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八矿己四采区瓦斯抽采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八矿累计探明 储量: 万 t;累计采出储量: 万 t;累计损失储量: 万 t;保有资源储量: 万 t,累计动用资源储量: 万 t。 表 23 20xx年底各煤层储量计算结果表 单位:万 t Table23 The coal seam reserves calculation result table at the end of 20xx 自然和生态环境概况 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地形地貌所控制。 丘陵地区荒坡和植被面积大,耕地面积小。 表土为残坡积物,厚度小,土质差,种植玉米,大豆、红薯等。 植被以煤层名称 保有储量 累计探明量 累计采出量 累计损失量 计 其中:暂不能利用量 丁 3568 .5 6014. 7 戊 己 15 己 合计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9 槐树为主,其次有粟树、果树等。 山涧河谷平原全部为耕地,表土厚,土质好,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大豆、红薯。 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 现有水源、电源及通信 水源 二水平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由八矿现有水源供应,水量、水质满足使用要求。 二水平井下生产用水水 源,在新副井井口新建一座 600m3 清水池,由地面给水系统供水到清水池,再由清水池通过管路经新副井输送到井下各采区的使用地点。 地面给水系统已形成,新建地面需用水建(构)筑物的给水系统与现有地面给水系统直接相连接即可。 电源 八矿井田范围内有焦庄、八矿、程庄三座 35KV 降压站,焦庄及八矿降压站两回 35KV 线路均来自供电局贾庄变电站,其中贾庄 —焦庄回路 LGJ-185mm2 导线,供电距离 ;焦庄-八站回路 LGJ- 185mm2 导线,供电距离 ;程庄降压站 35KV 线路来自供电局申楼变电 站,焦庄 八站 程庄回路LGJ300mm2 导线,供电距离。 焦庄降压站 2 台主变压器为 SFL- 10000KVA/35KV;八矿降压站两台主变压器为 SFL- 16000KVA/35KV;程庄降压站两台主变压器为 SFRNZ-M25000KVA/35KV。 通信 八矿在地面生产调度机房安装有 JSY20xx06D 型数字程控调度机,担负井上下生产调度通讯。 现可用 304 门,可扩容 256 门 (共计能达到 560 门 )。 地面在用电话 115 门,井下在用电话 85 门。 地面实际需要 115 门,井下现一水平实际需要 105 门,未来二水平需要 30 门。 现副井井筒入井通讯电缆 2 根,每根50 门,共容量 100 门。 井下大巷运输采用全方位泄漏通讯系统,通讯机为 KT2020 型防爆泄漏通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0 讯机,电机车司机全部配有泄漏手机,可与地面运输调度机房随时通话 . 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水平及采区划分 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通过石门、大巷分两个水平开拓全井田。 开采方法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陷落法管理顶板,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 水平及采区划分 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一水平 标高 430m,二水平标高 693m。 矿井主要开采煤层丁、戊、己三组四层(丁 、戊 、己 1己 ),一水平现有生产采区六个:丁一采区、己三扩大、己二、戊二、己四、戊四采区。 二水平生产采区两个:戊一、己二(上)采区;准备采区四个:己一、己二下山、戊二、丁二采区。 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及方式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与对角混合式通风。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进、回风井筒数量 矿井现有四进四回共八个井筒。 四个进风井分别为主井、副井、新副井、西二风井;四个回风 井分别为东风井、西一风井、丁一风井、北风井。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1 表 24 井筒特征表 Table24 wellbore characteristics table 名称 直径( m) 井深( m) 备注 主井 副井 新副井 西二风井 东风井 服务于己三和己三扩大采区 西一风井 服务戊二、己二两个采区 丁一风井 服务于丁一采区、戊一采区 北风井 服务戊四、己四和二水平戊二、己二 采区 东风井、西一风井各安装 K47310NO32F 型风机 2 台,北风井安装ANN3120/1600N 型全自动轴流风机 2 台。 丁一风井安装 2 台 BDK12No36 型对旋风机。 八矿突出煤层突出概况 八矿一九八九年被重庆煤科院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一九九七年经重庆煤科院鉴定为煤与瓦斯严重突出矿井,八矿的突出煤层为己 15 煤层和戊 910煤层。 八矿到目前为止,累计突出 40 次,突出大都发生在地质构造地带。 八矿突出最大一次发生在戊 910 煤层的戊二皮 带下山掘进工作面,突出煤量 551t,瓦斯量 65000m3。 