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吨饮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线路采用计算机专用屏蔽电缆。 其它车间均采用 BV一 线,穿铜管暗敷。 主车间、备料车间采用 PLC和计算机集中控制方式,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其它车间采用每个工段集中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主车间主要采用混光灯具照明,辅房采用工厂灯和 荧光灯照明。 其它车 间采用工厂灯照明。 照度平均为 60勒克司。 照明线路均采用 ,穿钢管暗敷或明敷。 所有配电设备和电机外壳均接零保护。 、构筑物防雷 设置防雷接地系统和电力接地、接零系统。 根据自然条件,当地雷电日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本项目建筑物、构筑物防雷等级均为三级,因此凡超过 15米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原料堆场均须防雷。 雷电接闪器采用避雷带或避雷针,接闪器为明敷,引下线为暗敷。 接地电阻为≤ 30Ω, 用钢管做接地极,用扁钢做连接线,接地装置平均埋深。 场区电话和网络由相应通信部门配套接入,各具体部门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电话接口和网络接口的数量。 消防 依据《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 GBJ1687》,建筑物防 火按照耐火等级划分防火分区、设防火隔墙和消防楼梯。 室外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沿道路每 120 米设置一地下消火栓。 室内采用消火栓和固定灭火器消防。 消防设备的线路采用耐火型电缆,并严格执行消防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消防措施的落实和消防设施的维护情况。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87。 (1997年版 )(GBJ1687) 171。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划范 187。 (GBJ508793) 设计原则 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贯彻以“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积极采取防火措施以及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保障安全,促进生产,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总图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中,各建筑 (构筑 )物及堆场之间的距离均按防火规范要求进行布置,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建筑物四周均设有环形通 道,满足消防车道的要求。 本项目新建建筑有:主车间、成品库、备料间、变配电站及泵房等,其生产或贮存火灾危险性均为丙类或丙类以下,各建筑耐火等级按Ⅱ级或Ⅰ级考虑,建筑物防火分区内部安全疏散距离与出口均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 电气 ( 1)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采用防护型。 线路敷设穿铜管保护。 ( 2) 、变电所设置移动式灭火装置。 ( 3) 、车间设置事故照明,应急灯作为疏散指示。 消防给水 消防流量 本项目消防给水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1997年版 )为依据。 依据 范围,全厂在同一时间内只考虑发生一次火灾。 消防水量 根据消防规范,易燃可燃材料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 6小时计算,灭火用水量总需 198 6= 1188m179。 消防水源 除设置消防水栓外,建设 5200m179。 水池,这将成为可靠的消防水源。 消防水压 由工业园区按照有关消防要求提供,以保证消防水枪布置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仍能喷射 10米水柱,消防管网充分发挥作用,能做到将火灾迅速有效地予以扑灭。 所有车间室内均设置消火栓系统。 第 七 章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本项目是以 为原料,经 等主要工艺制成,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只是在清洗原料及 洗刷设备和冲洗地面污水 及废渣。 整个项目中,供热车间也存在一定的废气、粉尘、废渣及噪声等污染源。 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改善劳动条件,本设计对污染源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使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要求。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办法》( 87)国环字 002 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199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执行》( GB1234890)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本项目在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产生建筑施工粉尘及原材料运输、装卸等过程产生的扬 尘。 在施工过程中,厂房建设、机械设备安装等过程产生噪声。 由于厂界四周无居民居住,同时因受距离、围墙等因素衰减影响,因此,本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建筑垃圾,长期堆置将产生扬尘,同时影响厂区内的建筑施工和运行,有必要对这部分建筑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在项目施工前应向城建部门申请建筑垃圾处置场地,在指定场地妥善堆置。 废水处理 本项目排放的污水主要为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主要由清洗 等原料 、车间洗刷设备和冲洗地面,通过类比调查 ,该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三级标准,如不往污水处理厂排放,必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一级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切实有效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包括: ( 1) 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机械设备,并采取有效隔音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 2)在 泵房、空压机等噪音较强的机房,采取相应的减震、消音措施。 ( 3) 在厂界周围植树等绿化措施。 固体废 弃物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 渣,其成份主要有 木质素、纤维素、糖份、果胶质、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较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和家禽饲料 ;生活垃圾和污泥运至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全部固体废弃物在清运过程中要封闭运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供热车间环境保护 ( 1) 供热车间采用燃煤作主燃料, 燃料中灰粉含量很低,烟气中飞灰含量小。 