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白土坡移民小区帮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剥蚀中低山峡谷地貌单元。 总体上长江南岸河岸平直、岸坡陡立,坡角一般在 30176。 ~55176。 范围内;山顶高程多在 400m左右,垂直高差大于 200米。 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在 200~250m高程和临江附近,山体坡度较缓,是巴东县城建设的重点发展地段。 拟建 (构 )筑物场地位于铜盆溪沟西侧约 100m处斜坡上,斜坡坡面倾北西、坡角 20~30176。 铜盆溪沟南北长约 300m,宽 30~100m,冲沟两壁东缓西陡,东侧沟壁坡角为 20~40176。 ,而位于场地区的西侧沟壁坡角为 30~40176。 ,斜坡长 200~250m。 拟建场地内地面分布标高为 ~,最大高差。 岩层产状与坡向在场地内构成斜向边坡结构类型。 气象、水文 拟建场区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湿热多雾、四 季分明、雨量充沛的特点。 据巴东气象站统计资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 176。 ,多年平均降雨量 1100mm,最大年降雨量 ( 1984 年),最小降雨量( 1964年),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 ( 1991年 8月 6日、巴东城区值),一日最大降雨量达 ( 1962 年 7 月 15 日、巴东城区值),5~ 9月份为雨季,其降雨量可占全年降雨量的 %。 多年平均气温 ℃ , 12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常年主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 ,瞬时最大风速可达 16m/s。 该段长江枯水位约 ,枯水季节水面宽约 90m左右;洪水位约 190m左右,历史上最高洪水位 (1870年 ),此时水面宽约 400m。 三峡水库建成后按 175m 高水位,库水面宽度将达到 770m。 另外,在长江两岸还发育有多条冲沟,其中位于场地西侧的黄家大沟规模稍大,切割较深,最深可达 100 米,常年有少量地表水及生活污水排放至长江。 地层、地质构造 地层 场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均有分布,自上而下为填土( Qml)、残坡积土( Q4el+dl);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 T2b3)泥灰岩。 地质构造 巴东县处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川鄂褶皱带)中段。 北受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制约,西与川东弧形褶皱带衔接,东有淮阳山字型构造嵌入。 其褶皱的特点是一系列弧形褶皱向北西外凸,自西而东由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并近于平行展布,最后以近东西向与秭归向斜相交接并嵌入秭归向斜之中。 背斜多属紧闭背斜,局部倒转,向斜为复式褶皱,次级褶曲发育。 场地位处官渡口向斜南翼。 官渡口向斜是一个顺江( EW向)展布、延续性很好的线性褶皱构造,轴部横穿整个巴东城区,其中西部穿越神龙溪河口 ~狮子包一线。 该向斜东西向长约 40km,南北宽约 6km,枢纽略向东倾斜,倾角约 10176。 ,褶皱宽缓,两翼地层倾角一般在 20176。 ~45176。 之间,近于对称,属开阔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地层出露有三叠系嘉陵江组、巴东组和侏罗系等。 由于官渡口向斜的发育,两岸坡体结构以顺向-斜向坡型为主。 勘察区岩层产状较稳定,基岩产状为 70176。 ∠ 22176。 ,呈单斜构造。 主要 13 出露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地层。 岩层中裂隙较发育,场区及周边主要发育一组构造裂隙,其走向 120176。 ~140176。 ,倾角 83176。 ~85176。 ,大部分闭合,少数宽 ~,长 ~,发育间距 ~,裂面不平,较短小。 场区地下水条件 拟建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覆盖层中松散介质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动态变化大,排泄受地形控制,少部分呈渗水流出。 总体而言,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贫乏,富水性极弱。 本次勘察,实测时未见地下水位,均为干孔,勘探深度内,属透水、不含水层(段)。 根据邻近场地的水化学分析结果类比,场内环境水对混凝土及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岩土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 场地内岩土层按成因、成份、结构、构造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 分为 3大层。 各岩土层的特征分别为: ( 1)第四系填土( Qml) 厚 ~,平均厚度为 ,杂色 ~黄褐色,主要以块石和碎石土回填为主,块石和碎石主要成分为浅灰色泥灰岩,粉质粘土充填,上部含有少量建筑及生活垃圾。 ( 2)第四系残坡积层( Q4el+dl) 厚度 ~,平均厚度为 ,黄褐色,稍湿,局部顶部含有少量植物根茎,以碎块石夹大量粘性土构成,上部结构松散,下部呈稍密状,碎石含量约占总重的 58~75%,碎石、块石成分主要以浅黄色泥灰岩构成,直径 1~6cm,个别大于 10cm,以次棱角 ~棱角状为主,堆积较紊乱,级配和分选性较差,骨架间以粘性土充填,局部有架空现象。 ( 3)基岩( T2b3) 场区内出露基岩为巴东组第三段( T2b3)浅灰、灰黄色泥灰岩,该层侵 14 蚀面起伏大,岩性较软弱、具弱溶蚀、遇水易软化,易风化破碎,差异风化较明显,主要呈层状风化。 在不同地形地貌单元上,其风化程度及厚度有明显不同,山脊厚于山坡,山坡又厚于沟槽,其风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 在勘察控制深度范围内,根据风化及破碎程度不同,可划分为 2 个风化带,即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 各风化带特征分别为: ① 第 31层强风化泥灰岩: 场地均有分布,厚度 ~,层面埋深 ~,层面标高~。 浅黄 ~浅灰色,母岩结构破坏较严重,层状构造不清晰,矿物成份大多风化变异。 岩体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 岩芯以碎块状为主,间夹短节状,锤击声哑,易击碎,泥质成分含量较高,差异风化明显,均匀性较差,力学强度较低。 ② 第 32层中风化泥灰岩: 场地内均匀分布,控制厚度 ~,层面埋深 ~,层面标高 ~。 岩体结构 部分破坏,大部分较完整,局部较破碎,裂隙较发育,隙面多弯曲、粗糙,隙间多充填粘土矿物,其中少量钻孔在钻进过程中有少量漏水现象。 岩芯多呈短 ~柱状,少量短节状,最长岩芯 42cm,锤击声哑,易击碎;局部为碎块状,碎块大小 5~13cm。 岩石质量指标RQD=~%,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属较软岩类;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Ⅳ 类。 该类岩石暴露地表后易风化。 岩土参数的选用 承载力特征值与压缩(变形)模量及土的重度、抗剪强度标准值综合确定见表 21与表 22。 表 31 承载力特征值与压缩(变形)模量综合成果表 15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经验值 动力触探 抗压强度 综合取值 备注 fak (kPa) Es (MPa) N (击 ) fak (kPa) Eo (MPa) frk (MPa) 折减系数 Ψr fak /fa (kPa) Eo (MPa) 2 碎石土 6 240 16 240 16 承载力特征值:岩石为 fa,土层为 fak。 本表中 fak/fa 值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当地地方经验提取 31 强风化泥灰岩 600 48 600 48 32 中风化 泥灰岩 20xx 20xx 视为不可 压缩层 表 32 岩土的重度、抗剪强度标准值综合成果表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土工试验 经验值 综合取值 备注 γ ( KN/m3) ck (kPa) ϕk (176。 ) γ ( KN/m3) ck (kPa) ϕk (176。 ) γ ( KN/m3) 直接快剪 ck(kPa) ϕk(176。 ) 2 碎石土 20 10 20 20 10 20 综合取值为本工程的建议值 31 强风化 泥灰岩 65 32 65 32 32 中风化 泥灰岩 1600 1600 不良地质现象 通过场地及其周边地质调查,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经勘察,建筑场地范围内亦不存在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土洞等对于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稳定性较好。 勘察区拟建建筑所在位置为一岩土质斜向自然边坡,坡角 20~30176。 ,天然状态下较稳定;该边坡西南侧有大量人工填土厚度 ~,其成分主要为碎石土及块石,结构松散,在重力作用下、特别是在外界因素(如连续强降雨、地表水渗透降低土体抗剪强度、边坡切脚等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易形成浅层加载型坍滑或滑坡(土滑),该类滑坡的滑动面一般较陡。 此种破坏形式,一般作用时间长,突发性和危害性较大。 应对人工填土进 16 行分层辗压整平后再回填,这样可避免此类不良地质现象。 总体而言,目前场区内不良地质作用不甚发育,且易于处理,不良地质作用不影响场地的整体稳定性。 坡上人工填土进行分层辗压和整平后,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于本工程建设。 场区地层的地震效应 ( 1)建筑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 场地内分布的岩土自上而下由填土、碎石土、强风化泥灰岩和中风化泥灰岩组成。 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表 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本次勘探揭露覆盖层最大厚度在 3~50m 之间且大于 5m,故判定本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 Ⅱ 类。 拟建场地北侧位于边坡地段,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不甚发育,无液化土层,建筑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 2)抗震设防烈度及设防标准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 GB1830620xx),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 Ⅵ 度。 