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凸缘拉伸件模具设计钣金成型课程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310 . 2 5 0 . 1 4( ) + 0 . 4 3 ( )h D d r Rdd 凸 ( r + R ) + 式 29 2 2 2 20 .2 5 0 .1 4( 1 0 8 6 6 ) 0 .4 3 ( 4 4 ) ( 4 4 )3 9 3 95 2 .7 4 mm 由 3 50h 可知,满足要求。 有以上分析可知 取毛料直径 116mm ,加工工序为:落料加第一次拉深,第二次拉深,第三次拉深 图 落料件俯视图 D=110mm 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取 IT1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7 表 各工序尺寸 汇总 毛坯( mm) H(mm) nd ( mm) 拉深系数M 凸模nr (mm) 凹模R1(mm) 落料 D=110 0 110 0 0 0 第一次拉深 D=66 20 57 6 第二次拉深 D=66 46 4 4 第三次拉深 D=66 50 39 4 4 图 落料工序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8 图 第一次拉深 图 第二次拉深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9 图 第三次拉深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0 图 修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第 3章 冲压力计算 由《冲压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有关“冲裁力的计算方法”则有: F=Lt b , 式 31 其中 L 为冲裁周长( mm) , b 材料的抗剪强度, t 材料的厚度( mm) 考虑到模具刃口的磨损,凸、凹模间隙的波动,材料机械性能的变化,材料厚度偏差等因素,实际所需冲裁力还需增加百分之三十。 L=2π 55= , b =333MPa 故有: F= L t b = 1 333= KN 采用压边的目的是为力防止变形区板料在拉深过程中的起皱,拉深时压边力必须适当,压边力过大会引起拉伸力的增加,甚至造成制件拉裂,压边力过小则会造成制件直壁或凸缘部分起皱,所以是否采用压边装置主要取决于毛坯或拉深系数 m和相对厚度 t/D100% 由于 t/D100%=1/110100% =% 首次拉深系数 1m = 故:查《冲压手册》表 480 知,三次拉深均需要采用压边装置。 材料第一次拉深时压边力为 1yF =π [D02(d1+2rd1)]p/4 式 32 =π [1102(57+2*4)]*式中 p为单位压边 力( MPa) ,20 钢为极软钢,故查《冲压手册》表 482,取 p= 第二次拉深时压边力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2 2yF =π [d12(d2+2rd2)]p/4 式 33 =π [572(46+2*4)]*第三次拉深时压边力为 Fy3=π [d22(d3+2rd3)]p/4 式 34 =π [462(39+2*4)]* 3 拉深力的 计算 查的 20钢的强度极限 b =376 MPa, m1=, m2=,m3=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北京出版社,有关“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力”的计算方法: 首次拉伸力: 13bP d t K 式 35 以后各次拉深凸缘 d 不变,计算公式为: 2bnP d t K 式 36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技术》表 522,得 K3=, K2=, 首次拉深时拉深力 1 1 3bP d t K =*57*1*376*= 第二次拉深时拉深力 2 2 2bP d t K =*46*1*376*= N 第三次拉深时拉深力 3 3 2bP d t K =*39*1*376*=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3 第 4章 压力机的选择 上套模具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是分 开进行的,各个工序所需要的压力分别为: 1F 冲裁力 = KN = 2F 拉深力 +压边力 =+ KN= 3F 拉深力 +压边力 = N+ KN= 4F 拉深力 +压边力 =+= 综 合以上可得所需最大的压力为: ,故取压力为 250KN 采用“开式压力机”公称压力为 250KN,由《冲压手册》表 93查得。 其他参数为: 滑块行程 80mm,行程次数 100 次每分, 发生公称压力时滑块距下死点距离 6mm, 最大封闭高度 280460mm,封闭高度调节 70mm, 滑块中心到床身距离 190mm, 工作台尺寸 560mm(左右)、 360mm(前后), 工作台孔尺寸 260mm(左右 )、 130mm(前后)、 180mm(直径), 立柱间距离 260mm, 活动太压力机滑块中心到床身紧固工作台平面 距离 180mm, 模柄孔尺寸 50 70( mm),工作台板厚度 70mm, 垫板厚度 50mm, 倾斜角 30 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4 第 5章 模具刃口尺寸 、凹模间隙设计 、凹模间隙计算 查 《冲压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表 23 得出 , 20 号钢的双面间隙值为:m in m a x 。 拉深成型凸、凹模间隙计算 凸、凹模单边间隙值 C,查《冲压手册》表 474 可有如下: 第一次拉深: C1 == mm 式 51 第二 次拉深: C2== mm 式 52 第三次拉深: C3=t= mm 式 53 、凹模刃口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参看《冲压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有关“落料件的刃口尺寸计算”落料的尺寸由凹模刃口尺寸确定,且凹模刃口尺寸为 A 类尺寸(即在加工中,凹模的尺寸会越变越大)。 由公式可计算得: 4m a x 0400()1 1 0 0 .8 7 0 .5 0 .8 7A A xmmmm 式 54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5 该零件的凸模刃口尺寸按上述凹模刃口尺寸进行配制, 可算得。宽凸缘拉伸件模具设计钣金成型课程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