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离器后部分放空,然后进循环机增压后送往油分离器,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在从氨分离器、冷凝 塔分离的液氨,经自调和手动两路降压后排入液氨总管送入液氨贮槽,贮槽内排放一部分驰放气,液氨再通过倒氨管线向新区氨库倒氨 [11]。 8 图 氨合成工段工艺流程图 9 第 三 章 工艺计算 根据前面的工艺流程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原始条件 (1)年产量 200kt,年生产时间扣除检修时间后按 300 天计,则产量为: (2)新鲜补充气组成 表 新鲜补充气组成 (摩尔分数 %) 组分 H2 N2 CH4 Ar 总计 含量 100 (3)合成塔入口中氨含量: NH3 入 =% (4)合成塔出口中氨含量: NH3 出 =% (5)合成塔入口惰性气体含量: CH4 +Ar=15% (6)合成塔操作压力: 32Mpa (7)精练气温度: 35℃ (8)水冷器出口气体温 度 35℃ (9)循环机进出口压差 (10)年工作日 300 d 计算基准 生产 1t 氨 物料衡算 合成塔物料衡算 (1)合成塔入口气组分: 入塔氨含量 :y6NH3=%。 入塔甲烷含量: y6CH4=%(+)100%=%; 入塔氢含量: y6H2=[ 100(+15)] 3/4100%=%; 入塔氩含量: y6Ar=15%%=%; 入塔氮含量: y6N2=[ 100 (+15)] 1/4100%=% 表 入塔气组分含量 (摩尔分数 %) NH3 CH4 Ar H2 N2 总 计 100 10 (2)合成塔出口气组分: 以 1000kmol入塔气作为基准求出塔气组分, 由下式计算塔内生成氨含量: mNH3=m6 (y9NH3y6NH3)/ (1+y9NH3) =1000()/ (1+)= 出塔气量 : m9=入塔气量 — 生成氨含量 =1000120 172= 出塔氨含量: y9NH3=% 出塔甲烷含量: y9CH4=(M6/M9)y6CH4=(1000/)%=% 出塔氩含量: y9Ar=(M6/M9)y5Ar=(1000/)%=% 出塔氢含量: y9H2=3/4(1y9NH3y9CH4y9Ar)100% =3/4()100%=% 出塔氮含量: y9N2=1/4()100%=% 表 出塔气体组分含量 (摩尔分数 %) NH3 CH4 Ar H2 N2 总 计 100 (3)合成率: 合成率 =2mNH3/[ m6(1y6NH3y6CH4y6Ar)] 100% =2[ 1000()] 100%=% 氨分离器气液平衡计算 设氨分离器进口气液混合物 F,进口物料组分 m(i), 分离器组分 y(i),液量其中进口物料组分 m(i)等于合成塔出口气体组分。 根据气液平衡原理,以 F=1Kmol/h 进口物料为计算基准 ,则 m(i)=Lx(i)+Vy(i),y(i)=K(i)x(i).K(i)为组分 i 的平衡常数 [13]。 由两式得 L(i)=m(i)/[1+(V/L)K(i)]; V=FL=1L 液体组分 x(i)=L(i)/L;气体组分 y(i)=V(i)/V=[m(i)L(i)]/V 表 已知氨分离器入口混合物组分 (摩尔分数 %) NH3 CH4 Ar H2 N2 总 计 100 查 t=35℃ , P= 时各组分平衡常数: 表 各组分平衡常数 KNH3 KCH4 KAr KH2 KN2 11 设 (V/L)= 时,带入 L(i)=m(i)/[ 1+(V/L)K(i)] =L(i): LNH3=mNH3/[ 1+(V/L)KNH3] =(1+)= LCH4= mCH4/[ 1+(V/L)KCH4] =(1+8.)= Kmol LAr=mAr/[ 1+(V/L)KAr] =(1=)= Kmol LH2=mH2/[ 1+(V/L)KH2] =(1=)= LH2=mN2)/[ 1+(V/L)KN2] =(1=)= Kmol L 总 = L(NH3)+ L(CH4)+ L(Ar)+ L(Ar)+ L(H2)+ L(N2)= Kmol 分离气体量: V=1L== Kmol 计算气液比: (V/L)' = 误差 [ (V/L)(V/L)'] /(V/L)=()/100%=%, 结果合理。 从而可计算出液体中各组分含量: 液体中氨含量: xNH3=LNH3/L=100=%% 液体中氩含量: xAr=LAr/L=I00%=% 液体中甲烷含量: xCH4=LCH4/L=100%=% 液体中氢含量 : xH2=LH2/L=100%=% 液体中氮含量: xN2=LH2/L=100%=% 表 氨分离器出口液体含量 (摩尔分数 %) NH3 CH4 Ar H2 N2 总 计 100 分离气体组分含量: 气体氨含量: yNH3=[ mNH3LNH3] /V=()/=% 气体甲烷含量: yCH4=[ mCH4LCH4] /V=()/=% 气体氩含量: yAr=[ mArLAr] /V=()/=% 气体氢含量: yH2=[ mH2LH2] /V=()/=% 气体氮含量: yN2=[ mN2LN2] /V=()/=% 表 氨分离器出口气体含量 (摩尔分数 %) NH3 CH4 Ar H2 N2 总 计 100 冷凝塔气液平衡计算 查 t=10℃ ,p= 的平衡常数: 12 表 各组分的平衡常数 KNH3 KCH4 KAr KH2 KN2 27 51 75 80 冷交换器出口液体组分含量: 出口液体氨含量: xNH3=yNH3/ KNH3= 出口液体甲烷含量: xCH4=yCH4/ KCH4= 出口液体氩含量 : xAr=yAr/ KAr= 出口液体氢含量 : xH2=yH2/ KH2= 出口液体氮含量 : xN2=yN2/ KN2=表 冷交换器出口液体组分含量 (摩尔分数 %) NH3 CH4 Ar H2 N2 总 计 100 液氨贮槽气液平衡计算 由于氨分离器液体和冷交换器出口分离液体汇合后进入液氨贮槽经减压后溶解在液氨中的气体会解吸,即弛放气。 两种液体百分比估算值,即水冷后分离液氨占总量的白分数。 G%=(1+y6NH3)( y9NH3yNH3)/(( y9NH3 y6NH3)(1 yNH3)) =[(1+)()]/ [()()]=% 水冷后分离液氨占总量的 %, 冷凝塔分离液氨占总量的 %。 液氨贮槽入口 1Kmol液体计算为准,即 L0=1Kmol,入口液体混合后组分含量: m(0i)=L(16)X16i+L17X17i= G%L0X16i+(1 G%)X17i=+ 混合后入口氨含量: m0NH3=+= 混合后入口甲烷含量 : m0CH4=+= 混合后入口氩含量 : m0Ar=+= 混合后入口氢含量: m0H2=+= 混合后入口氮含量: m0N2=+= 表 液氨贮槽入口液体含量 (摩尔分数 %) m0NH3 m0CH4 m0Ar m0H2 m0N2 总 计 100 当 t=17℃, P= 时,计算得热平衡常数: 13 表 各组分的平衡常数 KNH3 KCH4 KAr KH2 KN2 170 540 575 620 根据气液平衡 L(i)=m(0i)/[1+(V/L)k(i)],设 (V/L)=,代入上式得 : 出口液体氨含量: LNH3=m0NH3/[(1+(V/L)kNH3] =(1+)= Kmol 出口液体甲烷含量: LCH4=m0CH4/[ 1+(V/L)kCH4] =(1+170)= 出口液体氩含量: LAr=m0Ar/[ 1+(V/L)kAr] =(1+540)= Kmol 出口液体氢气含量: LH2=m0H2/[ 1+(V/L)kH2] =(1+575)= 出口液体氮气含量: LN2=m0N2/[ 1+(V/L)kN2] =(1+620)= Kmol L(总 )=,V==,(V/L) ' =V/L=, 误差 =()/=%,假定正确。 出口液体组分含量: 出口液体氨含量: xNH3=LNH3/L=100%=% 出口液体甲烷含量: xCH4=LCH4/L=100%=% 出口液体氩含量: xAr=LAr/L=100%=% 出口液体氢气含量: xH2=LH2/L=100%=% 出口液体氮气含量: xN2=LN2/L=100%=% 表 液氨贮槽出口液氨组分 (摩尔分数 %) NH3 CH4 Ar H2 N2 总 计 100 出口弛放气组分含量: 弛放气氨含量: yNH3=(m0NH3LNH3)/V=()/100%=% 弛放气甲烷含量: yCH4=(m0CH4LCH4)/V=()/100%=% 弛放气氩含量: yAr=(m0 ArLAr)/V=()/100%=% 14 弛放气氢气含量: yH2=(m0H2LH2)/V=()/100%=% 弛放气氮气含量: yN2=(m0N2LN2)/V=()/100%=% 表 出口弛放气组分含量 (摩尔分数 %) NH3 CH4 Ar H2 N2 总 计 100 液氨贮槽物料计算 以液氨贮槽出口一吨纯液氨为基准折标立方米计算液氨贮槽出口液体量 L(19)=1000(17)= 其中 NH3 L(19NH3)=L(19)X(19NH3)=﹪ = m3 CH4 L(19CH4)=L(19)X(19CH4)=﹪ = m3 Ar L(19Ar)=L(19)X(19Ar)=﹪ = m3 H2 L(19H2)=L(19)X(19H2)=﹪ = m3 N2 L(19N2)=L(19)X(19N2)=﹪ = m3 液氨贮槽出口弛放气 (V/L)= V(20)=L(19)== m3 其中 NH3 V(20NH3)=V(20)y(20NH3)=﹪ = m3 CH4 V(20CH4)=V(20)y(20CH4)=14,46﹪ = Ar V(20Ar)=V(20)y(20Ar)=﹪ = m3 H2 V(20H2)=V(20)y(20H2)=﹪ = N2 V(20N2)=V(20)y(20N2)=﹪ = m3 液氨贮槽出口总物料 =L(19)+ V(20)=+= m3 液氨贮槽进口液体: 由物料平衡,入槽总物料 =出槽总物料, L(18)=L(19)+V(20)= m3 入口液体各组分含量计算 :L(18i)= L(19i) + V(20i) 其中 NH3 L(18NH3)=+= CH4 L(18CH4)=+= Ar L(18Ar)=+ = m3 H2 L(18H2)= += m3 N2 L(18N2)=+ = 入口液体中组分含量核算 ,由 m180。 (18i)=L(18i)/L(18): 15 入口液体中氨含量 m180。 (18NH3)=100﹪ =﹪ 入口液体中甲烷含量 m180。 (18CH4)=100﹪ =﹪ 入口液体中氩含量 m180。 (18Ar)= 100﹪ =﹪ 入口液体中氢气含量 m180。 (18H2)= 100﹪ =% 入口液体中氮气含量 m180。 (18N2)= 100﹪ =% 入口液体中组分含量 m180。 (18i)≈ m180。 (0i) 合成系统物料计算 将整个合成看着一个系统,进入该系统 的物料有新鲜补充气补 V 补 , 离开该系统的物料有 放空气V 放 ,液氨贮槽弛放气 V 弛 ,产品液氨 L 氨。 (如上页图 ) 由前计算数据如。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作压力为。 尿液顺降膜交换器流下,同时被加热,由于溶液中过剩氨的自汽提的作用,使二氧化碳沸腾出溶液,从而降低了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防止汽提塔的腐蚀,在汽提塔顶、底部加入从 钝化空压机 来的钝化空气,从中压吸收塔塔底来的甲铵液经高压甲铵液泵加压后和汽提塔气相进入甲铵混合器 ,然后进入高压甲铵冷凝器 ,在高温高压下冷凝,回收甲铵冷凝热,并产生 的低压蒸汽,冷凝后的甲铵经过甲铵分
万元 13 盈亏平衡点 % 14 容积率 15 绿化率 % 16 建筑系数 %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利用 XXXXX 市优越的地理位臵,兴建 年产 20 万吨干混砂浆、 50万吨机制砂项目 ,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xx 年本 ),该项目不属于其中的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 本项目 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年产 20 万吨干混砂浆、 50 万吨机制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筑,而建筑上的 40%是氯乙烯的聚5 合物,如塑料地板,不仅可以制成色彩鲜艳的各种图案,而且可以将图案制成表面有浮雕感的多种型材。 聚氯乙烯制成得到的门和窗具有较好的隔热、隔冷、隔音性能好的以及耐腐 蚀、耐潮湿、耐霉烂等特点。 而且由于它们的表面光滑,不需要涂漆、维修方便,比其他的塑料门的材料要便宜好多,因而在国内外的的产业上得到了广泛阿的应用和发展,聚氯乙烯的材料具有色泽鲜艳,花纹有立体感
产值: **元 **吨 =**人民币 秸秆炭: **吨 产值: **元 **吨 =**人民币 第三年,村(镇)联办加工厂产值: **万元 农作物秸秆炭素综合加工厂产值: **万元 收购农作物秸秆: **吨 加 工 产 品:秸秆成型燃料 **吨 郑州金鼎鑫机械有限有限公司 10 产值: **元 **吨 =7**人民币 秸秆碳: **吨 产值: **元 **吨 =**人民币
年氮肥产量比例 %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注: *为预测值 影响我国化肥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如下。 ( 1)人口增加。 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需要增产粮食,而增施化肥是增产粮食的途径之一。 ( 2)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统计资料数据表明, 1980~1998 年间粮食作物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粮食产量 1998 年比 1980 年增加近 2 亿吨
我国乙烯和丙烯的市场缺口较大,特别是近年来丙烯的需求增长已超过乙烯。 由于需求强劲,一般的石脑油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方法所得丙烯产品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人们纷纷研究开发增产丙烯的新技术,甲醇制丙烯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见,乙烯和丙烯的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国内的丙烯生产原料不足,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更为市场所看好。 自然概况 地形地貌 南北环山,中间为黄河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