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区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内部的玉树 义敦褶皱带东部边界附近,地处川滇菱形断块内部由理塘 德巫断裂带、丽江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所围限的次级断块 ——稻城断块的中部,属稻城断块中部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 (见图 41)。 该构造单元北起东朗一带,南抵水洛河河口附近,为一长轴近 SN 向的菱形区域,以发育 NW、 NE、 SN 向三组线形构造为基本特征。 工程区位于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西北角,区内构造较复杂,断层、褶皱发育, 以NW 向构造为主, NE 向构造次之。 其中: NW 向断层 F182 在工程区内。 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4 工程地质 49 表 区域地层岩性一览表 系 统 组 段 代号 厚度 (m) 岩性描述 分布位置 三叠系 上统 喇嘛垭组 上 T3lm3 4704 砂岩夹板岩 ,偶夹煤线 水洛乡至稻城河段及本工程区。 中 T3lm2 板岩夹砂岩、粉砂岩 下 T3lm1 砂岩夹板岩 拉纳 山组 上 T3l2 1263~1598 板岩夹砂岩、粉砂岩 下 T3l1 1476~1642 砂岩、板岩不等厚互层 图姆 沟 组 上 T3t3 203~741 板岩夹砂岩、偶夹灰岩 中 T3t2 461~2202 灰岩、板岩夹砂岩、凝灰岩等 下 T3t1 182~681 板岩夹砂岩、灰岩 曲嘎 寺组 上 T3q3 851~1166 灰 ~灰黑色,中 ~厚层状灰岩、大理岩夹板岩 中 T3q2 49~1095 基性火山岩夹板岩、灰岩 下 T3q1 135~382 中厚层砂岩,砾岩夹板岩 中统 马索 山组 T2m 10~864 岩性为浅灰 ~`深灰色中厚 ~厚层状灰岩,偶夹板岩,厚度变化大 三珠 山组 T2s 158~822 灰绿色 ~灰黑色板岩夹变质砂岩、薄 ~中厚层灰岩。 下统 茨岗组 T1c 77~917 灰黑色板岩与灰色薄层灰岩不等厚互层,夹 细砂岩 领麦 沟组 T1l 67~750 灰 ~灰黑色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灰岩 二迭系 上统 冈达 慨组 P2g 520 ~830 上段为灰白色中厚层条带结晶灰岩,下段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夹中 ~薄层大理岩透镜体 水洛乡至下博瓦河段左岸一带。 石炭系 上中统 C2+3 111~226 深灰 ~灰白色的灰岩、白云岩 下统 C1 50~205 灰 ~灰黑色板岩夹硅质岩,板岩与灰岩互层 泥盆系 中统 苍纳组 上 D2c 1185~1732 片理化石英砂岩夹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绢云 片岩 撒多一带。 穷错组 下 D2q 713~1234 绢云石英片岩夹薄层石英砂岩、砂质板岩 下统 崖子 沟组 D1y 2100 ~3000 绢云石英片岩夹绢云片岩 格绒组 下 D1g 213~279 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 志留系 下统 S1 133~191 灰 ~黑色,薄层板岩与硅质岩互层,夹灰岩白 云岩 泽洛 、微也一带 奥陶系 下统 瓦厂 组 O1w 453 ~724 灰 ~灰白色薄 ~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砂岩与灰 ~灰黑色绢云板岩、千枚岩呈不等厚互层 水洛乡至宁朗乡上游约 5km 的河段。 人公 组 O1r 348 ~503 灰 ~灰白色及绿灰 ~灰绿色,薄 ~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砂岩夹板岩、千枚岩 寒武系 下统 ∈ 5~ 177 上部: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 下部: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 零星出露于宁朗乡至下博瓦河段。 震旦系 上统 灯影 组 Zbdn 262 ~998 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 ,大理岩夹硅质岩、板岩、石英岩、片岩 下博瓦至面保河 段。 元古界 恰斯 群 Ptqs 475 ~1969 暗灰绿色钠长石英岩、钠长二云片岩与灰色浅粒岩、钠长石英岩、二云石英片岩互层,夹石英岩、千枚岩、大理岩、变质基性火山岩。 零星出露于向丁。 燕山期、印支期 二长花岗岩、闪长岩 主要出露于日霍 及本工程区。 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4 工程地质 410 主要构造特征简述如下: ① 金沙江断裂带 该断裂带沿金沙江上游河段展布,位于工程区的西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 90km。 