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亿块粉煤灰烧结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 50万块实心粘土砖毁坏土地 1亩计算,全市年生产 18亿块实心粘土砖约需要土地 3600亩。 按每排放 4万吨煤矸石需占地 1亩计算,全市煤矿每年排放煤矸石大约800—1200万吨(按吨煤 10—15%排放煤矸石计算),需占用土地200—300亩,而利用 粉煤灰和 煤矸石 制作 新型墙体 砖,不仅可以不占用土地,而且还可对被 粉煤灰、 煤矸石吞噬的土地进行复垦。 这完全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的精神,有效地保护了耕地。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节能 原则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 “十一五 ”规划》,企业应把能源节约作为主导思想和生产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节能效益 按每块粘土砖在生产过程中需消耗 (折160克标煤),全市每年 18亿块实心粘土砖在生产中约需消耗标煤。 粉煤灰是一种含能的工业废渣,而在该项目中这部分被废弃的能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节省了烧制粘土砖所需的能量。 普通成型设备的成型含水率平均为 18—20%,而该 项目选用高挤出压力的成型设备,成型水分可降至 16%,每万块粉煤灰砖可降低水分 650kg,对年产 2亿 块砖的生产线来说,全年可降低成型水分 13000T,节约能耗约 2460T标煤。 该项目的窑炉设备采用先进的结构,封闭性能和保温性能大大优于普通窑炉;在燃烧系统中采取许多先进的措施,使燃烧效率明显提高,每万块热耗可由常规的 5000千焦降至 3500千焦,节能 效果非常显著。 主要节能措施 合理进行工艺总平面布置和室内布置,尽量减少物料中转环节,降低动力消耗,减少能源在各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 所用设备 选用国家推荐的先进的节能型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用电设备空转,减少电力消耗容量。 照明可采用 “绿色照明工程 ”,以节约电能。 建立节能机构,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厂职工的节能意识。 建议该项目增加余热利用设备 , 回收利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余热。 加强职工技术教育确保成品质量,以免废次品造成返工,减少能源消耗。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厂址条件 序号 厂址条件 原东城铁厂旧址 1 地理位置 位于泽州县巴公镇二村 北 60 米,厂北紧邻巴公北河,东离太洛路 60米,厂区为原东城铁厂旧址。 2 土地现有状况 土地所有权属 市 冉建材有限公司。 3 场地特征及土方工程量 场地开阔,地势较平坦,不占用耕地。 4 是否军事禁地、文物保护及旅游景点区 经现场与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均不是。 5 原、燃料供应地点 煤矸石由附近煤矿供给;粉煤灰由巴公电厂供给;燃料由附近煤矿供给。 6 公路运输状况 厂址距太洛路 60 米。 7 厂外供电 由巴公电厂电网供给。 8 厂外排水地点 (雨水) 厂址紧邻巴公北河。 9 与周围村庄最近的距离 南距巴公镇二村 60 米,西距巴公一村 230 米。 10 地下是否为采空区 根据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地下及周边无采空区,稳定性较好,区内无断层。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泽州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 市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北纬 350,县境内东北与陵川县相邻,南和东南与河南省的修武、博爱、沁阳、济源等市县交界,西与阳城县毗邻,西北与沁水县相邻,北与高平市接壤,全县总面积 2023 平方公里。 泽州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拟建 厂的位置位于泽州县巴公镇二村北 60 米,厂区为原东城铁厂旧址。 气象条件 ( 1)气压( hPa) 年平均 夏季平均 冬季平均 ( 2)气温( ℃ ) 年平均 极端最高 极端最低 最热月平均 最冷月平均 ( 3)相对湿度( %) 最热月平均 77 最冷月平均 51 最热月 14 时平均 61 ( 4)采暖( ≤8℃ ) 初日 11 月 15 日 终日 3 月 15 日 初终 间日数 142 天 ( 5)风 ① 风速( m/s) 年平均 夏季平均 冬季平均 ② 风向 年风向 C S 夏季风向 C S 冬季风向 C NW ( 6)降 水 mm 平均年总降水量 一日最大降水量 最大积雪深度 210 雪压 ( 7)冻土 cm 最大冻土深度 43 冻结日期( 10mm) 12 月 11 日 解冻日期( 10mm) 2 月 22 日 ( 8)各类天气日数 平均降 雪日数 天 平均积雪日数 天 平均雷暴日数 天 地形、地貌 泽州县地势为北高南低,东、西、南三面环山,倾向中央;北、中部为丘陵地带,最高地为下村镇武神山主峰,海拔 米,山区面积约 1312 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 666 平方公里;由北到南的平缓地区,间有河流、渠溪,形成巴公、北石店、南村等 4 块小型盆地,面积为 180 平方公里。 水文地质 根据含水层的特征和 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可取的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孔隙水、中层岩溶裂隙水和深层岩溶裂隙水三类。 浅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岩层中,含水层厚为 5~ 40 米,水位埋藏浅,属潜水类型,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富水性尚好,可供农业灌溉,没有工业开采价值。 中层岩溶裂隙水赋存于石炭系薄层状灰岩中,含水层一般为30~ 60 米,水位埋藏 3~ 40 米,属承压水类型,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和临近水域的渗透,富水性不均匀,该层水经 20 多年的开采,水位不断下降,已出现泊村泉断流,部分地段被疏干的现象,说明已无增大开采的可能性。 