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200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发展前景 本项目生产食用菌品种介绍 杏鲍菇: 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 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 “ 平菇 王 ” 、 “ 干贝菇 ” ,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 同时 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深得人们的喜爱。 双孢菇: 别名 “ 圆蘑菇 ”、“ 洋蘑菇 ”,不仅肉质细嫩,且营养丰 富,其 蛋白质含量为 35% — 38%,含有人体必须的 6 种 氨基酸 ,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PP,核干酸,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烟酸 , 抗坏血酸 和维生素 D 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 4— 12倍,享有 “ 保健食品 ” 和 “ 素中之王 ” 美称 ,此外还具有防癌、降压、 改善神经功能 等功效, 深受国内 外市场欢迎。 食用菌市场现状 ( 1)国内食用菌产销现状 中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1100 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 ; 至少在 800 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 ; 草菇则是 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 , 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 作 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 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 食用菌产业 既 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 , 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发展食用菌产业 , 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20xx 年全国食用菌产量(鲜量)达 万 t,比 20xx 年的 万 t 增长 %,占全球总量 7O%以上;产值达 亿元,在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 6 位。 全国从业人员约 2200 万以上,食用菌主产县 500多个,产值超亿元以 上的县有 100多个。 同时,食用菌又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据国家海关统计, 20xx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年我国食用菌出口创汇 亿美元,较 2O08 年增加 亿美元,增长 %,出口量占全球食用菌出口量的 40%以上。 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现阶段振兴农村经济、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很多农民通过种植食用菌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走向了富裕。 ( 2)国外食用菌 产销现状 近 50年来 ,世界食用菌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1950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只有 7 万吨, 50 年来 ,每年约以 10%的速度递增 ,到20xx年总产量已达 近 3000万 吨。 国外食用菌市场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 中国食用菌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除了日本、韩国外,欧美市场将成为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潜力很大。 美国绝大部分是双孢菇,其中一小部分是大褐菇和小褐菇,宾夕法尼亚是美国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州,双孢菇在该州产量最大。 全国食用菌栽培农场数现为 278 家, 60%的食用菌是鲜销,平均每人每月购买食用菌 磅,消费较多的食用菌是双孢蘑菇,约占其购买总量的 94%,双孢菇的平均价格为 美元 /磅( 1 磅 = 千克),稀有菇类(香菇、平菇等)的平均价格为 /磅, 20xx20xx 年度食用菌销售额达到 亿美元。 据德国蘑菇学会介绍,德国是世界上人均食用菇类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较多的国家。 鲜香菇售价较高,菇场出售鲜菇给批发商为每公斤18马克,零售价为 40马克左右( 1 马克 =4元人民币)。 俄罗斯主要生产的食用菌品种是双孢蘑菇、平菇和少量香菇。 俄罗斯 80%的食用菌产品依靠进口,其主要进口国为波兰、荷兰、比利时和中国。 据我国海关统计, 20xx 年我国对俄出口食用菌产品 ,出口金额约 20xx万美元,其中,我国菇罐头占俄进口份额的 60%, 20xx年,俄罗斯进口 食用菌鲜品 ,其中 97%的产品来自波兰,而从我国进口的数量只有 37吨,不足进出口数量的 2%。 俄罗斯现有各类食用菌生产企业约 100家,其中年产量在 500吨以上的有 6 家企业,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周边及伏尔加河流域。 俄罗斯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本国产量仅占市场需求量的 20%,而我国东北三省、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北方食用菌产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食用菌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 俄罗斯应成为今后我国食用菌出口行业重点考虑开拓的国际市场之一。 据《特产情报》月刊杂志介绍,近几年日本食用菌市 场产业化,总体上来讲主要呈现传统菇类消费量减少以及日本国产食用菌供给量增加两个特征。 日本传统菇类消费量减少,珍稀菇消费量增加, 珍稀菇种 消费量达每年 20万吨。 1998年东京市场的食用菌批发量为 12,498吨, 20xx 年却减少到 10,486吨,而同期的市场占有率也由 1998 年的 30%下降到 20xx 年的 22%。 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真姬菇、金针菇、滑菇等早期进入消费市场的食用菌均有相同趋势。 与此相反,在 20xx年初刚上市的杏鲍菇,至 20xx年,仅东京市场批发量已激增到 2,292吨,市场占有率也由 20xx年的 %上升到了 20xx的 %。 韩国的食用菌 主要是 双孢菇、平菇、金针菇、灵芝等。 据韩国农业部统计, 20xx 年韩国食用菌栽培农户约为 2 万户,年总产量为 18 万吨,产值为 7,500 亿韩元( 1 美元 =1,530韩元),占农产品生产总额的 3%,其中平菇生产量为 61,965吨,金针菇产量为 41,232吨,香菇产量为 41,876吨,双孢菇产量为19,790 吨,杏鲍菇产量为 18,358吨。 香菇是韩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但其出口量明显下降, 1993 年出口量为 596 吨, 20xx 年为374 吨,减到了近 2/3,主要出口国还是日本。 但因日本政府的保护 主义政策和种种设卡等原因,出口国家已从日本逐渐转移到我国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食用菌市场前景 食用菌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食用菌以其营养丰富、食药两用等特性深受人们喜爱,必将是人类 21世纪的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国内市场,随着人们从“吃饱求生存”到“吃好求健康”的转变和“一荤、一素、一菌”消费理念的增强,向往绿色、注重保健成为时尚。 如今在民众吃食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吃四条腿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猪牛羊)不如吃两条腿(鸡鸭鹅),吃两条腿不如吃一条腿(食用菌)”。 