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牧场第四管理区农田抗旱喷灌项目可研报告(扶贫)(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富裕牧场地处松嫩平原风沙干旱区的乌裕尔河右岸和嫩江左岸。 其地质构成为松辽中生代凹陷带,在漫长的大、小兴安岭不断第 四 章 项目 建设 单位情况 15 抬升,松辽平原缓缓沉降的地质运动中,这块平原上覆盖了第三纪的巨厚沉积物。 由于地处凹形大盆地和江河中下游洪水长期侵蚀、冲击,致使地势起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 从总体看,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面比降为 1/200—1/5000。 海拔高度在156— 米之间,自东北向西南坡降。 在江河侵蚀冲击 的作用下,构成了一阶台地、河漫滩地、嫩江冲积平原三种类型特征的地形。 按地势构成,全场可分为丘岗、平原、洼地、水面四种地势。 (四)水资源 地表水:牧场内有一座设计库容为 960 万立方米的小( 1)型平原水库。 牧场西部受嫩江和乌裕尔河的影响,随着季节的不同和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富裕牧场地下水极为丰富,潜水地下水位较高,便于开采,一般打井深度在 1125 米,单井出水量可达 1020 吨 /小时,含水层颗粒较细,富水性差,仅适于民用供水。 另一层浅水在 4560米,含水层颗粒较大,富水性较强,一般单井出水量在 5070 吨 /小时左右,水质良好, PH 值近中性,适于饮用和灌溉。 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 4310 万立方米 /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2934 万立方米 /年。 二、社会经济状况 (一)人口及劳力 富裕牧场现有 16 个农牧业生产队,全场总人口 11103 人,职工2141 人。 牧场现有科技人员 320 人,其中高级职称 20 人,中级职称85 人,初级职称 215 人。 第 四 章 项目 建设 单位情况 16 (二)资产与财务状况 富裕牧场拥有固定资产 3185 万元,国民生产总值 6157 余万元。 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奶牛业为中轴,以完达山为龙头,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的农垦企业, 牧场现有奶牛存栏6500 头,成母牛 3800 头,年需牧草 万吨。 现有链轨式拖拉机 27台,各种农机具 150 多台套。 富裕牧场现有土地总面积 万亩,其中:草原面积 万亩,占总面积的 %,其中采草区 万亩,放牧区 万亩。 年产牧草 9380 吨,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牧场,是我省最好的温带草原之一,生长着 52 科 153 属 233 种野生植物。 三、交通与电力 富裕牧场交通极其便利。 齐齐哈尔至北安、嫩江的铁路、公路横贯场区;场部位于齐北线树林火车站南百米之际。 目前,往返齐北线快、慢、游火车 4 对,均在树林站停 车,若到富裕火车站仅 16 公里,经由富裕通往南北各地车次更多。 牧场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固定电话与国信局光缆接通,全国联网;还有垦区专网;场通讯站装有 HGD04D 型程控交换机,共 20xx线位。 目前全场己安装固定电话 1737 部,入户率达 %。 富裕牧场从建场开始就接受国家电网供电。 电力充盈,供电有保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 五 章 项目选址与项目区概况 17 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项目区概况 一、选择原则与项目选址 项目区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选址: (一)按照土地连片、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粮食量大、增产潜力大、规模经营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较 差的原则。 (二)按照组织化程度高的原则。 (三)按照项目建设必须在基本农田规划区域内,并且保持三十年不被转为非农用地的原则。 (四)具备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耕作农艺技术集成的条件。 工程布局与治理措施符合实际、因地制宜。 (五)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财务状况好、配套资金能力强。 根据以上原则, 经多方考察论证从众多方案中择优确定,项目区 选在牧场第第四管理区。 