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投资估算 本项目 一期工程 新建建筑物及投资详见表 81。 表 81 建筑物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 目 建筑面积 平米造价 总造价 备注 (㎡) (元) (万元) 1 原料库 800 1 个 2 成品库 800 1 个 3 成型车间 900 1 个 4 机修车间 700 1 个 5 给排水 (水泵房 ) 630 1 个 6 暖通 (锅炉房 ) 900 1 个 7 供电 (变电室 ) 800 8..0 1 个 8 生产办公综合楼 1000 1 个 9 地磅房 600 1 个 10 澡塘 800 2 个 11 传达室 800 1 个 合 计 公用工程 给水、排水 用水量 本项目一期工程生活日用水量为 ;生产日用水量为 100m3 /d,用于绿化等其它用 水量为 10m3/d,不可预见用水量 10 m3/d, 合计约 39000m3/d。 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源 生物质复合燃料 生产由 1眼自备井供给,预计总日供水量可达到 200 m3以上,供水能力可满足项目实施后生产、生活及消防的需要。 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联合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主管采用管径为 DN100mmPPR 给水管, DN70mm 以下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 ,并设阀门井、水表井等。 室外给水系统采用地沟暗敷设,室内沿墙明敷至各用水点。 排水系统 厂区排方式:雨水采用地面排水,经厂区 水管网排入厂区外排水沟。 排水管网为非满流自流管,管径为 DN200mm~DN300mm 钢筋混凝土管组成,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检查井选用φ 700 砖砌圆形检查井。 消防 厂区消防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消防系统由供水管 —— 室外水池 ——消防泵 —— 室内外消火栓组成。 设 300 m3的一座水池,作为消防水源。 水泵房分别安装 2 台消防水泵,一用一备,消防时自动启用,确保消防用水。 在沿厂区道外侧设置室外地下消火栓,分别按防方规范配置 DN100 和DN65 栓口,消火栓最大间距小于 120 m,保护半径不大于 150m。 在所有建筑物内根据消防类别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可满足项目实施的消防需要。 投资 初步估算给排水工程需投资 万元。 给排水厂区管网投资已计入总图工程,室内管网费用计入各建筑物的建安工程费。 表 91 给排水设备表 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台 ) 单机电量 ( kW) 总电量 ( kW) 单价 (万元 ) 合价 (万元 ) 1 消防水泵 6 20 120 5 2 潜水泵 2 15 30 3 3 无塔供水器 2 7 14 9 小计 10 运安费 合计 164 暖通与动力 采暖 本项目一期工程新增采暖建筑面积 5500m2,初步计算在产品烘干热风炉尾部设计一套余热利用锅炉,并配套水处理等辅助设备,即可满足采暖需要。 厂区内不设加压站 ,采暖期间为 5 个月。 采暖方式:各建筑物采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系统,生产车间采暖干管沿车间柱上部架空敷设,回水管在下部敷设在地沟内,在各建筑物供热系统的末端 均安装自动排气阀,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达到建筑物设计温度。 车间采暖散热器形式采用圆翼型散热器,办公楼、宿舍等散热器形式采用双翼型高效散热器。 各建筑物的采暖干管的热补偿均采用方形伸缩器和自然补偿。 热力管网 采暖室外管网采用半通行式地沟架空敷设 , 主沟断面为 11 .4m(宽高 ),支沟断面为 (宽高 )。 管沟沿人行道和绿化带送至各建筑物,供水干管抬头敷设,回水干管低头敷设,坡度均为。 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室外热力管网管道热膨胀采用方形伸缩器和自然补偿。 管道采用岩棉管壳保温,厚度为 40mm,外缠玻璃丝布 ,再刷沥青漆两遍;在各管道的转角处均用光滑弯管 ,弯管曲率半径不小于 4D。 投资 初步估算暖通与动力需投资 57 万元。 供电 供电电源 本项目一期工程新增主要用电设备 40余台,新增电力安装容量 300kw。 新增用电设备主要是型煤加工设备为三类负荷。 电气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并计入适当的同时工作系数;照明采用单位容量指标估计。 生产 厂供电均由当地变电所供给,引入电压分别为 10kV。 本次设计新变电站,变电站由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和值班室等组成。 变电室建在用电负 荷中心。 本设计增加 1 台 S9 315kVA/10kV/ 变压器和 1 台 S9 150kVA/10kV/ 变压器,并安装 XGN212 高压配电盘、 GGD2 低压开关柜、 GGJ 补偿屏,供全公司生产、生活用电。 供配电系统 全厂用电负荷电压均为 380/220V。 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主干线用电缆埋地敷设,各分支线路采用绝缘导线穿钢管沿墙明敷至动力配电箱再至各用电点。 车间配电采用三相五线制,有一专用接地保护线。 为保证安全生产,在车间总电源进线处做重复接地,车间所有用电设备正常工作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采用统一接地的保护措施,并要求接地电阻R≤ 4Ω。 照明供电与生产用电分路供给。 为了节约电能,提高电能利用率,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补偿装置采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在变电站低压侧集中自动补偿方式,使补偿后的平均功率因数达到 cosφ = 以上,达到降低线路无功损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照明 新建车间均采用节能型灯具,并使用照度达到 75LX,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投资估算 本次初步估算供电工程需投资 万元 本次设计室外电网投资已计入总图工程,室内采暖设施费用已计入建安工程。 表 91 供电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台 ) 单机电量 ( kW) 总电量 ( kW) 单价 (万元 ) 合价 (万元 ) 1 变压器 S9315kVA/10kV/ 1 8 2 箱式变压器 S9150kVA/10kV/ 1 23 3 高压配电柜 XGN212 4 9 4 低压配电柜 GGD2 10 4 5 电容补偿柜 GGJ 4 5 小计 运安费 合计 20 生产及运输 本项目 一期工程 所需主要原辅料 均在 当地购买,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运输 主要 利用社会运输能力解决。 为解决生产需要及应急用运输, 本次设计新增 50 铲车两台,加长 载重汽车 2 辆, 预计估算投资 150 万元。 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料供应 本项目一期工程生产 生物质复合燃料 主要原辅材料为:原煤、生物质、添加剂等。 