %(体积 )。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 氧化剂 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 对酸、碱比较稳定,与中等浓度的 硝酸 或混酸在低温下不发生反应,与稀硝酸在 100℃以上的封管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 硝基环己烷。 在铂或钯催化下, 350℃ 以上发生脱氢反应生成苯。 与 氧化铝 、硫化钼、 钴 、 镍 、铝一起于高温下发生异构化,生成甲基戌烷。 与三氯化铝在温和条件下则异构化为甲基 环戊烷。 环己烷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所得的主要产物不同。 例如在 185~200℃ , 10~ 40大气压下,用空气氧化时,得到 90%的环己醇。 若用脂肪酸的钴盐或锰盐作催化剂在 120~ 140℃ 、 18~ 24大气压下,用空气氧化,则得到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混合物。 高温下用空气、浓硝酸或 二氧化氮 直接氧化环己烷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