表 25 八矿突出煤层概况表 Table25 outburst coal seam general situation table 不同煤层 始突深度 始突深度瓦斯压力 (MPa) 始突深度瓦斯含量 ( m3/t) 标高 垂深 己 15 348m 424m 12 戊 910 363m 463m 10 通过对八矿瓦斯突出的分析,发现有一些一般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2 点: 1.突出受地质构造带、尤其是断层 的影响十分明显,在矿井已经发生的突出中,多数分布在断层附近; 2.突出以压出为主,目前所发生的 40 次突出中,煤与瓦斯突出 8 次,煤与瓦斯压出 25 次,煤与瓦斯倾出 7 次; 3.突出与作业工序有关,在目前已经发生的 40 次突出中,放炮引起的突出 30 次,割煤引起的突出 9 次,掘进机掘进引起的突出 1 次,试验引起一次; 4.突出发生的巷道类型以煤巷为主,在目前已经发生的 40 次突出中,采面突出 8 次,煤层巷道突出 32 次。 八矿煤层瓦斯压力、含量测定情况 八矿突出煤层为低透气性煤层,煤层透气性系数仅为。 八 矿自建矿以来,共实际测试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 44 次,其中戊 910 煤层测试 11 次,戊 910 煤最大瓦斯压力为 ,最大瓦斯含量为 ,对己 15 煤层测试25 次,己 15 煤最大瓦斯压力为 ,最大瓦斯含量为。 己 1617煤层测定 2 次,最大瓦斯压力为 ,丁 56 煤层测定 6 次,最大瓦斯压力为 ,采用矿井瓦斯梯度法进行矿井深部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推测,八矿己 15煤层目前开采标高推测最大瓦斯压力约 ,最大瓦斯含量约 20m3/t;八矿戊 910 煤 层目前开采标高推测最大瓦斯压力约 ,最大瓦斯含量约20m3/t。 己组煤层概况 采区边界 东部边界:己四采区下山、己一采区边界 西部边界:八矿、十二矿己组边界 南部边界: 693m水平。 北部边界:八矿深部井田边界。 走向长 2561m,倾向长 2104m,面积。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3 采区地质构造 采区位于李口向斜南翼,基本上呈一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根据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及本采区地质说明,该区地质条件较简单。 地层倾角 0~6176。 ,变化规律为由浅到深,倾角由陡变缓,靠近向斜轴部近 水平。 煤层及顶底板特性 煤层特征 己组可采煤层为己 15 和己 1617,其邻近可采煤层为丁 5戊 910。 位于山西组下部,均为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两煤层间距 0~ ,平均 ,局部有合并现象,合并后厚度多在 6m以上,含夹矸 1~ 2 层。 己 1617 煤层厚 ~ ,平均 , 可采系数 96%。 结构较简单,该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己 15 煤层厚 ~ ,平均厚 , 可采系数 99%。 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己 15 和己 1617 煤层赋存基本稳定,其中己 15 煤层厚 ~ ,己 1617煤层厚 ~ ,煤层倾角 3~ 17176。 ,从煤层底板等高线看,在走向上东陡西缓,在倾向上上陡下缓,己 15 和己 1617 煤层间距一般 2~ 6m,局部合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特征表 26。 表 26 可采煤层特征表 Table26 workable seam of coal coal characteristic table 煤层名称 煤厚 (m) 倾角(176。 ) 结构 层间距 (m) KM r 稳定性 己 15 平均 3 简 单 1 稳定 最小~最大 ~ 0~ 6 0~ 6 己1617 平均 3 简 单 1 稳定 最小~最大 ~ 0~ 6 顶、底板特性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4 己 15 煤层,直接底为一薄层泥岩,其下为己 煤,层间距一般 2~ 6m,局部合层。 己 煤层底板以下 5~ 6m左右为 L1 泥灰岩。 详见表 2 表 27 己 1己 Table27 coal seam roof and floor situation 煤层 类别 岩石名称 厚度 主要岩性特征 己 15 顶板 伪顶 泥岩 灰色,块状。 直接顶 砂质泥岩 深灰色,含植物化石碎片。 基本顶 砂岩 上部细砂岩,下部砂质泥岩 底板 直接底 泥岩 深灰色,遇水易膨胀 . 老底 砂质泥岩 深灰色,夹薄层细砂岩。 己 顶板 直接顶 砂质泥岩 深灰色,夹薄层细砂岩。 基本顶 泥岩 深灰色,遇水易膨胀 . 底板 直接底 砂质泥岩 灰色,含植物根部化石。 老底 砂岩 浅灰色,条带状,细中粒结构。 煤质 己 15 煤层上部有 ~ 硬煤,下部为粉煤,灰分 ~ %,一般13%左右。 属中低灰低硫低磷可选优质焦煤。 己 1617 煤层上部有 ~ ,下部为粉煤,灰分 ~ %,一般 17%左右。 属中灰低硫低磷可选焦煤。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见表 28。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5 表 28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 表 Table28 workable seam of co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 table 煤层 颜色 光泽 硬度 容重 煤岩类型 物 理特征 己 15 黑色 玻璃 3~ 5 半光亮型 焦煤 己 1617 黑色 玻璃 3~ 5 半光亮型 焦煤 工 业指标 煤层 M A V FC S P Q Y 工业牌号 己 15 6500 JM 己 1617 6500 JM 采区水文地质 根据平煤天安 [20xx]76 号文《关于天安八矿 己四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的批复》,采区正常涌水量 160m3/h,最大涌水量 320m3/h。 