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年出栏50万肉羊巴美父系标准化育肥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作为农牧业的支柱产业,把发展肉羊业作为提高国民的营养水平,增强国人体质的大事来抓,肉羊 以 及羊肉产品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国肉羊饲养业和羊肉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相当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长期以来,肉羊业一直是巴彦淖尔市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肉羊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全市畜牧业的发展重点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特别是20xx 年市委、市政府把肉羊产业列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 11 业后,全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肉羊产业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肉羊产业开始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饲养量、产值、收入连年增长,整体水平 不断提高,产业实力逐步增强,成为我市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目前,全市养羊量位居全区前列,成为全区重要的肉羊生产基地。 20xx 年 ,巴彦淖尔市绵羊和山羊存栏量达 1633 万只,羊肉产量达 21 万吨,肉羊出栏率达60%以上。 从 1960 年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通过复杂育成杂交技术我市成功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巴美肉羊新品种。 该品种不仅适合广大农区舍饲圈养,而且具有生产性能高、养殖效益高的突出特点。 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应用不仅为我市肉羊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主导品种,优化了品种结构,而且 为自治区乃至全国提供了适合我国国情,饲养环境、资源特点的肉羊品种。 同时在该品种的培育过程中,逐步形成核心群 — 繁育群 — 生产群三级育种繁育体系。 临河地区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被自治区列为 100 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饲料资源丰富,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 近年来,临河区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xx 年牧业年度全区肉羊存栏 178 万只,其中能繁肉羊仔存栏 100 万只,饲养量达到 46 万只 ,出栏肉羊320 万只。 临河地区现有商品羊 20xx 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基地 15 个,商品肉羊 100 只以上的养殖厂有 2500 个,育肥户 1200 个。 商品肉羊品种以改良后的河套肉羊为主,良种改良程度可达到 95%以上。 全区畜牧业产值达到 20 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 1500元以上,占农民总收入的 28%以上, 农牧民在畜牧业中的收入 70%来 12 自养羊业, 畜牧业成为临河区农民增效的重要途径。 巴彦淖尔市现有、 恒牧 等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共 15 家,年加工能力 15 亿公斤;秸秆粉碎加工厂(点) 500 余家,饲草加工机具 9500 台套,年加工能力在 350 亿公斤以上,饲草料资源及其加工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发展养羊业的需求。 巴彦淖尔市现有得利斯、 草原鑫河、 草原 宏宝 、索伦等龙头肉类加工企业 28 家,全市羊肉加工能力达 5 万吨/年,按每只羊胴体重 15 公斤计,年可加工 280 万只,每年外销量 万吨。 羊肉加工销售已具有相当的保障能力。 巴彦淖尔市肉羊业中羊肉的增产主要靠增加饲养量来实现,饲养方式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虽然饲养成本低,但羊的营养不均衡,管理粗放,饲料转化率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不利于竞争,不适应现代肉羊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 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出栏 50 万只肉羊良种繁育与养殖示范基地项目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 本项目 的建设能 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区域发展规划角度的需要 近年来,中央 1号文件均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建设现代畜牧业,事关农业现代化进程,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局。 要提高畜牧业比重,就必须相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速度。 基于 13 市场和国情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羊肉生产的投资少、周转快、风险小、效益高以及羊易于饲养管理等原因,决定了肉羊业已经成为畜牧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这一部署,农业部决定,继续编制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xx— 20xx年 )》。 在优势品种、规划期、优势区域范围、规划重点等方面进行了适当调整,肉羊仍作为优势品种,作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已经成为华北地区肉羊短期育肥的最大的集散地。 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肉羊产业,采用现代化养殖方式 , 从而打造绿色高档羊肉品牌,真正实现巴彦淖尔市肉羊产 业的升级。 是优化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区域内农村组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养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养殖户通过项目实施联系到繁育基地中来,让分散的农民养殖户直接进入市场,得到流通、加工环节上的 3 次利益分配,实现农牧业增效,农民养殖户增收,只要农民养殖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对肉羊养殖的积极性提高了,规模 就能扩大,品质就能提高,市场供给就能保障,项目实施的目的就能达到。 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畜牧业发展状况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草业和种植业通过饲草、粮食和秸秆转化为养殖业服务,进而通过畜产品 14 加工业体现最终效益,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畜牧业承农启工,既可完成饲草、粮食的转化增值,又可带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皮革加工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针对当地农牧业发展的要害问题,对调整和优化本地区的农牧业产业结构,将起到直接的作用。 此外,通过本项目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可大大加快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在更大规模上使农、牧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本地区的经济再上新台阶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当地调整和优 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必然选择。 