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神华大厦5商住楼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KN 1 层 ① — ③轴 mKN 有门的内墙 mKN 墙体自重标准值见表 2。 屋面女儿墙自重标准值 女儿墙采用 200mm厚钢筋混凝土,其高度为 ,外贴瓷砖( 2mKN ),故墙体自重标准值为 25+ = KN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根据《抗震规范》 GB50011— 20xx 第 条,顶层荷载代表值包括 :屋面及女儿墙自重, 50%屋面雪荷载,纵横梁自重,半层墙体自重。 其它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 50%楼面均布活荷载,纵梁一半自重 ,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墙体自重。 表 2 墙体自重标准值 层次 墙体 每片面积 ( 2m ) 单位面积重量 ( 2mKN ) 重量 KN 2~6 层 ○ A — ○ B 轴 ○ B — ○ D 轴 ○ D — ○ F 轴 ○ 1 — ○ 3 轴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17 页 ( 共 87 页 ) ○ 1 — ○ 3 轴 内墙 外墙 ○ 1 — ○ 2 轴 内墙 外墙 1 层 ○ A — ○ B 轴 ○ B — ○ D 轴 ○ D — ○ F 轴 ○ 1 — ○ 3 轴 ○ 1 — ○ 2 轴 第 6 层 G6= ( + ) + ( +50% ) + ( ++ )+1/2+1/24+ ( ++ ) 1/2+( +++) 1/2+++ = 第 5~2 层 G5~2= ( ++ ) + ( ++ ) +124+[( +) +]+2+( +2 +)1/2++ = 第 1 层 G1= ( ++ ) +2+ ( ++ ) 1/2+( +++) 1/2++ +( + ) + ( ++ ) 1/2+18+ ( + )1/++2 =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质点高度如图 2 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18 页 ( 共 87 页 )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 1) .梁的线刚度计算 梁的线刚度计算见表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 2) .柱的线刚度计算 柱的线刚度计算见表 4,混凝土强度等 级为 C40。 ( 3)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 D 值计算见表 5。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19 页 ( 共 87 页 ) 表 4 柱的线刚 表 3 梁 线 刚 度 梁编号 截面 ( 2m ) 跨度 ( m) 惯性矩 边框架梁 中框架梁 )(12 430 mbhI )( 40 mIIb )*( mKN lIEi bcb )( 40 mIIb )*( mKN lIEi bcb KL1 27857 KL3 39000 KL4 26000 KL7 26000 KL7 47273 KL10 40064 KL13 40064 横向框架自振周期计算 由于本框架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变化比较均匀,所以,起自振周期可以按《高层规程》 JGJ3— 20xx 附录 规定计算 : TT uT 式中 Tu ——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用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m); T ——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墙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取 ~,该框架取。 层次 截面 2m 高度 m 2mKNEc 4312 mbhIc mKNhIEi ccc 2~6 10 23111 1 10 34545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20 页 ( 共 87 页 ) 表 5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 D 值 层次 位置 (底层)(一般层)cbcbiiKiiK 2 (底层)(一般层)KKKK22 mKN hiD c/122 柱 根 数 2~6 边框架边柱 279022 11586 2 边框架中柱 3 3 3 1 1 12 2 6 0 4 22 7 9 0 22 16609 2 Di 56390 1 边框架边柱 8745 2 中框架 中柱 5 6 4 5 4 52 6 0 4 22 7 9 0 2 10865 2 Di 39220 8 1 9 51 9 6 1 021 DD 故该框架为规则框架。 横向框架结构顶点假想位移计算见表 6。 表 6 横向框架结构顶点假想位移计算 层次 KNGi KNViG mKNDi / mDVuiGi i mui 6 28195 5 28195 4 28195 3 28195 2 28195 1 19610 根据上述公式得 suT TT 7 3 8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根据《抗震规范》 GB50011— 20xx 第 条规定对于高度不超过 40 米,以剪切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21 页 ( 共 87 页 ) 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计算抗震作用,因此,本框架结构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抗震作用。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EkF为 : eqEk GF 1 式中 1 —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EkG —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85%。