采区资源 /储量 详见储量计算结果汇表 29 表 29 储量汇总表 Table29 Summary table of reserves 工 业 储 量 (万吨) 可采储 量 (万吨) 煤层 A B C A+B A+B+C 己 15 己 1617 己 1517 合计 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根据初步设计,本采区的生产能力为 ,服务年限 .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6 采区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采区巷道布置 ( 1)下山条数 采区布置三条下山:己四采区回风下山、轨道下山、皮带下山。 ( 2)下山平面位置 为解决煤层间压茬关系,便于生产管理,减少煤柱压煤量,己四下山采区下山与二水平戊二采区、丁二采区下山重合布 置。 ( 3)下山层位 皮带下山基本沿己 15 煤层布置,轨道下山采用穿层布置,东翼回风下山布置在己 15 煤层顶板砂岩中。 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 1)运煤系统 工作面 → 顺槽皮带 → 己四皮带下山 → 采区煤仓 → 己四皮带大巷 → 上仓皮带斜巷 → 一水平主井南己组煤仓 → 一水平主井箕斗 → 地面。 ( 2)辅助运输系统 矸石运输:出矸点 → 己四轨道下山 → 采区石门 → 己四轨道西大巷 → 新副井井底车场 → 新副井罐笼 → 地面。 材料及设备运输:地面 → 新副井罐笼 → 井底车场 → 己四轨道西大巷 → 采区石门 → 采区上车场 → 轨道下山 → 采掘面。 人员上下:地面 → 新副井罐笼 → 二水平井底车场 → 己四轨道西大巷人车 →己二采区石门 → 轨道下山猴车(石门人车) → 采掘面。 ( 3)通风系统 新副井。平煤八矿己四采区瓦斯抽采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具有良好的完善性,而且对于十分复杂的问题,数值解目前也很难获得。 虽然在某些研究领域中, 目前数值计算几乎已取代了实验研究,但在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领域中,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这三种研究手段则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理论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性,各种影响因素清晰可见,可以为检验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度提供拟合参照的依据,是指导实验研究和验证新的数值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但是
. 1 2 2 6 1 2 . 5 9 1 0 0 . 0 0 3 4 . 4 83 4 1 8 3 . 3 6 8 . 1 1 2 5 4 . 2 4 6 3 . 24 5 9 8 . 0 3 2 . 5 1 3 5 2 . 2 4 9 5 . 75 6 6 5 0 . 0 9 9 . 4 2 0 0 2 . 2 5 9 5 . 16 7 3 5 . 0 2 3 . 0 2 0 3 7 . 3
HGG)、天然放射性( HG)三种有效参数,此外还采用了自然电位( DZW)。 测井资料齐全、可靠。 普、详查阶段施工的钻孔钻探质量基本可靠,测井选择四种必测参数:视电阻率( DLW)、自然电位( DZW)、人工放射性( HGG)、天然放射性( HG)。 利用这四种测井参数能有效的满足煤层定性、定厚的要求。 测井资料较可靠。 1965年前施工的钻孔,仅部分钻孔进行过测井工作,因施工时间长、单位多
开路电压:≤ V c)短路电流:≤ A 3. 无线信号传输 a)传输方式: GFSK b)传输频率: 177。 c)发射场强: 0dBm d)最大传输 距离 :30m 4. 最大编码容量: 16777216 个。 : 73mm 44mm 27mm 放炮 数据传输装置 (KJ225J) 放炮 数据传输装置的功能就是传输监控主机到放炮区域控制器和放炮区域控制器到主机的信号传输
~ , 平均 12m。 据 4014 孔和 338 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分别为 和 ∕sm,渗透系数为 和 m∕d,水质类型为 HCO3~ Na,矿化度 g/L。 据矿井开采揭露,仅见顶板滴淋水,属砂岩孔隙裂隙弱含水层。 ( 4)二叠系四(戊)煤段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本组自四 2(戊 9- 10)煤层底面至五 2(丁 5- 6)煤层底面,主要由砂质泥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厚 80~
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规范): R ≤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取 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 P1 = = 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 P2 = ; 活荷载标准值 : Q = /2 = kN; 荷载的计算值 : R= (+)+ = kN;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