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造成信息滞后。 一方面由于专业部门力量不足等客观原因,无力做到及时巡视,或巡视不到一些相对窄小和偏僻的街巷,出现问题以后无法及时发现,使专业部门的信息获取滞后于政府便民热线和新闻媒体 , 从而导致专业部门的工作被动。 另一方面由于主观原因,有些该报的信息没有及时上报,因为发现和报送的问题越多,城管队员的工作量就越大,所以为图 省事,就出现了信息报送不及时的情况。 从信息报送方式看,手段落后也造成信息滞后。 比如,城管队员发现问题后,能够当场处理的就当场处理,事后再对处理情况进行追记。 而对应该交由有关部门处理的问题,则先登记再转送有关部门处理,然后按有关程序统计上报。 只有当发现紧急事件时,才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向上级报告。 另外,对于发现的所有问题,城管队员都要进行手工填写报表。 再通过机要交换逐级上报。 这种方式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很不协调,造成了信息获取与传送速度缓慢。 从信息报送渠道看 , 层级繁多造成信息滞后和衰减。 按照目前的管理体质 ,发生问题时需要经过社区居委会、街道城管科、街道主任、专业部门队长、科长、副局、正局等多个环节,这种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体系和冗长的传送链条,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逐渐衰减甚至失真。 从信息上报机制看,制度不甚合理造成信息滞后。 当前城市管理方面发生的问题,除了紧急情况一事一报以外,其它情况都要遵守月、季度、半年或全年统计上报制度。 这样,政府对于城市管理中所发生的问题,除了紧急情况以外,其它只有在收到报表并进行汇总时才能详细掌握。 四、 评价不科学,监督不到位,干好干坏一个样 我国大多数城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基本上是采 用一种较原始的、不科学的评价方法。 其主要表现为:评价指标不严谨,对有些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和规范标准的指标就没有体现;评价内容不全面,没有从区域、部门、岗位和各级责任主体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形式不科学,基本上只有各部门和系统的内部评价,缺乏群众参与的外部评价;评比方法不完善,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评价,同时缺乏竞争性,基本上是本部门的纵向比较,缺乏系统的内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评价。 另外,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监督也是不到位的。 其表现为:主管部门不愿监督,对待下属部门袒护;街道干部不便于监督 ,担心引起各块关系紧张。 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不够,广大群众除了向政府便民热线打电话、向新闻媒体反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写议案或提案等渠道外,缺乏经常性监督的手段。 五、 工作效率低下 平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湖市城市管理局 6 在传统管理体制下,一些城市的管理效率较低,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 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问题处置到什么程度没人管。 具体表现为: 巡视能力不足使有些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有些问题由于地处不明显,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发现,群众也没有举报 , 导致问题发现率低下。 同时有些专业部门的工作由于比较有规律性,平时也很少 巡视。 如房管部门只有在汛潮期前才派出大量人员到危房中进行巡视,其它季节则基本不用巡视,这时如果发生问题就无法及时发现。 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使有些问题未被处理。 在传统城市管理体制下,由于对一些问题的责任界定不清,造成部门间推诿扯皮,使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对于无主垃圾处理问题,通常是建筑垃圾归建筑部门进行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理,而混合垃圾就成为各部门互相推诿的理由。 城市部件分级、分专业管理造成问题处理不及时。 对于市属城市部件发生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由区市政管理部门向市有关部门报告, 由市属部门前来处理,这样一来时间就会相应较长。 如通过修一个井盖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同时城市部件也要按照各专业部门分工进行处理。 由于各部门间缺乏信息资源共享,造成发现问题不及时和延长处理时间的情况很难避免。 六、 管理方式落后 在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下,由于每个专业管理部门都要对 全市 域负责,而专业部门的巡视和处理力量不足,只能采用游击式、运动式管理方式,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具体表现为: 1. 游击式管理 由于管理空间划分过于笼统,每个专业部门都要对全区域的城市管理负责,因此只能采取定期巡视的游击式管理方式。 比如,马路上的占路市 场被规范到固定场所之后,摆摊烧烤和游商等仍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 小商小贩由于没有固定市场范围之内,便经常出没在大街小巷,与城管理队员“打游击”。 由于他们各自为战、机动性强、流动时间和地点经常变换,而城管队员的巡视时间、巡视路线和巡视范围相对固定,很容易被小商小贩掌握规律。 所以城市游商便屡打不止,屡禁不绝。 2. 运动式管理 由于城市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加之巡视和处理力量有限,因此遇到重要会议、重要节日,政府就要动员大量的居委会积极分上街加强巡视,而平日却又顾不及上。 于是就出现了“保节日不保平时,保大街不保小巷,保领 导不保群众”的情况。 由于城市管理粗放、效率低下,问题处理缓慢,大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给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带来诸不便,为此群众反映很大。 通过我们对北京东城区的了解,平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湖市城市管理局 7 20202020 年在政府的信访总量中 48%52%的信件或电话举报,都属于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 以上的城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项目建设必要性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一个城市管理的优劣 ,从市容环境这块 “镜子 ”上就可映射出管理者的水平,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形象,更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平湖市 城市管理是 平湖市 发展建设的一个缩影。 平湖市 城市管理局经过多年的努力,造就了今天 平湖市 城市管理的辉煌,为整个 平湖市 赢得了 “ 省级卫生城市 ”、 “ 省级文明城市 ”、 “ 省级园林城市 ”等一系列荣誉建立了功勋。 但是,随着 平湖市 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所承载的各种矛盾、困难和压力也与日俱增。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寻求管理的新对策、新方法,向管理要效益、要速 度。 实施 “ 数字城管 ”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代城市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面临着变革与创新,从研究表明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以人为中心,从对 “硬件 ”为重点的管理转向以 “软件 ”为重点的管理柔性化趋势。 二是在城市管理中,把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建立在数字化、自动化基础上的管理数字化趋势。 三是在城市管理中,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扩大市民参与,增强管理透明度的管理民主化趋势。 在这 “三个趋势 ”中,信息化管理是关键。 以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突破口,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要 求,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并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实施 “ 数字城管 ”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城市基础设施部件和管理对象事件的优化运作,要求城市管理手段不断更新。 