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500吨消失模铸造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大县文化名城这个目标;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 紧紧抓住项目推动、环境优化和招商引资三个关键; 不断壮大 冶金建材、 机械制造、 医药化工、 电力能源和 农产品 深 加工 五大产业,促进资中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交通条件 公司紧邻 成渝高速公路、 321 国道、成渝铁路 , 交通四通八达, 公用设施条件 供水。 项目区紧临沱江,水量充沛,地下水层较浅,易于抽取 ,基本 能保证施工、生产、生活正常用水。 18 排水。 项目区内有完善的排水管网及沟渠 通道。 供电。 项目所在地银山镇有 110KV变电站 1 座。 电源供应充足,符合该项目的施工、生产、生活正常用电要求。 交通。 项目区交通便利,主要以公路、铁路为主。 成渝铁路顺沱江南岸而过,并设置有资中和明心寺两 个 站场,成渝高速公路在 银山镇 设有进出口,老成渝公路从 银山场镇中 心穿过 ,交通方便快捷。 19 第 四 章 建设方案 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 采用先进技术,本着以人为本原则,根据地理条件和 项目规划建设 的需求,依据各种现行设计法规、标准和政策,合理布局 ,设计好每一平方米的建筑,创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成果,求得最好的工程、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设计原则 ( 1)功能第一的原则。 任何时候都要把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放在首位,满足各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要求。 结构、布局、外观造型,都应服从功能的需要,为完成功能要求服务。 ( 2)经济高效的原则。 设计要考虑节省投资,节约用地,减少空间浪费,提高有效使用面积,并使各部分交通简捷流畅。 设计时要考虑节约管理人力,降低维持费用,节约能源。 ( 3)环境协调的原则。 在设施设计时,要特别重 视环境设计,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如水面、林木),并注意生产设施使用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4)考虑发展的原则。 设计必须考虑到可以预见的将来, 20 当然首先要立足于当前使用的功能,把当前与长远恰当地结合起来。 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 5)因地制宜的原则。 设计首先要根据国情国力,要根据现实情况,由所提供的地基、投资,及当时当地的技术、经济条件来确定规划方案。 ( 6)密切配合的原则。 指设计与规划、施工诸方面的密切配合。 在前期调研,资料搜集、分析、整理和 说明,以及设计进行之中,都应该积极配合,互相协作。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总图布置考虑满足生产和运输方面的要求。 厂区布置符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要求,保证迳直和短捷的生产作业线,各种物料的输送距离较短。 厂区道路宽敞,使不同货流之间、人流与货流之间都能尽可能避免交叉。 厂区规划要求布置紧凑,用地节约,实现运输及管网的短捷和厂容整齐。 总图布置考虑满足安全和卫生要求 厂区布置应充分考虑到安全布局,严格遵守防火安全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其重点是防止火灾的发生 ,以利保护企 21 业财产,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具体布置时注意厂区建筑物的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 平面布置方案 根据总平面布置原则、工厂组成和地区自然条件,厂区总平面按分区进行布置,包括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 主要建筑为厂房、综合楼、 辅助生产用房 、门卫等。 生产区。 生产区为厂区的主要区域,共计 2个厂房,为整个厂区的生产中心,是企业生产 活动 的主要区域。 厂房布置要考虑 消失模铸造 生产的特点,保持足够的生产空间。 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噪声,厂房附近应栽植枝叶茂密的乔、灌木,组成声障带。 生产区的绿化 既要满足生产、检修、运输、消防安全的要求,又要顾及地上、地下管线的建设,同时根据不同地段合理配置植物,以发挥绿化的净化、防尘、隔噪等效应,以及兼顾美观的要求。 办公区 办公区在厂区的西侧,是公司管理部门的办公用房及公用服务设施所在区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区域,办公区可适当布置花圃、草坪及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和小品。 生活区 生活区在厂区的西侧,综合楼以南。 辅助生产用 房周围要 22 有较好的绿化设施,保证职工良好的生活环境。 设计原则 , 在满足工艺生产及设备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建筑物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美观大方。 ,组合恰当,符合功能要求,方便生产,节约用地。 ,符合构件标准化,并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沉降变形有较高要求的标准厂房等建筑物的地基,应采用桩基处理。 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配套设施 供电工程 本工程建成后总用电负荷为 300kW,电源由 银山镇 110变电所架空线路引入,电源经地下电缆配至变电室。 电压等级为10kV。 厂内设变配电室,变压器容量为 400kVA。 给水工程 本项目 生活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管道的供水方式。 供水来源为 资中县 自来水厂,地块供水接入管管径不应 23 小于 ∮ 63MM。 日消耗 10吨,以生产 320天计,年用水量约 万吨。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 25L/s设计,室内消防用水量按 15L/s设计。 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 生活用水水压不小于,消防用水水压不小于。 排水工程 根据项目地区的排水条件,场区排水按“雨污分流”的原则考虑,拟在场区内设置污水、雨水二个排水系统。 