二、项目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富裕牧场第四管理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4176。 13′30″~ 124176。 34′34″,北纬 47176。 36′45″~ 47176。 57′40″之间,地处松嫩平原西北部,大兴安岭东麓小丘陵平原过渡带,海拔高程为 161~170第 五 章 项目选址与项目区概况 18 米。 水文气象 本区地处我省西部干旱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变化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值为 ℃ ,最高值为 ℃。 冬夏温差大,历年最高气温 39℃ ,最低气温 40℃。 多年平均 ≥10℃ 活动积温 2570℃ ,多年平均日照 2743 小时,无霜期128 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570 毫米。 全年风速大于 8 米 /秒的大风在 120 天左右,春季大风发生次数频繁。 初冻期为 10 月 15 日,解冻期为 4 月 10 日左右,最大冻深为 米。 本区位于乌裕尔河右岸,属于其下游闭流区。 该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水层深厚。 埋深 ~ 米。 单井出水量可达 150 吨/小时。 水质以重碳酸钠(钙)为主,矿化度一般小于 克,适于灌溉和人畜饮用。 地形、地貌及土壤 本区自东向西南坡降,沙岗地与低平地相间分布,土壤为黑土、沼泽土、草甸土、碱化草甸土和风沙土五类。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6%, PH 值 6~7。 水资源 富裕牧场属松嫩低平原第四系潜水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4310 万立方米 /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2934 万立方米 /年,水量较为丰富,地下水埋藏浅,利于开发;北引干渠从十队一阶台地中间穿过,设计流量为 50 立方米 /秒,该项目区内还有一座设计库容为 960第 五 章 项目选址与项目区概况 19 万立方米的小( 1)型平原水库。 耕地数量及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该项目区位于牧场东部场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优势,有 2 万亩耕地,开发潜力很大。 自然灾害及其他制约因素 项目区地处我省西部风沙干旱区,干旱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近几年气候变化异常, 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该示范区建成后,可使该区的小气候大大改善,提高作物抗御干旱的能力。 (二)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及劳力 该项目区有人口 436 人,劳力 241 人,占总人口的 55%,劳动力充足,满足项目区劳力需求。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3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2 万亩,项目治理面积 万亩。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该项目区种植 马铃薯 多年,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每个生产队均配机务副队长和农业技术人员,从整地、播种到收获都有专人负责。 (三)基础设施 农业机械及生产力水平 该项目区生产队现有履带拖拉机 4 台,小型轮式拖拉机 40 台,联合收割机 3 台,大型轮式拖拉机 2 台,播种及旋耕设备 21 台套。 第 五 章 项目选址与项目区概况 20 项目区将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作业,推广应用科技含量高的先进适用技术,并通过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覆盖率和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等具体措施来发展项目区作物单产,加快职工增产增收步伐。 项目区将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作业,推广应用科技含量高的先进适用技术,并通过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覆盖率和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等具体措施来发展项目区作物单产,加快职工增产增收步伐。 