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经济开发区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mm 最高洪水位: (黄海高程)二十年一遇 13 地震基本烈度: 六度 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供电 项目供电由开发区内用电管理所统一规划。 供水 开发区供水由自来水公司供水,采用南山水库水源,水质优良,供水管网采用环状网。 排水 开发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就近排入黄泽江,曹娥江、四明江水系,污水采用干管截流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 交通 经济开发区对外交通便捷,内有上三线高速公路、金甬高速公路、104 国道新旧两线通过 1 小时可抵杭州国际机场、宁波北仑港,动建中的杭州跨海大桥建成后将上海与嵊州市连为一体,进入了上海 2 小时经济圈。 其他 本项目所在地的电讯、消防等配套设施齐全,包括电话、宽带网络、数据传输、商务电报、三类传真、有线电视、特快专递等服务内容。 社会经济条件 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 ,北靠杭州,东邻宁波,属长江三角洲经济 14 区,是全国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县(市)。 全市总面积 1784 平方公里,辖 4 个街道、 11 个镇、 6 个乡, 464 个行政村(行政村撤并后)、 16个社区,总人口 万,城市化水平达 %。 嵊州产业经济特色鲜明,领带服饰、厨房用具、茶叶加工、机械电机、针织服装等块状产业发展迅速,汽摩配件、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加速兴起,被命名为 “ 21 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中国厨具之都”、“中国扬声器零件之都”和“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 嵊州农业资源丰富,盛产茶叶、花木、笋竹、香榧 、蔬菜、水果、长毛兔等农产品,其中茶叶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 20xx 年,嵊州市实现生产总值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 按户籍人口计算,嵊州市人均生产总值 54023 元,按年平均汇率( 元)折算,人均生产总值 8727 美元。 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三次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 %和 %。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 结构调整为 ::,其中三产(服务业)比重提高 个百分点。 15 第四章 需求分析 信息化现状 目前,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处在起步阶段,积极响应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把信息化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进一步适应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会议精神,多方学习外地经验,努力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本地特点,投入信息化建设。 虽然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的信息 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社会管理需要的基础数据方面,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难以形成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各政法成员单位目前的业务应用软件中相同信息的定义、规则、编码方式和代码都各不相同,为社会管理基础信息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带来障碍。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更新机制,各政法成员部门的数据库中只有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数据是动态更新的,基础数据不能及时更新,缺乏一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由于没有全面 准确一致权威动态的基础数据,因此在各政法部门对常住人员、流动人员、重点人员、场所、物品等联合监管方面必然存在漏洞,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目前存在的数据不集中,数据质量不高的情况,致使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利用程度低,效益不高,影响了政法部门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也影响了政法部门的业务管理能力、综合 16 监控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社会管理成员单位系统独立运行,对业务的处理没对接,百姓反映的事件没有快速的流通到相关职能部门,而且到了相关部门后,事件的受理人 无法知道事件的进展,从而无法明确的告知群众。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现。 乡镇(街道 )、村 (社区 )的职能日益增多。 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一百余项工作职责,且各个部门相对独立的工作条线之间也没有进行整合,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将大部分精力用于部门联系、建立填报纸质的账表卡册,占用大部分对辖区居民服务的时间。 因此,现代社会管理对多部门政务资源整合、提供联合管理与服务提出很高的要求。 另外,由于新时期社会管理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会管理薄弱环节的增多、利益格局的调整,导致社会基层矛盾纠纷增多、偶发性事件增多,又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应用体系建设,整合部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服务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势在必行,从而加强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分析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持,进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17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功能分析 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通过整合社会管理自身多个业务应用,建立社会管理信息基础数据仓库,再通过数据清洗、转换等方式进行挖掘分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主要功能如下: 联合监管信息服务功能:各部门在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对相关对象进行监管的同时,可以对其关联信息进行更新完善,从而加强对相关对象的准确监管,并能与其他部门有效互动,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 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功能:通过数据仓库的建设,实现在线分析( OLAP)应用,对关联数据进行多维分析 和数据挖掘,通过各种分析图表和轨迹分析,形成决策支持数据,为综治部门进行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公众信息服务功能:群众可以通过短信、网站、来电来访等多种渠道向职能部门反映诉求,公务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同时群众可以通过短信、互联网等方式了解事件处理进程,使得处理过程透明化,加强社会服务能力。 业务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详细说明: 数据流 F F2 的获取途径有:网格人员定期走访、群众电话、群众短信。 基础信息处理包括:录入、分类、统计、分析等。 事件处理包括:对服务办事进行筛 选、分类、办理、上报、交办、回退、统计、分析等。 18 数据流 F F4 支撑最终用户的数据查询、搜索、分析统计。 输入内容:基础信息、事件源信息。 输出内容:对基础信息、事件处理综合处理的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 流程目标详细说明: F1 的来源途径有:短信、电话、网格人员的定期走访等。 事务管理包括分析事务、结合部门职能和行政部门职权进行相应处理。 F3 需上报的事务是指本职能部门职责范围不能处理,需要提交到上一级处理的事务。 F4 需交办的事务是指需要交办到其他职能部门处理的事务。 F5 可回退的事务是指提交上来的事 务不是本部门能处理的,本部门又无权提交到相应部门处理,需回退到提交前部门的事务。 F F F8 指本部门已经处理完毕的、可设为历史遗留、典型案例的事务。 输入内容:群众需要处理的事务。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集成技术、 GIS 技术、 GPS 技术、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工作流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系统涉及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人口基础数据、房屋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及其他相关控制数据等。 19 系统功能和需求分 析 建设主要内容有:对数据进行梳理和整合,对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线索信息进行采集,形成一个有效的多维数据源。 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一套标准的代码库和地址库,开发新的数据进行社会采集,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质量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项目”以管理创新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成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以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专用网络、无线网络为通道,通过开发部署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软件系统, 实现社区“人地物情事”管理信息化,实现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支撑,从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20 第五章 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以三维地理信息库为依托,关联人口基础数据库、实有房屋数据库、事件库,各部门的综合业务库与人口基础数据库相关联,并关联地图数据库与事件库进行数据对接。 建设资源共享,构筑一个 可拓展性强、融合性强的信息化应用平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已建政府公共资源(包括基础地形图、视频监控资源等),构建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人口、房屋等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合理划分网格,实现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实现智能化数字城市共享平台。 统一建设标准,拓展应用范围。 统一网格化社会管理和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包括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单元网格区划、事件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使该系统具备扩展、融合到其他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 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为市民提 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 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创新管理体制,再造管理流程。 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长效机制。 建设规模 本项目的建设,以“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管理委员会指挥室”为总指挥部,以各“行政村或经济开发区片区为社会管理服务 21 中心”为分支管理机构的模式,构筑一个可拓展性强、融合性强的社会综合管理平台。 其建设内容涉及到要利用已建的政府公共资源,其中包括人口数据和房屋数据。 因此其建设涉及的范围包括了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管理委员会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街道直属机关、企事业。 软件开发涉及的业务用户层比较多,街道一级领导、政法委综治部门为一级用户,嵊州市经济开发区 (浦口街道 )片区社会管理成员单位为二级用户,村(社区)、网格为三级用户。 建设原则 把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阵地建到社区、管理移到网格、服务送进家庭,努力实现“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群众满意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本项目依据科学划分网格,实现社区网格化;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提升效能、全面协同的原则; 科学实用、信息共享的原则;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规范准入原则进行建设。 建设内容 嵊州市经济开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