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万吨三氯氢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的经济效益。 三氯氢硅不仅是制造硅烷偶联剂和其它有机硅产品的重要中间体,还是制造多晶硅的主要原料。 多晶硅材料是指由两个以上尺寸不同的单晶硅组成的硅材料,它的材料性质体现的是各向同性。 非晶硅材料, 是指硅原子在短距离内有序排列,而在长距离内无序排列的硅材料,其材料的性质显示各向同性。 多晶硅材料 主要用于半导体行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多晶硅材料是以金属硅为原料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纯后达到一定纯度的硅材料,是硅产品产业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中间产品。 多晶硅是单晶硅及硅片产品的唯一原料,用多晶硅加工制成的硅片 (硅抛光片、太阳能级硅片 )主要用于制作集成电路、整 流元件、功率晶体管、分立器件、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半导体器件。 目前,世界上大于 80%的多晶硅制造企业所采用的工艺均为改良西门子工艺,而三 河北联立硅业有限公司 2 万吨 /年三氯氢硅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氯氢硅作为该 工艺的主要原料,随着多晶硅产业的持续升温,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据统计,世界上 60%的三氯氢硅消耗在多晶硅生产中,而这一比例仍在继续增加。 下面结合多晶硅市场情况介绍一下三氯氢硅的市场情况和需求情况: 20xx 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为 420xx 吨/年,产量为 38000 吨, 20xx 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为 520xx 吨/年,产量为 45700 吨。 据国际光伏组织预测,预计到 20xx 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将达到 85000 吨 , 缺口: 26200 吨。 目前,世界上生产多晶硅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 多晶硅生产 厂家主要有 1O 家 ,其中产能和产量比较大的有 6 家: Hemlock 赫姆洛克 ( 美 国 ) 、Tokuyama 德山曹达 (日本 )、 Wacker 瓦克 (德国 )、 MEMC(美国、意大利 )、 AsiMi(美国 )和 SGS(美国 )其产量占全球多晶硅产量的 80%以上, 20xx 年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厂家产能统计情况 见 下表。 表 23 20xx 年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厂家产能统计 表 生产厂家 产能 用途 半导体 太阳能电池 德山曹达(日) 5400 4100 1300 三菱材料(日) 1600 1400 200 住友钛(日) 1300 900 400 三菱(美) 1600 1100 500 赫姆洛克(美) 10000 6000 3500 AsiMi(美 ) 3300 20xx 1300 SGS(美 ) 2200 0 2200 瓦克 (德 ) 10000 3500 6500 MEMC(美) 2700 2700 0 MEMC(意) 3000 3000 0 合计 41100 24700 18400 20xx 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为 26100t/a,实际产量为 17650t; 20xx 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已达 万,产量约为 万 t; 20xx20xx 年 年均增长率约为 %; 全球多晶硅生产情况列于下表。 河北联立硅业有限公司 2 万吨 /年三氯氢硅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表 24 20xx20xx 年全球多晶硅生产情况 表 年份 产能 产量 20xx 26100 17650 20xx 26700 20350 20xx 26700 23100 20xx 27500 25000 20xx 29000 28800 20xx 420xx 38000 20xx 520xx 45700 为适应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用硅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有基础优势的 多晶硅生产企业纷纷大规模扩产 , 世界五大多晶硅生产厂商的扩产计划 见 下表。 表 25 世界五大多晶硅生产厂商的扩产计划 表 生产厂家 20xx20xx 年扩产计划 20xx 年产能(预测) /t Hemlock 20xx 年增 4500 吨, 20xx 年再扩 4500 吨, 20xx 年后能力增至 19000 吨。 