经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其排放完全达到国家二类地区烟尘排放标准,即大气排尘浓度200mg/Nm3。 大气排放林格曼黑度:一级。 ( 2) 无除尘灰水,对少量 除尘干灰密封贮放。 ( 3) 噪声源,如风机,采用消声处理,安装风机进出口消声器。 厂区绿化 在厂内空地及道路两旁进行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不仅可以使环境得以美化,还有助于改善厂区工作环境,起到过滤粉尘、降低噪声、净化空气的效果。 厂区 拟 绿化面积 达平方米。 清洁生产评述 实施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通过清洁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清洁的产品。 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清洁能源的使用。 所谓清洁 能源, 简单来讲就是它们的利用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污染的物质。 对于本工程来说,生产利用生产过程中循环蒸汽余热供暖,不另建锅炉,符合清洁能源要求。 本产品是以 等作为主要原材料,为无毒、无害的清洁物质,符合清洁原材料要求。 用水指标分析 本项目以“清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经污水池沉淀、降解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产中产生的清洁污水经简单处理后回用。 本项目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是清洁生产的重要体现。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措施分析 本项目在工艺流程设计采用能源节约技术,使能源尽量循环利用,做到节能降耗,具体措施如下: ( 1) 在工艺流程的选择、功能区布置及设备布置上,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原材料的二次倒运,使生产区域尽量集中,避免因分散以增加运输能源的消耗。 ( 2) 车间布置尽量靠近动力中心,以减少管路和动力线路的能量损失。 ( 3) 选用低损高效节能变压器,降低能耗;采用节能型光源及混合照明,充分利用自然光。 ( 4) 加强设备及管道的维护,杜绝跑、漏现象的发生。 ( 5) 在主要水管路上设置流量控制阀,以便于水量平衡, 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 6) 充分考虑排水的重复利用措施,做到一水多用、综合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生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清洁性分析 该生产 工艺设计采用成熟的技术,其特点如下: ( 1) 工艺采用 国际 先进的 生产线的加工设备,该设备特点 具备大型化、高出汁率、高澄清度、密闭作业、自动化等多方面特点 ,无论对保证产品品质,还是降低生产成本,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2) 采用 UNIPEKTINR的 5 效管式和 APV的 4 效板式降膜的蒸发器设备,与国内设备相比能耗少且浓缩效率高。 ( 3)采用先 进的 大型连续包装设备,无菌效果好,质量稳定。 综合评述 本项目取暖采用该厂生产余热;产品以 作为主要原材料,为无毒、无害的清洁物质;排水采用“清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在工艺流程设计采用能源节约技术,使能源尽量循环利用,做到节能降耗;该生产工艺设计采用 国际 先进的 生产线 , 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蒸发器设备耗能少、包装设备先进等优点,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第 八 章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根据《劳动卫生标准 187。 (GB8773- 88),劳动部发 [1996] 3号《建设项目劳动卫生监察规定》 国务院颁发的 [1984] 97号《关 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及《工业企设计卫生标准》 (TJ36一 79) 的规定,对本项目有关车间的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 1) 设备选型时,选用安全性好,防护设施齐全的设备,并对各设备外部传动机构设置防护罩。 ( 2) 对所有的坑、沟均设盖板。 ( 3) 吊装孔、操作平台设置护栏。 ( 4) 对高压设备采用安全世泄保护。 ( 5) 对蒸汽管、浓缩器、蒸发器等高温设备,其外露易接触部位,进行隔热处理。 既起到了防 止热量散失的作用,又达到了保护工人安全的效果。 ( 6) 在电气工程设计中,认真贯彻执行《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 根据电气装置所处环境的特征,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电气设备型号,严格做好设备的接零保护 (PE线 ),工作零线与专用保护线 (PE线 )分开使用,接地电阻满 足规程的要求。 ( 7) 对车间各设备电器采用接零保护,与设备联接电源采取暗敷式,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 8) 电气管理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电工知识,参加技术培训且经过考核合格,取得电业管理部门的上岗许可证。 在电器装置的周围,应保持环境的安全和清洁卫生,创造安全而又良好的工作条件。 ( 9) 针对各生产岗位,均进行专业培训,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张贴在操作处,同时注意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教育。 ( 10) 本项目设计中已配备完善的消防系统,但仍应加强全体职工的安全防火意识,并规定主车间、原料堆场、成品库等处严禁烟火。 工业卫生 ( 1) 本工程主要生产车间为南北朝向,采光、通风情况良好。 ( 2) 为排除湿热空气等废气在主车间安装排气罩,用风机强制排除室内废气,对其他高温设备处,以采取强制通风方式,改善工作环境。 ( 3) 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分别采用装载车、叉车运输。 ( 4) 在车间设有休息室、男、女更衣室、洗手 间等卫生设施,以方便生产工人。 ( 5) 对废水、粉尘、废气、噪声等污染源按环境保护要求做好处理(处理措施详见第十章《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使工人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 九 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企业组织 为加强企业管理,公司建立以车间为独立核算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企业组织体系简图如下: 劳动定员 本项目定员共 人,其中工人 人,管理及技术人员 人。 劳动定员表 序号 部 门 名 称 定 员 备 注 1 主车间 104 2 技术研发 2 3 供电 1 董事会 总经理 行政部 财务部 生产技术部 采供部 营销部 其它辅助生产 动力车间 供热 车间 主车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