深层岩溶裂隙水赋存于奥陶 系及寒武系地层中,本区奥陶系中统灰岩地层岩溶裂隙较发育,单井出水量达 120~ 150m3/时,且补给条件较好,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层。 该区岩溶水为无色、无味、透明度较好的水,水温在 14~ 15℃左右,矿化度多数在 ~ 克 /升之间,均小于 1 克 /升的饮用水标准,属低矿化度水,总硬度一般在 13~ 20 德国度, pH 值在 ~,属中性水。 大部分水质类型为重碳酸盐型水,基本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地震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地震分组第三 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公用工程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公路运输,拟建厂址距太洛路 60 米。 主要原材料供应 该项目的原料与燃料均由厂区就近供给。 水源、供排水、防洪等情况 项目生产用水采用兰花集团大化化肥厂经处理排放的废水,利用管道送至厂区原有蓄水池;生活水由厂区内水井提供。 厂区内的雨水排至巴公北河;生活污水排入旱厕,定期清理。 厂区内不需要进行防洪考虑。 供电 该项目供电由巴公电厂电网接入 ,现已接入厂区。 供热 供热工程 现已完成,开始投入使用。 通讯 该项目区 在 市 电信通讯网络覆盖范围内,铺设电话线路非常方便。 环境条件 拟选厂址周围 150 米内无任何工业企业,且远离市区。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 该项目占用的是因污染严重而被炸掉的东城铁厂旧址,无征地 拆迁和移民安置。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及消防、安全分析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社会环境 人口及行政区划 泽州县属 省 市辖县, 1996年 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 市郊区,改设泽州县,以原郊区所辖区划为泽州县行政区划,县政府现设城区, 规划设在南村镇。 全县共辖 14个镇、3个乡、 639个行政村。 全县总人口 ,占 市总人口的 25%。 本项目厂址位于巴公镇二村北 60米(该厂址原为东城铁厂旧址), 20xx年巴公镇二村有人口 1249人,耕地面积 1041亩,年人均收入 4336元。 工农业生产及经济概况 泽州县的工业主要是煤炭、冶金、铸造、化工、机械、建材、电力等重工业,以煤炭开采和炼铁为主。 泽州县有耕地 72万亩,农业人均。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冬小麦、谷子、玉米、高梁、豆类和小杂粮等。 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药材、烟叶 等。 巴公镇是 市最大的乡镇之一,也是著名的煤、铁之乡。 该区域工厂较密集,尤其是 村 镇企业发展迅猛,全镇炼铁、煤矿等 工业企业总数达 570个。 20xx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 , 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为 15亿元。 本地区工业产业结构以煤矿、炼铁为主。 镇内较大的企业有巴公化肥厂和巴公发电厂。 巴公是泽州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也少量种植大豆、高梁、玉米、薯类及蔬菜、水果等。 巴公镇是 市最富裕的乡镇之一,农村人均纯收入达 3651元。 交通运输 该项目所在地东距太洛路 (207国道 )60米,交通运输较方便。 文化教育 泽州县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县 7个文化站均设有多功能综合活动场所。 72个村居委会实现了有阅览室、运动场、文化夜校。 市内有影剧院 2个,剧团 1个,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95%,中央、省、市电视覆盖率达 100%。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正规学校 109所,其中普通学校 7所, 职业中学 4所、小学 97所,教师进修学校 l所。 在校学生 21000人,共有教师 20xx余人,全县共有幼儿园 20所。 医疗卫生 全县有医疗机构 29个,床位 1200余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1200余人,其 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有 560人。 风景文物保护区划全县有玉 皇 庙、府城庙等多处省市级风 景旅游区和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项目所在地无重点保护文物 、 自然风景区和特殊敏感目标。 二、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该项目厂址位于泽州县巴公镇二村北 60米处,周围农田稀少, 厂北紧邻巴公北河,距东方铁厂 200米,巴公电厂 300米,西距巴公一村 230米,东距太洛路 (207国道 )60米。 该区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项目北面以铁厂和电厂为主的工业源、以燃煤为特征的居民生活源和厂东太洛路的交通污染源。 该区域近期内未进行大气环境监测,从现场观察,该区域大气质量一般。 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 : 该区域丹河流域,紧邻项目厂址的河为巴公北河,该河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常年干涸无水,自 市大化肥投产后,该河基本上成为大化肥的排污河,自 西向东流入巴公河后在水东桥上游汇入丹河。 巴公河主要接纳该区域工业废水(巴化、巴电、 601大化等)和生活污水,水质很差,其汇入丹河 500 米后的水质情况,根据 市环境监测站 20xx年的监测结果显示: COD为、氨氮为 ,该水质氨氮超地表水 V类水质标准,COD浓度可达到 V类水质标准。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 项目所在地东 60米为太洛路,北面 200米处为东方铁厂,声源属中 、 高频声,声环境一般。 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农田稀少, 紧 靠路旁,闲置空地有一些树木、灌木、草丛,自然植被稀疏,生态结构简单,生态环境状况较差。 三、施工期环境影响分。年产2亿块粉煤灰烧结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