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吨有机蜂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所得税。 投资回收期 年。 目前我省农业主要是以 粮食、蔬菜 、畜牧养殖为主。 因 第一章 总 论 5 为养蜂业作为我项目里重要步骤之一,虽然在我省有所发展,但其绝对数仍然偏小,尚未有一个具有规模的 蜂蜜加工产业化龙头带动我省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示范带动, 本项目 采用“合作社 +养蜂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我省北部和西部山区 15个县的养蜂专业户近 500多户养蜂农户。 并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农民 生产的蜂蜜以高于市场价格 10%销售给合作社,实现直接增收。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2020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 (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 (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20 年 )中共中央第1 号文件; (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2020); ( 5)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 ( 6)《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第一章 总 论 6 国务院( 2020); ( 7)《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 2020);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20 年 10 月 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 2020年 1月 1日起实行); (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11)《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12)《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1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 14) 2020 年郑州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郑州市统计局); ( 15)郑州市惠济区 2020年统计资料。 ( 16) 中央十一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 ( 17)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农科教发[2020]5号) ( 18)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 [2020]81号 第一章 总 论 7 ( 19) 《 GB 149632020》蜂蜜卫生标准 ( 20)《 DB33/T 6772020》蜂蜜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综合评价 惠济区年产 1000 吨有机蜂蜜加工扩建项目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河南蜜源丰富,年产蜂蜜 20200 吨,有充足的原料来源,并且靠近原料产地方圆不足 200 公里,交通便捷,运输方便,节省运输成本和采购成本。 蜂蜜是一种高能量的天然食品,营养丰富,易于吸收,是良好的滋补品。 据有关专家介绍,蜂产品已经走进了医药保健、化妆、美容等领域,成为 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俏货,市场供求缺口逐年加大,价格连年上涨,涨幅每年平均在 15%左右 ,市场潜力极大。 国家积 极倡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农产品,并享受增值税免税,鼓励合作社参与承担国家项目,合作社法明确提出在用地、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因此比起其他类型的企业,享受更多的政策倾斜。 借助惠济区独有的交通、地理位置,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专业合作社的水平,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其跨区域发展,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能够有效的提高惠济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及完善农业结构调整。 本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将调整农业产业,发展高效农业 ,促进当地经 第一章 总 论 8 济发展,并为周围地区做出示范作用 ,对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实施,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能够取得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 二 章 背景及必要性 9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惠济区位于黄河南岸,是郑州市内五个行政区之一。 作为郑州市规划的市区北部组团(惠济区)的主体,其东临郑东新区,西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下辖两镇、六个办事处和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郑州农业高新技术试验区和大河工业园三个开发区。 总面积 ,总人口 万,其中城镇人口 万。 按照着力营造“一区(最佳人居环境区) 、两中心(会议中心、休闲中心)”,大力发展“三个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惠济区坚持走“生态强区、工业富区、旅游兴区、农业稳区”的发展之路,以“三全”公司为主导,食品、医药、印刷、饲料等支柱工业发展迅猛,以“毛庄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汽车贸易、水产品、调味品、纺织品等现代物流、商品批发业交易旺盛,以省体育中心、大学城北区为支撑,大型文化体育场所初具规模,在农副产品加工、都市工业、商务楼宇开发建设、高新农业、生态建设、休闲旅游、特色餐饮、商贸物流、教育服务、文化创意及产业开发等领域 ,惠济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 二 章 背景及必要性 10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蜂产品生产大国,蜜蜂饲养量、蜂制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但多年以来,国内蜂产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标准缺失、质量参差、缺少优势品牌等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欧盟、日本相继对中国包括蜂制品在内的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 首先,国内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难辨真假。 蜂蜜是纯天然食品,不需任何添加物质,而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掺入其他物质的蜂蜜和“蜜”产品,严重误导消费者。 一些打着“蜜”字头的产品无论在颜色还是外观上,都与蜂蜜极 为相似,很多老百姓花了冤枉钱吃到的却是糖浆。 另一方面,假冒现象时有发生。 要么包装瓶相仿,要么盗用他人品名,让消费者无从分辨。 