拟建建筑物为公用设施,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丙类)。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 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拟建场地为新建场地,在场地内及附近无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各勘探孔勘察控制深度内亦未见溶洞、土洞,场内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不发育,场内及附近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场地稳定性较好。 场地为岩土质斜向边坡,属自然边坡,天然状态下较稳定;该边坡西南侧为人工填土,结构松散,经分层辗压和夯实处理后可作为拟建工程场地建设。 17 ( 2)地基土均匀性与适宜性 第 1层人工填土,场地内局部缺失,厚度 ~,经碾压和夯实处理后可直接利用。 第 2层碎石土,场地内局部缺失,厚度 ~,根据动探结果,结构松散 ~稍密,性质变化较大,级配及均匀性差,局部有架空现象,但总体力学强度较高。 压实后填土和碎石土可做道路和管网等地基。 第 31层强风化泥灰岩,场内均有分布,厚度 ~,均匀性较好,可 以作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 但层面坡度多> 10%,属山区不均匀地基。 第 32 层中风化泥灰岩,厚度大,分布稳定,力学强度高,可视为不可压缩层,是场地内良好的拟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且属均匀地基。 为建(构)筑物基础的最佳持力层。 ( 3)挡土墙基础持力层和基础类型的选择与评价 根据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低于 500kPa,结合场地岩土分布特征,应选择 31 层基岩作基础持力层,根据基础方案选择原则,挡土墙宜优级先选用条基,但通过现场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基岩埋深在 ~,为此,采用条基显然不适宜,建 议采用桩基或独立基础。 ( 4)新建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新建道路路段部分为碎石土质边坡,部分为岩质边坡,场地稳定性较好,通过场地及其周边地质调查,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适宜进行道路建设。 社会经济条件 截至 20xx年,巴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55120万元,同比增长 %。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149098万元,增长 5%;第二产业增加值 265886万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240136 万元,增长 %。 三次产业 18 对 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 %、 45%和 %,拉动 GDP增长 、 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xx 年的 : 40: 调整到 20xx年的 : :。 人均指标逐年提高。 据测算,人均 GDP达到 15512元,同比增加 1843元,增长 %;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069元,增长%;人均储蓄存款 8746元,增长 %。 外部配套条件 ( 1)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作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优化项目,属于移民直接受益类型项目,可有效化解移民信访稳定问题,得到街道办、移 民局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组织上和政策上得到有效保障。 ( 2)移民积极参与和配合 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项目均为安全、民生和促进移民就业增收类项目,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移民安置小区人居环境,提升移民安置区公共服务能力,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移民就业增收,移民支持率高,且综合帮扶方案设计和项目策划均采取移民直接参与,移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强。 ( 3)相关外部基础设施条件具备 移民安置小区外部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外部基础设施基本条件具备,可满足项目实施的运输和供应条件,有效保障项目实施和建设的需要。 综上所述,现有的建设条件完全能够满足该项目的建设要求。 19 4 工程方案 室外公共照明功能完善工程 建设必要性 本工程位于巴东县白土坡小区,云集街长 400m、宽 ,杨帆路人行梯道长 100m、宽 ,棚户区人行梯道长 105m、宽。 白土坡小区云集街路灯年久失修,杨帆路梯道和白土坡棚户区原食品公司东侧人行梯道没有路灯,威胁附近居民夜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