走向近南北,北端延至四川境外,向南经白玉沿金沙江河谷及两岸经巴塘、得荣至 云南的中甸、剑川,与红河断裂带相接,长约 700km。 该断裂既是一级构造单元三江地槽褶皱系和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的分界线,又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西部边界断裂,在第三纪有强烈活动,且具有明显的全新世活动性。 在北东向现代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断裂带显压性特征兼具右旋滑动。 金沙江断裂带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但具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北段集中在邓柯一带, 1896 年曾发生过邓柯 (洛须 ) 级地震;南段集中在云南的中甸、剑川一带;中段集中在巴塘郎多至中咱一带 (特别是与金沙江断裂交汇的巴塘断裂的南东侧 ),曾先后发生多次 Ms≥ 级强震,如 1722 年的巴塘 Ms≥6 级地震, 1870 年 4 月11 日的巴塘 级地震, 1923 年 10 月 20 日的巴塘 级地震和 1989 年 4 月~ 5 月间巴塘 级强震群(包括 1989 年 4 月 16 日 级、 4 月 25 日 级、 5 月 3 日 级和 级等强震)。 ② 理塘 德巫断裂带 该断裂带为 “稻城断块 ”北东侧边界断裂,位于工程区的北东侧,距工程区最近约40km。 走向 NW,总体倾向 NE,倾角较陡,长约 385km,由理塘 德巫、擦忠、木拉 (前波 )三条北西向断裂组成,是川滇菱形断块内部的主要活动断裂带之一,表现为 明显的左旋剪切运动,理塘以北为弱活动段,偶有中强地震发生,断错地貌不发育。 中段理塘德巫活动强烈,断错地貌清楚,主要集中在甲洼 德巫段,洪积扇扭曲现象明显,表现出明显的第四纪断裂活动性,曾有 7 级以上大震发生,是川内一条重要的走滑型地震带,据大地测量资料显示,该段断裂水平滑动速率 5mm/a。 德巫以南断裂活动表现不明显,仅发生中小地震。 ③ 盐源弧形断裂带 该断裂带位于工程的南东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 130km,主要由两个弧顶朝南的弧形断裂带 (盐源弧形断裂带和辣子弧形断裂带 )组成,是川滇菱形断块内部具有特殊形态的 活动断裂带。 新构造形迹及地震活动主要表现在西翼及其前弧部位,东翼不明显。 沿该断裂曾经发生过中小地震,为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④ 博科断裂带 该断裂带位于工程区的南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 30km。 断裂带经木里日帮店、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4 工程地质 411 稻城赤土乡沿 N38176。 ~ 50176。 W 波状延伸 200km,总体走向 NW,倾 SW,在水洛乡附近穿越水洛河。 曾经发生过中小地震,为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⑤ 民主乡断层 (F182) 该断层北西向穿过工程区,距坝 (闸 )、厂址最近距离 ~ ,南端小角度切断了莫洛林措向斜轴线。 该断层为一具右行扭动的压 扭性断层,南起巨龙乡南侧的米诺,北西向延经民主乡及桑堆,再向北延长 75km。 桑堆之南,沿断裂发育 5m~10m 宽的破碎带,两盘不同岩性产状明显抵触,砂岩破碎为构造菱面体,板岩强烈劈理化,破碎带被不同程度的铁染并常有石英脉群管入,断层产状 N40176。 W/NE∠ 50176。 ,东盘以拉纳山组下段 (T3l1)砂板岩互层与西盘的拉纳山组上段黑色板岩接触。 民主乡之南则仅表现为拉纳山组和喇嘛垭组 (T3lm)各岩性段界线的右行错动 200~ 4000m。 断裂有断层谷、断层陡坎和微负地貌所显示的线状影象特征在民主乡以北尤其清楚。 ⑥ 莫洛林措 向斜 (133) 该向斜位于工程区,轴线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南起瓦龙南侧,北西向经巨龙乡南侧,北至莫洛林措,长度 62km。 向斜槽部为富含植物化石,厚达 5200m的喇嘛垭组 (T3lm)砂岩、板岩互层夹煤线。 两翼基本对称,为拉纳山组上段 (T3lm2)黑色板岩夹砂岩,下段 (T3l1)长石岩屑砂岩、板岩互层。 东翼 NW300176。 ~320176。 SW∠ 40176。 ~ 60176。 ,西翼 NW295176。 ~320176。 NE∠ 35176。 ~ 50176。 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现象。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工程区所在的稻城断块第四纪以来总体表现为强烈抬升,以振荡 式间歇性上升和断块边界断裂差异升降活动为基本特征,断块差异活动明显。 断块内部活动性断裂不发育,构造稳定性较好。 