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都专区; 1952年 9月,宁都专区撤销,复归赣州专区; 1954年隶属赣南行政区; 1957 年经 国务院批准,改“寻邬”为“寻乌”,县城所在地为长宁镇; 1964年 5月,隶属赣州专区; 1999年,赣州撤地设市,隶属赣州市至今。 寻乌建县至今,历经 432 年的悠悠岁月,虽然县城城址未变,但是,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寻乌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县城城区面积由解放前 ,全县现有15 个乡镇 179个村民委员会。 城市社会经济概况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 1) 经济概况 寻乌县近年来,在寻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 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有所增加,三大产业逐步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了食品、矿产、电力、建材、林产五大支柱产业。 20xx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5716 元;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44: 17: 39。 全县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亿元,财政收入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 寻乌县历年经济发展指标线形图 01000020xx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寻乌县历年经济发展指标 年份 国内生总值(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财政收入 (万元) 总量 (万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元 ) 比例 (%) 数额 比例 (%) 数额 比例 (%) 数额 1992 1993 18965 1994 42826 1631 33007 13278 1995 54478 14 2060 41396 17172 4988 1996 64097 2389 47981 21484 6366 1997 64549 2364 45258 24945 5411 1998 68306 2465 45841 27504 6215 1999 72822 34 2597 48068 29402 6418 20xx 74177 17 2608 45024 31505 6439 20xx 79630 44 17 39 2763 48437 33717 6565 资料来源:历年寻乌县统计年鉴 ( 2)社会人口 寻乌县城区总体规划( 20xx— 2020)》中确定: 20xx 年寻乌县城区人口约 68000人; 2020 年寻乌县城区人口约 100000人。 城区 环境卫生现状 环卫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 现设有环卫所一处,下设办公室、清扫组、清运组和督察组等职能部门。 历史建设情况及投资 城区 : 20xx年 — 20xx年总投资 242 万元 环卫从业人员 城区现有环卫职工 98 人,其中一线职工为 81 人,所占比例为%;二线职工为 17人,所占比例为 %。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环卫作业和生活废弃物处理设置 道路清扫作业系统 城区道路清扫采用人工作业和机械清扫相结合方式,保洁范围包括城区内硬化路面。 城区:清扫保洁面积 52 万平方米。 生活垃圾作业系统 ( 1)城区垃圾主要为城区的生活垃圾及少量的建筑垃圾。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物有所上升。 ( 2) 城区垃圾成分 根据环卫部门提供资料显示,现状垃圾组成中 动植物残骸、灰土占较大比重,其次为塑料、玻璃等。 其中厨渣类占 25%、灰渣 占 39%、废纸占 3%、废布占 5%、塑料占 8%、金属占 %、玻璃占 3%、其它占 %。 ( 3)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中转 采用三级垃圾收运体制,道路清扫和居民生活垃圾所产生的垃圾集中到垃圾池、路边;环卫车辆将其集中到小型垃圾转运站;然后通过机动车辆将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 4)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路线 城区现有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 位于离县城 4 公里处的竹蒿坑 ,垃圾堆放场建于 1987 年,占地 25 亩,预计可使用 50 年;另外,在城南上甲村葫芦栋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占地约 亩,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新垃圾处理厂将于 20xx 年开始建设,预计到 20xx开始投入使用。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 5)粪便作业系统 环卫处定期对公共厕所和大量的化粪池进行清掏,最终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 6)车辆清洗 现有车辆清洗场所均为私人开办,未纳入环卫部门管理。 ( 7)水上环卫作业 现只聘用临时人员打捞水上垃圾。 建筑、工业、医疗垃圾作业系统 ( 1)建筑垃圾。 城区建筑垃圾一般由建筑业主自行清运和调配。 ( 2)工业垃圾 城区现无工业垃圾处理设施,现有的工业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由环卫所运至竹蒿坑垃圾堆放场。 ( 3)医 疗垃圾 城区现无专用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各医院单位(医院、诊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由环卫所运送至竹蒿坑垃圾堆放场。 环卫设备、设施及用地情况 环卫设备处置 城区配备机动垃圾清运设备 10 辆。 环卫设施现状 城区 :小型垃圾转运站 2 处、废物箱 80 个、公共厕所 4 座、环卫停车场 1 处、洒水车供水器 6个。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在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同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城区环卫现状进行分析、论证,存在的 问题如下: 城区环卫职工 98人,其中一线职工 81人,人均清扫保洁面积 5306 平方米,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现有环卫职工人数将不能适应要求,应当结合城市的发展逐步增加环卫人员,以满足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需要。 资金投入少、收费低,环卫设施建设落后,从 20xx 年到 20xx年共计投资为 242 万元,造成城区内环卫设施匮乏,对城市环境 卫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城区共用生活垃圾处理场,现有处理场有效库容已不足。 无建筑垃圾处理场所。 目前尚无专业水上环卫作业队伍,环卫所仅聘用临时人员打捞南郊坡浮物。 道路上果皮箱、垃圾桶数量不足。 环卫基础设施少且集中在老城区。 缺少环卫停车场、车辆清洗站、环卫车辆修理厂,现状停车场场地狭窄。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现有车辆、环卫停车场、公共厕所、果皮箱等环卫静态设施建设标准低、数量严重不足;环卫职工、机构配置不健全、不合理;垃圾清运体系不完善;垃圾处理设施滞后。 距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有一定差距。