所需的主要原辅辅材料当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供应条件。 按生产纲领核算,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详见表 10— 1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表 表 10— 1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表 序号 名 称 年需求量(万 t) 供应地 备 注 1 原煤 18 当地市场 2 固体添加剂 2 本公司 3 液体粘结剂 2 本公司 4 生物质材料等 12 当地市场 合计 34 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企业组织、工作制度、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企业组织 天宇公司成立后纳入了全新的管理机制,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招聘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材和技术人员,领导班子懂技术、善管理、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依托自主开发的洁净型生产技术,为本项目一期工程的实施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公司组织机构详见图 111“公司组织机构图”。 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生产部质量部供销部办公室技术部财务部后勤部副总经理型煤厂 图 111:公司组织机构图 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执行国家现行的劳动法,全年工作日为 251 天,每班工作 8小时。 本项目工作制度采用混合制,主要生产部门采用五班三运转,辅助部门、行政管理部门采用一班制。 年时基数如下: 一班 二班 二班 工人年时基数: 1870h 1870h 1440h 设备 年时基数: 1950h 3820h 6230h 劳动定员 本项目一期工程经工艺及各专业测算并汇总核定项目定员 80 人,其中生产人员 60 人,管理人员 6 人,技术人员 10 人,其它人员 4 人。 项目所需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解决,聘用技术优秀,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 生产人员从中等专业毕业生、高中生中择优招聘。 人员培训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特别对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尽早培训,达到岗前熟练、上岗胜任的目的。 岗前培训,对上岗人员应进行职业道德,岗位 技术培训 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经严 格考核后,达到培训要求的人员发放岗位证书,准予上岗。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除内培外,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对职工和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培训经费不低于年工资总额的 10%。 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节能及合理利用能源 设计依据 ( 1) 机械工业部标准 JBJ1486《机械工业部节能设计技术规定》。 ( 2) 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及合理应用能源的现行政策、指令、规定和有关标准。 ( 3) 《机械工厂节能设计及使用手册》。 ( 4) 厂方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 5) 工艺及其它各专业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设计原则 (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现行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能源应以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 2) 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工艺,选用高效节能设备。 ( 3) 推广行之有效的“四新节能”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节能措施 (1) 本次设计新增设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并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合理使用设备,提高设备负荷率。 (2) 总体布置和车间工艺布置规划合理,物流顺畅、短捷,减少运输量以节约能源。 (3) 严格执行国 家有关节能的规定,选用节能型机电设备(如变频器等),并合理配置电容补偿器。 (4) 电力变压器采用节能型设备,照明灯具选用节能灯具。 (5) 车间动力供电与照明供电分路供给,分别计量,严格控制用电。 年产 30 万吨生物质型煤复合燃料基地项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充分利用生活污水,集中后用于生产,提高水的利用率,以节约水资源。 (7) 采暖选用生产尾部余热锅炉,以节约煤资源。 (8) 供水、供热管网应定期检查、维修,杜绝跑、冒、漏现象。 (9) 加强能源管理,强化节能意识,建立健全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控制目标,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使能源消耗在受控状态下运行。 1环境保护 设计依据 (1)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53 号令;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 1987] 002 号; (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5)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l3271— 20xx)标准; (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393; (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 (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xx)3 类水域标准 (10) 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环 境保护的法规和规定; (11) 工艺专业及公用专业提供的设计技术资料等; (12) 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