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农区秸秆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走生态高效畜牧业发展之路,加快了以养促种、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战略的实施,形成粮多 — 草多 — 畜多 — 肥多 — 收入多的种养结合良性有机循环,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另外,发展肉羊舍饲从根本上减轻草场压力,减少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对改善恶化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现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的需要 实施本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引 进先进技术,包括生物发酵技术、高效有机肥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并生产适合于当地种植业生产需要的高效有机肥,既起到废物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又探索出一条有机肥料产业化的道路和模式。 本项目中有机肥加工生产线以畜禽粪便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生产有机肥和复混肥,彻底解决了畜 15 禽粪便的出路问题,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了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给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搭起了一座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桥梁。 该工程建成后可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达到新颁《 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xx)的处理要求,防止污染环境,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同时该工程采用的利用生物资源制肥方式,也将提升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该工程建成后,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益。 这一产品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可满足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种植要求,进而带动生态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章 建设条件 项目区概况 建设地点选择 临 河区乌兰图克镇地处河套平原腹部,位于临河区东北方,距市区 30公里,是临河产业结构调整飞快、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乡镇之一,全镇辖地 30 万亩,其中耕地 万亩, 8 个行政村、 70个村民小组、 4280 户、 20200 人, 乌兰图克镇 南临 110 国道和包兰铁路,北依“陕五”地方公路,镇村油路纵横成网,两条 通信光缆覆盖全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16 项目建设地点在位于巴彦淖尔市 临河区 乌兰图克镇新民区五社南沙滩 为一处荒沙地,地势平坦开阔,地面干燥洁净 ,交通便利、通讯畅通、电力充裕,环境容量大, 周边 3 公里范围内有 5 个村社近1000 户农民, 20xx0 亩耕地, 饲草料来源充足,肉羊繁育项目建设条件优越。 3. 项目区 地理位置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位于中国正北方,是 西部的一个新型城区。 临河雄踞河套平原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7176。 6′ 107176。 44′,北纬 40176。 34′ 41176。 17′。 临河区 乌兰图克镇地处河套平原腹部,位于临河区东北方,距市区 30公里,是临河产业结构调整飞快、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乡镇之一,全镇辖地 30万亩,其中耕地 万亩, 8 个行政村、 70 个村民小组、 4280户、 20200 人, 乌兰图克镇 南临 110 国道和包兰铁路,北依“陕五”地方公路,镇村油路纵横成网,两条通信光缆覆盖全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全镇有林面积 万亩,林木覆盖面积 %,20xx 年 10 月被巴彦淖尔市市委、行署评定为全市生态大镇。 自然资源状况 临河区 位于巴彦淖尔市中部 ,总地土面积 2354 平方公里, 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微度倾斜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自然坡降东西向 1/5000~ 1/20xx,南北向 1/8000~ 1/10000,地面高程 1019~1035 米,海拔最高点 1042 米。 临河区 属中温带 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气温多变,四季分明, 17 日照充足。 年均气温 ℃。 1 月气温最低,平均 ℃。 极端最低气温 ℃ ; 7月气温最高,平均 23℃ ,极端最高气温 ℃。 日照总时数 小时。 无霜期短,为 163 天。 蒸发强烈,降雨少而集中,平均年降水量 毫米。 主要河流是黄河,流经 区 境南端。 五大干渠由西而东排列,南北贯穿全境,支、斗、农、毛渠纵横交织。 共有大小河道 1989 条,总长 2159 公里。 年引水量 8~ 亿立米,最大引水量 亿立方米。 总排干 临河 段全长 46 公里。 有总排干沟五条,总 长度 公里。 各干沟之间的分干沟数千条,年排水总量为 亿立方米,排水总面积为 223 万亩。 社会经济状况 巴彦淖尔市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辖一区、二 县 、四旗,总人口 176 万,其中农业人口 118 万人。 20xx 年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355亿元,财政收入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10360 元,农民人均收入 5435 元。 临河区 是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 区域,土地面积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170 万亩 ,临河区 辖 11 个镇、 3个乡、160 个行政村,城区设 10 个街道办事处。 临河有蒙、汉、回等 14个民族, 52 万人口。 临河区 是以农业为主体产业的地区,有适合发展农业 生产的资源优势,被国家和自治区定为商品粮基地和农牧结合型经济区,盛产的粮食 作 物有小麦、玉米等。 20xx 年 全 区 实现增加值 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 1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377 元。 项目区乌兰图克镇 是临河产业结构调整飞快、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乡镇之一,全镇辖地 30 万亩,其中耕地 万亩, 8 个行政 18 村、 70 个村民小组、 4280 户、 20200 人。 该镇按照“种植调绿 ,养殖 调强,招进走出互动,龙头 企业 带动,集镇拉动”的经济发展战略,该镇 20xx 年种植绿色农产 品 万亩,占总耕面积的 85%;养羊总量突破 27 万只,养牛 4300 头;转移剩余劳动力 3106 人,招进秋林公司、 牧野林原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8家,引进资 金 3800 万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 289 人。 行业发展现状 20xx 年牧业年度全区肉羊存栏 178 万只, 比 20xx 年增长 233%;其中能繁肉羊仔存栏 100 万只,饲养量达到 46 万只 ,出栏肉羊 320万只。 比 20xx 年的 32万只增长 10 倍;年末全 区 肉羊业产值突破 12亿元,是 20xx 年同期的 10 倍;农民人均来自肉羊业的纯收入达到1382 元。 肉羊产业初步形成了普通农户饲养繁殖、流通队伍分散收购、专业育肥户集中肥育、肉联厂分割包装上市的产业模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肉羊良繁、营养供给和疫病防控三大体系,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配合饲草料、标准化防疫等技术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临河区乌兰图克镇地处河套平原腹部,位于临河区东北方,距市区 30公里,是临河产业结构调整飞快、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乡镇之一, 该 镇南临 110 国道和包兰铁路,北依“陕五”地方公路,镇村油路纵横成网,两条通信光缆覆盖全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9 项目建设条件 条件 :临河区 及周边的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仅 临河区 粮食播种面积达 78 万亩,其中玉米 播种面积 21 万亩,玉米 总产量 万吨,其它精饲料产量 1 万吨,年产多汁饲料 30 万吨,产鲜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