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我们经常听说有些成绩很好的小学生,在家里,穿衣服要父母帮忙;在学校做作业,铅笔削不好;到了中学,一旦过起寄宿生活,衣服、被褥全得带回家由母亲洗;更听说大学生因为到了学校不会照顾自己而退学„„很难想象,这样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照料能力的学生 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吗。 “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现实中,我们也不难观察到,越是善于自我管理的儿童,越是具有责任感和全局观念。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培养一种自主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 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小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 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进行生活、学习独立性教育。 不少小学生在家庭的呵护与娇惯下已渐渐失去了生活自主料理能力,知识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笔者发现有一些小学二年级学生还不会自己整理书包,吃饭时不会整理桌面,在家里不会整理自己的写字台。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表演、讲说、比赛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让其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 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和家长在教育思想上取得一致认同。 设计家校联 5 系卡,由家长填写联系卡,了解学生在家的独立生活、学习能力,在班级中寻找自我管理能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 引导学 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 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不是只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全面负责。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首先应该使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植根于集体中,具有集体的意蕴。 经常进行成就强化,调动 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对自己可能成功的事感兴趣,而不愿干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针对这个特点,我指导班主任在班级开展“良性竞争,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 上学期,各班级围绕“五星争章”这一重点,展开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竞赛评比活动。 小组长每天对组员进行评分,对班级每一位同学在早读、两操、课堂纪律、课间秩序、卫生值日等方面表现进行监督评比,突出奖励班内那些言行举止文明、学习活动表现优异的同学。 当孩子上课举手发言积极了、作业整洁了、学习进步了、助人为乐了、保护环境了、爱护公物了„„都能获得相应的“小明星”称号,他们的照片都出现在教室后墙上的“班级亮相台”中。 同时,少先队收集各班的好人好事,利用晨会、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等渠道,向学生宣传,榜样激励。 一学期下来, 很多孩子都在亮相台中收获了自信,收获了文明,收获了乐趣。 因此,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成了调动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手段。 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 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 6 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 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 如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可以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健全一套客观、公正的竞争机制。 让学生自订“班规”。 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对于班 主任工作来说,班级里一定要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有了它,班主任的工作才有依据,用墙上的规章制度来代替代苦口婆心的说教,犯错误后公正处理,做了好事公正奖励,这样,有了赏罚制度,学生的心中有所敬畏,其行为才会大大增强自觉性,班主任也可以减轻繁忙程度,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自主管理,并不是把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学生约束自己就必须有个约束的条框和标准,这就要有良好的制度。 因此,我制订了自主管理的实施方案和评价细则,由德育处统一布置,四至六年级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特征,确定班级发展目标,从学生需要出发,通过班队主题会的开展发现学生骨干,培养骨干,让学生充当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建立起班级自主管理的班干部队伍。 确立班干部队伍之后,班主任引导学生制定切合本班实际的班规,保证班级人人都是制定者,也是管理者。 一至三年级则由班主任起草班级量化评比细则,包括作业、早读、课堂表 现、卫生保洁、纪律、仪表等项目,在班级全体同学举手表决后实行。 为了让所有同学感受到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学生,使 7 其个性才华都得到展露,形成集体的活跃氛围,这样子才能保持集体对学生吸引力,促使他们积极为了班级建设而不断自我努力,形成不脱离、不拖累班级的意识,从而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 如 “啄木鸟“行动,给班级找缺点。 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训(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班风(勤学守纪,文明进取);以及班级公约、值日要求、用餐要求。 这些班规公开阅读后让每个同 学都在上面签名,并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 对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务必遵守。 在每一位同学直接、民主的参与下制定集体生活的规则,让学生用自己制订的制度来约束自己,能不断培养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 由学生自己定规矩,学生更能遵守。 这样,道德教育已成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具体化了的要求成了规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