随着城市容量不断扩大,市民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求日趋增强,网络化管理和动态调控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城市管理必须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实施 “ 数字城管 ”是创新城市管理 体制的催化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平湖市 必须站在当代技术的前沿来改变我们的管理手段。 借助 “科学技术 ”这个第一推动力,从管理工具的变革来引发管理体制的变革。 通过建立平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湖市城市管理局 8 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平台,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 , 以此为催化剂,进而建立起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体制协调、运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 建成城市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评价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决策支持、执行支持、监控支持新模式。 现状分析 平湖市 概况 图 21 平湖市 行政区划图 平湖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邻上海市,南濒杭州湾,是江南有名的 鱼米之乡 ,素有 金平湖 之美誉 , 辖 10 个镇、街道。 全市陆地面积 537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27 公里,总人口约 80 万。 改革开放以来,平湖经济发展迅速。 2020 年平湖列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第 31 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广播电视先进县(市)、体育先进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省级文明城市、教育强县(市)、文化先进县(市)、信息化试点县(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 平湖市建设了 中国 平湖 门户网站和 平湖市党政信息网 ,完成电子政务城域网建设,实现全市各镇、街道、各部门计算机网络的互通互联与资源共享,形成内网协同办公、外网综合服务的一体化网上办公平台。 “中国 平湖 ”门户网站获得浙江省各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优秀单位。 平湖市在城市建设中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发展新区、改造旧城、畅通道路、建好入口、完善功能、服务群众 ”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平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湖市城市管理局 9 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城市污水处 理、分质供水、城市燃气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020 年以来,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37 亿元,新增城市道路 24 公里 , 城 区面积由 13 平方公里增加到近 20 平方公里, 30 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化水平达到 54%。 随着平湖市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平湖市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如何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的科学化管理,成为平湖市城市管理亟待解决的一项首要问题。 信息化建设概况 平湖市积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以列入浙江省信息化试点县(市)为契机,围绕建设 数字平湖 ,努力打造 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 ,信息化成为平湖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平湖市 电子政务快速发展。 近年来,平湖市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 建设了 中国 平湖 门户网站和 平湖市党政信息网 ,完成电子政务城域网建设,实现全市各镇、街道、各部门计算机网络的互通互联与资源共享,形成内网协同办公、外网综合服务的一体化网上办公平台。 以 中国 平湖 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 OA)系统 、审批系统、报表系统、 平湖 电子邮件系统、建议提案办理系统、信息报送系统等八大应用系统为抓手,不断建设完善推广应用平台。 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绩 围绕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畔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名市的总体目标,平湖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出了建设现代亲水绿城的全新概念,深入实施 “项目推进年 ”和 ”作风建设年 ”活动,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编制管理。 修编和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市区当湖街道与乍浦港所在地乍浦镇的组合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形成了梯度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格局。 着手编 制市域总体规划,拓展总体规划的广度和深度。 开展城市设计及实施工作,充分彰显城市特色。 完成了各镇(街道)总体(片区)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启动编制农村新社区规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新区、改造旧城、畅通道路、建好入口、完善功能、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城市污水处理、分质供水、城市燃气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020 年,城市化水平达 %,建成区面积 20 平方公里。 新区开发 建设日新月异。 南市新区进入新的开发建设阶段。 在相继建成了当湖公园、南市中心广场、博物馆、人防大楼、中医院、青少年宫、当湖中学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后,又规划了南市新区扩大区域的建设,新行政中心主楼土建工程完成 60%,区域内道平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湖市城市管理局 10 路网络初步形成。 东湖新区开发建设基本成形。 这一集观光休闲、文化娱乐、宗教、节庆活动及开发建设中高档住宅、商业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地区,规划开发总面积 10 平方公里,开发建设 8 年来已累计完成投资额 237227 万元,建成了一期工程 4平方公里区域内三环三射道路、八个景区和一批现代化公建设施,成 为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城市园林,通过了国家 AAAA 级景区的评定,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是平湖打造“生态人居环境”的一张亮丽名片。 平湖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西北部, 1996年 8 月开始规划,目前已完成 14 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 一批世界 500 强企业、著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信息产业园、省级日商投资园和国家火炬计划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 随着南市新区、东湖新区、经济开发区和乍浦港区的开发建设,平湖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旧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 7 年来,平湖市区共拆除房屋面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