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意境”的思考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画家在风景画上建树颇丰。 林风眠、苏天赐、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画家都曾致力于油画风景的意境研究,用油画材料表现出具有中国审美特征的风景画样式。 这对我们研究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更容易的考究中国绘画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 中国的传统山水风景绘画中,意境是一种神秘而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中国人谈绘画总讲要有“意境”,所以中国文化对当代油画风景绘画创作的最深烙印,应当是“意境”。 那么,意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为什么国人对此如此偏爱。 (一)意境的概念及内涵 “意境”是抽象的,复杂的,她来自精神的世界里,人类的精神深处,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中国画家在风景画创作中对意境有着特殊的追求 意境本身含有两个因素,即意和境。 “意”即意像,是强调主体的情怀、胸襟、想像等,“境”则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形式把主体的 情感以特定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 意境是客观自然的反映,但这个反映不是照实模仿,也不是依样画瓢,而是带有人文情感色彩有别于自然的。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注重的就是意境。 它不拘泥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着重表现作者内在的情感抒发,画作可以给予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 西洋画则主要强调照实写形,关注画面整体的概括性,通过使用色彩将实物的细枝末节都表现得清清楚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写实的油画因为数码相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逐渐丧失了其写实精神所要传达的意义。 西方写实性的油画在当代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变得举步维艰,而中国强调写实的美 学文化则对油画的创作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为另一种绘画形式出现起了积极作用。 所以,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出来的是人与自然精神统一的境界。 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画家,对人与自然的中国化观念有着普遍性的理解,在描绘大自然时 ,努力使自我的情感和自然精神合二 为一,使人的情感化作自然的灵魂 而获得绘画的生命力。 3 (二) 意境的运用 一个民族的绘画风格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气息。 我国古代传统绘画中,创作题材的选择向来是画家们首要在意的,如“扬州八怪”之一郑燮画竹(图一)代表 浩然正气的人格。 郑南画的兰 花不生根,以及朱耷所画的“无睛鸟”、“瞪眼鱼”,也都是画家借笔墨之技来抒发自己胸中之臆气。 如何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生成意境呢。 我觉得首先是对东西方艺术特质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这一点林风眠先生曾经做过很好的总结,他认为,“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向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为情绪之表现东方艺术,形式上的构成倾于主观一方面,常常因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之所需要其实,西方艺术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 短长相辅,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 ”享誉国内外的吴冠中先生正 是东西文化艺术“短长相辅”的典型代表,他的绘画运用了中国的神韵、意境做创作根本,造型、色彩、形式辅助手段互为结合,从而达到了“世界新艺术之产生”。 除此之外,超然物外的情感与遐思也是油画风景中意境生成的关键。 作为画家,既能用眼睛获得自然的具体形态,又能用心体悟出自然的生命精神, 这才是山水风景画创作能够超越自然而呈现自然生图一 命力的关键环节。 成 我认为油画风景中 意境 营造 的具体方式无外乎有如下几种: 布局之法。 布局就是讲一幅画的构图。 巧妙的构图往往能立刻使整幅画引人入胜。 如我国古代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心系天下,忧国忧民,所画之画总是占画面的一角 (图二) ,寓意大宋的天下已经偏安一隅,苟安一方。 色彩之境。 色彩是偏感情的语言,色彩配置得当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我国汉朝的帛画、漆画一直到唐朝的敦煌壁画可以窥见一斑。 风景油画作品中更是离不开色彩形式。 笔触之美。 用笔触来表达画面意境之美的画家古今中外可谓数不胜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是运用笔触表现 意境的大师。 如他所作的《 老农舍 》 (如图三 ),那流畅、潇洒的笔触使人看后激动不已、看进他灵魂深处,这是梵高强烈的感情流露和渴望独创精神的写照。 取材之意。 画家所画的题材,能够很好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