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ni02mn06o2包覆改性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貌分析,测试条件为:加速电压 25KV,电子束能量, 30μA。 河北工业大学 20xx 届 本科毕业论文 7 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定 电极的制备 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 PTFE)按质量比 16:3:1 称取。 先将活性物质与乙炔黑称量后在适量无水乙醇中搅拌混合,然后在超声波分散仪中超声分散 15min,使其分散均匀,然后滴加粘结剂,搅拌使其粘结成团,然后利用双棍压膜机压成厚度约为 的膜,在干燥箱中 110176。 C 干燥 30min,然后进行冲孔得到正极极片。 电池装配 先将正极极片放入真空手套箱中 4h后,在氩气保护 下组装电池,负极为锂片,隔膜为 Celgard2400,电解液为 1mol/L LiPF6 碳酸乙烯酯( EC) +二甲基碳酸酯( DMC)(体积比 1:1:1),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真空手套箱中相对湿度小于 3%。 充放电测试 采用 Land CT20xxA 恒流充放电测试系统在室温 25176。 C 下以不同的充放电倍率( 、 和 1C)其中 1C 放电时标准放电容量为 280mA/g,在 ( vs. Li/Li+)电压范围内对合成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进行测试。 具体充放电方式如下: ( 1) 静 置 1min; ( 2) 恒流充电至 ; ( 3) 恒压充电至电流 10%的恒流充电电流; ( 4) 静置 1min; ( 5) 恒流放电至 ; ( 6) 静置 1min。 河北工业大学 20xx 届 本科毕业论文 8 3 结果与讨论 不同 AlF3包覆量的影响 对没有包覆样品,首次充放电容量有较大的损失。 在颗粒表面包覆 AlF3 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能够减少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直接接触,能够抑制过渡元素的溶解和电解液的分解,进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但是如果材料表面包覆量过少,包覆层难以完全包覆材料颗粒,同时难以抵挡在循环过程中 HF 的侵蚀,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而如果包覆量过多,形 成的保护层厚度太大,由于 AlF3 保护层没有电化学活性,影响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使锂离子传输变慢且效率低下,从而降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因此确定最佳包覆量显得至关重要。 不同 AlF3 包覆量对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 以 NH4F 溶液为底液,将 NH4F 溶液转移到 80176。 C 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10min,并且保持转速 300r/min,而后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加入到 NH4F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将 Al(NO3)3 溶液逐滴加入到混合溶液;保持滴加时间为 30min,待滴加完成 调节溶液 pH为 9, 继续 陈 化 4h,而后过滤、洗涤 3 次后,转入烘箱, 90176。 C 干燥,过筛后转入管式炉中,在 N2 保护下, 400176。 C 保温 5h,最终得到包覆量分别为 1wt%、 2wt%、 3wt%和 4wt%的 AlF3 包覆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图 31为包覆量分别为 0%和 2%时材料的 XRD 图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包覆前后样品的 XRD图谱非常相似,其衍射峰均与标准的层状 αNaFeO2 晶型的的衍射峰相对应,说明包覆前后均为层状结构,属 R3m 空间群。 说明对材料进行表面包覆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河北工业大学 20xx 届 本科毕业论文 9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Intensity / a.u.2 θ / 176。 0w t . % A l F32w t . % A l F3 图 31 未包覆和包覆 2wt.%AlF3 样品的 XRD 图谱 不同 AlF3 包覆量对材料形貌的影响 0wt.% 0wt.% %%% 1wt.% 2wt.% 河北工业大学 20xx 届 本科毕业论文 10 图 32 未包覆和 不同 AlF3 包覆量样品的 SEM 图 图 32 为未包覆和不同 AlF3 包覆量样品的 SEM 图。 由图可见,未包覆材料颗粒呈球形,表面光滑,而包覆后材料颗粒表面变得粗糙、凹凸不平,且有颗粒状材料分布,分布的颗粒状材料即 AlF3。 当 AlF3 的包覆量为 1wt.%时, AlF3 颗粒比较分散地分布于富锂锰基正极材 料表面;当 AlF3 包覆量为 2wt.%时,颗粒在表面分布比较密集,逐渐形成一层包覆层覆盖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从而实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有效隔离,实现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有效保护,有利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提高。 