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万吨氯基复混肥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战, 化肥 行业也不例外。 面对这一严酷的 现 实, 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生产生活的需求,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14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加大对 现代 农业 的扶持力度, 高效复混肥 的 需求增长趋势明显 ,尽管一些主要生 产企业加大 研发 生产负荷,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世界范围 内 的 农业生产 仍将保持 较快 增长态势。 但由于国外原材料的价格和人工费较高等问题,致使其生产成本较高。 而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其产品必将以其稳定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必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为国家赚取外汇。 同时, 项目建成后 也能稳稳掌握国内市场的主动权,逐渐替代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省外汇。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完成后,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经营收入,而且能够促进 农业 生产和 农业化工 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 加税收,还可以使企业自身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 争。 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15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市场 需求 分析 一、 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 分析 化肥的产量、种类与结构分析 近年来中国和世界化肥的产量、种类和结构详见下表: 中国和世界化肥产量及增长率 统计 表 年份 中国化肥 世界化肥 产量/万吨 年增长率/ % 产量/万吨 年增长率/ %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氮、磷、钾肥产量及增长率表 统计表 年份 氮肥 磷肥 钾肥 产量 万吨 年增 长率 % 产量 万吨 年增 长率 % 产量 万吨 年增 长率 % 1992 1993 1994 1995 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16 1996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主要氮肥品种及比例 统计表 年份 总量 万吨 尿素 碳铵 氯化铵 硝酸铵 产量 万吨 占比 例 % 产量 万吨 占比 例 % 产量 万吨 占比 例 % 产量 万吨 占比 例 % 1999 2324 1357 737 68 45 20xx 2313 1408 644 82 54 20xx 2342 1455 592 90 50 20xx 2743 1602 510 93 8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主要磷肥产品产量及所占比例 统计表 年份 总量 万吨 过磷酸钙 钙镁磷肥 磷酸二铵 磷酸一铵 重钙 硝酸磷肥 产量 万吨 占比例 % 产量 万吨 占比例 % 产量 万吨 占比例 % 产量 万吨 占比例 % 产量万吨 占比 例 % 产量万吨 占比例 % 1999 636 373 83 47 70 11 22 20 20xx 680 365 70 84 19 17 20xx 739 373 70 20xx 776 6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以基础化肥尿素、磷铵、氯化钾、棉粕、棉壳等为原料二次加工制成的生物有机复混肥料,其产量不增加我国化肥生产总量,主要是为了更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提高科学施肥的普及率。 国家对生物有机复合肥实行生产 许可证制度,目前全国已取得复混肥生产许可证的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17 企业有 2240 余家,实际年产量达 600 余万吨,占 20xx 年我国化肥总量的 %。 我国化肥进出口情况分析 中国是化肥进口大国,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很小,主要出口产品为尿素和磷铵等。 近年来中国复合肥进口情况详见下表: 中国复合肥进口统计表 年份 进口数量 (实物量) 万吨 进口金额 亿美元 增长率 % 年份 进口数量 (实物量) 万吨 进口金额 亿美元 增长率 % 1991 1818 1997 1649 1992 1859 1998 1387 1993 1021 1999 1335 1994 1266 20xx 1189 1995 1991 20xx 1092 1996 1857 20xx 168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市场消费与需求分析 复合肥料是作物的“粮食”,作 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好坏与化肥施用量、配比、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几年的市场消费和需求量统计详见下表: 中国化肥消费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年份 总量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消费量 万吨 年增 长率 % 消费量 万吨 年增 长率 % 消费量 万吨 年增 长率 % 消费量 万吨 年增 长率 % 消费量 万吨 年增 长率 % 1992 196 1993 1994 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18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资料来源: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 中国主要农作物复合肥投入情况 统计 Kg/亩 作物种类 作物名称 总 量 氮肥用量 磷肥用量 钾肥用量 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高梁 谷子 水稻 12 11 8 4 4 3 0 0 果树 果树 柑桔 14 7 4 油料 大豆 油菜 花生 12 茶 茶叶 糖 甘蔗 甜菜 棉花 棉花 麻类 麻 25 11 蔬菜 蔬菜 25 烟叶 烟叶 6 9 资料来源: 农业部调查数据 中国各省市区复合肥用量与农作物播种面积 统计表 排名 地区 化肥施用量(折纯) /万吨 播种面积 Kh m2 合计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1 全国总计 2 北京 342 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19 3 天津 4 河北 5 山西 6 内蒙古 7 辽宁 8 吉林 9 黑龙江 10 上海 11 江苏 12 浙江 13 安徽 14 福建 15 江西 16 17 河南 18 湖北 19 湖南 20 广东 21 广西 22 海南 23 重庆 24 四川 11 25 贵州 26 云南 27 西藏 28 陕西 29 甘肃 30 青海 31 宁夏 32 新疆 资料来源: 《中 国农业统计资料》 20xx 年对 10 个省 88 个肥料经销商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购置氮肥所占的比重重大,为 41%,其次是复混肥,占 38%。 