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材车间设计开题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致使电子信息、航空 航天、海洋工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所需高精度铜材无法满足,需要大量进口,而中低档次产品的产量过剩的局面,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由于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几乎无法进人国际市场,又因生产集中度低,产品结构雷同,导致国内低档铜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3. 3 生产能耗高,金属消耗大,铜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工艺落后,甚至原始,造成了企业能耗高和铜原料利用率低。 我国铜加工业综合能耗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综合成品率徘徊在 60%左右,并没有重大进展:金属消耗居高不 下.一直徘徊在 1050左右.尚未达到公认的 1040考核指标。 此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惜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污染环境现象仍时有发生。 3. 4 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企业竞争能力差 7 我 国许多铜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出规模小.产品的技术含量低。 与当前世界铜材生产向大型、高速、精密、环保、自动化控制发展的趋势相比,我国铜材生产企业尚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由于整体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人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我国铜材生产的熔铸、轧制工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比较落后,几乎没有先进技 术储备,无法应 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总之,我国铜加工业的整体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相差很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低。 4 我国铜加工业发展趋势 作为信息、交通、能源、轻工、高科技行业所需的铜材,以优良的导电、传热、耐蚀等性能深受工程界的重视,新的应用不断被开发,成为一种不断发展的重要金属材料。 今后我国铜加工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占领国内市场;以技适用和价格低的优势,进入周边国家和地区,开拓国际市场。 4. 1 产量继续稳定增长。 我国铜加工业的老工业基地.经过改制、改组、改造,进一步焕发青春。 4. 2 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品品种和改善 产品质量。 增加有效供 8 给是我国铜加工业今后发展重点铜材作为支柱产业所必需的主要配套材料,其发展应与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 现代工业对铜加工材料提出了高精度、高可靠、高性能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为满足需求,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今后我国铜加工业重点在于扩大产品品种和改善产品质量,向电子、通讯、计算机、汽车、电力等产业提供高精度高性能铜材,重点发展水箱铜带、变压器铜带、引线框架铜带、电解铜箔、超长冷凝管等主要产品,特别是电解铜箔和变压器铜带,国内供应短缺,供需矛盾较大。 另外,汽车工业需要的高软化点超薄水箱铜 带,电子工业需要的引线框架材料,空调行业需要的高散热性能空调管,电力工业需要的超长冷凝管也是短缺品种,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4. 3 消费日益旺盛。 市场前景看好 据统计, “十五”期间,我国铜材主要用于电力、电器、电子、轻工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其消费量约占铜消费总量的 77%。 近期,铜在建筑、汽车、通讯等行业的消费也明显增强。 预计到2020年,我国铜材需求将以年均 8%~ 10%的速度递增 4. 4 集团化、名牌战略、以优竞争、以质取胜。 是世界铜加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国外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有利于资源 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和开发,有利于技术经济 9 指标提高,有利于企业管理现代化,特别有利于市场开拓和竞争。 4. 5 生产规模大型化和专业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铜材车间设计开题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