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保障。 随着科技和经济 的发展、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农村富裕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渴望科技致富,经过一定的培训就会形成一支懂技术、会操作、能实干的油桐发展队伍,保障油桐良种基地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四章 平利县油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据安康地理志和安康林业志介绍,油桐在我县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桐油已成为我县林特产品大宗商品。 抗日战争前期最高产量曾达 60万公斤,大部分通过汉江运到武汉,再转销国内外。 抗战时期,产量大幅度减少。 解放时,全县桐油年产量只有 40 万 7 公斤。 解放后,迅速发展,上世纪 五十年代中期达到 65万公斤。 五十年代末期产量又大幅度下降,油桐树被砍伐近半数,桐油最低年产量减到 20 万公斤左右。 平利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开始的大面积发展油桐。 近十多年来,原有油桐林面积又迅速下降,一是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未能及时进行抚育管护,荒芜死亡现象严重;二是由于没有收购网点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低,农民营造油桐林的积极性不高,出现毁桐现象,致使油桐面积锐减,三是病虫严重,特别是蛀杆害虫橙斑白条天牛,造成大片桐林枯死,全市现有油桐林面积大约在 1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汉滨、 旬阳、白河、紫阳、平利等县区。 第五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 ,以省委、省政府实现陕南突破发展思路为依据 , 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依靠科技进步,从抓好现有资源培育入手,大力营造油桐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成新型的工业油料基地。 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 1)科学规划。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尊重规律, 突出重点,稳 8 步推进的原则。 ( 2)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高质量、高标准规范化建园的原则。 ( 3)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加工企业为龙头,逐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的原则。 ( 4)坚持市场为主导,国家政策扶持,农民积极参与,合力推进的原则。 第六章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地点和期限 新建良种油桐基地 2 万亩;培训农民技术人员。 按照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集中连片、适地适树、海拔 800 米以下,重点安排在城关镇 万亩、长安镇 万亩、 大贵 万亩、老县镇 万亩、西河乡 万亩、兴隆镇 万亩,上述乡镇共建设油桐基地 2 万亩。 平利县油桐基地建设分一年施完成,即 2020 年新建 2 万亩。 科技培训分三年完成,每年培训 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 万人次。 9 油桐基地建设 良种油桐基地是本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规划用一年时间在平利县六个乡镇建成油桐基地 2 万亩,把我县建设成高标准的国家级油桐示范基地。 加快良种引进和选育。 一是在全国油桐主产区,引进含油率高、产量高、抗逆性 强的优良品种,力争良种使用率达到 95%以上;二是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 在充分调查我县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培育含油量高、丰产优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加快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要实行多个品种混交栽植,确保油桐林有较高的授粉率和座果率,达到高产的目的。 二要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三要认真总结推广管用、简便、易学的栽培管理技术。 应用统一的技术规程,实现种苗良种化、整地规范化、种植科学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