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交通极其便利,第四管理区距场部只有 10 公里,路面为砂石路面,状况良好。 富裕牧场从建场开始就接受国家电网供电,有 35KV 输电线路14 公里,电力充盈,可保证生活用电和农业用电。 田间水利工程现状 富裕牧场第四管理区经专家论证土壤适于马铃薯种植,但是缺少灌溉井,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提高耕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使农场和农场职工尽早达到脱贫目标,特提出此项目。 第 六 章 建设方案及建设内容 21 第六章 建设方案及 建设内容 一、 建设目标与建设方案 (一) 建设目标 利用一年时间,对第四管理区 5000 亩 中低产田进行彻底改造 ,项目建成后, 马铃薯亩均增产 220 公斤。 按每公斤 元,亩增效益为 176 元,年效益为 88 万元。 ( 二 ) 建设方案 项目基础设施工程要对田间 喷灌设施 进行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配备 机电井、喷灌机 ,以增强抗灾减灾综合能力。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因地制宜进行 喷灌 规划,主要是新建机电井 , 购置卷盘式喷灌机,配套输电线路。 具体规划内容如下: ( 1) 机电井 11 眼 ; ( 2) 卷盘式喷灌机 11 台套; ( 3) 输电线路 6 公里,为高压线路。 二、建设内容 机电井 本项目区灌溉全部采用地下水,是一个井灌区,根据项目区现状,本次规划机电井 11 眼,井径 400mm,井深 65 米。 为满足项目区喷灌要求,本次购置卷盘式喷灌机 11 台套; 第 六 章 建设方案及建设内容 22 输电线路 由于项目区田块采用井灌,因此需架设输电线路。 新架高压输电线 6 公里。 第 七 章 农艺技术方案 23 第 七 章 农艺技术方案 (一)选择优良 马铃薯 品种 选择抗病、高产、早熟的脱毒种薯,如早大白、东农 30鲁引一、尤金等。 种薯产地一般在高海拔冷凉地带。 选择适宜播期,早春马铃薯一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辽南在 3 月上旬播种 ,宜早不宜晚。 (二)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平缓,中性或偏酸性砂壤土。 深翻 20~ 25 厘米,最好施有机肥,一般每 667 平方米 1500~ 20xx 公斤。 根据地力和施肥种类适当补充化肥。 马铃薯需氮、磷、钾的比例为 5: 2: 11;一般每667 平方米施磷酸二铵 15~ 20 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 20~ 25 公斤,尿素 5~ 10 公斤,以上肥料可全部作为基肥施用。 施肥时将一半肥料撒在地面,翻入土中;另一半撒在垄沟中,用耥圈覆土,使种肥分离。 在现蕾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 %)外,一般不再追肥。 (三)播种 在播种前 20~ 30 天 ,将种薯放在 20℃ 避光环境中催芽 10~ 15天,当芽长 ~ 1 厘米时,将种薯放在 15℃ 有光环境中晒芽。 壮芽的标准是:芽体粗壮、绿色或紫色,播种前 2~ 3 天开始切芽块,每个芽块至少有一个芽,芽块重量在 20 克左右,每公斤种薯约切 50个芽块、切芽时要靠近芽眼边缘,将种薯切成三角块,不能切成片。 第 七 章 农艺技术方案 24 切好的芽块放在阴凉处晾干,同时拌些草木灰。 切刀千万要用消毒液( 20 克高锰酸钾对水 2 公斤)消毒。 切开种薯后如发现有黄圈或黑脐,要将整个种薯淘汰。 做 80 厘米宽的床,床间距 40 厘米,床上部宽 70~ 75 厘米,床高 15 厘米,小行距 40 厘米,株距 24 厘米。 播种后将床面搂平,盖上地膜,或播种前 4~ 5 天盖上地膜,播种时用手铲挖孔播种,在 2天内将种植孔用土封住。 采取先种后覆膜方式,在出苗后及时划开地膜,将苗引出,防止苗被烫死。 当苗长到 5~ 6 片叶将地膜撤掉,同时中耕培土。 (四)中耕培土 当出齐苗或 8 成苗时,中耕一次,使土壤松喧透气。 4~ 5 片叶时中耕培土一次。 现蕾期中耕一次,培土 3~ 4 厘米。 封垄前最后一次中耕,尽量向根部多培土。 如果出苗前土壤板结,可铲一次,兼有除草的作用。 (五)水分管理 马铃薯较耐旱,仅靠天然降雨即可正常生长如有浇水条件,视土 壤墒情可在播种前造底墒;播种后 15~ 20 天视墒情可补水保苗,但浇水后要中耕;开花前一般不浇水仅靠中耕保墒。 重点保证花期的水分供应充足,在收获前 10 天停止浇水。 雨后要及时排水,田间积水超过 24 小时,马铃薯即开始腐烂。 (六)病虫害防治 晚疫病主要发生在叶柄、茎和块茎上,在叶上主要发生于叶尖第 七 章 农艺技术方案。富裕牧场第四管理区农田抗旱喷灌项目可研报告(扶贫)(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