当 AlF3 包覆量为 3wt.%和 4wt.%时,表面包覆层的厚度增加,由于 AlF3 没有电化学活性,影响了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脱嵌和电子的传导,反而使电化学性能恶化。 不同 AlF3 包覆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1)首次充放电性能 用液相法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包覆 AlF3,按包覆量 1wt.%、2wt.%、 3wt.%和 4wt.%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将包覆好的材料制作成扣式电池后在 电压范围内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图 33 为包覆材料与未包覆材料在 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 AlF3 包覆量的增加,首次放电比容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未包覆和不同包覆量样品在 时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 ( 0wt.%)、 ( 1wt.%)、 ( 2wt.%)、( 3wt.%)和 ( 4wt.%),可 见包覆前后材料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变化不大,最大相差 ,而首次放电比容量由原来的 3wt.% 4wt.% 河北工业大学 20xx 届 本科毕业论文 11 增加到 ( 包覆量为 2wt.%) ,增加了 ,首次充放电效率也由原来的 %增加到 %,增加了将近 15%。 而当包覆量超过 2wt.%时,首次放电容量出现下降,这可能是因为 AlF3 为非电化学活性物质,包覆较多时,活性物质的量 相对减小了,降低了整体材料的放电比容量。 因此当 AlF3 的包覆量为 2wt.%时,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最高,电化学性能最好。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2 .02 .53 .03 .54 .04 .55 .0 Voltage (V vs.Li/Li+)S pe ci f i c capa ci t y ( m A h/g ) pris t ine 1w t . % 2w t . % 3w t . % 4w t . % C 图 33 未包覆和不同 AlF3 包覆量样品在 下 的 首次充放电曲线 表 31 未包覆和不同 AlF3 包覆量样品在 下 的 首次充放电比容量 及效率 (2)倍率放电性能 图 34 为未包覆材料和不同包覆量材料在 电压范围内, 、 、和 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 表 32 为各样品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包覆量为 1wt.%时,材料的 和 倍率放电有很大提高,而 包覆量( wt.%) 首次充电比容量( mAh/g) 首次放电比容量 ( mAh/g) 首次 充 放电效率 ( %) 0 1 2 3 4 河北工业大学 20xx 届 本科毕业论文 12 倍率放电变化不大。 当 AlF3 包覆量为 2wt.%时,材料的 、 和 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 、 、 , 分别较包覆前的、 、 、 、。 而随着包覆量的增加,材料的倍率性能有所降低。 包覆量为 2wt.%在 倍率放电时,与包覆量为 1wt.%、 3wt.%的 放电容量相差不大,和包覆量为 4wt.%时相差较大,而随放电倍率的增大,放电比容量相差增大。 包覆 AlF3后材料的倍率性能的提高可能与 AlF3包覆层加快了电 荷转移速率有关,包覆量太多又阻碍了电荷的转移 [5]。 因此包覆量为2wt.%时材料的倍率性能最好。 1 2 3 4 5 6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Specific capacity (mAh/g)C y cl e num be r pris t ine 1w t . % 2w t . % 3w t . % 4w t . % C C C 图 34 未包覆和不同 AlF3 包覆量样品 的倍率性能 曲线 表 32 未包覆和不同 AlF3 包覆量样品在不同倍率下 的 放电比容量 河北工业大学 20xx 届 本科毕业论文 13 ( 3)循环性能 将包覆后的材料做成电池后,在 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比较未包覆材料与包覆材料的循环性能。 0 10 20 30 40 5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 pris t ine 1w t . % 2w t . % 3w t . % 4w t . %Specific capacity (mAh/g)C y cl e num be r C 图 35 未包覆与不同 AlF3 包覆量样品 倍率下的循环性能曲线 表 33 未包覆与不同 AlF3 包覆量样品 倍率下最大放电比容量及 50 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 包覆量 ( wt.%) 首次 放电比容量( mAh/g) 50 次循环后容量( mAh/g) 容量保持率 ( %) 0 176 1 2 3 4 AlF3 包覆量 ( wt.%) 放电比容量 ( mAh/g) 0 153 1 2 3 4 河北工业大学 20xx 届 本科毕业论文 1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