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建设项目可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范作用,对减少汉江(丹江)水源的污染,保证国家 “ 南水北调 ” 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发展,并考虑项目资金 能力和建设场地等多种因素。 本项目的生产规模为年产黄姜皂 300 吨,提取皂素 300 吨,黄姜淀粉 5000 吨,纤维木质素 3000 吨。 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20 亩,总建筑面积 9334 ㎡。 根据本项目生产特点,项目用地中设有露天晒场面积 3500㎡ ,煤场面积 500 ㎡。 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解车间、皂素提取车间、露天晒场、污水处理装置、购置主要生产设备 41 台(套)。 产品质量标准 黄姜皂素按照陕西省地方薯蓣皂素标准(陕 DB2184— 85)要求检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测,黄姜提取淀粉后皂素熔点、色泽、纯度、干燥失重 等质量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原、辅材料需求量及供应条件 本项目基础原料为黄姜, 300 吨皂素所需黄姜原料约为 4 万 吨,建设 5 万亩黄姜良种示范基地,年可产新鲜黄姜 万吨,不足部分通过严格把关,从市场购买,因而原料可有充分保证。 、燃料 浓硫酸:约需 1000T/a,旬阳县有磷肥(硫酸)厂,可保证供应。 烧碱:约需 200T/a,由西安市和旬阳县市场采购解决。 石灰:约需 1000T/a,在厂区附近就地解决。 助剂:约需 400T/a,自配,其原料为常 用化学试剂,可由市场采购解决。 120溶剂油:约需 360T/a,由西安长期稳定供货渠道供给。 包装材料(编织袋、塑料内袋)可由市场随时采供解决。 燃煤:由企业自营的煤碳购销机构自行解决。 原辅材料供应方案 原料 本项目基础原料为黄姜, 300 吨皂素所需黄姜原料约为 4 万 吨,建设 5 万亩黄姜良种示范基地,年可产新鲜黄姜 万吨,不足部分通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过严格把关,从市场购买,因而原料可有充分保证。 辅助材料、燃料 本项目所需辅助材料主要有 浓硫酸 、 烧碱 、 石灰 、 助剂 、 120溶剂油 、 包装材料(编织 袋、塑料内袋) 均可 可由市场随时采供解决。 所需 燃煤 由企业自营的煤碳购销机构自行解决 节能 该项目采用节能的新的生产工艺,大大的节约了能源,其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生产吨皂素 相比 每年可节电 30 万度,节水 万吨,节煤3600 吨,节油 600 吨,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同时本项目采取 节地 、节水、节电以及建筑节能等措施 环境影响与综合利用评价 原有生产工艺产生 的污水属高浓度有机污水,其中 COD 浓度最高达 3 万多 mg/L,采用新工艺后,一是 COD 浓度可降至 万 — 万左右;二是由于对污染源采用了提前分离 的措施,且因硫酸回收利用和皂素含量的提高,其污染物产生的量和质与传统工艺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 采用新工艺后,从源头上解决了难以治理的皂素生产污水处理问题,其各项污染物经处理后,均能达标排放。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 4800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3000 万元。 其中: 建筑工程费 万元,设备购置费 万元,安装工程费 万元 ,其它费用 万元 ( 其中征地费用 160 万元 ) ,基本预备费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万元 ,建设期利息。 铺底流动资金 1800万元。 详见表11。 表 21 项目投资分项明细表 序号 费用名称 投资额 比例 1 建筑工程费 % 2 设备购置费 % 3 安装工程费 4% 4 其他费用 % 5 预备费 % 6 建设期利息 % 7 铺底流动资金 1800 % 7 项目总投资 4800 100% 项目资本金 1960 万元, 占项目投入总投资的 40%,资本金与债务资金的构成比例符合国家关于项目资本金与债务资金比例的要求,申请技 改项目 清洁生产专项 资金 扶持 200 万元,项目债务资金为:建设投资银行长期贷款 2640万元。 表 22 资金筹措表 序号 筹措途径 金额(万元) 比例 1 资本金(企业自筹) 1960 % 2 银行贷款 2640 55% 3 申请技改补助资金 200 % 4 合计 4800 100% 项目综合分析 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国家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中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上游水质的具体体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促进甾体激素类药物发展和增强人类抗病保健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综合利用新工艺深加工 获取淀粉和纤维素,提高黄姜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仅实现了清洁生产,而且还可以保护汉江、丹江流域水质及生态环境。 经研究论证,本项目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落实,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12400 万元,年均利润 万元,税收总额 万元,生产期平均总投资利润率为 %,总投资利税率 %。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项目准备情况 目前已完成项目土地 征用、项目 备案、环评、规划设计、安评等前期工作。 清洁生产技术 20xx 年 6 月经安康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 黄姜生产水解干燥物提取淀粉工艺研究 ” 专利技术,并通过了 安康 市科委技术成果鉴定 【编号( 20xx)安市科验字 01 号】。 国内同行、专家、学者对该项目做出了“工艺技术国内领先,开发的黄姜淀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采用的工艺线路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要求,实现了黄姜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过程中解决了黄姜皂素加工污染问题。 ”的鉴定意见。 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第三章 项目 工艺 项目概述 黄姜清洁生产技术项目,是运用该公司与有关部门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专利 的高新技术已通过科技成果验收的“黄姜水解污水处理技术”、“黄姜提取水解物和淀粉生产技术”, 对原工艺进行改造、拓展、应用。 该技术开创性的提出了全新的黄姜水解干燥物生产工艺、黄姜酸解污水处理工艺及黄姜提取水解物和淀粉生产工艺。 将传统的末端治污转向前端开发利用。 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超微细粉、浆渣分离。 在治理污水过程中先将淀粉提取出来,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源,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使高浓度有机废水达标排放。 