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由地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第 Ⅲ类。 由《抗震规范》 GB50011— 20xx 表 和表 可查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 大值 ; 特征周期 sTg 。 因为 sTsT g ,则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n 可以不考虑,而且sTsTsT gg 1 ,所以,横向地震影响系数为 a 11 TT g 对于多质点体系 KNGG ieq 5 4 8 1 结构底部总横向水平地震荷载作用标准值为 KNGF eqEk 5 4 按《抗震规范》式 算见表 7。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见图 3。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22 页 ( 共 87 页 ) 该框架在地震区,故应验算截面的最大承载力及轴压比,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为 HRB335 级,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钢筋为 HRB335 级。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23 页 ( 共 87 页 ) 表 7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层次 mHi KNGi mKNHG ii / nj iiiiHGHG1 KNFi KNVi 6 5 4 3 2 1 框架梁 截面验算 框架梁采用两种尺寸,故对截面尺寸较小且跨度较大和受力较大的楼面梁进行核算,对 KL2④ 轴进行截面验算 均布力弯矩 22 qlM = 集中力弯矩 M=Pl=[+(+)] =m 由于本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混凝土规范》 GB50010— 20xx 第 条,则其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级抗震等级 hx 即 b 从 而 可 得 2 8 a x bbs , 因 此 , 2201m a xm a x bhfM csu =m 0M ==m 4 6 52 5 0m a x bhfV cREu = 0V =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24 页 ( 共 87 页 ) 说明框架梁截面尺寸 250mm500mm 满足要求。 框架柱 截面验算 只需对受力最大的底层 中柱柱底截面的轴压比进行核算。 maxNN ={( 2+ 2 + 2 )+[( +)( 2/3+2/3+) +( +) +( + )( 1/2 2++ ) ] 25+ ( 2 1/2+++) +[ ] 2 +( 25 + 25) } 5 +( ++ 25 6+ 4/3 25+ 25) +( ) 25 = 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柱由《混凝土规范》 GB50010— 20xx 第 条知,框架轴压比限值为 ,而 30 bhf Nc 故可满足轴压比限值要求。 横向框架水平位移验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水平层间位移 iu 和顶点位移 iu 计算见表 8。 表 8 横向框架水平地震作用的位移验算 层次 KNVi mKNDi / mDVuiGi i mui mhi iie hu 6 28195 1/4167 5 28195 1/20xx 4 28195 1/1395 3 28195 1/1128 2 28195 1/984 1 19610 1/994 由表 8 可见,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发生在第 2 层,其值为 1/984,满足《抗震规范》 GB50011— 20xx 第 条规定的限值 e =1/550,而且结构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 毕业设计(论文 )专用纸 第 25 页 ( 共 87 页 ) 比 Hu,也远小于规定的限值 1/550,因此,顶点 位移满足要求。 4.风荷载计算 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风荷载的标准值 按下列公式计算: 0 zsz 式中 z —— 高度 z处的风振系数; s —— 风荷载体形系数; z ——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 0 —— 基本风压( 2mKN ) 《荷载规范》规定,对于高度大于 30 米,且高宽比小于 的房屋结构 ,应采用风振系数 z 来考虑脉动影响,但本商住楼 高度小于 30 米,且高宽比也小于 ,所以不考虑风振系数,也就是 z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可以根据建筑物高度和地面粗糙类别,由《 荷载规范 》 表 查得。 风荷载计算取 ① 轴横向框架,其负荷宽度为 米,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 ,计算过程见表 9,表中 z为室外地面至节点的高度, A 为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荷载面积。 横向框架结构分 析时,各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如图 4 所示。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风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层键位移 iu 和顶点位移 iu 计算见表 10。 由表 10 可见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发生在第二层 ,其值为 1/10830,远小于《高层规程》 JGJ3— 20xx 第 条规定的限值。常德神华大厦5商住楼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