19000 Wacker 20xx 年投资 亿欧元,产能由 10000t/a 增至220xxt/a。 粒状多晶硅生产线 650t,于 20xx 年中期投产, 20xx 年底 4500t/a的 Poly8 将建成投产。 220xx REC Silicon SGS正在建设采用 FBR工艺生产粒状多晶硅 6500t/a的新工厂,由 2200t/a 扩产到 8700t/a, AsiMi 由3300t/a 扩展到 4800t/a 13500 Tokuyama 20xx 年建 VLD 商业化新工厂 8200 MEMC 20xx 年,多晶硅产能由近 6000t/a 扩至 8000t/a 8000 合计 70700 从上表可以看到, 20xx 年的国外多晶硅产能有望达到 75200t/ a,较 20xx 年底增长 85%;大厂的扩产中,部分采用新技术,如 Wacke 和 REC 采用 FBR 法。 从目前的情况看,新技术产能的进展速度落后于预期。 REC在 2月初公告,由于设备问题,公司 MosesLak的 FBR 项目将推迟 2 个月的工期 ,预计将在 20xx 年第四季度的末期开始商业化生产;受 MosesLake 项目推迟的影响, REC 预计 20xx 年公司粒状多晶硅产量仅 400t。 全年的多晶硅产量也从之前预期的 8000 t 降至 7000t;日本三菱预测多晶硅产量将过剩,没有扩产计划, 20xx 年的产能将保持 3200 t。 河北联立硅业有限公司 2 万吨 /年三氯氢硅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鉴于光伏发电产业长期发展的潜力及高纯硅原料短缺。 吸引了新 的企业介入此领域,并 加速产业化。 德国赢创 (前德固赛 )与 Sola Wo rld AG 公司合资在 JSSI 建设 850t/ a 装置,预计今年年底投产。 DC Chemical 公司的新厂预计每年生 产 3000t 多晶硅,该公司宣布收购韩国 Sodiff Advance Materials Co. Ltd 过半股份法国的 Photon Power Technologies (P ) 、荷兰的 Econcem 和挪威的 Norsun 宣布建立一个初期产 能为 20xx ~ 3000t/ a 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厂,预计 20xx 年下半年投产美国夏威夷的 Hoku Materia1 计划生产多晶硅 15 0 0 t/ a, 20xx 年投产西班牙的 Isofot6n and Endesa 计划建设 2500t/ a 太阳能级多晶硅装置 , 这些新建多晶硅生产能力合计可达10000t/ a。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 20xx 年国外多晶硅产能将达到 85000t/ a,生产一吨多晶硅大约消耗三氯氢硅 20 吨,假设有 80%的多晶硅生产厂家采用改良西门子技术,则预计 20xx年国内外三氯氢硅仅仅用于多晶硅生产的需求量就将达 1360000 吨 /年。 我国集成电路的增长,硅片生产和太阳能电池产业 的发展,大大带动多晶硅材料的增长。 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按每生产 1MW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需要 11- 12吨多晶硅计算,我国 20xx 年多晶、单晶太阳能电池产量为 ,多晶硅用量为 678 吨左右,而实际产能已达 70MW 左右,多晶硅缺口达 250 吨以上。 到 20xx 年底国内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300MW,实际能形成的产量约为 110MW,需要多晶硅 1400 吨左右,预测到 20xx 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 300MW,需要多晶硅保守估计约 4200 吨,因此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将大大带动多晶硅需求的增加 ,而多晶硅产业的迅速增长,则进一步带动 了三氯氢硅产业的增长。 20xx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企业开工率在 20%- 30%,半导体用单晶硅企业开工率在 80%- 90%,都不能满负荷生产,主要原因是多晶硅供给量不足所造成的。 预计多晶硅生产企业扩产后的产量,仍然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需要。 20xx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供应量约为 10448 吨,而 20xx 年太阳能用硅材料需求量约为 22881 吨,如果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需求量按占总需求量的 65%计,则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需求量约为 14873 吨,这样全 球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的市场缺口达 4424 吨。 