食用菌已成为人们菜蓝子中 不可缺少的佳肴,国内市场需求逐年上升,每年递增 12% 20%,产品价格稳中有升。 20xx 年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 超过 14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 公斤,美国年人均为 ,日本年人均为 3 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 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国际市场,食用菌产品出口处在整体上升阶段, 2OO6 年出口国增加到 126 个, 国际市场得到很大拓展。 据海关提供的 数据, 20xx年、 20xx年、 20xx 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 47. 6 万吨、38万吨、 43万吨,换汇分别为 6 亿美元、 4. 6 亿美元、 6. 2 亿美元,出口量和总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 非常 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 供开拓 ,其中,日、韩、俄罗斯因地缘优势,欧美因巨大的市场需求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应以重点发展的市场。 (二)双孢菇培养料市场现状及前景 双孢菇起源于法国,在我国经历了 80 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第四大食用菌。 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福建双孢菇生产技术人员开始向长 江以北转移,近到山东、河南,远到新疆、东北寻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30 求新开发区,促进了当地双孢菇生产的发展。 日前,双孢菇主产区已从长江以南扩大到长江以北,山东、河南、河北已成为双孢菇发展的新兴基地。 双孢蘑菇不仅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而且热能低 ,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 ,因而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世界上已进行商业化栽培的菇类有 30 余种,双孢菇是其中可以进行工厂化栽培且产量最大的菇种 , 有 70 多个国家生产双孢菇, 在全球最大的食用菌市场美国,双孢菇的产量占到了食用菌总产量的 70%以上。 20xx年全世界菇类总产量为 ,其中双孢 菇为612万吨,占 %;香菇 ,占 %;平菇 万吨,占 %;其他品种如木耳、草菇、金针菇等 仅 占 %。 因此,双孢菇 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品种,而发展双孢菇栽培原料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双孢菇 种植的关键在于培养料的生产,传统的人工堆料生产方式 费时费力 ,且成熟度 难以 控制,对双孢菇的产量和质量 有 极大影响,是目前双孢菇种植推广的主要瓶颈。 近年上海食品研究所研制出工厂化堆料生产技术,攻克了这一技术难点,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采用工厂化生产 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一是 解除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 ,无须进行复杂的发酵、堆制过程, 生产变得简单化 ;二是没有 技术风险 ,由机器对堆制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进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31 行控制,达到最完美的培养料堆制效果;三是降低了菇农的成本投入,一方面菇农通过收集秸杆、牛粪等培养料原料出售给生产企业可以获得收入,另一方面生产企业销售培养料成品的价格比菇农自行堆制低 30%左右,从而使菇农栽培双孢菇的成本大幅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项目单位现已与上海食品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首家引进该技术进行双孢菇培养料的工厂化生产,目前国内尚没有同类在建生产线的 报道, 属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杏鲍菇深加工产品市场现状及前景 食用菌的深加工是指利用食用菌的子实体或菌丝体作主要原料,生产医药、食品、饮料、调料等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工艺。 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效益,还在于扩大商品流通渠道,占有更大的市场,有利于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的新格局,另外还能延长产品保存期,均衡市场供应,方便产品运输。 可以肯定地说,今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搞好深加工。 项目杏鲍菇深加工产品主要是即食型杏鲍菇。 即食型杏鲍菇 即食型杏鲍菇是 经过预先加工制成,不需处理、开袋即食的杏鲍菇产品。 即食食品的优点在于不用费时烹调,可以直接食用,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32 作为休闲食品和餐桌佐餐受到消费者好评。 据统计,全世界即食食品已经超过 120xx 种(我国仅有 20xx 余种,常见的只有 500余种 ) ,即食食品已经风靡全球,这一趋势的最佳体现就是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的即食冷冻食品和佐餐食品,还有常温方便食品。 预计 20xx 年前,全球即食食品在整个食品工业中所占份额,将由 20世纪 90年代的 5%提高至 13%。 而目前即食食品在食品工业中所占比例,美国为 20%,中国仅 3 %,其中即食食用菌 产品市场产 品种类单一、知名品牌较少, 项目产品以自产无公害优质杏鲍菇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所制即食杏鲍菇保留了新鲜杏鲍菇的营养成份和口感,味道纯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食疗作用, 商机无限。 五、营销 策略 (一)注重市场调研,实行目标市场营销 不同城市的农产品市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城市的居民也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 因此食用菌 市场营销必须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对市场进行细分,实行目标市场营销。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 二 )实行品牌化营销 1、以名创牌。 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 创牌既是为了宣传,扩大影 响,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品牌。 2、以质创牌。 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提高产品品位。 年产 3200 吨杏鲍菇、双孢菇及深加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33 3、包装创牌。 美化产品外表。 现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包装,一流的价格 , 而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则是一流的产品,三流的包装,三流的价 格 ,价格差距可想而知。 4、加大创牌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除了企业和农民自身的宣传, 积极利用 政府 力量 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做好名牌保护工作 (三 )建立营销网络,实行营销多元化 1、网络营销:既要建立有形市场网络,如生鲜超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又 要建立无形市场网络,积极推行网上营销,实施电子商务。 2、定制营销 ( 1)订单销售:发展以B toB为主的订单农业,订单生产,订单采购。 (2)配送销售:发展以B toC的配送营销,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