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科院拆迁重建项目科研创新基地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梁侧模板铺设: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梁螺杆。 (梁高 1700 加设螺杆)加斜撑。 梁模加固完毕后,即可支设楼板模板,梁板 模板采用多层板,板一般采用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的方法,板模板接缝应设置在龙骨上。 挂通线将大龙骨找平。 根据标高确定大龙骨顶面标高,然后架设小龙骨,铺设模板。 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 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 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1 轴线位移 5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177。 5 3 截面内部尺寸 梁 +4, 5 4 层高垂直度 大于 5m 6 大于 5m 8 5 相邻两板表面高底差 2 6 表面平整度 5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顶板,再拆除梁模板 75% 以上。 并有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压报告,经监理审批签发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除。 , 应设专人指挥, 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当有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同一行动,且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 、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 指定地点分散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拆模时,梁板结构的模板通过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结果,强度达到 75% 以上。 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满足要求,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 40~ 65N178。 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模板施工前,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拆模要有项目施工员签发拆模通知书。 浇筑混凝土时,木工要有专人看模。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4.施工 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安全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针对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中施工区域内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事故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 为使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求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统筹安排等。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组 长 项目经理 余肖峰 副组长 责任工程师 刘立 峰 组 员 施工检查验收和安全监控、监护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 安全技术交底。 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装模板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系好挂好安全带。 满堂支撑架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满堂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 应在采取确保安全的措施后,查明原因、做出判断和处理。 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 应在支模体系与周围结构交接处设立临时性 通道。 通道不应过重影响架体安全。 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混凝土浇筑时,安全员专职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架,废烂木方不能用作龙骨。 在高空拆模时,不得让模板、材料自由下落,更不能大面积同时撬落,操作时必须注意下方人员动向。 拆除时如发现混凝土 有 影响结构质量、安全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模。 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当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浓雾、雨或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雨雪后 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预防坍塌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模板作业前,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规定程序审核、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 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 堆放数量较多时 ,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模板进行加固。 安装外围柱、梁、板模板,应先搭设脚手架,并挂好安全网,脚手架搭设高度要高于施工作业面至少。 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梁、板模板安装完后,经项目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等下道工序的施工。 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 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 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 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 并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已支好模板的楼层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 ,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安全网。 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模板支撑有无松动、倾斜、弯曲变形、位移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即刻进行加固整改。 架体搭设完毕后,由项目经理、项目责任工程师、安全员、质量员及分公司相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 mm) 检查工具 1 立杆钢管弯曲 3mL≤ 4m 4mL≤ ≤ 12 ≤ 20 钢板尺 2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 L≤ ≤ 30 钢板尺 3 立杆全高垂直度 绝对偏差≤ 100 吊线和卷尺 4 立杆脚手架高度 H 内 相对值≤ H/400 钢板尺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3)架体垂直度偏差是否超出规范要求。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支撑系统和支撑系统 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7)施工过程中模板稳定性观测。 在浇捣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浇砼。 浇砼的过程中,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施工员 应在架体以外安全范围处 对架体 进行观察 , 发现架体有轻微 变形 后,应立即通知作业层人员停止施工。 等架体搁置一段时间后,项目部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检查, 并请公司安全专家到场指导, 隐患消除后再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进行监测,每次监测结果必须由监测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签字,提供给施工、监理、设计及业主等相关单位。 监测结果报告必须包括监测项 目及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监测结果评述。 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应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同时 应向分公司、集团公司上报、并向太原市建设 工程安全监督站、 太原市小店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报告。 本分项工程监测项目包括:支架、位移和变形。 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 隐患整改和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图 应急电话:火警 — 119; 匪警 — 110; 交通事故 — 122; 急救 — 120 1)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 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 迅速作出判断,下达应急指令;同时以最快 方式向本单位工程部门、经理报告,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警。 发现人 发现后立即向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报告 公司安全生产监控部 分公司工程科、生产经理 判定项目部应急措施的适宜性,重大情况立即赶赴现场协助处理,并向公司工程部和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 跟踪应急处理情况,必要时赶赴现场协助处理;处理完毕后,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修订文件。 2)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3)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4. 3. 3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布君会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 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事故发生时,组长或其他成员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 4)项目部指定 张文亮 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 1)现场只有 1人时应大声呼救; 2人以上时,应有 1人或多人去打“ 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2)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 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3)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救。 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坍塌应急救援方法:。山西省农科院拆迁重建项目科研创新基地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