20xx 年半导体用多晶硅短缺 6000 吨,加上太阳能用多晶硅缺口 4424 吨,合计 10424 吨,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全球多晶硅价格上涨。 20xx 年国内多晶硅生产能力为 287 吨/年, 20xx 年我国消费多晶硅 万 t,而河北联立硅业有限公司 2 万吨 /年三氯氢硅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产量只有 1000t 左右 , 自给率不到 %, 92%以上产品依赖进口。 行业预测到 20xx年我国多晶硅需求量将达到 120xx 吨,缺口达 70008000 吨/年。 截止于 20xx 年 6 月,目前全国共有 16 个省市自治区布局投资 33 个多晶硅建设项目,其中只有 极少项目已投产,其他的项目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的拟建或已奠基。 现在,国内主要多晶硅生产厂商有洛阳中硅高科技公司、东汽峨嵋半导体厂和四川新光硅业公司。 高纯多晶硅供应多年来由少数几家国外企业把持,我国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多晶硅紧缺现象从 20xx 年初持续至今未见松动。 在 20xx 年宣布投产的多晶硅项目至 20xx年未有达产消息,国内企业还在为跨越技术难度而努力 , 20xx 年 3 月 , 洛阳中硅承担的“国家 863 计划” — 2 4 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项目顺利通过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 863计划专家组验收该装置单炉年 产量可达 85~ 100 t,电耗指标 192kWh/ kg,其余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 8 6 3 合同规定标准该项目解决了我国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 的核心技术 ,标志着我国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再上新台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多晶硅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开发”项目。 “大型三氯氢硅合成 、提纯工艺技术与关键装置研究” 、“ 高效加压还原炉系统研究 ”“大型四氯化硅氢化技术与装置研究”等技术是重点突破方向 , 此外,配套多晶硅产业化技术开发的耗材、设备也成为国内一批企业 的研发焦点为满足国内多晶硅市场,特别是 光伏产业发展的需求,国内多家企业计划新建或扩建多晶硅项目。 20xx 年多晶硅对外公布的产能达到400t/ a。 截止于 20xx 年 6 月,目前全国共有 1 6 个省市自治区布局投资 33 个多晶硅建设项目,其中只有极少项目已投产,其他的项目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的拟建或已奠基,我国主要拟建和在建多晶硅生产企业情况汇总 见 下表。 表 26 国内多晶硅生产和投资项目 表 企业 一期( t/a) 计划产能 (t/a) 已建成产能 5800 26100 新光硅业 1260 1260 洛阳中硅 1000 3000 东汽峨眉半导体 500 500 中能光伏 1500 10000 无锡中彩 300 300 河北联立硅业有限公司 2 万吨 /年三氯氢硅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棱光实业 40 40 河南迅天宇 1000 6000 益阳晶鑫 200 5000 在建产能 29950 148150 爱信硅科 3000 10000 江苏林洋 3000 10000 牡丹江多晶硅 3000 3000 大陆项目 2500 18000 东汽峨眉半导体 500 500 南玻硅材料 1500 4500 益阳湘投 1500 1500 江苏顺大 1500 3000 江 苏大全 1500 6000 超磊实业 1500 5000 亚洲硅业 1500 6000 神舟硅业 1500 1500 重庆医药集团 1250 1250 包头中晶 1200 1200 阳光硅业 1000 4000 锦州凌海 1000 1000 赛维 LDK 1000 6000 永祥股份 1000 10000 合计 35750 174250 根据上表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产能分别达 5800t/ a 和 3 万 t/ a,到 20xx 年底大约可以形成 万 t/ a 多晶硅年生产能力由于多晶硅生产 技术难度大 , 系统化配套要求高已投产的企业需要较长时间摸索、运行、修改和完善 ,再加上副产品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难度高 ,限制了产能的释放 ,所以 20xx年我国多晶硅实际产量 1000 左右 (新光硅业 228t, 洛阳中硅 520t,东汽峨嵋 230t,无锡中彩 50t,棱光实业 20t), 20xx 年产量有所放大,新光硅业调试结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