国内同行专家、学者对该项目做出了“工艺技术国内领先,开发的黄姜淀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采用的工艺线路 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要求,实现了黄姜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过程中解决了黄姜皂素加工污染问题”的鉴定意见。 该技术采用机械方法提取黄姜淀粉,进行开发生产黄姜粉条,废渣用于生产食用菌、清洁炭,再通过无发酵加助剂生产黄姜皂素,并通过中试批量生产的只有本企业,全国尚属首家。 该技术在黄姜皂素加工业具有广阔、高效的推广应用价值。 该技术项目的实施一是符合产业发展政策,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出路;二是有效解决了黄姜加工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四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的指示、促进黄 姜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产业整合的必然趋势,对发展黄姜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领域 研究表明:黄姜根茎中,淀粉及纤维含量占 90%以上。 淀粉及纤维是水解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传统工艺无法充分利用淀粉和纤维,相反初期发酵过程,不但浪费了 90%的资源而且产生了大量固体废弃物及废气等,加大了污水处理难度。 黄姜无发酵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利用物理方法先将淀粉、纤维从黄姜中分离出来,继而开发生产黄姜粉条、食用菌、清洁炭等附加产品,再使用无发酵加助剂方法水解生成水解干燥物,从而达到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目 的。 主要完成目标是项目实施后使黄姜的综合利用率从原来的 2%提高到 90%,污水产生量减少 80%,主要物耗降低 10%,而皂素收率提高了 10%以上。 综合经济效益提高 60%。 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本项目技术适用于所有黄姜加工企业,该项目实施解决了黄姜加工企业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有效的减少了污染,被省环保局肯定为“我省乃至全国的该行业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专家评审,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行业内公认的先进技术,已在行业内推广利用。 、技术方案及原理 、基本 原理: 在黄姜生产水解物过程中预分离出皂素、淀粉、黄姜纤维技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将传统的末端治污转向前端开发利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用。 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超微细粉、浆渣分离。 在治理污水过程中先将淀粉提取出来,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源,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使高浓度有机废水达标排放。 采用机械方法提取黄姜淀粉,进行开发生产黄姜粉条,废渣用于生产食用菌、清洁炭,再通过无发酵加助剂生产黄姜皂素,工艺线路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要求,实现了黄姜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过程中解决了黄姜皂素加工污染问题。 、工艺流 程: 皂素生产工艺流程 (见图 51) 图 31 皂素生产工艺流程 冷凝器 提取罐 浓缩罐 结晶罐 结晶液高位罐 洗油贮罐 水解干燥物 离心机 干燥装置 粉碎机 成品包装入库 一次母液 汽油回收 一次母液储藏 一次母液回收罐 一次母液结晶罐 离心机 二次母液回收罐 二次母液贮罐 粗皂素回提皂素回 汽油回收 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 (见图 52) 图 32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 黄姜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技术方案流程 (见图 33) 提取淀粉 浆 液 浆 渣 混合发酵 清水排出 混悬物 沉 淀 制 作食品 淀粉清理 回收淀粉 水解物生产线 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图 33 黄姜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技术方案流程 将黄姜清洗后,进行粉碎、针磨,后经震筛、压滤,将粗纤维首先分离出来,淀粉及细纤维、皂甙水溶 液等进行二次震筛过滤,黄姜 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淀粉被沉淀滤出,进入淀粉干燥系统烘干待用。 细纤维(含少量皂甙)和皂素水解物入酸解罐酸解,分离出皂素水解物,酸液排出后中和,进行膜浓缩处理,清水重新循环利用,副产品二水石膏收回利用。 、主要技术指标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趋于合理,成本有效降低,产品有原来单一的皂素水解物增加到皂素水解物、淀粉、纤维素三个产品。 关键技术在于机械化提取黄姜淀粉和提取淀粉后无发酵加助剂生产皂素水解物工艺方法。 使黄姜的综合利用率从原来的 2%提高到 90%,主要物耗降低了 10%,而皂素收率提高了 10%。 由于新工艺减少了固体污染源,膜浓缩处理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污水 COD 下降了 76%,色度降低%,污水排放减少 90%。 节约用水 80%以上。 使产品综合经济效益提高了 60%以上。 、 技术鉴定的主要结论和鉴定证书 20xx 年 6 月经安康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我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姜生产水解干燥物提取淀粉工艺研究”专利技术,并通过了安康市科委技术成果鉴定【编号( 20xx)安市科验字 01号】。 国内同行、专家、学者对该项目做出了“工艺技术国内领先,开发的黄姜淀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采用的 工艺线路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要求,实现了黄姜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过程中解决了黄姜皂素加工污染问题。 ”的鉴定意见。 一是冲破了传统理论的束年产 300吨皂素清洁生产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缚,将黄姜用磨细加水的方法使皂素单体与淀粉分离;二是黄姜淀粉的提取和食用价值的研究,开辟了人类新的食用植物源;三是能耗、物耗降低,实现了节能减排,环境效益好,污水达标排放。 四是解决了当前黄姜加工领域的技术。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建设项目可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