区域内地震活动与现今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强震多发生在活动构造带内。 工程区及附近河段无大的地震构造存在,工程场地不具备发生 6 级以上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也无 6 级以上强震记载,地震危险性主要受外围理塘地震带及木里 ——盐源地震亚带的强震波及影响 (见图 )。 理塘地震带,其主要发震构造为理塘 德巫断裂带, 1930年以来该地震带发生 级 ~ 级地震达 12 次之多, 1948 年 5 月 25 日曾发生 级地震,震中烈度 Ⅹ 度,波及到工程区的烈度未超过 Ⅴ 度。 木里 ~盐源地震亚带,其主要发震构造为盐源弧形断裂带,曾发生大于 级地震 20 次, 级 ~ 级地震 4 次,最大一次地震为 1976 年 11 月 7 日盐源下甲米 级地震,波及到工程区的烈度未超过 Ⅴ 度。 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4 工程地质 41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xx),区内未来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Ⅶ度。 20xx 年 “ ”汶川地震后, GB 18306- 20xx《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第 1 号修改单未涉及本区。 图 地震及构造纲要图 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4 工程地质 413 区域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 所在的稻城断块第四纪以来总体表现为强烈抬升,以振荡式间歇性上升和断块边界断裂差异升降活动为基本特征,断块差异活动明显。 断块内部活动性断裂不发育,工程区内 构造稳定性 相对 较好。 根据 DL/T 5336- 20xx《 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工程区及其外围 总体 属 区域 (稻城断块) 构造稳定性较差 地区。 水 库区工程地质 巨龙河 水 电站 正常蓄水位为 ,水库 回水至 未中沟与巨龙河汇合口 上游 约140m处 , 库区在 巨龙河 干流总长约 350m,在未中沟总长约 130m。 基本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巨龙河 水电站 库区河谷 蜿蜒曲折,河流总体流向 在未中沟汇合口以上为 SE95176。 ~ SE105176。 ,汇合口以下为 NE75176。 ,右岸发育未中沟, 总体 流向为 65176。 巨龙河干流 库区平均 比降约 36‰ ,正常蓄水位处库水面宽 86m~ 102m。 地层岩性 库盆出露地层主要 为 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 (T3lm)和第四系地层。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岩性变化,库区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三叠系上统喇 嘛垭组第三段 ( T3lm3):岩性主要为深灰色 砂岩 夹 板岩,偶夹煤线。 分布于 整个 库区 两岸。 第四系 地层 广泛分布于各级阶地阶面、河床、河漫滩、山坡坡地表面、陡坡 坡脚 、冲沟沟口等地。 主要有 : ( 1)全新统 冲积层 (Q4al):以河流冲积 含漂 卵 砾 石层为主, 夹有砂层透镜体, 堆积在现代河床、漫滩与 Ⅰ 、 Ⅱ 级阶地上,一般厚度 7m~ 35m。 其次为 Ⅱ 级阶地表部 粉质粘土层,厚度 2m~ 4m。 ( 2)全新统崩坡积层 (Q4col+dl): 为现代河流、支谷与山坡重力堆积, 包括 崩积 和坡积 碎石土 、崩积块碎石,常分布于 缓坡 、坡 脚 等地。 ( 3)全新 统洪积层 (Q4pl):为 洪积碎块石夹壤土,分布于冲沟沟口部位。 地质构造 水库区 位 于 莫洛林措 向斜的北翼, 断裂构造不发育,岩层产状为 NW305176。 ~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4 工程地质 414 340176。 SW∠ 65176。 ~ 80176。 ,局部倾倒,为单斜 地层。 库区距 莫洛林措向斜核部约 , 该向斜 轴线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南起瓦龙南侧,北西向经巨龙乡南侧,北至莫洛林措,长度 62km。 向斜 核 部为富含植物化石,厚达 5200m的喇嘛垭组 (T3lm)砂岩、板岩互层夹煤线。 两翼基本对称,为拉纳山组上段 (T3l2)黑色板岩夹砂岩,下段 (T3l1)长石岩屑砂岩、板 岩互层。 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现象。 库区距民主乡断层 (F182)约 ,该断层为一具右行扭动的压扭性断层,南起巨龙乡南侧的米诺,北西向延经民主乡及桑堆,再向北延长 75km。 水。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