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第三章 项目 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寻乌 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但 寻乌县 的环卫处理设施已远远落后于建设 的发展,现有垃圾转运站只是简单的垃圾堆放点, 一方面,堆放垃圾处产生的污水流入河塘,对河塘水造成污染;同时,简易堆放场造成蚊蝇孳生、污水散流,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现状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带来了一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随处堆填垃圾散发臭味,滋生蚊蝇和鼠类,传播疾病。 临时填垫的垃圾未未有任何防治措施,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特别是夏季,臭气熏天、蚊蝇孳生,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群众身体健康。 ( 2)安全性差。 垃圾堆层 在静风、高温等不良条件下产生的 CH4等易燃易爆气体,可能会引起事故。 虽然沼气产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若不采取预防措施,就有可能留下事故的隐患。 ( 3)污染大气。 就地燃烧垃圾,产生飞灰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 针对目前 寻乌县城 环卫处理 现状带来的影响, 人民群众对垃圾的处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此,建设能够处理足够容量、技术经济合理的垃圾中转站是当前 寻乌县 政府 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必要性 ( 1)建设该项目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 寻乌县把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就业环境,为城镇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空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计划建设成为以工业、果品加工长廊和生活居住为主的区域,吸引大型企业的发展基地和以工业和生活居住为主的区域。 建设垃圾转运站可以很好地解决该 县 的社会生态环保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的增强,对随处乱倒垃圾现象极为反感,为改变 县城 面貌,重塑环卫形象,必须要尽快兴建垃圾转 运 站项目。 ( 2)由于无 环保 的垃圾消纳场所,为 能妥善处理 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 建设垃圾中转站 是 当地 政府的当务之急。 ( 3)建设该项目 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目前, 寻乌县 把 改善居住环境 作为 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脏乱的环境卫生条件严重的影响了 居民的生活 ,制约了 当地 经济的发展。 垃圾 中转站 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 还可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使工业企业不会再因污染而影响发展,吸引更多的外商入驻 寻乌县 ,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 4)兴建垃圾 转运 站是 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 运输 费用。 在寻 乌县 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点建设的垃圾中转站,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再继续运往垃圾填埋场。 建设垃圾转运站是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合谐的重大举措。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 寻乌县 社会经济与建设的发展需要,更不能适应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为保证居民健康、优化投资环境,为 寻乌县 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及投资环境 ,兴建垃圾中转站显得尤为迫切。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极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 寻乌县 环卫事业非常关注,给予 寻乌县 城 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制定政策上的支持;当地政府也 决心下大力气改变垃圾处理现状,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并齐心协力抓落实,财政部门也积极参与;同时垃圾转运在我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以上因素给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上、资金上和技术上的可靠保证,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可能。 项目建成后对服务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居民的生活质量将有较大的改善。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第四章 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的方式选择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概述 整个垃圾收运系统由收集、运输和中转 3 个部分组成。 根据垃圾收运过程中是否存在中转环节,可将垃圾收运系统分为中转收运系统和无 中转收运系统。 从收集垃圾的方式上,我们国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车辆流动收集与收集站收集。 车辆流动收集主要是利用收集车辆将各分散收集点送入垃圾处理厂的一种方式。 收集站收集主要是利用小型垃圾收集工具(如:人力三轮车、板车、小型机动车等)收集垃圾后送入预先设置的垃圾收集站。 在收集站积累垃圾至一定程度再将垃圾集中送入垃圾处理厂。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各主要城市相 继 投资建成了一些垃圾转运站。 生活垃圾转运站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起到现代城市处理垃圾的枢纽作用。 它实现了城市垃圾收集与运输的集 中化、压实化、封闭化。 经过我国目前已建项目近年来的运行,其缩小垃圾体积、减轻垃圾质量、大容积全封闭运输、操作全自动化等优点,较大地改善了以前城市垃圾收集与运输设施落后、污染严重、操作繁杂、管理困难、效率低下等状况,为减少生活垃圾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环卫作业水平,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各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选择 根据 寻乌县 城 垃圾收集系统的现状,在参考国内城市的垃圾收运方式方面的经验, 寻乌县 城的 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采用 中转 站进行收集转运。 城市生活垃圾处 理方式概述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气候条件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其处理难以有统一的模式。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往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但是不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