这种假冒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市场,还败坏了行业的声誉,使消费者对蜂蜜行业失去了信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同时,竞争无序,陷入“谁正规谁吃亏”怪圈。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蜂产品行业内自发形成一种无序竞争的大环境,不少正规企业面对廉价假蜂蜜的强烈冲击和高额的生产成本压力。 一些原本生产优质蜂蜜的厂家,由于成本高、差价小、利润薄,不堪负重,往往只能降低标准,在原料环节廉价收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原蜜。 久 而久之,造成蜂产品整体质量下降,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第 二 章 背景及必要性 11 从原料方面看,我国蜜源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养蜂户多为散兵游勇,缺乏统一指导,原料品质难以控制。 据黑龙江东方红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现在,养蜂户大多是根据经验进行生产,来自 专业部门的技术指导缺乏。 生产优质蜂蜜等蜂产品需要形成联合体,将散落在林区中的养蜂户集中起来,并制定统一的标准指导生产,严格控制产品规格。 而限于实力和资金等原因,国内很多企业也缺乏建设蜜源基 地的意识,因此可以说,蜂产业从源头开始就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中。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 带 动全省养蜂业发展、向高端有机农业发展 我省在蜂蜜的出口中,历年来居我国前列,最多年份达16000吨,但是有机的出口确是空白,远远落后于浙江、黑龙江等省份。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利用太行山天然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向,大力发展有机蜂蜜产业,是符合当前我市农业发展实际的。 但是,由于我省技术力量薄弱,养蜂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在进行蜂蜜生产管理上,存在着管理粗放,生产重数量不重质量、不合理给蜜蜂用药治病等现象,与当前国际养蜂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有机蜂蜜开发方面,更是空白。 为此,根据当前乃至世界蜂业发展 第 二 章 背景及必要性 12 方向, 提出以开发有机蜂产品,带动全省养蜂业健康发展、向高端有机农业发展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二) 调整养蜂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直接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 但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着固有的弊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投资多、收入少,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低,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优势,同时,由于农畜产品信息和市场不畅通,使农民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村发展受到制约。 能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改善和促进我省养蜂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 发展,壮大养蜂产业。 同其它农业一样,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养蜂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提高蜜源植物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我省具有悠久的养蜂历史,自然蜜源植物丰富,每年从3月到 8月有油菜、槐花、荆条、枣花、山花、椿树、柿树、榆树等主要蜜源,每年春夏秋三季,各种蜜源植物次第开放、百花盛开,为养蜂业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据统计,我省有养蜂专业户 20200 多户,从业人员 20 多万人,饲养蜜蜂40 多万群,常年在农业生产之余从事养蜂事业,年生产蜂蜜、 第 二 章 背景及必要性 13 蜂王浆、蜂蜡、蜂胶等 25000吨,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产供销的产业化模 式发展,养蜂仍然处在初级生产阶段,蜂农卖蜜往往跑到 600 多公里以外的北京、武汉、广州、上海。 合作社于 2020 年成立后,健全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的制度,为合作社社员每年提供生产技术培训 23次,不但产品质量逐年提高,而且解决了蜂农卖蜜难的问题。 (四) 能够加大对养蜂业的科技投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近年来,随着蜂产品生产数量的扩大,而由于科技服务体系滞后,在农民的种、养殖过程中,科技含量不高,优质蜂产品比例偏低,养殖经营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不完善,产业链短,也严重影响了 蜂产品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增加对蜂农的科技投入,科学养蜂,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合作社的社员 90%以上是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就是农民自身的发展,项目的实施切实能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合作社自身效益。 第 三 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4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选址以交通便利、蜜源植物丰富及辐射能力强为原则。 项目加工区位于郑州市生态农业区惠济区大河路,北四环和西 四环交口处,南邻连霍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占地 18亩,土地以租赁形式使用。 有机蜂蜜生产基地位于济源王屋山、太行山脚下,当地农民有养蜂传统。 本项目涉及当地农户 500 户,利用自然蜜源植物发展养蜂,农户以加入合作社的方式积极参与,与农户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合同订购产品”方式。 项目可以辐射带动河南中原地带、豫西、豫北的养蜂农民 5000户。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项目地点位于郑州市惠济区, 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 112176。 4239。 114176。 1439。 ,北纬 34176。 1639。 34176。 5839。 ,北临 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 7月最热,平均 ℃ ; 1月最冷,平均 ℃ ;年平均降雨 第 三 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5 量 ,无霜期 220 天,全年日照时间约 2400 小时。 政策、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惠济区是我市农业区,农村人口多,经济主要靠农作物生产,而传统的农业增产受地域、资源的限制,发展空间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 养蜂业不但不与农业争地、而且还可以间接促进农作物授粉,提高。年产1000吨有机蜂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