雨水 :厂区雨水管网沿厂区主干道布置,经收集后排入 银山场镇市政 雨水管道。 污水:污水主要是生产污水和生活废水。 生产污水水源为自然水源,经企业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实行中水回用,回用率95%。 生活废水经隔油、化粪池处理后排入 银山镇 污水管网。 通讯工程 根据需要,在项目设计中,敷设电话线路和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线路,相关重要部分按设计规范设置监控系统。 24 第 五 章 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现状 水环境现状 资中 县水质基本保持良好,基本保持在Ⅰ~Ⅱ类水质范围内,部分水区水源受到污染。 工业园区 范围内地面饮用水的河道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大气环境现状 资中县工业园区 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其次是氮氧化物、降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年均值和日均值符合大气二级标准。 声环境现状 资中县 声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和其他声源。 中心城区的噪声功能达标区域是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工业 园 区,超标较严重的是交通干线两侧。 随着中心城区的建设发展,中心城区功能日趋合理,声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5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xx)中的Ⅲ类标准; 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中Ⅲ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 工 艺 废 气 执 行 《 大 气 污 染 物 综 合 排 放 标 准 》(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废水 废水排放可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生产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 90)Ⅲ类标准。 26 施工期噪声污染分析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 施工期间噪声污染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及施工车辆噪声。 根据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打桩阶段各类打桩机昼间噪声限值为 85dB。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尽量减轻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施工期间噪声防治应采取以下措施: A、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 B、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位置; C、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混凝土搅拌时 产生噪声; D、应在施工阶段尽可能的采取有效减噪措施,如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严禁在夜间 21:00以后施工。 施工期水污染分析 施工期水污染源 施工期间将产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打桩泥浆水和施工设备的冲洗废水,给施工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27 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设备冲洗废水、打桩泥浆水等汇入沉淀池进行处理。 所以经过处理的废水汇总后再经净化设施处理后排放。 、施工期扬尘污染分析 施工期扬尘污染源 按起尘原因可分为风力扬尘和动力扬尘。 风力 扬尘主要是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土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 动力扬尘主要在车辆行使时产生。 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风力扬尘对沿途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A、减少建材露天堆放,尽可能堆放在室内或置于维护结构内; B、经常对施工现场及车辆进出道路进行洒水,以减少扬尘; C、施工时须架设防尘网,减少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为减少动力扬尘对沿途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A、施工期间要对车辆行使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应洒水 4~ 5次,可 使扬尘减少 70%左右,有效的控制施工扬尘, 28 并将 TSP的污染距离缩小到 20~ 50m 范围内; B、限速行使; C、运输车须覆盖蓬布以避免扬尘对道路沿线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固废处理处置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气物:一类为建筑垃圾,另一类为生活垃圾。 施工期固废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及时进行统一处理,避免出现垃圾长时间堆置腐烂产生异味和招引蚊蝇。 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堆放或填埋到指定位置。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垃圾散落在路面上,以免产生二次污染。 施工期产生的污染对其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结束,其影响随之消失。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水污染分析 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