而有机肥和有机无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20 机复混肥的比重由 12%上升到 18%。 二 、 中国化肥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根据中美化肥产业链比较,可以发现中美化肥工业价值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资源(矿 /气) — 制造批发 — 零售;美国:资源(矿 /气)— 制造 — 零售 /液体 /掺混。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化肥产品价值链更短和扁平化,成本低最终消费者农民更受益。 随着中国化肥分销体系的对外开放,这种先进低成本的销售模式必将走进中国,为 中国农民带来好处。 中国化肥行业对外开放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有益于行业发展的东西,比如:中国土地改革和农业政策方面较好的建议;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经验;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先进透明的管理技术;污染控制和安全生产解决方案;新型肥料产品(缓释肥料、包裹肥料,生物肥料等);更高的资本利用效率;市场营销技术;更好的价值链管理技术;海外上市的融资经验等。 所以,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发展较好的优势大企业把化肥市场开放看作是机遇而不是挑战,而那些发展得不那么好,面临竞争压力的中小企业,在化肥市场开放后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最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因此,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和平衡过渡,是对国家政策制定者和监管部门的极大挑战。 在中国 “ 十一五 ” 规划的指导下,新的化肥产业政策的出台也为中国化肥市场的国际化奠定了政策基础,新政策体现了以下精神:首先,保农业用肥。 通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确保化肥生产从资源、制造到市场的各个环节稳定健康发展;其次,促使产业集中、强大。 鼓励社会资本、外资,以及国际间合作参与我国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第三是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21 放开化肥经营。 鼓励服务于农,取消各种政策优惠,直补农民;第四是实行化肥产品和市场准入 以及项目备案制。 第五是提高环保、节能、生产技术和污染排放的标准要求。 通过政策和技术壁垒,对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技术项目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禁入措施。 在国家政策和外力推动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化肥行业必将走出一条从资源开发、化肥制造、分销体系到农化服务,完整的产业整合和健康发展之路。 通过这样的整合和发展,中国化肥行业必将在国际化肥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国际化肥巨头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他们之所以纷纷进入中国,就是其生存的考虑远多于其发展的考虑。 他们知道失去中国市场就等同于失去了国际市场,失去了中国的 机会就等于失去了国际发展的机会。 如今,中国化肥产品已经在东南亚和东北亚取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中国化肥行业获取国际竞争力的明证,并且这种趋势才刚刚开始,还将继续下去。 三 、新型肥料产业化需求分析 最近 20 年,发达国家开始重点研究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等对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而这也是我国 “ 十一五 ” 期间化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领域。 研究新型肥料是一项迫切任务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在增产中的作用已达 30%~ 40%。 但在化肥利用率上,我国尚处较低水准,氮元素损失量为 30%~ 50%,同时还带来环 境污染等影响。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速研究和生产适合多种土质、作物的化肥产品,满足高效农业和绿色无公害农业的要求,是年产 20 万吨氯基复混肥项目 市工程咨询院 22 我们面临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缓 /控释肥料、生物肥料和有机复合肥料,是国际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型肥料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领域,代表新型肥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与开发,和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基础研究薄弱,材料、工艺、设备等关键技术整体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尚未搭建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技术平台,产业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突破限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 推动产业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型肥料发展的目标。 据预测, 2030年中国化肥需求量可达 6800 万吨,比目前需再增加约 2650 万吨化肥供应量。 那么,国家需增加投资约 1500 亿元,每年多耗费外汇 15 亿美元,农民购买化肥需增加 1000 亿元开支。 而 2030年要使全国 1 亿公顷耕地平均施肥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